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小平赠,中国历史上死的最光荣的人是谁

天美资源网

民族英雄小平赠,中国历史上死的最光荣的人是谁?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民族英雄小平赠,中国历史上死的最光荣的人是谁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你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有魅力的人是谁?

中国历史上最有魅力,最伟大最英明的领袖是毛主席,他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让中国人从此站了起来,他领导人民把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又无内债又无外债,他领导人民制造出原子弹和完整的工业体制,给后来改革开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毛主席是不可能实现的,吃水不忘共产党,幸福生活不忘毛主席。

最有勇有谋的将军是谁?

在历史长河上要评出一个“最”是很难的,因为在中国历史中,有许多的将军都非常的优秀,这里就从战国时期说起,这一名将军非常的有名,而且还是一个“残疾人”

李牧大将军是战国时期的名将,曾经以步兵对抗骑兵,将入侵的十万匈奴骑兵一战歼灭,创下了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战!

因为战国时期历史久远,所以在李牧早年没有对应的记录,只知道是赵国的一个职业军人家庭出身,而且他的手臂比起常人要短上一些,还不能伸直,算是轻微的残疾。

但还好,打仗的将领大多都是用的脑子,这没有影响太多。

李牧成长的时代并不是赵国最鼎盛的时代,那时候的赵国刚刚经历长平之战,损失了数十万的士兵,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和秦国抗衡。

但好在战国时期还有其他的强国,可以牵制秦国,而且秦国也在长平损失了二十万人,暂时也发动不了对于赵国的大战。

而李牧,就在这个窗口夹缝时期开始成长了。

那时候的赵国南方暂时平稳,可在北方,游牧民族给赵国带来了新的麻烦。

那时候赵国北方生活着月氏、东胡、匈奴,等大部族,另外还有襜褴、林胡等较小的部落。

从建国开始,赵国就不断的在和北方的游牧民族作战,而且吃过很多次游牧骑兵的大亏,曾经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就是被游牧民族所逼,没有办法才胡服骑射。

到了李牧时代,赵国北方的外患更加的严重,匈奴骑兵常常利用赵国陷入战乱的时候入侵,大量的赵军被杀,众多赵国百姓被掳走。

当李牧奉命驻守代郡(河北省蔚县)、雁门郡(山西省右玉县)时,面临的是一个惊人的烂摊子。

当时在山西,匈奴已经在山西腹地随意进出,赵人的生活完全只能在城池中,出了城池就是累累白骨,无数良田被放弃。

而且因为赵军和他们交战很少有胜利,甚至后来赵军看到匈奴兵马之后就不敢应战,直接转头就逃。

李牧上任之后,也分析了匈奴的特点,分析出来了机动性,骑射,后勤等三大优势。

也分析出来了匈奴的几大弱点,比如没有统一指挥,没有好的纪律,武器也十分的落后,李牧也根据赵国的特点,制定出了引诱匈奴人深入赵国境内,然后关门打狗,将他们合围歼灭的战略。

也就是要用大量的弓箭手和纪律武器优势来抵消匈奴优势将匈奴打垮!

于是李牧亲自出马,教士兵们骑马和射箭,编练大量的弓箭手,每天下令屠猪宰牛来犒赏士兵,甚至截留当地的收入来供养士兵。

而且李牧下令赵军不得扰民,抢掠民财者斩、奸人妻女者斩、毁民田苗者斩、乱占民间房舍者斩。

在李牧的政策下,赵军和民众也相处融洽,同时李牧在北方也布置了大量的烽火台,只要发现了匈奴骑兵踪迹就会预警。

同时李牧规定发现匈奴后就必须撤入营堡和城池中,擅自出击,一律斩首。

匈奴攻不破堡垒,只能空手而归,无法通过以战养战壮大自身,而赵军坚守,伤亡也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匈奴人见李牧一味避战,认为他是个懦弱无能的庸将,对他非常轻视。

赵王看到李牧每年花大量的军饷练兵却不敢出战,非常的不满,终于把李牧撤下,换了一个将领,这个将领看到李牧坚守不出被撤换,只得出兵,但抓不住匈奴主力,伤亡反而较多,反复几次后,赵王只得重用李牧。

但李牧开始拒绝上任,在得到赵王不会干涉用兵后才回到部队。

匈奴也非常的高兴,认为那个软弱无能的将领又回来了,又可以肆无忌惮的抢掠了。

南下的时候,匈奴围着赵军堡垒转圈,甚至挑衅赵军,斩杀抓到的赵军俘虏,赵军上下群情激奋,李牧看到时机已经成熟,大决战开始了。

首先,他命令大批牧民驱赶数千牲口在边境放牧。

匈奴一来,这些牧民就四散而逃,匈奴俘虏了大量的牲畜,认为赵国这次还是没有防备,迅速倾巢而来。

在这时候,李牧命令数千老弱赵军拦截,许败不许胜,这数千人刚和匈奴先锋交手,就大败,丢盔弃甲逃走,匈奴人追击斩杀了一通,大获全胜。

因为这个,本来就极度轻视李牧和赵军的匈奴,认为赵军又会不战而逃,更是没有任何顾虑。

于是,十万的匈奴骑兵杀入赵国,李牧知道匈奴中机之后,也立即集中了全部精锐主力迎战:战车1300辆,战马13000匹,勇于冲锋陷阵的精锐步兵5万人,善射的弓兵10万人。

