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圩怎么读,以目前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需要多久才能替代各种燃油车?
沃尔沃玛莎拉蒂领衔,最全各大车企燃油车停产时间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全球各国相继的公布了汽油车和柴油车的停产计划。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各大汽车品牌生厂商把新能源汽车目光投向了国内,我们几乎可以看见备战新战场的号角已经吹响。
品牌:沃尔沃
燃油车停产时间:2019年
沃尔沃此前宣布,自2019年开始不再推燃油车。届时,所有新款车型都将为纯电动或混合动力车。沃尔沃方面也表示2019年前推出的纯内燃机引擎车款还将继续生产,不过同时会推出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版本。这也意味着将结束近一个世纪以来沃尔沃车型由内燃机驱动的历史。
品牌:玛莎拉蒂
燃油车停产时间:2019年
据海外媒体报道,玛莎拉蒂将于2019年前后开启发展汽车电动化新能源项目,届时会隆重推出第一款中大型插电混动版本SUV,随后也将推出一款纯电动概念跑车——Alfieri。
品牌:斯巴鲁
燃油车停产时间::2020年前
斯巴鲁是一款纯进口汽车品牌,在国内SUV汽车领域销售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不过,在倡导节能的时代,斯巴鲁汽车与丰田汽车展开了合作脚步,预计今年首次推出一款插电式油电混车,并全方位部署未来战略,于2020年前发布一款纯电动汽车。
品牌:捷豹路虎
燃油车停产时间:2020年
近期,英国最大汽车制造商捷豹路虎宣布将在爱尔兰开设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到2020年全面实现生产电动汽车生产流水线,而首款电动车型I-PACE有望将于2018年在奥地利面世。
品牌:福特林肯
燃油车停产时间:2022年
据路透社报道,福特林肯汽车计划从2022年开始不再推出燃油车型,全部改推混合动力车型。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目光投向中国,充分肯定了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的地位。
品牌:奔驰
燃油车停产时间:2022年前
奔驰是享誉全球的汽车领导品牌,其母公司戴姆勒计划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并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的研发中心,传递出奔驰十分重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战略与前景的积极信号,且我们能看到奔驰汽车的新能源进程已步入正规。
品牌:长安
燃油车停产时间:2025年
长安汽车作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已经拥有了众多的子品牌。日前,长安汽车发布了“香格里拉”计划,标志着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据悉,长安汽车此次的表率,并不是一次简单的计划,而是要全面地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我们拭目以待吧!
品牌:本田
燃油车停产时间:2025年
对于本田来说,技术一直是吸引消费者购买本田汽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本田更是走在了时代的潮流前端,相继推出了全新氢燃料的轿跑车型——CLARITY,和紧凑型SUV电动车;预计在2025年前,努力实现纯电动汽车在欧洲的销售量比例提升三分之二。
品牌:大众
燃油车停产时间:2030年
在法兰克福车展开幕前,大众宣布了一项重大的战略“Roadmap E”,即电动化策略,首席执行官穆仑强调,最迟在2030年之前,大众旗下所有车型将实现电动化,传统的燃油汽车将完全退出大众。
品牌:丰田
燃油车停产时间:2050年
2015年丰田曾宣布,到2050年将会停售纯汽油动力汽车,届时只会出售混合动力及燃料电池汽车,以大幅减少废气排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丰田计划在未来5年内销售约700万辆混动车。而在过去18年中,丰田才一共卖出了约800万辆混动车。同时,丰田也计划在2020年之前,在全球范围内卖出30000辆氢燃料电池车。
版权声明:本文由自媒体二师兄玩车创作,转载请与二师兄联系,购车养车用车玩车等福利活动,关注头条号二师兄玩车!
为什么有些公司宁愿招新人?
