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旅修改器,世界哪个国家有铁道兵

天美资源网

铁旅修改器,世界哪个国家有铁道兵?

在中央电视台四套《国家记忆》栏目首播的五集大型纪录片《难忘铁道兵》共分“烽火岁月、决战成昆线、进军林海、奋战襄渝线、引滦入津”五集,回顾了铁道兵发展历程。该片于9月25至29日,每晚8点首播,次日早9点重播。10月1日当天,将作为重点献礼片于早9点开始五集连播。而始建于1950年的石家庄铁道大学,前身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工程学院。

今天,小铁就和大家一起,重温铁道兵,国家的记忆,历史地讲述。

铁旅修改器,世界哪个国家有铁道兵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重要兵种,铁道兵诞生于战争的硝烟炮火,“大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在朝鲜战场,他们用血肉铺就了一条“打不烂,炸不跨的钢铁运输线” ;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国之初,“汗水融化千层盐,风枪打通万重山”,他们进军林海,决战成昆,把秦巴山区变成通途,先后在崇山峻岭的西南、人迹罕至的西北戈壁以及水网密布的东南平原,修建了 52条铁路大动脉。

1984年集体转业后,铁道兵遵循“脱下军装还是一个兵”的信念,老兵新传。在艰苦的环境中,为了保障铁路的畅通、完工,铁道兵显示出铁一样的意志,赢得了"世界上最顽强筑路人"的赞叹。"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是叶剑英元师对铁道兵精神的最好概括。

烽火春秋,桴鼓鸣号

铁道兵团,孕育而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它的前身是1945年8月由四野在东北组建的一支武装护路队伍,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护路军主要承担解放区物资的武装押运和维护运输安全的任务。

辽沈战役爆发前夕,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军区决定,以护路军为基础吸收东北各铁路局1200名铁路员工为技术骨干,并补入二线兵团8500人组成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

铁道纵队成立后,全力抢修东北、华北地区的铁路,支援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后,大军挥师入关,1949年5月16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第四野战军铁道纵队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于1950年9月转隶中央军委直接领导,同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部队以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的名义陆续开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神州方靖,狼烟复燃

东邻鼙鼓,志愿军兴

1951年7月13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命令美远东空军司令,在此谈判期间,应采取行动以充分发挥空中力量的全部能力取得最大的效果,来惩罚朝鲜任何地方的敌人,并策划了空中封锁志愿军后方运输线的绞杀战。

绞杀战,顾名思义就是美军依仗其空军优势以绝大部分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进行长时间毁灭性轰炸,达到切断志愿军后方交通运输线,破坏志愿军前后方联系,窒息其作战力量的目的。

事实上,自朝鲜战争爆发之日起,美军航空兵就深知铁路运输在战争中的作用。

因此一直把铁路线作为空中打击的首要目标。

铁路运输是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曾经这样说过:“白天汽车不能走,如果没有铁路运输,我们要坚持打下去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期间,所需军事物资和几十万大军的给养全部依赖国内供给,因此,在敌人狂轰滥炸下保证铁路和公路的畅通,把这些物资及时运到前线,就成了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经过第一次战役在美国空军的狂轰滥炸下,朝鲜北部的桥梁,铁路遭到了严重破坏,志愿军主要供应线告急。为保障铁路运输畅通和入朝参战志愿军作战物资运输安全,铁道兵团奉命组织部队,入朝抢修遭到严重破坏的铁路。

1950年11月6日,铁道兵团第1师率先入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担负抢修铁路任务,12月22-23日,直属桥梁团和直属独立团相继由安东过鸭绿江,沿京义线前进抢修。

为了加强前线铁路抢修力量的领导,中央军委决定在志愿军名下成立“志愿军铁道抢修指挥部”全面负责在朝鲜铁道兵部队的组织领导工作。

风餐露宿,沐雨栉风

铮铮男儿,巍巍铁魂

抵达朝鲜后,铁道兵团面临的形式非常严峻。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航空兵参战,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占有绝对的空中优势,美军轰炸机执行轰炸任务时,不需要战斗机护航,战机可以肆无忌惮地低空扫射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朝鲜近千公里铁路线只有107公里能够维持通行。

志愿军入朝后,中共中央军委非常关心后勤保障工作。1951年1月22日至30日,志愿军第一次后勤会议在沈阳召开,会议由李富春主持,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等出席了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建立一条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

