晴雯怎么死的,秦可卿死时托梦给王熙凤?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呕血之作,是由天之骄子,伦为犯官家属,落魄为贫民后的反思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天下贵族内部的肮脏与没落,同时也描写了贵族与平民青年男女向往自由,民主,公平的理想一面。也描写了在封建制度打压下,所有的希望破灭的过程。曹雪芹通过梦向人们展示了世界的另一面,也是希望的寄托和对世人的警示。
脂砚斋在评语中说,凡是描写梦的故事是大关节,也是读懂《红楼梦》的一把钥匙🔑。就夲题并列的两个梦一定是背后有一大段历史事实,那便是清廷内部宫变的大事,至于是什么我们现在还无从知晓。我认为甄士隐一家的遭遇是曹家的遭遇,而贾府内的整个故事则隐藏了自顺治到乾隆中期,也就是曹雪芹死前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实,而且很多与曹家有很大关连,曹家不过是清王朝这个大网中的一环,而且是网眼,会看《红楼梦》的从这个网眼中循着线索可以找到事实。比如贾敬之死与雍正练丹有关,秦可卿死后丧礼上贾珍的越制是多尔衮死前的胡作非为,死后的葬礼越制,贾瑞与王熙凤的故事隐藏着鳌拜明珠索额图与皇帝的关系,马道婆赵姨娘害王熙凤和贾宝玉是大皇子害太子允礽等等这些蛛丝马迹很值得探索。我们现在还无法还原历史真相,今天只能就故事说故事。
秦可卿死后托梦给王熙凤,是告诉她贾府即将遭到辉煌的时光,但这个辉煌是芸花一现,很快将破灭,在即将到来的危机中,贾府将一败涂地,要想在危机中生存下来,就需从节俭和为未来早早打算,在古代是死者为大,祖先坟茔是不入官的,趁现在还能运作,扩大祖坟田庄,将来子孙散了也不至流散,这是曹雪芹告戒富贵人家要积阴德之意。
晴雯之死完全是受冤枉的,是无须有的罪名使她殒命,实则是曹雪芹自己的遭遇,有冤无处诉,他用晴雯的死寄托了他对封建社会的控诉,他的一腔冤恨全用在《芙蓉女儿诔》上了,曹雪芹自己就对这篇诔文予以很高的评价,后人的评价更高,说是与屈原的《离骚》相比美,称之为无韵之《离骚》。
脂砚斋评说梦是《红楼梦》书眼,很值得细细思量!
红楼梦晴雯之死原文?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曹雪芹先生对晴雯的态度可以由这首词看出来,曹雪芹先生认为她是霁月在天,她的人品很是难得,光明磊落,她会寿夭是因为周围环境的黑暗,可见曹雪芹对她的基本态度还是肯定的。
但是我却要反过来说一说,因为曹雪芹先生写这部书时,常是照着本来的面貌还原生活,所以他即使偏向这个有傲骨的奴才,但在写作中仍是写出了她众多的毛病,其中当然也有很多是她致死的原因。
首先,很多书里为了表扬这个拥有反抗思想的奴才就会把她描写成一个先进的战士,其实呢?她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有思想吗?错,她充其量也就是和宝玉一样,一方面,她认识到这种看似舒适的生活其实就有着对她们这样人的压迫,但另一方面,她却是离不开这种生活的,她只能依附于这种生活,离开这种生活回到贫困的家中,她也就象刚开的剑兰送入猪窝一样,夭折了。
