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怎么死的,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武将的临终遗言

天美资源网

兰陵王怎么死的,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武将的临终遗言?

古代武将的遗言

1、伍子胥

兰陵王怎么死的,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武将的临终遗言

“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史记》

伍子胥是楚国人,因为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的重臣。伍子胥和好友孙武带领吴军大败楚军,攻入楚国郢都,发楚平王墓,鞭尸三百解恨,其后带兵威镇诸国,成就吴国霸业。吴王阖闾与越王勾践大战,重伤去世,临死让儿子夫差报仇雪恨,嘱托伍子胥辅佐夫差。夫差继位后,大败越国,越王勾践投降,伍子胥多次劝说一句灭掉越国,杀勾践,都没被夫差采纳。

伯嚭是楚国贵族,也是因为父亲被杀投奔吴国,同病相怜的伍子胥推荐了他。在伐楚中伯嚭也有出战,贪功恃大冲入敌阵突围不出被伍子胥所救,因此被孙武不喜,伍子胥却请吴王赦免了伯嚭的丧师之罪。吴王夫差时伯嚭担任太宰,夫差敬畏伍子胥亲信伯嚭,勾践兵败后,文种利用伯嚭贪财好色的弱点成功使得伯嚭为越国说好话,赦免了勾践。其后,伯嚭又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于是夫差增剑赐死伍子胥。伍子胥在愤恨之余,留下遗言:“我死后,在我的墓旁种满梓树,等它们长大后就做成棺材,吴亡之后可用来埋葬吴国死难战士的英灵;把我的眼睛摘下来悬挂在都城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寇入侵灭亡吴国。” 后来,勾践卧薪尝胆灭亡吴国,夫差也很后悔当初没听伍子胥的言语,羞愧难当,耻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拔剑自刎。

2、吴起

“群臣乱王!”——《吕氏春秋》

吴起是战国名将,历仕鲁、魏、楚三国,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的奇功伟绩。

魏文侯去世后,吴起遭到谗害离开魏国,投奔楚国,受到楚悼王的重用,在楚国进行变法。经吴起变法,楚国国力大增,但他也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楚悼王去世后,在治丧的处所,吴起就被楚国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带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 楚国的贵族已经杀红了眼,丝毫不顾忌楚悼王的尸体,乱箭齐射射死了吴起,楚悼王身上也射满了箭。

楚国法律的规定,“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就是将武器施加于王尸的人,都是重罪,将被诛灭三族。楚悼王的儿子楚肃王即位后,追查参与箭射楚悼王尸体的贵族,这些人全部被杀,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吴起临死的才智,为自己报了仇。

3、武安君白起

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史记》

白起是战国时期名将,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平生大小70余战,从无败绩,为秦国攻城70余座,为秦国一统天下作出了巨大贡献。长平之战后,白起将要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震恐,派纵横家苏代入秦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雎。苏代入秦后游说范雎,说赵国灭亡后,白起功高盖世,地位将远在你之上。因此,范雎以秦兵疲惫需要休养为由,向秦昭襄王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因为这件事,白起和范雎结下仇怨,秦国将相失和。

秦国对外战争的脚步是无法停止的,不久又派王陵攻打赵国邯郸。当时正逢白起有病,王陵又接连不利,损失大批秦军,等到白起病愈,秦昭襄王亲自下令白起为将,白起分析了形势没有同意,秦王又派范雎去请他,白起依然没有同意,从此称病不起。秦昭襄王只得改派王龁为大将围攻邯郸,结果信陵君、春申君带兵援救赵国,秦军再次惨败。秦军惨败后秦王本就很生气,白起却说道:“秦王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了!” 这下秦王更怒了,强令他立即赴任,白起依然称病不去,范雎再次请他,也是不去。于是,秦王废除他的爵位贬为士兵,让他离开咸阳,不过他因病没有离去。秦军接连败退,秦王派人驱逐白起离开咸阳去前线,等到他离开后,秦王和范雎等人觉得白起不情不愿,就派人给他送了一把剑让他自杀。

当时,武安君白起到了杜邮,接到送来的剑,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 不久又说道:“我本来就该死。长平之战,赵国士兵投降的有几十万人,我用欺诈之术把他们全都活埋了,这足够死罪了。”随即拔剑自刎。

