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儿子,岳母刺字的故事

天美资源网

秦桧儿子,岳母刺字的故事?

关于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四大字的原始记录,则见于《宋史》的《何铸传》。官员在审问岳飞之际:“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这表明岳飞背上的刺字已是年深月久。这条最原始的记载当然不能提供岳母刺字的证明。

岳母刺字不见于岳飞孙子岳珂编写的金佗稡编,这就足够说明历史上没有这个事了,而且,宋人的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

岳飞孙子为了光耀他爷爷岳飞,编造了很多故事,比如500 岳军破金兵10万,战报上说杀敌500被他夸大成5000,还有编写的金国如何害怕岳飞的对话等等。在岳珂这么神化岳飞的历史中没有岳母刺字,就是没有了。元朝儒林子弟编写的“宋史”,不但继续散布岳飞孙子的谎言,而且更进一步,制造了“精忠报国刺字”的故事。

秦桧儿子,岳母刺字的故事

元人所编的《宋史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岳飞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精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但未注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

明末,冯梦龙的《精忠旗传奇》“史言飞背有‘精忠报国’四大字,系飞令张宪所刺”。虽然再次升级,但“精忠报国”却是张宪刺的。清朝乾隆年间,钱彩评《精忠说岳》,岳飞不受杨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后还有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岳飞,倘若一时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会毁于一旦。于是祷告上苍神灵和祖宗,在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

纹身刺字是一门特技,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妇女,不可能具有这种技艺,显然是按照元、明有些传记中有岳飞背上刺字的记叙,加以想象发挥,艺术加工构造的。王曾瑜先生对戴逸、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彩图版的批评。一个宋史专家,写文章斥责两个”未曾谋面”的清史,近代史专家为”空头主编”、”南郭先生”。说他们修出了”错误百出的学术垃圾”。

王曾瑜先生在网上批评戴逸、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彩图版”一文经新京报转发,并加上”‘中国图书奖’获奖书被指为学术垃圾。”成了史学界的一道新闻。王曾瑜给《中国通史》彩图版挑出的硬伤之一,就是说“岳母刺字”在历史上不存在。

过去不少关于岳飞的传说故事,史学著作都写过此事,但近年来一些史学家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岳飞的后背上刺写了“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在《宋史》上是有明确记载的。可看《宋史》中《岳飞传》、《何铸传》,两传都说在秦桧派人逮捕岳飞后,曾让何铸审理岳飞“谋反”一案,岳飞为了对这种陷害表示抗议,也为了表白自己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曾“裂裳(撕开衣服)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字,深入肤理。”

《何铸传》记载比较详细,还说明这是“旧刺”,但两传均未具体说明这是什么时候,由谁刺写的。岳母刺字一说是出自清代《宋岳鄂王年谱》卷一引的《唐门岳氏宗谱》,此宗谱说岳飞“靖康初始见高宗,母涅其背尽忠报国”。

但此宗谱成书较晚,据史家考订“讹谬甚多”,拟不足为凭。而史书多记载岳母为普通农妇,没有文化,因此不可不可能自己动手刺字。来揭秘吧认为岳母刺字一事是后人“为了表彰岳氏,对岳母多所拔高,实与史实不符”。

从情理上推断,岳母作为一个普通农妇,一般只怕不认字,而且当时的刺字是一项专门的手艺,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绝非一般常人所能。《水浒传》第八回说林冲被“刺配远恶军州”,“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第十二回说杨志被判刑,也“唤个文墨匠人,刺了两行金印,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表明宋时并不是任何人都有随便给人刺字的手艺。

那么,到底为什么岳飞背后要刺字?宋朝统治阶级在招募兵勇时,兵勇脸部要被刺字,是为入籍标志,亦防止兵丁开小差逃跑。南宋人牛弁《曲洧旧闻》说:“艺祖(即宋太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刺字以为兵。”

说明宋代募兵制是要刺字为记的。也有不刺字于面的,如范仲淹任“环庆路拒西夏招讨史”主陕边务,所招募的兵勇只刺字于手背或手臂上。朝廷定死制度,边关大吏灵活运用,收到了较好的募兵效果。所刺文字最初是军队编号,如武德军、陕军等,稍后亦可刺吉语、警策语。

