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2修改器,巨型机器人人体外骨骼等战斗兵器在未来战争中是否会出现?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人体外骨骼装甲和巨型机器人是否会出现?小编可以给您一个肯定的回答,一定!
首先您要知道,如今的现代化战争,已经演化为压根看不到人,就已经投入战场的程度。
先是一波导弹洗地,将对手阵地先轰上一遍,然后跟着一波飞机再来一波轰炸,接着就是坦克装甲推进,那炮管子瞅着那不痛快就来一炮。
您瞅瞅,就这动静,回头看看步兵,貌似战场上就没步兵什么事,整个就是一个队伍里头混吃混喝的派头,负责打扫战场的存在。
小编就问您一声,这合理吗?其实这一点都不合理,如果是一个强国去虐一个弱国,这没有毛病,等到导弹炸完了,飞机再捋一遍,地面上基本上就没啥目标可以打的了。
但如果是一个强国和一个强国对上了,小编可以很肯定的说,最终双方决战,还得看步兵和步兵之间的对抗,因为在之前的对攻中,这些东西基本上就要消耗殆尽了,所以最后的决战,只有步兵将对手全面碾压了,战争才会结束。
毕竟战争终将是人的战争,机械总有消耗殆尽的时候。
但您看看现在步兵那点可怜的装备,为了保护自己,还得穿上厚重的防弹衣,然后背起他们那沉甸甸的步枪,为了增加火力,弄点枪榴弹,来几枚手榴弹,再不济抗上几枚无后坐力炮弹,或者是火箭弹!
小编就想问您一声,这些装备够不够攻坚?再有这些装备的分量能不能压垮一支执行特殊任务的急行小队?
随着战争模式的进一步现代化,一个人的背负重量是不会增加的,毕竟人力是有限的,他不会无限制的进行增长。
您比方说,平时重装步行三十公斤就是极限了,如果是急行军十五公斤。那么随着现代化战争,对手的防御装甲越来越厚实,你一个十五公斤重的武装,能干点什么?除了防护自己的必要重量之外,携带的子弹打光了用刀子去戳吗?
所以一个人的背负重量就必然要突破,他们要携带上更多的重型武器来应对突发情况,而不是用子弹和一些可怜的炸药来解决,这是符合发展规律的,那么人体外骨骼战斗兵器,必然就会出现。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突破一个人的背负重量,达到真正武装步兵,从而让他们从容应对现代化战争的目的。
到时候,一个单兵手里拿着自动步枪,背上背着一具到两具的导弹发射器,也不是不可能的。
您也别乐,这个世界上不缺乏脑洞大开的东西。
其实目前为止人体外骨骼这玩意,也不是没有。
您比方说就连不起眼的澳大利亚,也在研究一种可穿戴的新型外骨骼装甲,据说澳大利亚的这东西,可以将士兵的三分之二的负重传递给穿在身上的机械。
之所以提澳大利亚,据说这套东西的机构简单,重量不超过三公斤,制作成本低廉,不使用的时候,还可以塞到背包里带上。
当然这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事的,外骨骼这东西美国,俄罗斯,法国都在着急忙慌的研发,而且还推出了不少产品。
这么说也干巴巴的,也乱,那么咱就从外骨骼的起源说起,您听着也顺耳。话说外骨骼这东西,还真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也不是只有咱人类可以生产的东西。
在自然界中,这玩意多了去了,各种虾蟹昆虫的身上都有这东西。
您如果不理解,咱就看看外骨骼的定义,这东西指的是对生物柔软器官进行构型和保护的坚硬外壳。
这么一说您就明白了,其实我们人类的头骨和肩胛骨何尝不是从远古时期脊椎动物的外骨骼演化而来的。
而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何尝不是从这些自然界的动物身上,慢慢发展出来的。
于是我们在小说,尤其是科幻小说中能够看到这些奇奇怪怪东西。
您比方说海底两万里,搁在过去那叫科幻小说,人们叹为观止作者的脑洞大开,因为那里面的东西,都是当时人们无法想象的东西。
这本书搁到现在呢?好吧,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有关潜艇在深海旅游的故事,科幻?你在开玩笑,里面的东西差不都在我们的生活中都能看到了。
所以在1965年的时候,全世界两大巨头搞对立,玩冷战。在这种外部刺激下,很多存在于科幻小说的东西,都走进了现实,其中就有动力外骨骼。
那么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动力外骨骼,是美国军方和通用公司联合开发的一款武器装备,叫做电机液压混合驱动的装置,名字叫Hardiman。
说道之类,小编不得不插一句嘴,其实目前很多的发明创造的概念和想法,几乎都来自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都很少。
至于这个世纪,貌似都在实现这些七八十年代的概念和想法。
好了,咱接着说事。
当然了造出的这台Hardiman,您如果拿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这压根就不是什么外骨骼,更加像一台小型工程机械。
一些个复杂的人类动作,这货压根就复制不了,只能通过力反馈传感器进行一些个简单的抓握动作,如果拿这东西扣个鼻屎什么的,这得劳烦你先找个医生在旁边蹲点伺候,以防发生什么意外。
至于这东西的腿部也是可以行走的,但他的动作是固定的,就跟机器人一样,迈着同样频率,同样大小的步伐前进或者后退。
所以当成品出来之后,美国军方感觉自己的钱都算是打了水漂了,这是个什么东西?能用吗?