其次,她是不是真的就是个奴才呢?当然不全是。虽然她身份低微,她是没有父母被卖入贾府的,但是她却被老太太收在身边,而且还可以将自己的哥哥也介绍进府,后来跟了宝玉,也是房里数一数二的大丫头,在贾府的金字塔结构中,这种大丫头其实就是仅次于主子的二主子。什么是奴才呢? 在大观园中有比她身份更低微的人,婆子,老妈子,即使就在一个怡红院,其中也有一干小丫头是听她们差遣的。这种大丫头有时权利很大,可以代主子管教小丫头,如果说主人欺负奴才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无奈的话,那奴才之间互相比大小,互相争斗就是可悲,在有一回中,晴雯处罚偷东西的小丫头坠儿时,先掐先打还拿簪子戳,最后就一句话把她赶出去,还让别人无可辩驳,这中间,小丫头有错,但是晴雯也确实是有倚势压人的嫌疑,而且那狠辣的态度,也很有凤姐遗风。
第三,晴雯是不是真的不爱宝玉呢?我个人意见,她是爱的。请看,她总是与袭人拌嘴,虽然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惯袭人,但是其中就没有一点嫉妒吗?袭人说了句“我们”,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讽刺。她还讽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两件太太给的衣服就喜笑颜开,但是后几回,她却抢着送东西说也要去“显个好”,宝玉给麝月梳头时,她躲 在门口偷听,她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注意这宝玉,注意着和宝玉接近的丫头,例如小红和宝玉略有交集,就被她粗暴打断。她曾笑着说“没什么我不知道的”就是因为她时时在注意!但是晴雯是有骨头的奴才,她不愿卑微的爱一个人,她总想要和宝玉站的平等一点,她不能象袭人那样谦卑的爱一个人,她有她的特点,有点象野蛮女友,漂亮却不温柔,袭人曾笑宝玉“每天不挨她两句硬话衬你,是再也过不去的”,可见,晴雯这种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手段还是有用的。
第四,晴雯的志向,晴雯能有什么志向呢?她反抗性再强,她能知道反抗什么吗?她茫然的斗争着,其实都不知道斗争什么,她期望得到的是什么呢?平等?怎样的平等?她一个从小生活在富贵乡中的女孩,也算是娇生惯养的了,她离开这个富贵锦绣地,她能做什么?她的苦恼有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该怨什么该争取什么,她明白自己身份卑微,是无法和宝玉站在同一高度的,但是她却想能那样,她的最高目标,也不过就是可以成为小姐与宝玉谈个平等的恋爱。她的悲剧就是因为希望的比得到的多,她的心太高,所以永远无法和袭人一样随遇而安,于是总是痛苦着。
第五,晴雯的人际关系,晴雯为什么会落得那个下场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她极度失败的人际关系,她不能得到上级的垂亲,这很正常,即使现在一般人也是不喜欢这种倔强人的;她也没法得到下级的好感,她喜欢仗势欺人,她看不起比她更卑微的人,凡事都要占先,所以一但事发,一群人就将她告倒,最后落个被扫地出门的下场。这点在我看来真的不如袭人,袭人远比她有交际的手段。
87版红楼梦中?
晴雯之死,是前80回最凄凉的一幕,又因晴雯挣扎着与宝玉交换内衣,成了最悲壮的一幕。
晴雯可以瞑目了,她以为她所付出的真情,终于得到了回应。然后,她彻底放下了宝玉,“直着脖子叫了一夜”的娘,天亮就逝去了。
这个如霁月彩云般清亮明艳的女孩,虽然生命短暂,但活得恣意,不枉此生。
如果晴雯泉下有知,看到宝玉在她逝后的表现,估计会决绝地收回交换过的内衣,说:我看错你了!