从清初钱彩的《说岳全传》开始,戏剧化编写了岳母刺字的故事,说岳飞“就将衣服脱下半边。安人取笔,先在岳飞背上正脊之中写了“精忠报国”四字,刺完,将醋墨涂上了,便永远不褪色”。小说在第六十回“勘冤狱周三畏挂冠”中反而删除了岳飞在被审讯时,袒示背部四字的真事。

从此之后,岳母刺字的故事遂成定型,而岳飞背刺四字也讹为“精忠报国”,并且长久以来,以讹传讹,近乎弄假成真。所以我个人观点认为此事不实,有民间虚构夸大成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岳飞死后宋廷是如何对待他妻儿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是岳飞在《满江红·写怀》中所作的诗词,言语间充满恳切,训诫后人不要虚度时光,他本身也谨记这份自律,心怀一片报国之心,在抗金战役中,多次击败金军,收复了南宋的失地,拯救无数流离失所的百姓,贡献十分巨大。

乾隆皇帝曾称赞岳飞:“惟尔公忠秉性,智勇超伦”,岳飞的确忠良,刚勇果断,只可惜天不假年,最终在奸臣秦桧等人的陷害下,枉死狱中。一代名将,最终陨落。

而早在此前,岳飞已有妻子,名叫李娃,虽然之前还有一位夫人刘氏,但两人早已分道扬镳。婚后,李娃为他诞下三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公元1142年,岳飞被下令赐死,在其死后,遗孀与遗孤是如何被处置的呢?

一代忠臣,惨遭陷害而死

公元1103年,岳飞出生,20岁那年,应朝廷号召,加入军队征讨辽国,当时后金崛起,北宋也惴惴不安,公元1125年,辽国被金所灭,宋钦宗继位之后,因为害怕金军大举来犯,于是被迫求和割地,可惜金国并不满足于此,开始攻打北宋。

弱小的统治者,孱弱的部队,如何能抵挡住强横的金军,靖康二年,金军攻破东京,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俘虏,连带着大大小小的朝臣与妃嫔3000多人,押解着他们北上,史称靖康之耻,自此北宋灭亡。

公元1127年,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继位,是为南宋高宗。岳飞从军后,抗金的决心从未动摇,率领岳家军四处征战,狠狠打击了金国,夺回了宋朝大片的江山。公元1128年,金军大举南下,岳飞率兵迎敌,成功凯旋。

面对岳飞的屡屡战功,赵构从一开始的欣喜若狂,到后面的平静如水,隐约感觉到岳飞对他造成的威胁,功高震主,况且岳飞还时常把迎回“二圣”挂在嘴边,君臣之间的嫌隙越来越大。公元1140年,发动政变、掌握金权的完颜兀术,亲自率领大军,开始南下。

岳飞受命前往救援顺昌,局势略有稳定。一分谋划策略下,金军被打得落花流水,眼看着到最后的决胜局,金军无力抵抗,在秦桧等一干人众的调唆下,岳飞却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12道金牌班师诏,岳飞泣然“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公元1142年,秦桧编造罪名,诬陷岳飞,定下“莫须有”的罪名。宋高宗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就这样,岳飞在大理寺狱中惨被杀害,享年39岁,一代英雄,磨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一生共有两任妻子,诞育数位儿女

岳飞只是普通的庄户人家,父亲十分乐于助人,在饥荒年代,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农户,因此积攒下了好名声,16岁那年,岳飞迎娶了第一任妻子刘氏,婚后,生育了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岳云和次子岳雷。

20岁那年,岳飞应征入伍,开始四处征战,为国家收复失地。同年,父亲的去世,更是让他化悲愤为力量,一路勇猛抗敌。由于岳飞长年在外,家中的事务只得由刘氏照看,母亲年纪已大,两个儿子又很小,刘氏尽心尽力。