事实上,早在志愿军出国作战前,周恩来就根据战争形势,对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

制订了“出国作战要立足于国内供应的方针”在志愿军刚出国时,冬衣补充不足,朝鲜严冬时的气温,下降到零下40摄氏度,周恩来心里十分焦急,他每天打两次电话,催问冬服的生产和调运情况。

而在后勤运输方面,周恩来亲自组织铁道部,铁道兵团等力量,抢修和保卫铁路、公路等交通枢纽,并给铁道运输司令部派了三个高炮师用以保护铁路线,尽管我军后勤保障部门为确保前线作战部队的武器、弹药、粮食供给做了充分准备,但由于美军依仗空中优势的封锁,特别是夏季来临后,朝鲜遭遇了严重的洪灾,致使我后勤运输陷入极度的困境。

人在桥在,人在路在

国在家在山河在

1951年夏季,朝鲜北部出现了40年不遇的洪水灾害,美军利用洪水季节,以铁路为主要目标,进行全面轰炸,轰炸的突然性和特大洪水的破坏,使得朝鲜北部铁路基本瘫痪。

从战术上看,美国空军平均每天出动两批32架至46架轰炸机编队,横扫所有铁路桥梁在使用战斗轰炸机持续轰炸横扫我抢修部队,企图阻止我修复铁路线。到8月底,累计桥梁被破坏165座次,铁道线路被炸断459处次,毁坏车皮无法计数。

桥,在朝鲜战场上的作用十分重大,在某些战役中,对一座桥的争夺,往往决定胜败,清川江大桥,位于满蒲、平壤铁路线上,志愿军的军需物资和兵员不分昼夜源源不断从这里运往前线。

清川江大桥,是朝鲜北部最重要的交通要塞,更是链接抗美援朝战争前线和后方的主动脉。为了切断这条主动脉,美军先后派出数千架次飞机,对此进行轮番轰炸,1951年7月的一天,志愿军铁道兵团第1师第1团第1连接到了抢修清川江大桥的命令,这个间距的任务交给了副排长杨连弟。

杨连弟,天津市北仓镇人,在解放大西北,抢修陇海线8号特大桥时,杨连弟冒生命危险登上45米的全国最高墩,使大桥提前20天修复通车,被誉为“登高英雄”。

10月,杨连弟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编入铁道兵第1师第1团第1连,投入到抗美援朝的伟大战争中,接到任务的杨连弟和战友们转战到著名的清川江大桥,当时,清川江大桥损坏严重,江心的桥墩也被涛涛洪水包围,经过勘察,杨连弟提出了一个搭钢轨浮桥的办法。

杨连弟和战友们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连续奋战30余昼夜,先后搭浮桥12次。

最后终于创造出修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钢轨架浮桥,使中断的清川江大桥胜利通车。

破绞杀,保后勤

马革裹尸,生荣死哀

由于志愿军铁道兵团采取了防空、抢修、运输三位一体的范绞杀战,美军原计划90天的绞杀战没能取得预期的的效果,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在1952年5月31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不得不承认:“尽管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努力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凭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了前线,并创造了人间奇迹。”。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标志着长达三年的朝鲜战争终于结束了,在谈到抗美援朝的胜利时,彭德怀司令员曾这样说过:“朝鲜战场打胜仗,一半功劳归前方浴血奋战的同志,另一半功劳归负责维护交通保障供给的同志。他们也是在冒着敌人的狂轰滥炸天天在拼搏呀!”。

1953年9月9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铁道兵领导机关,铁道兵正式作为一个兵种,进入人民解放军序列。

铁道兵战士们凭着一腔爱国热血和国际主义精神,用汗水、鲜血和智慧筑造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有力支援了前方,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当今的中国,让世界惊叹,2.2万公里的中国高铁,总里程超过第2至第10位国家的总和!12.4万公里的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穿越繁华都市,纵横田野阡陌。但我们不应忘记过去,忘记老一辈们在我们铁路事业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石家庄铁道大学作为原铁道兵的一所技术院校,曾经,高举军旗身披戎装,逢山开新路,遇水架高桥,朝鲜战场勇建功勋。如今,初心不改继往开来,服务京津冀,汗洒海内外,筑梦“一路一带”!

张作霖和张作相是什么关系?