这个问题其实很多单位都会有,但是并不是老板喜欢招新人,也并不是所有的老员工都不会加工资,问题的发生是相互的,老板也有老板的无奈。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A毕业后进入一家刚刚建立的小公司,刚毕业的A充满了青春活力,对公司、工作的热情感染者身边的每个同事,也逐渐被老板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从创业初期发展到如今跻身全国百强,不得不说与公司里的老员工所做的贡献密不可分,这里的老员工自然也包括咱们的毕业生A,就像一个国家的建立,A在仍逐步稳健发展的公司中属于开国功臣般的存在,升职、加薪不断,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老板的左膀右臂。
可是日久天长下,A逐渐由热情活力四射的毕业生转变为了充满傲气、计较得失的员工,开始想着自己的工资是否和自己的工作对等,开始拿自己在公司的重要性去和老板谈判,每个老板都不会喜欢“威胁”自己的员工,更不喜欢不知满足、贪婪、不知轻重的员工,在A开始用自己的成绩跟老板要好处的同时,他就已经开始慢慢退出老板的“功臣”名单了,当他的欲望已经和之前所做的贡献对等或者已经开始超过其提供的贡献时,也就是他被开除的时间了。
与其迁就一个这样的老员工,所有的老板都更喜欢另聘一名新人,尤其是毕业生,就像原先的A。
那么有人会问,如果不去追名逐利,不去向老板索要或者争取加薪,老板就应该不给老员工加工资,只求另聘新人了吗?因为大部分的老员工,其实在一个公司时间长了,多多少少是会有感情的,也是会踏踏实实做事的,可是要知道一家公司不会只有一名或者老员工。
就像另外一家公司,一年一度的涨薪季,年底每位老员工会根据职位涨薪10%左右,这个左右,就是由部门长及人力提名,老板拍板了。老员工B在公司已经工作了很多年,与同事们关系都很好,在公司涨薪名单和具体涨薪金额未定时得知了“内部”消息:同他一个时间段入职的老员工会统一涨薪10%。得知这个消息,B坐不住了,工作这么多年,每次涨薪都是最低标准,一次又一次,自己对工作兢兢业业,不能说贡献多大,但是也是一名合格的操心员工,即使他的工资待遇已经较其他公司同等职级的员工的待遇高。工作这么多年,B和老板自然也是能说的上话的,所以直接找到老板谈这件事,争取能够得到更多的涨薪比例,交涉后,老板最终让步了,给了他15%的涨薪比例。
涨薪后第一月工资下,虽然公司禁止私下讨论薪资问题,但是纸包不住火,这种消息往往传得更快,而听到这类消息的人,往往不会去认证真假就会相信,最后的结果导致同期的老员工们纷纷怨声载道,不平衡的心理由B一个人,转变为了更多的人,最后比B在公司时间更久的员工得知B和他们同等的涨薪比例,也开始抱怨。而入职不久的员工们,看到这些情况,会认为这家公司不是个公平公正的公司,会助长一些不良风气,比如不以能力论薪资,而以亲疏论成败。一场涨薪风波,由一个人的利益牵扯到了整个公司整体的不安。
涨工资对于我们来说使我们自己的事情,涉及到我们个人的利益,但是对于老板老说,是几十甚至几百名员工的利益,是整个公司的利益,一个人的100元,在老板那里有可能就会变为几万、几十万,所以无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如果对公司没有什么特殊的贡献,或者重大的业绩时,是不会轻易做出突出的涨薪奖励的,一般情况下会单独支出一笔奖励基金,一次性奖励几百或者几千。
所以说,相较于给老员工涨工资,更多的时候,老板会考虑新聘员工,尤其是新聘一些毕业生。以上只是众多案例中的两个,如果细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如果你是老板,你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为什么有人认为中国造不出世界主流水平的发动机?
在舰船、航空、汽车三大发动机领域,国产发动机其实已经迎头赶上,具备了与世界著名发动机并驾齐驱的态势,只是由于多种原因,让人认为国产发动机不行,这个观念似乎有些根深蒂固了,短时间内很难扭转过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在与西方关系短暂蜜月期时,研发建造052型驱逐舰首舰112哈尔滨号时,就引进了美制通用电气公司的LM-2500燃气轮机。
对于习惯驱逐舰采用蒸汽轮机、护卫舰采用柴油发动机的中国军工来说,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舰船先进动力系统的窗口,LM-2500燃气轮机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利用率,让中国军工深感震撼,研发建造国产化的燃气轮机,就成了中国军工坚定的意志和信念。
此外,在引进乌克兰GT25000燃气轮机技术以后,在此基础上集新技术、材料、工艺于一身的舰船用燃气轮机,终于实现了国产化。
目前,自主研发的舰船用大功率QC280燃气轮机,其输出功率包括使用稳定性等,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已被大量运用在了052D型防空驱逐舰和055型万吨驱逐舰上。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制约我空军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的“心脏病”,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一批新型航空发动机攻克难关,事实上已经达到了全球先进水平。
中航工业研制的涡扇-15、涡扇-19等小涵道比发动机,以及涡扇-20等高涵道比发动机,令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发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已经能用最新成果研发专供轰-20战略轰炸机使用的变循环涡扇发动机也绝非难事。
据悉,单台最大推力达到了90千牛的“太行”某型发动机,4台发动机输出的强大功率,让轰-20战略轰炸机最大起飞重量能够达到170吨甚至以上,两个内置弹舱能携带每枚弹重2吨的16枚远程对地打击巡航导弹,一次出动就能打击16个高价值的战略目标。
现在,中国能够研发并建造全球一流的汽车发动机,行驶十万二十万公里基本上都没有问题,甚至一些汽车公司也提供了一百万公里的发动机保修服务。
只是大多数的民众一直不愿承认,毕竟民众一直以使用国外进口的汽车,或是合资的品牌车为主,国产的吉利家轿发动机已经做得很好了,包括国产奇瑞家轿,又有多少民众有意愿购买使用。
至少在汽车家轿领域,几乎是全民在使用进口车或者中外合资品牌车,国产车哪怕后来居上,也是不愿去采购国产车,使用国产车的是绝少数民众。
事实就是地说,在汽车使用上确实存在崇洋媚外现状,国产车刚起步时,以前品质欠缺,驾乘体验当然不如国外奔驰、宝马等品牌车,也是客观存在。
当然,家轿有高档、中档、低档的区别,大部分民众尝试购买国产车,这个态势要扭转过来,短时期内看来是很难的,毕竟里面也存在一个社会学上的面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