4、蒙恬

“我何罪於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巉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史记》

蒙恬是秦国名将,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弟弟蒙毅,三代侍秦,对秦国忠心耿耿。秦国一统天下后,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精锐北击匈奴,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秦始皇死于巡游途中,赵高、胡亥密谋篡夺帝位,又迫使李斯合谋假造遗诏,派使者赐死公子扶苏、蒙恬。公子扶苏当即自刎而死,蒙恬怀疑请求复诉,被囚禁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本想释放蒙恬,赵高却不同意,先杀死蒙毅,又派使者去阳周赐死蒙恬。蒙恬说道,“我们秦家三代为秦国立下无数功劳,现在我统帅三十万大军,即使是我被囚禁,依然足以叛乱,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 蒙恬又叹息道:“我对上天犯了什么罪,没有过错就处死呢?” 很久,又说道 “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了。” 于是吞下毒药自杀。

5、项羽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史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在秦朝末年,项羽带领八千江东子弟一路奋战,破釜沉舟,击溃秦军精锐,举办鸿门宴震慑刘邦,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个诸侯王,俨然已是皇帝。在与刘邦对战中,彭城之战亲率三万精锐大败刘邦几十万大军,因为一阵大风吹乱楚军,刘邦才趁乱跑出。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是兵家的代表人物,更是以武力出众的猛将。项羽为人善战,也有着很多的缺点,中了陈平的反间计后,唯一的谋士范增负气离去。此后,项羽连战不利,只得与刘邦签订盟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项羽引兵东归,刘邦却撕毁协议要一举消灭项羽,被项羽大败后,刘邦又联合韩信、彭越、英布将项羽重重围困在垓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带部下壮士八百多人趁夜冲出包围,汉军灌婴率五千精锐骑兵追击,项羽只剩下一百人,又被田间老头欺骗耽误被汉军追上,一番激战后,只剩下二十八骑,汉军却有几千人。项羽自知不能脱身,对部下说道今天是要决死战,大家痛快一战,胜它三回,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项羽几十骑分四面冲出,项羽杀掉一名汉将,等汇合三处人马,又斩杀一汉将,同时杀近百人。最后跟随项羽的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冲杀数千人大军,只折损了两人。项王一路逃到乌江,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也劝说他回江东称王,东山再起。如果项羽走了,天下或许就不一样了,项羽却改变了主意,他笑了笑说道:“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做什么!再说当初我和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征,现在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其后,项王又把乌骓马托付给乌江亭长,下令部下步战,独自杀汉军数百人,自己也受了十几处的伤。这时候,项王看到了一个老熟人吕马童,他们两人是什么关系不得而知,项羽称他为故人。项羽最后的遗言就是,“我听说刘邦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 随后,拔剑自刎。项王死后,汉军争相抢夺,王翳拿下项羽的头,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各得项王身体的一部分,都因此被封侯。

6、韩信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史记》

韩信是秦末汉初名将,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汉朝的一多半天下都是韩信打下的,被评价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后人尊奉他为“兵仙”、“神帅”。

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韩信的一生可以用这幅对联来总结,漂母给予饭食救了韩信的命,才有后来建功立业的机会。韩信先后在项羽、刘邦军中一直不得重用当了逃兵,经萧何月下追回被刘邦拜为大将军才开始了传奇经历,一生担任过王侯将相。垓下之战后,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夺了韩信的兵权,改他的齐王为楚王。后来,又有人告他谋反,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伪游云梦泽智擒韩信,贬他为淮阴侯,刘邦畏惧他的才能,留他在京城,不让他到外地任职。韩信心中愤恨,又煽动了陈豨叛乱,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讨伐,韩信的家臣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叛乱。于是,吕后派萧何设计骗来韩信,在长乐宫诛杀了他。韩信临死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

蒯通是秦末汉初的辩士,辩才无双,曾担任过韩信的谋士。在韩信大败龙且后,成为齐王,项羽曾派谋士劝说韩信三分天下。蒯通知道天下局势的关键完全取决于韩信,劝韩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最终韩信自以为功大没有背叛刘邦。韩信临死这句话刘邦知道后,立马捕捉来蒯通,就要煮了他。蒯通机变无双,凭一番话成功说的刘邦放了他。