张作相曾一个人对峙众高级将领,最后,张作霖采纳了张作相的建议。可以说,张作霖是非常信任张作相,而张作相更是以性命尽忠。两人不是亲兄弟,也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名字取得凑巧。

图/张作相

郭松龄反张作霖失败被处决后,关于被俘虏的郭军高级将领怎么处理的问题上,几乎众口一词,那就是“全部处决”。只有张作相一个人坚持要宽大处理,不予追究。

张作霖召集张作相、吴俊升等数十位高级将领开会,会议主要讨论如何善后郭松龄事件。会议刚开始,张作霖就叹息,张学良太信任郭鬼子(郭松龄外号),令他痛心,他这回真是被郭鬼子害惨了。

张作相见此情形就出来替张学良说话,意思汉卿(张学良字)才24岁,被蒙蔽了,在之后讨逆的作战中,张学良不眠不休,亲自指挥,才这么快降服了郭军,他知道错了,应该看看他的将来……。

张作霖听到这些劝解的话,也就缓和了下来,接着就开始讨论郭部军官如何处理的问题了。在这个问题上,张作相坚持己见,决意要求不追究。而其他人全部达成一致意见,“一网打尽”。他们是老派和洋派的代表,与新派(郭松龄)本来就“争宠”,所以借此机会可以使新派一蹶不振。

然而,张作相力主宽大的理由是,郭部这些人都是他们的桑梓子弟,多年袍泽,让他们戴罪立功,也能使剩余的郭军安心。如果这些人跑到直系或者其他势力里,这也是给奉系的对手增强实力。

会上,张作相一个人对其他所有人,争论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有出结果。有人提议就算不全杀,起码也得杀几个,以儆效尤。张作相不同意,一个也不准杀,双方僵持不下,而张作霖却一直不表态。情急之下,张作相哭了起来:“要杀就先杀我,我不想看到悲剧再次发生。”众人都沉默了,气氛也没那么紧张了,大家默认了张作相的建议。张作霖也同意了,即刻命由张学良全权处理。

张作相担心会有变数,当场请张作霖给张学良打电话,“请大帅给汉卿打个电话,他还在前线听候命令呢。”接到电话的张学良对郭部军官一律不予追究,官复原职。

因为张作相的坚持,避免了奉系内部一次互相残杀,而这些人中很多也成了后来“西安事变”的骨干。张作相本就是奉系元老,这次又力主宽大,为他更是赢得了忠厚的美名,也是后来张作霖去世,众人拥戴张作相掌印的原因之一。

张作霖、张学良对张作相如此信任,也是在过去打打杀杀的岁月里,积攒下来的。张作相为人又持重,所以他的建议很有份量。

那么这样的关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认识张作霖之前

张作相1881年出生在义县,祖上是逃荒过来的,读过三年私塾,16岁做起了泥瓦匠,因族弟张作正被土匪所害,1901年张作相带领家族里十余人为族弟报仇,之后被官府通缉,与族人辗转投奔新民府八角台张作霖处。此时张作霖拥有一支“保险队”,给人看家护院,护村。

跟随张作霖征战

投靠官府后,张作霖奉命剿匪,围剿陶克陶胡武装,仗打的十分艰苦。因为这些蒙古匪徒,骑术精湛,行动敏捷,还会用套马杆套人,张作霖正头疼的时候。张作相提了一个建议,步兵和骑兵配合作战,步兵砍马腿,骑兵割套马杆上的绳套,还真有效,几年后,这支武装被消灭殆尽。

1915年张作相为少将骑兵团长、炮兵团长,1917年任第二十七师第五十四旅旅长。

1920年张作相任第二十七师师长,主动请辞卫队旅旅长一职,请求刚由讲武堂毕业的张学良担任。二十七师是张作霖起家的班底,可见张作霖对张作相是非常信任。

在这一年得直皖大战中,张作相率军入关,协同直军作战,以微小的代价换取了巨大的成果,与直系一起瓜分了皖系,从此北京政府张作霖有一半的决定权。

随后,张作霖准备升张作相为东三省巡阅副使,张作相以职位太高,坚持不就职,后改任东三省巡阅使署及奉天督军署总参议,成为张作霖手下最有实权的人。

1921年,张作相陪张学良前往日本参观陆军秋操演习,很有收获,回来决心帮助张学良整顿军队,改革军备。

转眼间,直奉的矛盾又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结果奉军大败,不得不全线撤退出关。这次失败张作相也有责任,虽然张景惠负主要责任,之前两人主张不战,张作相建议以东三省自守,振兴经济,发展教育。