少时读红楼,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总是只记得住那些或美好或激昂的情节,无视更多直击人心的文字。
还记得宝玉听到秦可卿的死讯时,“只觉心中似戮了一刀的不忍,哇的一声,直奔出一口血来。”这一情景,让读者生出无限遐想,各种猜疑和分析。脂批给出的解释是:“宝玉早已看定可继家务事者,可卿也。今闻死了,大失所望。急火攻心,焉得不有此血。”
我对这个解释是存疑的,宝玉如果有这等悟性,就不需要荣宁两公托付警幻来导引了。
且不论宝玉为何吐血,至少可以看出他对可卿之死是发自内心的悲痛。
听闻晴雯的死讯,宝玉又是什么表现呢?我们来梳理了一下他所有的言行。
先是宝玉梦见晴雯来告别,在梦中哭醒,“恨不得一时亮了就遣人去问信”。
等到天亮,他就被父亲叫去赏花作诗了,终究也没能抽空叫人去问信。
接下来就有意思了。
近来研究心理学,对人在各种情绪下的心理有所了解。怀着对晴雯可能已经逝去的疑惑以及悲痛,宝玉居然还在赏花作诗会上表现优异,这太令人费解了。
近几年,关于高考,每年都会冒出一些新闻来,尤其是那些即将临考或已经身在考场家人出现重大变故的新闻。这些新闻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家人都会选择瞒着考生,因为大家都知道,悲痛会影响考场发挥。
宝玉有没有影响发挥?显然没有。散场回家,“王夫人忙问:今日可丢了丑?,宝玉笑道:不但不丢丑,倒拐了许多东西回来。”这一笑一说,颇有得意之色。
得意完了,终于有时间来关注晴雯了,听到小丫头说晴雯“直着脖子叫了一夜”,他关注的居然是“一夜叫的是谁”。
是了,是了,他需要的只是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就是:在晴雯心里,我是不是最重要的。
于是,因为他的执念,他终于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晴雯一夜叫的,不但是他,而且还化为了芙蓉花神。
晴雯真化为了芙蓉花神吗?原文是这样写的,宝玉问小丫头“他不知是作总花神去了,还是单管一样花的神?这丫头听了,一时诌不出来。恰好这是八月时节,园中池上芙蓉正开。这丫头便见景生情,忙答道:他就是专管这芙蓉花的。”
一句胡诌出来的话,宝玉信以为真,于是就有了《芙蓉女儿诔》。
每次读这一回,都有思考,作者为什么安排宝玉在写祭文之前,先写一首歌颂林四娘的长诗呢?
写林四娘,是贾政组的局,目的是“以表其忠义”。这一次,宝玉大展诗才,写了一首被赞媲美于《长恨歌》的《姽婳词》,为贾政赢了面子。
在作诗之前,作者表明了贾政对宝玉杂学的态度:“近日贾政年迈,名利大灰,然起初天性也是个诗酒放诞之人,因在子侄辈中,少不得规以正路。近见宝玉虽不读书,竟颇能解此,细评起来,也还不算十分玷辱了祖宗。就思及祖宗们,各各亦皆如此。虽有深精举业的,也不曾发迹了一个,看来此亦贾门之数。”
这段话,也很容易被忽略,但却极其重要。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贾政也因为知天命,放下了对宝玉光宗耀祖的严苛要求。同时,也意味着父子间开始达成和解。
在父亲面前不再拘谨的宝玉,可能自己都不知道,他已在不知不觉中,被父亲潜移默化,学会了他追求形式的那一套。这就应了那一句话:我们终有一天,会活成我们讨厌的人的样子。
前有父亲贾政歌功颂德作《姽婳词》,后有儿子宝玉附庸风雅写《芙蓉诔》。《姽婳词》是挽歌,《芙蓉诔》是祭文,父子俩如出一辙,挽歌没有哀伤,祭文也没有悲痛,都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仪式,而自己则在这个仪式中得到安慰。无论是挽歌还是祭文,都与死者无关。
看看宝玉是怎么来写这篇祭文的。
“如今何不在芙蓉前一祭,岂不尽了礼,比俗人去灵前祭吊又更觉别致。”先是考虑尽礼和别致,不流于俗套。
“虽如此,亦不可太草率,也须得衣冠整齐,奠仪周备,方为诚敬。”这里考虑的是周到与诚敬,还是在追求形式。
然后,就是怎么写好这篇祭文,“必须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宁使文不足悲有余,万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戚。”
“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不应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吗?比如苏东坡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还有颜真卿的《祭侄文》。就连脂批也说:“诸君阅至此,只当一笑话看去,便可醒倦。”
果然,宝玉的祭文无真情实感,因为他把偶然偷听到的黛玉给逗笑了。“宝玉祭完了晴雯,只听花影中有人声,倒唬了一跳。走出来细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满面含笑,口内说道:好新奇的祭文!可也曹娥碑并传的了。”
黛玉啊,你可长点心吧,人家可是在读祭文啊,人家可是在祭奠可怜的晴雯啊,你怎么可以“满面含笑”地调侃呢?你在悲悲凄凄地读《葬花词》时,宝玉可是陪着你一起哭啊!
