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概念,暗物质是怎么发现的呢?
目前认为暗物质和正常物质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物质,而正常物质只占了宇宙总质能的4.6%,暗物质23%,剩下的暗能量72%!也就是说暗物质占了总物质的83-85%,正常物质只有15-17%,大约是正常物质的5倍。这个数字怎么来的呢?下文会详细说。
暗物质你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概念或者理论,因为暗物质的提出本来就是为了解释大尺度结构形成的问题。也被归为宇宙学标准模型中的一小部分!下面我们就说下,我们怎样发现暗物质存在呢?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补充理论?以及上面的5倍比例是怎么来的。
我们先看看太阳系,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岩石行星、气态巨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以及整个柯伊伯带的小零碎都加起来,把它们和太阳进行比较(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发光天体)。毫无疑问,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而剩下的0.2%,木星自己一个就占了0.1%,相当于除了自己和太阳以外所有天体质量总和!意思就是有恒星在其他物体都轻如鸿毛,不值一提!这是我们对太阳系的普查!
当然,星系中不是每颗恒星都和太阳一样,还有许多更大更亮,占大多数更小更暗的恒星。
然后对我们夜空中所有可见的恒星进行普查,在平均所有恒星发出的光和所有恒星的质量后,我们会发现太阳比银河系中所有恒星的平均光度要低很多! 所以最大、最亮、最蓝的恒星主宰着星系的光度,通过这些测量,我们可以为正常恒星主宰的星系构建一个质光比。结果证明,每相差一个太阳质量,整个星系的亮度大约增加太阳的三倍。
所以当我们看宇宙中的星系时,它包含了数十万到数百万亿颗恒星,如果我们测量整个星系发出的光度,我们就能知道有多少质量以恒星的形式存在。这只是一个天文学的基础。
根据引力理论我们也可以算出一个星系的质量我们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测算整个星系的质量,那就是引力定律。无论你看到的是一个螺旋星系,还是成千上万个星系组成的星系团,如果我们能测量这些星系运动的速度,根据引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能算出一个星系的总质量。
这两种方法测量的来的质量相差甚远在一个简单而理想的宇宙里,如果我们的理论是正确的,这两种测量方法,一个来自星光,另一个来自引力,应该会给我们一个相同的数值,不相等至少也是相近吧。
但事实的情况,你应该已经很清楚了,两个数字相差甚远。
无论我们测算一个大小与银河系相当的星系,还是测算一个由数百甚至数千星系组成的巨大星系团,引力给出的结果,都远远超过了恒星所能解释的质量。那么相差了多少?一个巨大的比例:50倍。听起来不大啊,别急看下面解释!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东西都加起来,这个比例呢?我知道,你现在满脑子的疑惑?你光算了恒星,才差了50倍,这有什么奇怪的?有本事把看不见不发光的所有物质都加进去!
你考虑的很对,确实没问题!除了发光的恒星,星系中应该充满了行星和岩石,还应该有星际气体、尘埃、等离子体、死亡的恒星、黑洞,以及几乎任何我们能想象到的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物质。
所以我们试着把所有不同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来源加起来,然后和我们看到的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依旧令人震惊。
我们通过对星系团进行大量的x光观测,确定总质量中有多少是以恒星、气体、尘埃以及其他已知物质(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形式存在的。每次的观测都得到了非常一致结果,观测到的数字在总质量的13-17%之间,但不会超过这个比例。
当然,这个观测结果比只计算恒星的质量多出5到7倍。但仍然不足以解释星系的总质量!这个结果已经很清楚的说明了,星系中有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这就是暗物质问题的来源!
再科学家往后所作了每一次不同的测量都支持这一结果:总质量的15-17%是有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正常物质(从此被称为重子)。但是非重子暗物质大约占总质量的83-85%,这样算下来就是正常重子物质的5倍了。
对于星系团来说,这个结果不仅可以通过单个星系的旋转速度和x光辐射得到证实,还可以通过引力透镜效应(上图)和引力红移(下图)得到证实。
物质的总量无法用单独的重子量做出解释。更重要的是,在星系中暗物质比恒星或气体分布的更加广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暗物质晕。看下图:就举个简单粒子,银河系半径5万光年,暗物质晕能延伸100万光年!现在理解什么叫巨大的暗物质晕!
如果你不放心,这里还有暗物质的其他证据告诉我们宇宙中物质总量的不只是星系团本身,而且星系团也不是关于重子总量信息的唯一来源。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大爆炸后原子核合成轻元素的丰度来知道重子的总数。同样,我们得到的物质总量大约是重子总量的六倍。
我们可以测量和模拟宇宙的大尺度结构,我们再次发现模拟结果要与观测结果达成一致的话,唯一方法就是往模拟结构离加5倍的暗物质!