很快,匈奴大军就和赵军主力遭遇了,李牧和赵军那么多年示弱的表现让匈奴人也十分自大,认为一次冲锋就能把赵军冲散。

于是数万匈奴骑兵耀武扬威的集结起来,向李牧的正面猛烈冲来。

但这一次赵军十万弓箭手给匈奴人上了一课,因为赵军使用金属箭头,而匈奴人又基本没有着甲,在赵军可怕的箭雨下,匈奴骑兵一片片的被射死。匈奴射过去的箭雨,却软弱无力,动摇不了赵军的阵脚。

这是匈奴人从来没有遇见过的,但毕竟是草原上的,很快再次发起了冲锋,却遭遇了1300辆赵军的战车。

战车在古代就等于是现代的坦克,战车兵可以站在车辆上挥舞兵器,双脚可以借力,而匈奴骑兵一旦武器打空,往往会落马摔死。战车的长戈可以达到2米,而受技术限制,匈奴骑兵战刀才不过半米长。近战也完全是一边倒!

同时配合骑兵,很快就完成了对于匈奴的包围,但匈奴没有统一指挥,只能分头撤退,而且因为是武装牧民,胜了固然好说,败了之后,匈奴也出现了全线溃败,匈奴也分成了几十股,开始乱逃。

赵军也迅速的收拢包围圈,数日内就将匈奴歼灭,此战,匈奴、东胡、林胡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随后十多年再没有1骑敢于进入赵国境内。

李牧的这个战役,不但前无古人,而且也几乎后无来者,这时候的李牧也终于成为了赵国战神。

北面战争结束之后,赵国开始再次对付南方秦国,随后二十年李牧率军对抗秦军,没有一场的败仗,两次打战役更是把几十万秦军杀的落花流水。

但这样的一个战神最后的下场却十分的悲凉。

公元前229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赵王派遣李牧应战。

面对王翦、李信等三路秦军,李牧毫不畏惧,率领主力对阵。由于秦军多次被李牧大败,王翦等人也深知在正面战场上恐难胜对方,于是驻军不出,两军对峙,王翦也建议秦王使用其他的办法。

秦王一点就通,立即派人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中伤李牧会造反!

这种时候,赵王中了反间计,认为李牧准备谋反,召回李牧,下令让其自裁,李牧知道被离间,可是身为武将,武德第一位就是忠诚: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在李牧死后三个月,秦军攻破赵国首都,赵王被俘虏,赵国就此灭亡。

一个残疾人,戎马一生,攻必取,守必固,独立支撑衰弱赵国残局,百战百胜,无往不利,即使被国君猜疑,依然选择了精忠报国,死而后已。

壮哉,李牧大将军!

让你提到后即感到心疼?

我觉得应该是邓小平主席。

邓小平主席作为新中国建设的领导者和参与者之一,一直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四人帮的迫害,最后被证明清白他也没有说过一句抱怨的话,把所有的苦都埋在心里,默默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

而且邓小平主席还针对我国的发展提出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决策,这为我们这个刚刚站起来的雄狮指明了前进的道路,而且经过历史的证明,邓小平主席提出的理论是非常正确的,对于我国的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而邓小平主席最让人心疼的就是没能在香港特区的土地上走一走。香港本是英国人的殖民地,也正是因为邓小平主席与有着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据理力争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7年,东方明珠回到了祖国,可距离邓小平主席逝世只隔了几个月,这让人格外心疼,他生前的愿望其一就是想亲自到香港走一走,可是也没能实现,让人惋惜。

不过经过前辈们的努力,今日我中华雄狮已经觉醒,国力越发强盛。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请各位前辈放心,今日之中国已经变的越来越强大富饶。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军事家?