战败后,张作相自知有愧,主动请辞,被张作霖原谅,没有接受辞呈。第一次直奉大战的失败也暴露了绿林班底的军队诸多问题,战斗力低下,大兵团作战更是能力低下。

1924年张作相任吉林督军,当时日本人评论,张作相缺乏武将和政治家的素质,靠和张作霖绿林老友的关系,所以始终位居高位。张作相从来力主坚决抗日,这个评论有挑拨张作相与杨宇霆关系的嫌疑,毕竟杨宇霆也想要吉林督军的位置。

卧薪尝胆几年,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这次奉系大获全胜,奉军入关,从此直系一蹶不振。直系溃败撤退,因火车铁轨被破坏,火车出轨,数节车厢重叠在一起,数千名官兵横死,张学良视察现场时,张作相连忙用手遮住张学良的眼睛,不忍其直视这惨烈的场面。

从这些小动作可以看出,张作相把张学良当亲侄儿看,有长辈关爱晚辈的态度,平时张学良也称呼张作相“老叔”。

郭松龄反奉,张作相力主镇压,前期战事不利,连夜赶回大帅府,请张作霖做好逃走免得难堪的准备。张作霖听从其建议,并要带他一起走。

后期与郭松龄决战,面对大家对成功将信将疑的时候,张作霖说:“辅忱(张作相的字)已抱着至死一步不退的决心。”成功平叛后,张作相又力保郭松龄部被俘虏军官的安全,不管有没有政治家眼光,做人还是很厚道的,不同于其他粗暴鲁莽的军阀。

1927年晋奉之战是张作相最后一次为张作霖出征,这一年张作相有精神病的弟弟张作涛失手打死了张作霖喜爱的青年将领朱继先。张作相请求免去一切职务替弟弟赎罪。

主政吉林七年

1924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止,张作相为吉林督军,前后共七年。

上任后,张作相首先大力剿匪,但是采取各种手段土匪依然猖獗。张作相认为这根本原因是政治腐败,所以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选拔人才,为此制定了保送人才的十条资格。

严厉禁烟,吉林不准种烟,违者严惩,当时奉天和黑龙江还没禁烟财政收入较高,张作相顶住压力,坚决不种烟,税也不少交一分。

振兴经济,经过一番整顿,1926年开始,每年的财政收入都能盈余六百多万元。

公共设施建设,财政盈余的钱就用来搞建设,如修筑吉海铁路,耗资2000多万;建设吉林省城自来水厂,耗资200多万。发展教育,小学入学人数增加三万多,各阶段教育均有发展,1929年创办吉林大学,自兼校长。

开启少帅时代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公推张作相掌印,公推书和印信被送到张作相公馆。张作相坚辞不就,要求等张学良回来主持大局。

张学良终于乔装回到了沈阳大帅府,着手为父亲办理丧事,关于继承人的问题,一样力推张作相出来主政东三省。张学良三次派人把公推书和印信送到张作相公馆。张作相坚决拒绝,表示子承父业,顺理成章,他愿和大家全力支持。

对于当年的复杂局面,张作相认为他无力应付,而张学良青年有为,培养的新派实力雄厚,一定可以担当大任。同时,他也表示对公如果他们这些元老不服从命令,一样军法处置,对私张学良是他的侄儿,有过错在没人的时候,也会打他耳光。

从此,张作相以辅帅身份辅佐张学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诱惑张作相,都被张作相严词拒绝,当时奉系高层张景惠、于冲汉等已投靠日本人。气急败坏的日方竟然炸了张作相父亲的坟墓。

张学良入关后,东北军政大权交由张作相代理,张作相出身绿林,能如此宽以待人,着实不多。1949年张作相于天津病逝,终年69岁。

结束语

张作相与张作霖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与张学良如亲叔侄,缘于张作相为人厚道,会打仗的人很多,能坚持做好人的不多。这也是张作霖一直信任重用张作相的原因。

民国有哪些巨匪?