7、李广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史记》

飞将军李广是西汉名将,英勇善战,一生都在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李广骑射无双,但是命途多舛,七国之乱时他曾立下大功但因为接受梁王的将军印,没有受到封赏。其后,李广一直抗击匈奴,其间又被匈奴骑兵活捉,逃脱后赎为庶人。之后,李广一直镇守边郡,威震匈奴,这时候汉朝两位将星卫青、霍去病出现大破匈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李广几次请求出战,跟随大将军卫青一起出战。李广想要当前锋,卫青早早受到汉武帝的警告,说李广年老,命运不好,不让他与单于对阵,就安排他从东路出发。在卫青与单于交战中,李广却迷路了,战争结束渡过沙漠卫青才遇见他。卫青要向汉武帝报告军情,派人让李广前来询问迷路的情况。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 ”于是就拔刀自刎了,当时军中将士、百姓都为之痛哭。

李广不仅自己命途多舛,一生难封,他的家族也是多磨难。李广的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早早去世,幼子李敢因战功被封为关内侯,因为李广死后打伤卫青,被霍去病射杀。李广长孙李陵出征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误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夷灭李陵三族,李陵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

8、太史慈

“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吴书》

《三国演义》中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太史慈是东汉末年名将,曾为孔融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援,大战江东小霸王孙策,助孙策平定江东。太史慈为人骁勇,箭无虚发,曹操都曾写信招揽他。太史慈也是个有大志向的人,要凭一身本事在乱世建立不世之功,可惜的是早早去世,临死前叹息,“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着三尺长剑建功立业,位极人臣。现在志向没有达到,奈何却要死啊!”

9、庞德

“竖子,何谓降也!魏王带甲百万,威振天下。汝刘备庸才耳,岂能敌邪!我宁为国家鬼,不为贼将也。”——《三国志》

庞德是东汉末年名将,勇冠三军,先后跟随马腾、马超,最后归降于曹操。襄樊之战时,庞德率军支援樊城的曹仁,力战关羽,一箭射中关羽的前额。后来,关羽水淹七军,庞德被擒,当时庞德旧主马超、堂兄庞柔都在蜀汉,面对关羽的劝降,庞德却誓死不降。庞德大骂道:“竖子,什么是投降!魏王雄兵百万,威震天下。刘备就是一个庸才罢了,怎么可能是魏王的对手!我宁愿魏国的鬼,也不愿做贼人的将!”

10、马超

“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三国志》

马超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早期也曾是一方势力。马超的父亲马腾是割据凉州一带的军阀,马腾被曹操招揽入朝担任卫尉后,马超接管了他的部队。曹操攻打汉中张鲁时,经过马超的地盘,马超联合关中诸侯韩遂等抵抗曹操,在潼关杀的曹操落荒而逃,因中了离间计失败卷土凉州,不久失去根据地前去投靠张鲁,最终归附刘备。马超归附刘备后,凭借威名震慑刘璋开城投降,蜀汉建立后,被封为骠骑将军。

马超半世枭雄,跟随刘备后虽然职位很高,却不受重用,最后抑郁而终。临死前,上疏给刘备:“臣宗族二百余口人,全部被曹操诛杀,只剩下从弟马岱,当以我卑微的宗族让他继承,深深地托付给陛下您,其他的也没什么话了。” 马超虽然勇猛盖世,威震氐、羌,但最后只剩下深深的孤独。马超的从弟马岱也受到刘备、刘禅、诸葛亮的善待,还诛杀了蜀汉名将魏延。

11、冉闵

“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晋书》

冉闵是冉魏开国皇帝,十六国时期的猛将。冉闵一生征战无数,最后与前燕将领慕容恪一战,冉闵左持双刃矛,右执钩戟,斩杀三百余名鲜卑兵,最后重围时因为宝马朱龙无故死去被擒。冉闵被俘后,前燕皇帝慕容儁质问他:“你这个奴仆下人,为何妄自称作天子?” 冉闵答道:“天下大乱,你们夷狄之族,人面兽心,尚且意欲篡位谋反。我乃一世英雄,为何不能做帝王呢?” 大怒的慕容儁鞭打冉闵三百下,让人把他送到龙城,在遏陉山斩杀。