听到黛玉的调侃,宝玉会不会生气?不会,他反而“不觉红了脸”,不好意思起来。
在诗作方面,宝玉一直自愧不如黛玉,这一篇祭文,当是他最满意的作品,却被黛玉调侃了,不好意思也正常。
然后,接下来的剧情,就远离了对晴雯的祭奠,宝黛二人专注于祭文的修改,变成了一场玩笑。黛玉还在玩笑中口不择言,咒了紫鹃:“等我的紫鹃死了,我再如此说,还不算迟。宝玉听了,忙笑道:这是何苦又咒他。”
是啊,你们开玩笑,何苦又把紫鹃扯进来?
黛玉依然没觉得自己有何不妥,终于引出了宝玉的咒语:“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黛玉何等聪明,一下就听出了这是咒自己了:“黛玉听了,悚然变色。”
脂批告诉我们:“虽诔晴雯,实则诔黛玉也。”这就是所谓的一语成谶,口不择言的玩笑,最后应在了自己身上。
作者写这一段是何用意呢?各位看官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吧。
宝玉能为晴雯写芙蓉女儿诔?
不是这样的。《芙蓉女儿诔》就是宝玉写给黛玉的诔文,我们具体看看脂砚斋批语里怎么写的。
在宝玉和黛玉讨论这篇诔文的时候,庚辰夹批写的:明是为与阿颦作谶,却先偏说紫鹃,总用此狡猾之法。
“与阿颦作谶 ”,说的就是黛玉后文病逝的谶语。
宝玉把其中的几句,改成“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就是说的黛玉后文病逝,宝黛二人并不是大团圆的结局。
脂砚斋又说“一篇诔文总因此二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而有,又当知虽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
表面上是写给晴雯的,其实就是写给黛玉的祭文。
“若云必因晴雯诔,则呆之至矣 ”,如果说一定是晴雯的祭文,那就太呆了。
“黛玉听了(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忡然变色”脂砚斋又点“观此句便知诔文实不为晴雯而作也”。
在有一回掣花签的时候,黛玉的花签就是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题着一句旧诗:莫怨东风当自嗟。众人认为“除了他,别人不配作芙蓉”。所以生侪兰蕙,死辖芙蓉的肯定是黛玉。
所以真正的芙蓉花神是黛玉。可能为了提前出《芙蓉女儿诔》,表面上作为晴雯的诔文。
有一回写宝玉到潇湘馆,看到那里的竹子,长势很好,“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甲戌夹批:与后文“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一对,可伤可叹!后文黛玉去世后,宝玉应该再到潇湘馆。
不过,现在已经物不是人已非,先前草木葳蕤,此时万物凋落,不只是家族的兴衰,更有生离死别的哀戚。
迎春许嫁之后,搬出大观园,宝玉到紫菱洲一带徘徊,只见轩窗寂寞,屏帐翛然。庚辰夹批:先为对景悼颦儿作引。
紫菱洲的人去楼空,景色萧瑟,此时只是黛玉病逝后的一个引子,黛玉去世之后,家事更为寥落。
宝玉看到岸上蓼花苇叶,池内翠荇香菱,也都有追忆故人之态,既领略寥落凄惨之景,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
宝玉对景思人,吟而成诗。只是很多好诗我们无缘得见了。
下面我们就看看这篇写给黛玉的重磅诔文。
《芙蓉女儿诔》写得别开生面,另立排场,风流奇异,表现宝玉的心之诚敬。
宝玉认为:诔文挽词也须另出己见,不可蹈袭前人的套头,须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宁使文不足悲有余,也不可尚文藻而失悲戚。
宝玉还认为:今人惑于功名,尚古之风一洗皆尽,于是他师楚人之《大言》、《招魂》、《离骚》、《九辩》、《枯树》、《问难》、《秋水》、《大人先生传》等法,或杂参单句,或偶成短联,或用实典,或设譬寓,喜则以文为戏,悲则以言志痛,辞达意尽为止。实际上则是随意所之,信笔而去。
在作者看来,宝玉的《芙蓉女儿诔》任意纂著,大肆妄诞,前序后歌。
其实明贬实褒,宝玉用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来祭奠晴雯,实是为天下女性一诔,不单是黛玉,也不单是晴雯,宝玉将诔文挂在芙蓉枝上。
这篇《芙蓉女儿诔》一洗前人窠臼,自出机杼,实则为一曲女性的挽歌。
为那“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女儿一哭一诔。
这些女孩子“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却因为“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到后来“樱唇红褪,韵吐呻吟;杏脸香枯,色陈顑颔”。
以至于佳人薄命,人去屋空,落得“鼎炉之剩药犹存,襟泪之余痕尚渍”。
而悲剧的根源,“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其实,这种结局,在香菱出场的时候就决定了。
香菱看到癞头和尚的时候,说了八个字“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好长的脂批扩展了小说的深沉意境。
甲戌眉批: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
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
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
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
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层层深入,先说历史上的英雄、忠臣、志士,后说闺阁钗裙,拓展到先贤们的遗恨,然后归结的家国纲常,最后又说气数运气。
西风古寺,淹滞青燐;落日荒丘,零星白骨。汝南泪血,斑斑洒向西风;梓泽余衷,默默诉凭冷月。一层层一波波推展开来,可为一叹。
连黛玉都赞:好新奇的祭文!可与曹娥碑并传的了。
续书没有的诗文,比如十独吟,说明续书不是真迹。没有那样的汪洋大才,托不住原著的精华流溢。
宝玉为什么不救晴雯?