后果您也猜到了,这玩意被打入了冷宫封存了起来。究其根本原因,是当时的研发技术水平不到位,达不到科幻小说里头的说法。
人们对外骨骼算是冷却了一段时间。
当时间走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美国国防部估计又再翻他们的垃圾堆,看看上个世纪还有什么好想法,好东西。
最终这个Hardiman被翻了出来。
好东西,好想法,于是美国国防部又开始在这个项目上拨款,只不过这次的合作对象变成了雷神公司,最终他们开发出了一款叫做XOS—2动力外骨骼系统。
说实话,经过这么些年的技术积累,这外骨骼确实有了一丝丝的底蕴,做出来的东西,和小说里头描写的外骨骼装甲更加的贴近了。
这款外骨骼最终在2010年的时候进行了发布,他可以让一名士兵轻轻松松的举起一个九十公斤的东西,顺带来个爬坡或者踢球都没有问题,整个过程显得相当的轻松写意,而且在踢球的时候,动作还特别的灵活。
其实当时类似的东西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研发了一款,称为动能回收系统,名字叫HULC系统。
这东西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腰部和腿部的支撑结构,之所以叫他动能回收系统,那是因为人穿上他进行走路的同时,这装置就可以回收一部分消耗的能量。
但就算是这样,这套装置也只能让穿戴者背负九十公斤的东西,以一小时4.8公里的速度行走一个小时,再多的话,抱歉他没能量了。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小伙伴已经感觉出,外骨骼虽然被研发出来了,但他没能进行推广的原因。
问题就出在他的能源上了,一个小时的行走时间,你在开玩笑吗?战争一旦打响,你一个小时够干嘛?
所以目前推广这东西,基本上不具备实战意义。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你不可能让一台外骨骼装上一个大大的油箱,这玩意不喝油,他的能量是一块块蓄电池。
什么时候蓄电池的能量稳定,还能小型化,能量还充足,那么外骨骼应该就能突破这个尴尬的境地了。
据说就这个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后来对这个系统进行了完善,在以后的ONYX的系统中,增加了自动调整功率,以期穿戴者在应付各种地形和不同背负重量中,系统能够自动调节消耗的能量,顺带还给塞进去一块五点四公斤重的电池组。
这么做之后,让这东西的运行时间达到了十六个小时。
十六个小时,相对一个小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但说到底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这显然还是不合格,充其量就是在军营中穿上搞个后勤运输,搬个东西,挪个东西的。
至于实战意义,真心不大。
那么我们中国有没有呢?还真有,但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科学家的脑洞,您是不能小看的。他们看到既然短时间内解决不了能量问题,他们开始转移目标,开发无源外骨骼。
这名字听着挺新奇的,这东西是干嘛用的呢?
科学家考虑,你外骨骼初级版要用能量才成,那么我搞一个不用外部能量,不用蓄电池的好吧!