时间一长,她的心思却慢慢发生了变化,岳飞征战沙场,一年都见不到几次,自己在家中独自艰辛,心中的苦楚,谁又能知晓呢,与其守活寡,被一家子人拖累,倒不如改嫁,重新找一户好人家,刘氏先后改嫁两次,将岳家老母和两个孩子弃于岳飞。

幸运的是,在征战的生涯中,岳飞邂逅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名字叫做李娃,是一个非常忠诚孝顺的女人,不仅不嫌弃他的两个孩子,而且对婆婆也是照顾有加,两人婚后生下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分别是岳林、岳震、岳霆和岳安娘,十分美满。

长子一同被杀,举家流放

回朝之后,秦桧等人上书皇帝诬告岳飞,称其帮助张宪谋反,宋高宗不仅逮捕了岳飞,连带其长子岳云一并抓捕,公元1142年1月,赵构下令,赐死岳飞,岳云也一并被赐死。

同时,岳飞家的妻儿全部被流放至岭南一带,终身不得离开。就这样,李娃带着四儿一女,踏上了这段艰苦的旅程,当时几个孩子中,最大的岳雷才十几岁,最小的岳廷只有3岁,其余的都在10岁左右。

山高水远,岭南之地条件又艰苦,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之下,正常人很难坚持下去,刚刚到达这个地方不久,二子岳雷就在悲愤中去世,李娃虽然悲痛,但还是要照顾着这些孩子。

从被流放开始,他们在这里呆了20年,宋孝宗继位之后,才让岳飞妻儿结束了流放的生涯。

可怜不求名利的岳飞,一生只为尽忠报国,到头来却冤死狱中,妻儿流放二十载,实在是让人唏嘘。

秦桧家族历史?

秦桧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奸臣之一。他生前权倾朝野,坏事干尽,甚至连宋高宗赵构都对他无可奈何。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是遗臭万年的秦桧却在生前没有遭到应有的报应,反而享受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那么秦桧死后,他的家族和后人结局如何呢?

秦桧家族共分三条线,第一条线是他的秦氏本家。自从秦桧成为南宋的终身宰相后,他的兄弟子侄们都跻身官场,飞黄腾达,甚至连给秦家打杂的人都鸡犬升天,个个耀武扬威。

秦桧家族的第二条线是他的妻子王氏家族。王氏是北宋名相王珪的孙女,王家本身就是名门望族,枝繁叶茂。秦桧得势后,王家更是贵不可言。值得一提的是,秦桧虽然在外面老摆着一副臭脸,显得自己不可一世的样子,但在家里却非常害怕老婆王氏,因此王家的显赫程度比秦家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秦桧名义上唯一的儿子秦熺其实王氏的哥哥王唤之子,因王氏无法生育,所以过继给了秦桧。

秦桧家族的第三条线是一户姓林的人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林家与秦桧的关系超过了秦家和王家。

秦桧早年有个小妾怀了他的骨肉,然而这事被他的妻子王氏知道后大发雷霆。上文中已提到过秦桧怕老婆,所以在王氏的威逼下,秦桧只好忍痛割爱。怀有身孕的小妾被赶出秦家远走他乡,最后来到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嫁给了一个姓林的人。不久后林氏生子,取名林一飞。

秦桧得势后虽然还很怕老婆,可毕竟已经是南宋朝堂上说一不二的人物了,因此他派人打听到了自己当年小妾的下落,并将唯一的亲生骨肉林一飞接到临安,给予官职。在秦桧的扶持下,林一飞青云直上,官至尚书省右司员外郎,掌握了政事堂(宰相办公处)的实权。此外,林一飞的同父异母兄弟林一鸣、林一鹗也都当上了官。

秦桧晚年时期对林一飞的喜爱远胜过秦熺,可是他终究还是没能迈过老婆王氏的那道坎。林一飞最终还是没能改回秦姓,他的身份只能被定格在了秦桧私生子这一档上。

秦桧临终前,秦熺曾打算趁父亲余威尚在,让百官们提议由他继任首相之职。然而好不容易摆脱秦桧阴影的宋高宗只冷冷地对他说了一句:“此事卿不当与。”(这事跟你没关系)一口就给否决掉了。当天夜里,宋高宗就召见直学士写罢官制,整个秦桧家族全体致仕。次日,秦桧病亡,终年六十六岁,朝廷追赠申王爵位,谥忠献。