在模拟框架内,我们可以用各种不同的量来检验这个数字。举几个例子:重子声振荡、两点相关函数和物质功率谱中的丝状阻尼都指向这幅宇宙结构图,这幅结构图的暗物质与重子物质之比约为5:1。
当然,还有一个我们最最熟悉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波动模式,或者宇宙大爆炸的残余辐射。这些微开尔文波动的规模和大小让我们能够仅仅根据物理定律来确定重子物质和暗物质的数量。再一次,我们发现宇宙中暗物质的总质量比重子物质的总质量为:5:1。
所以,每一项对暗物质敏感的测量都表明,它就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发现。
物理学为什么需要大统一理论?
因为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追求一致性的学问。
在20世纪之前,物理学其实是高度统一的,牛顿力学可以解释小到颗粒尘埃,大到太阳星体运动的几乎所有问题,只不过在不同的领域,其应用方式和形式具有不同的表象。
不过牛顿力学也不是完美的,特别对于光的本质和规律,其一直不能做出很好的解释,这也为后来的物理学危机买下了一颗大雷。牛顿本人支持光的粒子学说,这样能够很好地解释光的反射,但折射、衍射等现象则无法自洽。后来,惠更斯、托马斯·杨对于光的波动学说做出了一系列深刻而令人信服的理论和实验,最后又由麦克斯韦将光-电磁场理论发展到了极致。
至此物理学已堪称完美。但盛极必衰,随后围绕着光和辐射进行的两个改变人类科学史的重大实验,开始倾覆这座精心建造的宏伟大厦:一个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发现了光速不变原理;另一个是黑体辐射实验,其能量分布无法用经典电磁场理论解释。
于是,为了分别解释这两个与经典物理背道而驰的实验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普朗克提出了辐射的能量量子化,二者便是今天物理学的两大根基。
由于这两套理论当初是为了解释不同的现象而分别独立发展出来的(即使爱因斯坦当年是因为光量子学说获得了一生中唯一的诺贝尔奖,但相对论跟这却没什么关联),所以其体系有较强的不相容性。在狄拉克等人的努力下,相对论效应被引入量子力学之中,并进一步发展出量子场论和规范场,对除万有引力外的其他三种基本场(特别是弱、电场)进行了较好的统一,但万有引力无论如何也无法在这套体系下相融。
虽然量子力学与相对论都能在各自领域很好地解释他们的物理现象,但这种必须由“两套理论”共同统治物理界的现状,是让真正的理论物理学家们抓狂的事情。据说爱因斯坦去世之前的几个小时,还在为“大统一场”理论作着生命中最后的几笔运算。
如今,超弦理论、M理论都在朝着这个终极目标艰难地前进着,而能够验证他们真伪的实验装置貌似还遥遥无期。了结爱因斯坦的夙愿,终结物理学分裂的局面,依然是广大物理学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CDM是什么含义?
加拿大数字媒体中心(Centre for Digital Media),简称CDM,是加拿大首屈一指的学术合作项目,它由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西蒙菲沙大学(SFU)、 艾米丽卡尔艺术与设计大学(Emily Carr University of Art + Design)以及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理工学院(BCIT)四所BC省著名的公立高等教育机构联合创办,其校区被命名为Great Northern Way Campus(GNWC)。
自主减排什么概念?
自愿减排市场才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自愿减排的需求方和认购方是在没有强制性减排指标的约束下,完全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所采取的减排行动。自愿减排市场不属于京都体制,却与CDM市场平行存在。
如果说碳配额的分配和履约是强制减排,那么,开发和管理核证自愿减排量则可以称之为自愿减排。其实,自愿减排交易活动在我国已有比较长时间,但成交数量非常小,自愿减排以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交易前提,因此,长期以来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目前国家大力推动强制减排的发展必然将带动自愿减排的发展,最直观的可从7个试点颁发的各个碳排放管理办法中有关碳配额和CCER的抵消机制来看。
cdm交易渠道是什么?
cdm“协同商务”的概念由Gartner Group公司1999年提出,指的是企业充分利用以Internet等为特征的新兴技术为实现手段,增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全方位协作能力,通过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实现企业知识网络的正反馈而获得协同效应,从而创建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而“数字化营销”(Digital Marketing,DM)是指使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来进行沟通、销售和支付等营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