这就叫无源外骨骼装甲,所以这东西您听着就感觉特别的合适现代战场上使用的东西。
他不仅避开了能量问题,还抛弃了沉重的电池和与之搭配的动力组件,让外骨骼变得更加轻。
那么这东西有吗?还真有,俄罗斯就研发了一款K—2被动式外骨骼,他还在实际战场上投入使用过,至于是那场战争,估计您能猜的出来。
这东西就重两公斤,通过一些简单的机械结构,可以让士兵身上的负重传递给地面,从而减轻士兵的负担。
您都想不到他能传递出去多少负重?相当恐怖,大约50%到80%的重量都能让地球给承担去。
您以为这就完事了吗?不,这家伙在腰部还有第三只机械手,他可以挂载轻机枪,或者扫雷装置。
无形中就增加了士兵的负重,还解脱了士兵的双手。
当然我们也有,据说可以减轻人体站立时70%的重量。
好吧,这可是一款大杀器,咱就不说战斗中如何使用了,就算一名医疗兵,面对一个肌肉壮到爆炸的家伙,医疗兵也能扛起来就跑,这可节省了很多战斗力。
所以目前为止,想要军队接受外骨骼,那么这种无源外骨骼显然是首选装备,符合军队的需求。
至于像科幻电影或者小说里头,厚重的装甲,不仅可以在地上奔跑,还能飞到天空中,进行各种机动,悠然而潇洒,尤其是钢铁侠那种,还具备强大攻击力的家伙。
您别说小编在开脑洞,其实早几年,英国人就干过这事。
他们让一名海军陆战队队员,穿上一套喷气式飞行套装,从一艘冲锋舟上出发,然后在低空进行了一段飞行之后,然后落到一艘巡洋舰上。
这东西何尝不是外骨骼搭配使用的飞行包裹?小型化再塞到外骨骼中,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就目前的技术瓶颈,您就别想了,在没有解决动力能源问题,这东西想象一下就成,或者在实验室里头自娱自乐还成,拿出来当成品使用,还太早。
就像钢铁侠的装甲,那玩意您没有一个微型反应堆,不要想的太多,那会被压死的。
当然如果钢铁侠这类型的东西真出来了,小编就在想,步枪这东西是不是该退役了,或者说使用火药发射的步枪弹该没用了,换个电磁枪,或者隔山打牛的空气弹?
希望这样的时代晚一点出现吧,想象有点后怕的感觉!到时候,战场上的大杀器又会是什么?无人机?机器人?脑洞有限,想不到别的了。
最后在说一句,如果这种外骨骼真的出现了,那么意味着人机合一的时代也就开启了。
毕竟想要完美的操作这么一个外骨骼,无疑于是在操作一台及其精密的高达,如果人体没有植入芯片,你想都不要想把他开起来。
而这种东西,根据小编翻阅的资料来说,你的弄一个微型处理器,而这么个东西,他要包括几十亿个纳米式的芯片。
听着就很恐怖了,毕竟如今的硅晶芯片压根突破不了这个瓶颈吧!
您还得寻找其他材料来代替。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现代战争2怎样改成中文模式?
找到游戏的文件夹,如果是汉化的里面会有个中文转化器,点击即可
为什么明斯克号不能修复为航母?
为什么明斯克号航母没有被改成航母?同为前苏联航母,为什么明斯克号不能修复成可以服役的航母呢?这其实是由明斯克号的设计导致的,因为它是一艘基辅级航母。设计思路采用了苏联最开始巡洋舰配航母的方式,已经非常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形势。
第一.明斯克号航母是从韩国买回来的,当时已经签订了协议,不得用于军事用途,买回来改成了游乐场。但是凭借当时的技术和能力,也不可能去改明斯克号,因为明斯克号航母的舰载机是雅克-38和直升机,斯克号”不符合中国海军的作战理念,它的武器布局类似于巡洋舰,甲板只有60%,能够搭载的舰载机数量实在有限,并且舰载机必须垂直起降,如果要对“明斯克号”进行改造,必须投入巨额资金,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不明智的;我们没有垂直起降战机,因此不可能去改明斯克号。
(米格29k)