秦桧死后,他的家族成员全部被清退出了实权部门,但却依旧保留着各种荣誉头衔,大家所期待的清算并没有到来。唯一倒霉的只有林一飞,他被贬官到岭南高州(今广东省高州),几年后就病逝了。但整死林一飞的却不是他人,而是由秦桧之妻王氏一手安排。至于其他人都没任何影响,虽然失势,但却依旧能享受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秦桧曾孙秦钜(秦熺之孙)后来在抵御金国入侵的战争中英勇抗敌,最终与他的两个儿子(秦浚、秦瀈)为国捐躯。

宋宁宗时期,出于当时北伐战争的需要,秦桧被追夺申王爵位,改谥谬丑。但两年后出于和谈需要,秦桧又被恢复王爵和谥号。直至二百多年后的明朝中期,秦桧的劣迹才逐渐被世人所了解,秦桧也因此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为何却选择一个丫鬟的儿子来继承香火?

小时候看电视剧包公断案,包公公正严明,一脸黑相,额头的弯月亮是他的代表,他审案从来不惧怕权贵,开封府门口的三把大铡刀上铡犯罪的王孙贵族,下铡有罪的平民百姓,惊堂木一拍,无论多大的冤家错案都能被还清白。 包拯在宋仁宗期间,审判和案件无数,据说他额头的月亮就是开启阴阳之间通道的钥匙,民间传言他白天在阳间审理案件,晚上在阴间审判案件,所以去世后被玉帝封为阎罗王,专门管理在阳间犯罪而没有得到惩罚的人,让这些人无论生前死后都不能逃脱惩罚。

包公的长子叫包繶,是董氏所生,19岁的时候,娶了三朝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这可以说算的上门当户对了,包繶因父亲包拯官居高位,所以从小就受到特别的照顾,很小的时候 就被封为太长寺太祝, 20岁那年包繶因病去世了,这对包公来讲老年丧子是多么沉重打击,但是庆幸的是儿崔氏为包繶生下了一个儿子包文辅,都人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包文辅5岁的时候便夭折了,数年内相继失去了儿子又失去了孙子,这让50多岁高龄的包公心如刀绞。

包公夫妇毕竟还是开明的公婆,不希望崔氏年纪轻轻的守寡,劝她再嫁,但是崔氏执意不从,公婆失去独子、长孙已够悲伤,自己再离开岂不叫老人家们更添一层痛苦。便说:"公公是天下尽为仰慕之人,吾可代夫君奉养翁姑,心满意足矣。"此后崔氏在包家守节二十年。 包家正是有了崔氏这个儿媳妇,才有了后代继承香火。失去后代的包拯在妻子的安排下娶了自己的陪嫁丫头为小妾。后来藤孙氏触怒了包拯而被赶回娘家,但是藤孙氏和崔氏是好朋友,二人名义上虽为婆媳关系,但是实际上却是无话不说的好闺蜜。

藤孙氏被赶回娘家的时候,已经身怀有孕了,但是包拯却不知道。 有一次,崔氏去看望自己的闺蜜,孙氏告诉崔氏自己怀孕了,这让失去香火的包家又有了希望,崔氏更是多次去看望孙氏,并为她去各种物品,生下孩子后,崔氏便将儿子以养子的身份领回包家。包拯为这个孙子取名叫包绶。 包公有了继承香火的人了,终于能够安稳的闭上双眼了。包拯的葬礼上,宋仁宗亲自来祭奠,看到5岁的包诞,顿生怜悯之心,痛惜包拯一生为官清廉到老却家徒四壁,于是便赐包绶太长寺太祝。

包绶长大后,娶了两个老婆生了4子3女,从此包家枝繁叶茂,后代中也不乏光宗耀祖的人。

秦桧做了哪些卖国求荣的事?