大家都说了毛主席。其实在近代史还有一个人物在军事指挥中堪比韩信。

粟裕(1907-198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将之首。粟裕在组织大兵团重大战役作战中,用兵灵活,不拘一格。毛主席称赞粟裕:“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粟裕系湖南省会同县人,侗族。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和上井冈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连长、营长、支队长,六十四师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教导师政治委员,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红十军团参谋长,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江南、苏北指挥部副指挥,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侯补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1955年11月,粟裕同志在大连观看军事演习。

主要战绩:抗日先遣、苏中抗战、华东主将,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采纳粟裕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

1946年7月中旬,国民党集中正规军50万人,向华东解放区的华中野战军聚集地发起进攻。粟裕、谭震林指挥华中野战军19个团3万余人奋战迎击。分两个阶段作战,历时45天,歼灭国民党军6个旅、5个交通警察大队共5.3万人,取得了在内线歼灭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的初步经验,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取得的重大胜利之一。

1939年,陈毅、粟裕、傅秋涛、周恩来、朱克靖、叶挺(自左至右)在皖南泾县新四军军部合影。

1947年5月,我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敌整编第七十四师三个旅等三万二千人,毙敌师长张灵甫。这是粟裕(中)在炮兵阵地上。

1947年1月,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先后发起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离崮战役等,共歼国民党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其中,1947年5月歼灭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率华东野战军主队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歼国民党整编第57师,迫使国民军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随即挺进豫苏皖边区。

1948年,粟裕(前左二)和薄一波、李先念、彭真、陈毅(后排自左至右)、朱德(前排左三)、聂荣臻(前排左四)在西柏坡合影。

1948年,总前委成员合影,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1948年5月,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在其推辞后任代司令政委。1948年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

1948年6月16日,粟裕发起开封战役(又称豫东战役第一阶段),激战5昼夜,22日攻克开封,全歼守敌及部分援敌共4万余人。6月27日发起睢杞战役(又称豫东战役第二阶段),激战6天,共歼国民党军5万余人。7月27日发起兖州战役,歼敌6.3万余人,使王耀武盘踞的济南陷于孤立。豫东战役中,华东野战军参战兵力达20万人,国民党军参战的兵力达25万余人。经过20天连续作战,华东野战军歼敌9万余人,给了中原之敌以重创,为华东野战军进一步开展中原和华东战局,创造了有利条件。

1972年1月,毛泽东同志和粟裕同志在一起。

1980年1月,粟裕同志与叶剑英、杨尚昆、许世友等同志在广州白云机场。

1948年9月11日,被任命华东野战军总指挥。9月16日,发起济南战役,24日胜利结束,全歼济南守敌10.4万余人(包括起义两万余人),生俘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以下交领23名。在阻援打援战场上,国民党援军迟迟不敢北上增援,华东野战军不战而胜。

1948年11月6日,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在战役中,共歼敌55.5万余人,其中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歼灭国民党军44万余人。战役过后,毛主席评价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1949年1月,粟裕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2月开始筹备第三野战军京沪杭战役(实际分为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4月下旬,他指挥的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在上海外围歼敌主力8个军。

《淮海大战》 安徽版

《淮海大战》 湖南版

《南征北战》 电影版

《百万军中取上将首》 广西版

描绘粟裕传奇人生和革命历程的连环画有:1、人美版《南征北战》(电影连环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3月1版60开;2、江苏版《七战七捷》(康济绘),江苏文艺出版社1959年10月1版60开;3、广西版《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粟裕大将传奇),(黄菁、湘龙绘),广西民族出版社1990年12月1版64开;4、浙江版《仰峰·新四军苏浙军区的故事》,浙江九十年代24开彩色本(本书内容包括:日寇铁蹄侵入长兴,粟裕在此决胜千里之外,“小延安”干劲热火朝天,三次反顽战,挺进天目山等);5、河南版《运筹帷幄威震四方·粟裕大将》(谢颖、朱双海绘,封面设计朱鸿年),河南美术出版社1991年9月1版32开;6、安徽版《淮海大战》(上下集)(王其钧、高洪啸绘),安徽美术出版社1985年2月1版64开;7、四川版《淮海大战》(上下集)(葛振刚等绘),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5月1版64开;8、湖南版《淮海大战》(2册)(张正刚、陈坚绘),湖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5月至1988年8月1版64开;9、辽宁版《淮海大战》(沈尧伊绘),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年1版32开;10、兵器版《大决战·淮海战役》(影视连环画),兵器出版社1992年2月1版32开;11、中连版《淮海战役》(上下集)(沈尧伊绘),中国连环画出版社2012年11月1版50开;12、湖南版《淮海战役》(张正刚绘),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5月1版24开精装本;13、黑龙江版《淮海大战》(王其钧、高洪啸绘),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8年9月1版50开精装本;14、上海版《红日》(4册全)(汪观清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5年5月1版64开;15、电影版《红日》,中国电影出版社1964年2月1版60开;16、上海版《战上海》,(罗盘绘)中国电影出版社1961年11月1版64开;17、电影版《战上海》中国电影出版社1961年11月1版60开;18、辽宁版《战上海》(端木勇绘),辽宁美术出版社1962年7月1版64开,等等。

《红日》 上海版

《战上海》 上海版

1980年,粟裕同志在读《列宁选集》。

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1988年10月,粟裕被中央军委评为“中国共产党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粟裕主要著作有:《实战经验录》、《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文选》等。

在二十二年的战争生涯里,粟裕征战沙场,出生入死,为新中国的建立建树了卓著功勋。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