民国两大悍匪:见过天皇的谢文东、玩转“军阀圈”的刘黑七。谢文东:当汉奸时,见过日本天皇。抗战后,被授予国民党陆军中将军衔。

谢文东家境本来不错,养蚕和贩卖牲口为生。后来,为了偿还购买土地的欠债,他干了一件绑票的事。这事暴露后,他逃到依兰县土龙山。也是他有点本事,过了三五年后,又成了当地大户,兼该地的保长。

日本人来了,要收缴地方武装。谢文东就开始跟日本人对着干,从1933年秋一直打到1939年。期间,他还曾击毙过日本关东军第十师团六十三联队长饭冢朝吾大佐,围攻过依兰县城。其官职也一路升至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军长。可惜的是,在1939年,抗战进入困难的时候,谢文东投降了日军,当了汉奸。也是因为他影响力大,日本天皇还在东京亲自召见了他。

当年,日本人拉着谢文东去见天皇时,谢文东还以为日本人要给被杀的那个大佐报仇,非要从飞机上跳下去逃跑。后来,“座山雕”张乐山在被日军招降时也因为不信任日本人,从见面的“惠吉”酒楼跳了下去。这两件事成了当时的“趣谈”:“谢文东跳飞机,张乐山跳惠吉”。

1945年,日军投降后,谢文东本来是要加入我党的。可是,不久,他就被国民党特派员用“高官厚禄”收买了,成了国民党的军长,中将军衔!第二年秋,谢文东这个“中将司令官”就被我军三五九旅给剿灭了。

抓他的时候,东北电影制片厂也派人拿着摄像机跟着三五九旅拍《活捉谢文东》的纪录片。那天,谢文东在一个小庙祈祷时,被解放军战士发现了。他率领手下赴欧顽抗,对我军劝降置之不理。就在谢文东和解放军对射时,他突然发现解放军这边有人拿着一个“大口径”的家伙对着他,吓得他一哆嗦,枪都掉地上了。双手也不听使唤,慢慢的举了起来。就这样,谢文东被“摄像机”俘虏了。

刘黑七:心狠手辣,毫无人道!

刘黑七是土匪中手段最残忍的,他杀人的手法跟日军731部队一样残忍,恶劣至极。

刘黑七绑票以后,三天不给钱,就割耳朵、挖眼珠送给苦主。再不给,就撕票。这还不算惨。

当时,山东土匪多,很多村子都修了围墙(俗称“圩子”),并组织了"大刀会"、"红枪会"等民间武装,装备刀枪和土炮防御土匪。刘黑七对于这样的村庄,只要攻下来,就是屠村!

刘黑七屠村的时候,会在村口四周放上铡刀,出来一个铡死一个。待在村里面不跑的,死的更惨。男人会被绑起来,挖出内脏。什么“大卸八块”,尖刀入耳,开膛破肚,“花样”很多。女人,就更惨了,在土匪释放完兽性后,会被开膛破肚塞入石头。有的会被扔进井里,再用石头封死,刘黑七称之为"塞井眼"。有的会被埋到土里,只漏出头颅,然后,用马蹄或者铁镐猛击,让鲜血窜出,名曰“放天花”!

甚至,刘黑七还将小孩放到石磨上碾死,就跟《黄河绝恋》中演的日军的暴行一样。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土匪,鲁督张怀芝、张宗昌和韩复榘都没能降服他。甚至,国民党诸多名将竟然还拉拢他。

张宗昌的部队去打刘黑七的时候,私下向刘黑七贩卖军火。当张宗昌的部队和刘黑七打仗时,一击便溃退,并留下部分武器。刘黑七得到武器后,就地留下银元,然后再撤走,再让张宗昌的部队“收复”阵地。

1928年,刘黑七在收了第二集团军韩复榘部面粉和钱财后,又改投了第一集团军何应钦部,被编为新四师,刘黑七任师长。刘黑七这个土匪虽然被收编了,但是,习性不改,成了“官方”土匪。

1930年,刘黑七又转投阎锡山。阎锡山战败后,他又拜在了张学良、石友三门下,在山东河南边境活动。1931年,在河南省主席刘峙的攻打下,刘黑七又回到山东。山东军阀韩复榘没想着剿灭刘黑七,而是抓了刘黑七的母亲,威胁收编了刘黑七。刘黑七手下的万余土匪被收编为"山东警备军",韩复榘任总指挥,刘任副指挥。

韩复榘虽然收编了刘黑七,可是,刘黑七并不服从他。于是,韩复榘又想剿灭他。刘黑七知道后,挖了韩复榘祖坟,上热河去了。热河省主席汤玉麟无力剿匪,就跟刘黑七协约“互不侵犯”。

之后,他又先后投靠过日本人、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吉鸿昌的抗日同盟军,都不长久。后来,在各地军阀对他展开联合围堵。韩复榘出兵五个师,打的刘黑七带着一千来人跑去了江苏。江苏省主席陈果夫又打的他只剩下500人。青岛市长沈鸿烈派出海军出战,南京方面也派出飞机助战。这才在1933年将刘黑七部下基本打光,刘黑七开始只身逃亡。

1935年后,日本在华北势力增长,刘黑七又依靠日本人,卷土重来。刘黑七为了让日本人信任他,找了了要饭的老太太冒充自己老娘,“抵押”给日本人。日本人直到1939年,才知道真相。

而国军为了拉拢刘黑七,竟然任命他为新编36师师长。甚至,1943年,国军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九十二军军长李仙洲到山东后,都和刘黑七有联络。

1943年,刘黑七终于被八路军伏击打死。

(文|勇战王聊历史)

历史上有哪些让人无语的神操作?