第一宝玉是性情温和的孩子,温室里的小鸟
一个像绵羊一样温顺的孩子,他骨子里就没有男孩子的刚性,或者说雄性激素偏少,因为他环顾四周除了裙钗,香粉,胭脂就是口红,眉笔,女儿针线,这样的环境连空气都是香的,而且是从在娘肚子里两个小东西碰撞到一起,形成宝玉身体第一个细胞开始就是处在这样的环境里。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
不是说胎教很重要吗,在妈妈肚子里的十个月宝玉受到胎教还是女孩们的莺歌燕舞,各种香味对他脑神经细胞不断的冲击和熏陶。所以家人让他开始抓东西测试他志向的时候他肯定抓他最熟悉和常常闻到的胭脂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哪怕他妈妈怀他的时候经常去看武术演练,去多看士兵的操练,或看战争片这个可能做不到,反正室内多挂些男孩子的画像,古代男武士或者刚烈的虎豹画,贴些青松,武松打虎,李逵身背板斧的画像,岳飞妈妈给他背上刺字精忠报国的画像,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勇猛的画像,这样的画像多不胜数是吧。他生下来就可能更具有男性气质,而且这些画也可以不断的变换来伴随他成长。
如果不这样,面前描写的环境下你还指望生出来会是个红孩儿,铁臂阿童木,哪吒那样的刚性男孩,根本不可能,宝玉还能保持一个正常男孩发出的男声都是不错的了,他还保持了男性的雄性激素和袭人融为一体顺利的成为一个男人已经是万幸的了,他没有变成一个娘娘腔向太监靠近也是天大的喜事了。严格意义来讲宝玉朝着这些方面发展的概率是很大的。
我还可能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就是为什么王公贵族家男孩子出生偏少,有可能和这些家庭里的脂粉气太重有极大的关系,让那些爸爸体内男孩子的最原始的分子减缓奔跑的速度,或者停下来,最后败于女孩子的原始分子,数量远远多于男孩子原子分子细胞的女孩子细胞都跑在了前面和妈妈体内的小东西结合,所以妈妈怀上女孩子的数量就又远远大于男孩子了。当然这些有待科学论证,算是一个假设吧。
好了宝玉的性格特征就是这样的,你还指望他能去救晴雯吗?激烈对抗的可能几乎没有,温和柔软的天性是他善待一切的本性,他把人之初性本善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也和他生活在锦衣玉食的家庭也有关系的。
他基本上就不知道贾府外面还有刘姥姥这样艰辛的生活,甚至比刘姥姥还要艰辛的生活,晴雯没有来贾府之前和表哥在社会上飘零的艰难生活宝玉是没有那样的概念的。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励志的环境和事件发生来改变他的软弱,所以他不可能刚强起来,这个要等到贾府衰败以后才有,所以现在他不可能大脑一发热就去救晴雯。
第二是妈妈的乖乖孩子 妈妈的话宝玉的性格造就了他见到父亲像见到了猫一样,见到母亲虽然没有了害怕,但听话就成了他生活中必须的习惯,因为妈妈很多时候在父亲的面前就是自己的保护神,虽然这个保护神没有老太太那么管用,但总是多了一个保护自己的人吧。
在母亲的眼里宝玉虽然是混世魔王,但从听话来看,宝玉还没有完全成为很令人惧怕和讨厌的混世魔王,他肯定很调皮,也可能做出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恶作剧,但那么多的丫鬟都不怎么讨厌他,也就说明他还是听招呼的,不会很蛮横和无礼,本质很好。