我是林小白,我来回答。简言之,秦桧的卖国是他毕生致力的事业,所以分隔看可能看的不是很清楚,我们好好欣赏这位历史也有名的大奸臣。

秦桧(1090-1155),一个叛徒,他虽有些许文学才华,但他仍以他的卖国而闻名。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张邦昌是伪楚国的傀儡皇帝。秦桧因为反对割让土地,反对立张邦昌为皇帝,被金国俘虏(不禁让人想起汪精卫,年轻时候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进步青年)。从此,秦桧变节降金,被金挞懒信任和重用。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二十八日,秦桧由江苏涟水归宋,自称杀死金看守的士兵,夺了条船回来,实际上是挞懒故意放归,回到宋朝充当奸细。宋高宗不顾朝野群臣的怀疑和激烈反对,宣称秦桧“朴忠过人”,于绍兴元年(1131年)八月二十三日,任秦桧为宰相。

秦桧就任宰相后,又提出了“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的卖国投降政策。事实上,他是把北方直接割让给金朝,乞求短暂的和平。秦桧的卖国投降言论遭到了宋政府的强烈反对。宋高宗迫于舆论压力,又因向金乞和未成,遂于绍兴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将秦桧罢相。秦桧刚刚爬上相位仅一年,宋高宗就表示永不复用秦桧。

绍兴八年(1138年)初,金主和派挞懒想要跟宋讲和。宋高宗在各地抗金战事发展顺利的时候,坚持先安内后攘外,再次向金求和。这给了秦桧可乘之机。宋高宗为了讨好金朝主子,自己打自己嘴巴,在三月初七的时候,再次任命“以诚待敌”的秦桧为宰相,兼枢密使。

秦桧复任宰相后,积极奉行投降卖国的政策。他告诉宋高宗,为了与金和好,他必须独断专行,不允许其他大臣干涉。宋高宗渴望求和,于是任命秦桧负责与金乞和事宜,批准秦桧的所有投降主义政策。秦桧的卖国行为再次遭到老百姓的强烈反对。临安(今浙江杭州)有知情人,贴出“秦(桧)相公是细作(奸细)”的大标语。胡铨上奏力主“斩秦桧与王伦,以谢天下”。韩世忠、岳飞等将领,表示坚决抗金,反对议和。但宋高宗坚持自己的想法,支持秦桧和金缔结了乞和卖国的条约。

和约签订后,秦桧进一步阴谋将宋朝军队解除武装并夺下兵权,以便让金顺利消灭宋。但当时抗金势力还是很大,秦桧暂时没有得逞。

绍兴九年夏季,金兀术把挞懒杀了,积极南侵准备工作。绍兴十年五月,金撕毁和约,分兵四路大规模攻宋。宋抗金呼声高涨,秦桧当时处境比较尴尬,就见风使舵,假装愿意“谕诸帅同力招讨”金兵,以保住他自己的相位。七月,岳飞率十万大军,大败金兀术,抵近开封,金有被岳飞直捣黄龙之危。秦桧急忙奏请宋高宗,要岳飞“且令班师”,终使岳飞的抗金“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金兀术死里逃生,卷土重来。

为扫除抗金力量,完成卖国大业,秦桧再次策划夺取抗金将领兵权。他三番五次跟宋高宗说说:现在各地的宋军,只知道将军,不知道您这位皇帝,“跋扈有萌,不可不虑”。宋高宗也是个胆小鬼,本来他就是一个捡漏登上皇位的,所以马上与秦桧密谋,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罢夺抗金将领韩世忠、岳飞兵权。不久,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岳云杀害。同时,秦桧第二次与金签订了卖国和约。

从此,秦桧更为跋扈,将“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干了金朝想干、并要他干的事。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月二十二日,当了十九年宰相、作恶多端的卖国的秦桧,终于一命呜呼,为后世所唾骂。

这就是卖国贼秦桧的卖国一生,可以说他刚开始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反割地反伪政权,但被俘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成为了一个卖国的宰相,是把自己当敌国卧底的那种,呜呼哀哉,岳飞一代民族英雄就死在了秦桧这种卖国求荣的人手上。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