1938年5月下旬,位于徐州地区的第五战区主力部队60万大军成功的从日军南北夹击的战略包围中撤出,彻底粉碎了日军企图在徐州地区围歼国军主力的计划。

对于中国军队这一成功的军事行动,日军深感惊愕和恼怒。台儿庄战役和临沂战役,日军第5、第10师团这两支精锐部队被西北军这支杂牌部队打得伤筋断骨,本来想报一箭之仇却没想到对手悄然而退,无论是组织水平还是行动速度都大出日军所料,这让土肥原、中岛今朝吾这些凶悍的日军战将无不赶到愤怒。

他们当然不会为夺得徐州这一座空城感到满足,第五战区的兵撤了,那就打豫东的第一战区,这里还有20多万国军,消灭他们也是一大战功。

说干就干,土肥原贤二来得最快,他指挥的第14师团从菏泽出发,于1938年5月17日到达仪封,一头冲进了第一战区的军阵之中。

土肥原贤二,想必读者都不会陌生。九一八事变、制造伪满洲国、签署《塘沽协定》的主要执行者之一,以奸诈多变著称,在日本军界素有“东方的劳伦斯”之称。可以这样说,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凡是日军在战场上搞不定的事,通过土肥原贤二使阴招,基本上都能搞定。

土肥原贤二

七七事变后,土肥原贤二从穿西装的特务变成穿军装的丘八,担任第14师团师团长。

初上战场,土肥原贤二既狂热又郁闷。深受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熏陶的土肥原对战争情有独钟,现在终于从幕后走到前台。郁闷的是当了一年多的师团长,却没捞到什么像样的仗打。原本可以在徐州打第一仗,却连对手的影子都没见到。

不过上级还是给了机会,徐州打不成,就到豫东去打。

第14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一个重炮旅团和一个野炮联队,总兵力2万人左右,算得上是日军的精锐部队。而豫东地区的国军第一战区部队至少有20万人左右,而且是战斗力强的中央军为主,土肥原贤二敢以2万人冲进来,也确实算得上是“神操作”。

土肥原贤二这波“神操作”激怒了蒋介石,他决心集中兵力在豫东地区打一仗,狠狠教训一下土肥原贤二这个狂妄的家伙。

蒋介石

作战地点选在了以兰封县为中心的豫东平原,第1、71、74军以及第20军团这些国军精锐部队悉数上阵,由绰号“老虎仔”、后来威震三湘的薛岳担任总指挥。兵用最强的,将用最好的,足见蒋介石的决心之大!如果能够俘虏或击毙土肥原贤二这个大冤家,对振奋全国军民的士气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5月21日,兰封会战正式打响,27军、71军、74军兵分三路同时向第14师团驻守的内黄、仁和集、仪封发动进攻。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却也比较顺利,很快将第14师团包围。快要身陷绝境的土肥原贤二当然不会坐以待毙,71、74军这支劲旅他不敢去碰,他将攻击目标选在了战斗力最弱的第27军。

27军战斗力虽然弱一些,却也是中央军,如果说能够像台儿庄的西北军第31师那样殊死拼杀,完全能将夺路求生的土肥原师团挡住,为后续部队争得时间。可是在关键时刻,军长桂永清这位黄埔一期生、蒋介石的“得意门生”却丧失了军人气节,他将兰封交给龙慕韩指挥的第88师,自己脚底抹油,一口气跑到省城开封。即便是下达命令,也是用写字条这一最原始的方式。战场险恶,时间宝贵,桂军长这番“神操作”让人无语。

桂永清

而龙慕韩师长也是有样学样,军长前脚开溜,他后脚也跟着跑。

就这样,蒋校长决心在兰封地区痛歼土肥原师团的计划被桂军长、龙师长这两位黄埔学生的一番“神操作”给葬送了一大半。

兰封不战而丢令蒋介石大为恼火,紧接着又有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砀山失守。失守原因:第8军102师不战而退。