12、檀道济

“乃坏汝万里长城!”——《南史·檀道济传》

檀道济是东晋末年名将,刘宋的开国元勋,跟随刘裕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后,因为檀道济名声太高,部将又都骁勇善战,他的几个儿子也都很有才华,对他很不放心。刘义隆又经常生病,害怕自己死后,檀道济将不可控制,终于下令逮捕檀道济和他的八个儿子。檀道济的心腹部将薛彤、高进之在当时被比作张飞、关羽,也一起被捕。檀道济愤怒的说:“你们这是在毁坏你们的万里长城!” 最终,他和他的儿子、亲信还是一起被杀,这就是自毁长城典故的来历。

13、斛律光

“桃枝常为此事,我不负国家”——《北史·斛律光传》

斛律光是北齐名将,精通骑马射箭,武艺超群,是可以射落大雕的猛将。高洋建立北齐后,斛律光屡立战功,是北齐对抗北周的屏障。北齐后主高纬昏庸无能,宠信祖珽、穆提婆等小人,斛律光因为看不惯这些小人结下仇怨。斛律光是北齐的前线支柱,北周名将韦孝宽为了除去他又制造了他谋反的谣言,加上祖珽这些小人的诬陷,高纬派人召回他,让刘桃枝刺杀了他。

刘桃枝是北齐第一御用杀手,侍奉过北齐七代君主,参与杀死宰辅高德政、永安王高浚、简平王高涣、赵郡王高睿、平秦王高归彦、琅琊王高俨、咸阳王斛律光。高纬不敢明面杀斛律光,派人召他入宫,刘桃枝乘其不备,从后面偷袭,斛律光这时虽已年老,但是久经沙场被刺中仍是不倒。斛律光并没有还手,回头说道:“你刘桃枝常干这样的事,但我到死也不会对不起国家。”刘桃枝见无法杀掉斛律光,又叫来三个力士一起用弓弦把他勒死了。

斛律光死后,周武帝宇文邕大喜,大赦天下。果然,斛律光死后,北齐被北周所灭,宇文邕攻破邺城,曾说过“如果斛律光还活着的话,我哪能到邺城来?”

14、兰陵王高长恭

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北齐书》

高长恭是北齐名将,是高欢的孙子,北齐后主高纬也是高欢的孙子,都是一家人。高长恭勇猛善战,每次出战都戴着面具冲入敌阵,屡立战功,士兵们为此作曲《兰陵王入阵曲》讴歌他。高纬曾对高长恭说:“你这样总是冲进敌阵之中,不小心发生意外怎么办?” 高长恭回答道:“为家事而战,不会想到这个。” 这句家事让高纬深深猜忌他,高长恭也深知自己受到猜忌,贪财受贿抹黑自己。最终高纬还是没有放过他,派使者给他送了一杯毒酒。高长恭对王妃说道:“我对皇帝如此忠心,有什么罪过呢,为什么要赐我毒酒!” 王妃说道:“为什么不去见皇帝解释清楚呢?” 高长恭说道:“皇帝又怎么会见我呢。”于是喝下毒酒而死。

15、宗泽

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宋史》

宗泽是北宋、南宋之际的名将,一直为抗金斗争,岳飞都是他的部将出身。靖康之变后,宗泽屡次大败金兵,名震敌国,金人对他既尊敬又害怕,与人交谈称他为宗爷爷。宗泽一生致力于北伐,可惜壮志难酬身先死,临死宗泽仍念念不忘北伐,连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随后,遗憾去世。

16、岳飞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飞是南宋名将,一路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就在岳飞要直捣黄龙府时,却被朝廷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十年功业毁于一旦。岳飞回去面对的是万俟卨等人的诬陷、严刑拷打,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17、李定国

“宁死荒外,勿降也!”