第二.这样的垂直起降战斗机整个作战半径和作战能力并不适合我国海军的需求。我们需要的是像苏-33样的大航程,大载弹量海军舰载机。那么即使将明斯克号航母改装成维克拉玛蒂亚式航母,我们在缺少舰载机的情况下,也完全形成不了战斗力。就是购买我们也买不到,俄罗斯的雅克-38战斗机早都已经停产。而我们购买苏-33,显然改装的航母根本就用不了。我们购买米格29k,俄罗斯当时根本就没有造出来。
(苏-33)
第三.“明斯克号”服役时间太久了,寿命已经快走到尽头了,改装并不划算;
第四.“明斯克号”当时卖给我国时连图纸都没有,而“瓦良格号”的图纸齐全,改造起来难度更小,我们当然会选择“瓦良格号”。最后“明斯克号”改造成了一座主题乐园,也算是物尽其用。
(航行在大洋中明斯克号航母)
(雅克-38)
而这种设计也就导致明斯克号的甲板不够长,不够宽。如此一来,它能够搭载的战机数量和种类便会大大受到限制。再者,这艘航母上还搭载了过于繁多沉重的火力配置,所以修复的成本会非常高,而且即使修复完成后提升空间也不大。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航母主要是靠驱逐舰,巡洋舰,预警机,潜艇等为其保驾护航,并不需要自身具备很强火力。除了设计和修复提升上的欠缺,明斯克号本身就属于二代航母,在各方面性能上也不如三代航母瓦良格号。所以,我国只修复了瓦良格号。
瓦良格号为什么就可以?反观瓦良格号,建造当初就是定位于大型航母,还有大型战斗机的滑跃甲板,因此改造从整体上看没有问题,而且我们从乌克兰买的,没有所谓的不能用于军事用途。
(“瓦良格号”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第一.我们的需求不同,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战略眼光高国家,对海洋发展是有战略考虑的。尤其是海洋战略是要拥有的是大型航空母舰。而作为明斯克号航空母舰只拥有4万多吨的排水量,对其进行改装长类似于维克拉玛蒂亚号型航母。那么最多,这也只算是一个中型航母,甚至都达不到。那么这样的航空母舰几乎很难适应我国海军未来的需求。那么对于军方来说,自然是看不上眼儿,同样我们也不需要这样吨位的航空母舰。
(瓦良格号的重生——辽宁舰)
第二.而我们国家之所以选择改装瓦良格号航母。这是因为瓦良格号航母属于苏联航母设计的第三代航母,是大甲板航母。瓦良格号航母拥有天然的航母外形设计结构,这完全不同于明斯克号的舰体甲板结构。在瓦良格号都改装工作当中,不会对甲板和舰体结构造成直接性的更改,不会涉及到过大的工程量和改装费用。瓦良格号航母算作是一个真正的航母,而明斯克号航母只能算作是一个半成品。这就是两个航母的价值不同,才让其未来被改装的命运不同。
(“辽宁号”航母)
第三.我们再来看一看瓦良格号,这是航空母舰来自于乌克兰,比起明斯克号,它的性价比和功能方面要高得多,而且我们购买来的时候,它是一个半成品,所以将它打造出来更加的具有意义。再则,明斯克号买回来的时候,我们国家已经将瓦良格号打造成了航空母舰,而且与辽宁舰相比,明斯克号的潜在价值要低得低。
(“辽宁号”航母上的 歼-15舰载机)
最终,在我国的科研人员在经过多方面深层次的考量与比较之后,还是选择了瓦良格号进行改造。说到这里,很多人有一个疑问就是明斯克号也是花了真金白银买来的,如果不改造的话,那岂不是浪费了吗?其实,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虽然明斯克号没有被改造,但是它为我国在探索与发展航母事业中,也有着一定的贡献作用,对我国航母工程的研发进展有着巨大帮助。
有哪些画质高的免费手游?
《狂野飙车9》
出自Gameloft之手,狂野飙车系列的最新作
《电磁风暴》
《现代战争:尖峰对决》
《现代战争5》
《暗影之枪》
《CSR 赛车》
《CSR赛车2》
《狂野飙车外传:街头竞速》
《狂野飙车:极限越野》
《刺客信条:本色》
《NBA 2k19》
这个是截图
《孤胆车神:维加斯》
以上游戏均可在谷歌商店里下载
过去当兵的要打绑腿?