又是一个不战而逃,蒋介石再也无法按捺怒火,下令将88师师长龙慕韩解赴武汉枪决。至于桂永清,虽然薛岳要求严办,可毕竟人家是黄埔一期生,又是蒋委员长的“十三太保”之一,在老蒋一番“神操作”过后也居然平安无事,继续当军长。此刻的蒋介石恐怕无论如何不会想到,自己这番令人无语的“神操作”在几天后将给他带来一个“千古笑柄”。

就战场态势而言,由于国军还保持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只要调配得当,依然可以对第14师团进行歼灭性打击。

5月25日,调整部署完毕的国军5个军再度发起进攻,一举攻克土肥原指挥部所在地——罗王寨,心惊胆战的土肥原连佩刀都没来得及带走就仓皇而逃。第二天,宋希濂指挥第71军占领兰封,重新完成了对第14师团的包围。第14师团困守三义寨、曲兴寨,成了瓮中之鳖。

对此,蒋介石阴沉了几天的脸上出现了几分笑意。5月28日,他给前线将领们发去手令,称如果这次作战不能取得成效,将是一个“千古笑柄”。

这一天,国军向土肥原贤二所在的三义寨发起进攻。可是打到第二天,兵力火力都占优势的国军伤亡2500多人,依然没能攻下三义寨。相反,土肥原师团还不断地发动反击。

为何会出现这样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情况呢?很简单,因为又出现了一个令人无语的“神操作”,执行者依然是27军军长桂永清。面对日军的反击,桂永清下令“转移阵地”。部队一动,转眼间成了丢盔弃甲的溃退。很明显,蒋介石之前保桂永清、逮捕龙慕韩的“神操作”没有起到严肃军纪的效果,恶果再一次出现。

“祸不单行”,桂永清在三义寨不战而退,他的同学黄杰军长也在归德不战而退。

黄杰

土肥原师团被围后,日军方面派出了南京大屠杀的元凶之一——中岛今朝吾指挥的第16师团赶来增援。之前弃守砀山的柏辉章,就是受到第16师团的进攻。

这一次,中岛师团进攻陇海线上的重要据点——归德,企图从东南面冲进兰封战场,解救土肥原师团。之前占领砀山,几乎打破了蒋介石的会战计划,如果再占领归德,不仅会解救土肥原师团,而且马上可以威胁到开封和郑州。

驻守归德的是第8军,军长黄杰,黄埔一期生。战斗从5月26日打响,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命黄杰死守。黄杰的一系列做法和之前桂永清在兰封的做法几乎是一模一样。5月26日晚上就从归德城内撤出,战区司令要求死守的命令下来了,黄杰留下187师坚守,自己逃到开封。而187师师长彭林生也学龙慕韩,紧随军长之后撤退。

就这样,归德像兰封一样,被日军不战而下。

归德失守,在三义寨群殴土肥原师团的几个军的后背马上暴露在中岛师团的刺刀之下。与此同时,在台儿庄战役中挨了狠敲后满月复活的第10师团配属第13混成旅团,此刻也越过豫皖交界处的涡阳和亳州,向豫东包抄而来。兰封战场的北面,日军第4混成旅团渡过黄河,很快与土肥原师团会合。

至此,战场态势急转直下,敌我双方攻防转换。国军不但无法围歼土肥原师团,相反还要阻止日军进攻开封和郑州。5月31日,第一战区下达撤退命令,蒋介石之前所说的“千古笑柄”变成了一个严峻的现实!

会合在一起的日军各部一路横冲直撞,于6月6日占领开封,矛头直指郑州。

在这里插一段。当国军各部向西撤退时,日军大本营曾命令各师团未经批准不得越过兰封、归德,因为大本营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武汉。但是日军始终就有“下克上”的不良之风,参加兰封会战的日军部队除了第16师团隶属于华中派遣军,其他的都是华北方面军的部队。从淞沪会战开始,华中派遣军一路战果显著,而华北方面军则黯然无光。于是,在徐州会战之前,华北方面军就提出未来夺取武汉应从郑州作为出发点,显然是想把自己当做主力。

可是大本营这一命令则是拒绝华北方面军的意思,这就令后者极为恼怒。于是,华北方面军单方面命令各师团向平汉线方向追击前进。

作为陇海线、平汉线两大铁路枢纽的郑州如果丢了,那么华中、西北、西南都将面临日军的直接威胁。按说这样一个意义非凡的战略要地,必须派重兵防守,绝不容许有半点差池。即便是郑州失守,西面还有潼关天险以及活跃在黄河以北的几十万八路军,都可以作为强大的后盾确保战略大后方的安全。

然而此时蒋介石此时却做出了一个令全国大多数军民都极其无语的“神操作”——将黄河改道、以水代兵!