晋王李定国是南明的名将,用兵如神,有小诸葛之称,作战勇猛,被称为“小尉迟” 和万人敌”。李定国是张献忠的义子,是大西军中智勇双全的战将,反抗压迫。清军入关后,李自成抗清战争节节失利,张献忠拒绝了清廷的招降,率领大西军抗清。张献忠在与清军的战斗中中箭去世,临死留下遗言,“明朝三百年正统,未必遽绝,亦天意也。我死,尔急归明,毋为不义。” 正是张献忠临死的遗言,使得李定国等人率领大西军联明抗清。李定国屡次大败清军,逼得定南王孔有德自杀,阵斩亲王尼堪,保住南明十几年。永历帝被吴三桂弑杀后,李定国伤痛欲绝,不久就抑郁去世。临终前李定国还嘱咐儿子和部下:“宁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要投降。”

抗日名将

张自忠

“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要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可安。

张自忠将军是33集团军总司令,身为集团军总司令,他完全可以不用亲赴战场第一线,但是他还是选择了为国战死。张自忠将军驰骋沙场,也战死沙场,在他出战前就抱有必死之心,留下两封绝笔遗书。他在殉国时说道:“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可安。” 对这个曾经误会过他的民族,未曾有过一丝怨言。

戴安澜

戴安澜将军是200师师长,他率200师作为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屡立战功,最终战死沙场。他在写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中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

赵登禹

赵登禹是29军132师师长,自幼习武,武艺出众。喜峰口战役时,当时任109旅旅长赵登禹带领大刀队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砍死砍伤敌人上千名,取得对日寇的首次大胜,他也因功成为132师师长。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赵登禹将军带领132师将士英勇抵抗。由于寡不敌众,经过一番奋战,赵登禹将军双腿被炸断,面对日军步步紧逼,他对身边的人说:“不要管我,你回去告诉我北平城里的老母,她的儿子为国死了,也算对得起祖宗,请她老人家放心吧!” 随后,壮烈殉国。

佟麟阁将军

卢沟桥事变后,29军副军长的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指挥29军死守南苑。佟麟阁将军振臂高呼“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他和师长赵登禹身先士卒,英勇抗击日寇。佟麟阁将军被机枪射中腿部,面对部下的劝说,他说道“情况紧急,抗敌事大,个人安危事小”,执意不退,带伤激战,最终壮烈殉国。

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

“何以对国家?何以对民族?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三十二军第二十三师少将参谋长黄启东

“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死何憾焉!”——七十三军暂五师师长彭士量

“中华儿女要壮烈,不畏死,不贪生,牺牲生命,救国救民,努力杀敌!努力杀敌!”——第十预备师师长孙明瑾

“我腿已断,不必管我;我决心殉国;以保全国格人格 !”——12师师长寸性奇

“我之衣衾早已备好,此即我葬身之所,今日有死无生。”——19军70师215旅旅长赵锡章

“我死了……不要紧,你们……要狠狠……狠狠打击日本强盗,……收复……台儿庄!”——13军89师529团团长罗芳珪

我安某在,阵地在,日本人要想过去,除非从我的尸首上压过去!——9旅626团营长安德馨

请说出几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

在中国历史上能战善战的军事人才举不胜举,人才济济。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几位军事思想家,这类人不仅是军事家,也为后世留下了他们的军事著作:第一位,孙武(约前535—前481),即以《孙子兵法》传世的孙子,史称“兵圣”,论起历朝名将军事影响,毫无疑问首推孙武,非但影响国人两千多年,且其思想已经超越军事领域成为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第二位,吴起(约前440—381年,战国时期卫国人,著有《吴子》一书,与《孙子》一文被后世并称为《孙吴兵法》。吴起先后协助鲁国抵抗齐国,又率魏国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过秦军,但都受到了排挤。最后只好来到楚国被楚悼王任为相,使楚国又强大起来。但楚悼王死后,吴起竟然被乱箭射杀于楚悼王的尸体之上。第三位,魏无忌(前181—前243),魏国军事家,史称信陵君。信陵君先是“窃符救赵”挽救了赵国,后又于前247年组织各国合纵击败强秦,显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留有《魏公子兵法》一书。第四位,孙膑,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在今山东鄄城人,汉族。孙武后代。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诳他到魏,处以膑刑(挖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第五位,项羽(前232—前202),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第六位,韩信(前228—前196),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著有韩信三篇。第七位,曹操(155—220年),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军事方面,广为人知,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大概就总结七位,当然在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肯定不止这七位,我只是总结出那些留有军事著作的人物,有不全的,欢迎补增讨教。

兰陵王妃一共有几个结局?