绑腿是个由来已久的东西,它源于束脚布和吊袜带。
古代东西方都存在束脚布绑腿,其实就是用绳索、布条之类的东西把裤管扎紧,以便干活的时候能更利落。或者在野外行走时,不至于让灌木扯破裤腿,也避免蛇虫鼠蚁钻进裤管。
近代军队所使用的绑腿尽管看上去很传统,却是19世纪才传到中国的东西。如北宋《清明上河图》中,有很多使用束脚布的人,却没有扎绑腿的。
近代的绑腿与过去索缚式绑腿不一样,直接采用了布条以绷带的方式绕扎,紧紧绑在腿部,这样便能防止虫子和泥沙进入裤管,也能避免泥巴糊在裤腿上的难受感。
英军称绑腿为“puttee”、“puttie”,发音有点像“布条”。
实际上,这个称呼来自印地语“patti”和梵文“梵文paṭṭikā”,就是绷带或条状布的意思。
为什么英文的绑腿会有个印地语发音呢?因为绑腿就是英军从东方学去的,按照英国人的说法,绑腿的发源地是喜马拉雅山脉。
19世纪以前,没有任何军队采用现代这种绷带式绑腿,直到英国人征用了一帮廓尔喀佣兵。
这些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里的山民,随着自17世纪开始的英国殖民侵略,被逐步变成了殖民地军队,开始领工钱,成了殖民者的工具。
1860年的法军英国人对勇敢的廓尔喀佣兵极为欣赏,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令人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廓尔喀狗腿弯刀,又比如绑腿。
喜马拉雅的穷苦山民穷困而落后,但他们十分懂得在山地穿行。没有人能确定绑腿是什么时候被开发出来的,但这帮人有将毛皮和布条缠绕在小腿的习俗,让英国人看得眼前一亮。
英属印度军队发现这种部落装备非常好用,而且看起来就很便宜。在实际试用之后,英军发现它们可以让人在长时间的山地行军中保护腿部,于是很快便从殖民地军队推广到全军。
当然“廓尔喀人传出绑腿”也只是一种较多的说法罢了,这种缠腿的形式在东方比比皆是。在另一些说法里,英国人认为是印度锡克帝国的士兵传出了这种绑腿用法,或者干脆认为就是从旧式束腿布上改良来的。
如果没有绑腿,士兵就需要拖着肥肥大大的裤管或易破的长袜行军打仗,不用多久这些裤腿就会变成碎布条。所以有条件的军队一般会用长筒靴来解决问题,至少给军官配备长筒靴。
到1902年,英军已经大部装备与军服同色的绑腿,这一装备就装备到了二战。
英军装备绑腿期间,法国、德国、奥匈、美国、意大利,中国、日本许许多多的军队都跟着推出了军用绑腿,将其作为标准的制式被服,它甚至短暂地成为了社会风尚,人们似乎很喜欢把腿包得细细长长,利落地踏青游玩。
在长期的使用中,各国军队极大地肯定了绑腿的作用。绑腿不仅能够减轻裤腿的破损,在长途行军中还能减少士兵腿部的酸痛,甚至能够极大地减轻因站岗带来的静脉曲张后遗症。
要知道,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所致,当血液长期蓄积在下肢,会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造成静脉压过高,导致出现静脉曲张。
实际上,直到今天,治疗小腿静脉曲张的保守做法仍然是绑腿式的紧缚,只不过绑腿换成了压迫式的静脉曲张袜。
绑腿的风潮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甚至被当做是一种“军队现代化”的标杆,人们认为绑腿代表了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因为一支懒洋洋的落后军队是不明白如何打绑腿的。
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绑腿已经开始逐渐被军队抛弃。
原因是多样的,比如许多西方军队认为绑腿穿起来太麻烦,士兵们不可能无时无刻都缠着绑腿,而一旦要穿上绑腿,则意味着士兵需要很细心地缠绕它们,否则战场上绑腿散掉会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再者,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化,制造业水平越来越高,战场自动化条件也越来越高,当高靴子和卡车替代了11路大脚板以后,人们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长时间行军的需求了,麻烦的绑腿也就失去了意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也证明了绑腿的毛病,著名的“战壕脚”除了士兵们穿着湿鞋和不卫生的环境等因素外,绑腿也是个直接因素,因为它们限制了小腿和脚的血液循环。
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时也逐渐放弃了绑腿,尽管作战期间志愿军依然配发了军用绑腿,但绑腿被运用地越来越少;我军最后一次看到绑腿,是70年代末的那场南疆战斗。
朝鲜战场上真实的汽油弹攻击火车画面这里面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志愿军发现遭遇燃烧弹袭击时绑腿无法让人快速脱掉裤子。
美军的凝固汽油弹有“沾身弄不灭”的说法,这种油膏状的物质只要沾到一丁点,就会在人体上燃起大火,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用沙土覆盖,但战场上唯一能做的只有快速褪掉着火的衣物。
所以,绑腿再好,这时候也不能用了,它们会让人丢掉性命。
另一个问题与西方军队一样,绑腿穿起来太麻烦了,如何打好绑腿是门老兵才能完全掌握的学问。而无时无刻都扎着绑腿,连老兵都受不了。
今天的军队自动化程度远超二战,即便有强行军场合,也不占据太多比例,这就让绑腿失去了意义。今天的现代化军队如果连机械化都搞不定,那会比当年的军队不扎绑腿还尴尬。
再者,今天的军靴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脚部保护能力,高腰军靴虽然无法保护小腿,但能保护到踝关节以上,这东西狗都能踢死,远比过去的各种军鞋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