而我们再看看贾府另外一个公子也是宝玉的弟弟贾环真和无赖差不多,我感觉说他是混世魔王还比较靠谱,看看他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他是一个劣根很深的公子,用灯油有意的朝着宝玉的脸上泼去看似不小心其实是故意的,这个行为可能造成宝玉的毁容,幸好没有造成这样的后果,大家可以想想此兄的心有多狠毒。和他妈妈赵姨娘要害死宝玉和王熙凤的狠毒没什么区别。
还有一次诬告宝玉要调戏强奸金钏,这个用心也是一样的歹毒,让宝玉的爹狠狠的往死里打得皮开肉绽,也看得出贾政头脑简单被一个孩子就挑唆起来了像愤怒的小鸟一样的情绪。稍微想想自己的儿子平时是不是那样可恶的一个人,况且宝玉还用得着强奸谁吗?那金钏只要稍微有一点合适的机会肯定愿意和宝玉偷吃禁果的。这个老爸当得完全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所以宝玉这个孩子和很多有钱人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没有薛蟠的霸道和胡闹给家庭添很多的乱,甚至到要人性命的地步,也没有贾环心地狠毒和狼心狗肺,活脱脱一个无赖加大坏蛋的真正的混世魔王。这应该和他妈妈品行低劣有极大的关系,可以说贾环就是他妈妈的翻版和复制品。所以宝玉对妈妈的话是言听计从,妈妈打金钏他只好跑,晴雯被赶出贾府他也只好干瞪眼。让他挺身而出站在妈妈和金钏,晴雯之间,求饶,求放过一马或者仗义直言根本就没有这个可能。
第三那个社会大人孩子都很孝顺不违背妈妈的意愿应该是那个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这就体现了当时也是中华民族美德由来已久的一个孝顺的现象,不管你爵位官职地位有多高都很遵循一个人生不可缺失的理念孝为先。就是很多历史的罪人和汉奸都是孝子,晚唐宰相张睿是孝子也是亡国罪人,臭名昭著的王莽竟然也是一个孝子。大汉奸吴三桂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孝子。
所以一个人做人最起码应该有孝道,贾府的贾赦,贾珍,贾蓉虽然品行不端对贾母那是毕恭毕敬算孝子吧,贾琏偷鸡摸狗不断在老子娘面前也是规规矩矩,所以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哪个朝代哪个皇帝都是推崇孝为先的精神,要做人要报国要流芳百世或者遗臭万年都得有孝心,孝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宝玉孝顺父母,不违母命也就顺理成章了,从这点他不可能和母亲作对。
第四宝玉情多计少宝玉对女孩子都是情深深意切切,关心她们可以达到忘我的地步,他的多情比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还要高,比雅鲁藏布江的还要深。作为一个妈妈的乖乖儿子听妈妈的话不错。你也可以用计策来帮助晴雯啊.我们都知道你身无分文但家里的果子糕点是不计其数的,你去厨房拿一只烧鸡没人敢管你吧,拿点晴雯喜欢吃的东西没人敢拦你吧,家里什么吃的没有,晴雯被赶出去你就带上这些东西去看望她总可以吧,而且你还有最最拿手的一招就是特别会哄女孩子,就去好好的哄晴雯啊。
你不会说妈妈一时糊涂没有认清楚谁是好人,谁是最清白的,你告诉晴雯你要找个机会给妈妈说你和晴雯是清清白白的,这个可以找医生来检查的啊,还要告诉妈妈闷葫芦袭人和自己偷试试云雨的事情,当然也就是哄哄晴雯不一定真告诉。让妈妈知道真正不那么清白是袭人,
反正说了对你也没有什么损害,也只是告诉妈妈你最喜欢的人还没有晴雯干净。这样晴雯不就有吃饭的可能了吗,病好了再从长计议。关键是哄女孩子是你看家本领。只要晴雯活着什么事情都有希望,至少可以慢慢争取改变妈妈对晴雯的看法就好了。你不能和妈妈来硬的就来软的。这也是唯一可以救晴雯的一招。