“以水代兵”是古今中外无数名将使用过的战法,也确实有效,但是代价太大。因为大水无情,能淹了敌人也能淹了自己人,完全是一种玉石俱焚的做法,非到万不得已绝不会采纳。而熟知中国历史的朋友都不会忘记,治理黄河在历朝历代一直是作为头等国家战略去执行的。每一次黄河改道,伴随着滔滔大水而来的必然是铺天盖地的农民起义。改道后的黄河再恢复故道,往往需要半个世纪以上的漫长时间。所以,历朝历代统治者只想着如何能避免黄河改道,没人敢去做人为改道黄河的“神操作”。

而1938年6月3日,蒋介石就做出了这一令人无语的操作。

6月9日,花园口黄河大堤被国军新编第8师炸开,浊浪滔天的黄河水奔腾而下,4天4夜淹没大半个豫东,然后向安徽、江苏等地流去。1200多万老百姓遭到黄河水的袭击,近90万人葬身大水。

而这一“神操作”后的“成果”仅仅是让千余名日军丧生,将郑州陷落的时间推迟了6年。

历史的链条一些关键环节,总是被一些啼笑皆非的怪圈组成:

没有土肥原贤二率2万多人挑战20万国军的“神操作”,哪里会有兰封会战?

没有任人唯亲的蒋介石赦免临阵脱逃的桂永清,土肥原师团哪里会避免覆灭的命运?

没有有样学样的黄杰,中岛师团又如何能与土肥原师团合兵一处攻占开封、威逼郑州?

而没有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的争风吃醋,本已承受巨大牺牲的豫皖苏三省人民,又何必会遭遇一次恒古未有的人祸?

有八个别不要做?

一、别异想天开、量力而行

人到中年后,前途和命运基本定型,改变的可能性很小(少数除外),这时就要脚踏实地谋发展、实事求是干事情,不要再给自己挖坑,不要再幻想不切实际的东西,否则会越过越难、越活越累。

二、别再滥情、背叛家庭

人到中年后,工作、事业、家庭、子女都已经有了(少数除外),工作尽职尽责,事业节节进展、家庭幸福和睦、子女茁壮成长,这时就不要再去寻花问柳、到处滥情了,否则会工作丢失、事情衰败、妻离子散、后悔终生。

三、别狂饮滥赌、不能自拔

人到中年后,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上有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子女需要抚养,中有老婆需要精养(中年失妻最痛苦)。如果天天山吃海喝、狂饮滥赌,不但家庭日子越来越难过 ,而且很有可能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四、别浪费时间、消耗精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知识在更新。如果人到中年后,不及时给自己充电,去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提升自己,就会被时代淘汰、社会抛弃,成为一个多余之人。珍惜时间、完善自我,远离烂人烂事,不在其中内耗纠缠,才是最重要的。

五、别羡慕嫉妒恨、心态放平

人到中年后,经过了生活风风雨雨的洗礼,基本上成熟稳重了,要坦然面对一切,淡然面对现实。不盲目攀比、不固执较真、不羡慕嫉妒恨,提升自己的生存价值,让自己变成可利用、有价值的人,才是王道。

六、别心胸狭窄、斤斤计较

人到中年后,基本上读懂了社会、认清了人性。为人处世上,要学会格局放大一些,心胸开阔一点,对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要斤斤计较,有得必有失;只得不失或多得少失,没有人会和你来往。

大是大非衡利弊,鸡零狗碎不计较,才是人到中年后应具备的格局。

七、别口无遮拦、没心没肺

人到中年后,要学会胸有城府。社会很复杂,最难看透的,是人心;最难得到的,是真情。要学会真诚有尺度、善良带锋芒,诚实守信分对象、真诚善良分目标。否则只会被别人当傻瓜对待。

八、别劳累过度、加强锻炼

人到中年后,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精力、体力逐渐下降。在这个年龄段,就要学会劳逸结合、强身健体。身体是一切的本钱,身体垮了、一切玩完。

注意营养、作息规律、严于律己、加强锻炼,才是人到中年后的必须要做的,否则后悔莫及、遗憾终身。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