第五他叛逆精神但无勇士精神宝玉有叛逆精神,但都是在自己内心里和行为上有叛逆的表现,在真正要面对父母的威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他再怎么叛逆都不会超出父母家庭对他要求的范围,不可能越雷池一步,他的叛逆体现在对学习尤其是八股文没有灵魂的只有程序式枯燥无味的厌烦,对仕途前程的不在乎,还有向往自由爱恋的美好愿望,以及对学术权威的藐视,他认为四书以来都是杜撰,他也敢加入杜撰的大军里来的一种眼里根本没有什么前辈的张扬。简单的说就是心理上大强大,自由之旗在心中高高飘扬。
他的叛逆不是和家庭决裂,不是和家族来个一刀两断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一个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伟大目标,这些他没有,他的叛逆是有极大的局限性,也仅仅是为了个人不想受人约束的一种解脱思维。所以当面临着和家族或者是家庭父母之间的可能发生的冲突的时候他就变成了乌龟的儿子。那种锦旗飞扬的气势就荡然无存了,所以解救晴雯就是一个传说,一个天方夜谭。
第六他是惜花恋花但无护花能力他惜花恋花爱花唯独不能护花,你要和宝玉成为恋人必须最好学好短跑,让你的短跑速度超过宝玉,这样你要是和宝玉深夜花前月下走在一起的时候,突然来了劫匪,你千万不要指望宝玉会在路边随手就抄起棍棒,板凳或者是板砖立马横刀站在你和劫匪中间,这种情况只能出现在小说里,戏剧里和别人讲的故事里,这个时候你就只能和宝玉比赛短跑速度,看谁最先跑到派出所,你们那个年代叫衙门的地方。
因为宝玉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三十六计走为先改了一下就是跑为先,宝玉这个时候想的什么我完全知道就是一句话,跑得快当元帅。遇事以跑字当头的宝二爷你指望他去救晴雯,这个念头最好不要有,就是有都必须一闪而过,别说出来。说出来大家难堪。
第七不具备救晴雯所需要的条件其实前面说的救晴雯的方法是可行的,但这也是宝玉所不具备的条件,他不具备和妈妈软泡硬磨的胆量和智慧,就是去和妈妈的顶头上司贾母去求情的胆量都没有,帮助晴雯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唯一可以帮宝玉说话而且有分量的人物只有贾母。
贾母看到晴雯被王夫人从宝玉的妾的名单里排除掉了没有怎么发话是因为这个事情主要是由王夫人来决策,如果宝玉在贾母面前哭诉自己的愿望,再把和袭人的事情和盘托出并且请贾母找医生来鉴定晴雯的清白,那么贾母说什么都要为宝玉说点什么,因为贾母也是很喜欢晴雯的,但非常可惜的是这些救晴雯最为有效的方法只有宝钗的大脑才策划得出来,不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宝玉本来就不复杂的大脑想得出来的。所以宝玉不具备救晴雯的勇气和智商这些必不可少的条件。
软的硬的他都不具备,晴雯的结局就是好按照曹雪芹的构思发展下去,要是他具备一手不管是软的还是硬的晴雯都有希望,硬的他敢不敢绝食,跳楼,假自杀他敢吗?象听到黛玉要回苏州那样的发疯发呆发痴敢不敢再来演一出给妈妈看看,我就不相信王夫人会看到宝玉不吃不喝奄奄一息还不答应宝玉的请求,还不答应就喝药口吐白泡给她看,再不就割腕,割一点点流出血就可以了,我不相信老太太不骂王夫人,不答应宝玉的要求。一个晴雯重要还是宝玉的命重要,答案很明显对吧。
软的方法和硬的方法我都假设了,救晴雯只有这样别无他法,关键是宝玉敢吗,具备去做这些方法的条件吗,都不具备。好了宝玉没有办法改写晴雯的命运我们就不多说了,洗洗睡吧,晚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