一个。

兰陵王妃大结局是:端木怜最终帮宇文邕成就了帝王霸业,而选择离开北周与兰陵王高长恭共生死。 大结局剧情介绍: 晚上传旨太监带着毒酒到高长恭牢房宣旨赐酒。高长恭终年三十二岁。不久高长恭母亲被驱逐出皇宫疯疯癫癫地流落街头。

洛云身着鲜红华丽的嫁衣亲自为高长恭刻了墓碑后,自刎在高长恭墓前。她用这种方式和高长恭永远守在了一起。

元清锁近些日子总是心神不宁,这天突然收到洛云的侍女风儿传来的信件和戒指项链。信件是洛云所写。元清锁这才知道高长恭已然去世,洛云也决定追随他而去。

我国古代四美指的是哪四美?

中国的古代“四美”其实有两种说法。其一,指的是四大美男;其二,就是说的四大美女了。

四大美男: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

潘安,(又称潘岳,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字安仁,出生于今河南巩义,西晋著名文学家,是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子之首。

宋玉,(名子渊,约前298年-约前222年,楚国辞赋作家。曾事楚顷襄王。与唐勒、景差齐名。《汉书·卷三十·艺文志第十》录有赋16篇。

兰陵王,又名高长恭(541年—573年),本名高肃,族名高孝瓘,字长恭,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齐王朝宗室名将,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

卫玠,字叔宝(286年-312年),小字虎,河东郡安邑县(今山西夏县)人,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瓘之孙。晋朝玄学家、官员。

这些美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才貌双全,或者音乐、文学修养极高,又或文治武功威震华夏。据说这些人出行的时候都曾造成万人空巷,争相目睹的场面。

那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指的是:西施、貂蝉、王昭君和杨玉环。

四大美女自古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

其中“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时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以上就是我国古代“四美”的全部。

北齐王朝享国28年历经6帝?

南北朝时期各王朝多奇葩,北朝的北齐尤为特别,可能是由于中原大地历经了惨绝人寰的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后,各个游牧民族入侵中原,顿时天下大乱,中原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晋朝王公贵族和有身份的人都跑到南边去了,尤其是王导兄弟拥护琅琊王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之后,北方贵族好像又找到主心骨,能跑的都跑到建邺来投奔东晋了。史称"衣冠南渡",这样一来汉文明不至于断绝。

自从刘裕灭了东晋之后建立起南北朝第一个朝代~南宋,与南方遥相呼应的是在北方由鲜卑人拓跋氏建立了北魏王朝,南北朝就是这样来的。北魏到后来没落了之后被分为两部分,东西两魏,分别由两位权臣把控,北魏王朝名存实亡。宇文泰和高欢分别拥护一位皇帝,高欢在邺城建都,宇文泰在长安建都,这样一来北方的魏国分为东西魏两个国家,南方由刘裕建立的南宋,形成三方对峙的局面,也称"后三国"。

后来宇文泰和高欢扶植了傀儡之后都想吃掉对方,两个人打了一辈子,结果谁也吃不动谁,两个人也相距去世。宇文泰扶植的西魏在他死后侄子宇文护废掉西魏皇帝,立宇文泰的儿子为皇帝,也就是周王朝的建立。而东魏这边高欢死后他长子高橙接班,后来高橙被厨子所杀,高欢第二子高洋趁机夺回权力。不久之后高洋废了东魏皇帝,自己登基建国叫齐,由于他们两个政权是从北魏分出来的,是北魏以前的地盘。为了方便称呼两个政权,他们都在北方,所以一个叫北周,一个叫北齐,跟南朝形成三国对峙。

北齐从高洋建国(550年建国),传给儿子高殷,再到高洋,再到高湛,到高纬,到高恒(577年亡国)共六位皇帝,享国28年。28年换了六个皇帝,平均一个七年,实属不正常。

北齐在历史上有着"禽兽王朝"的恶称,主要是因为这些皇帝里面多半都不干人事,甚至令人发指。除了北齐的实际奠基人高欢正常外,其他的都有缺陷。高橙是高欢的长子,高欢刚死高橙就迫不及待的把高欢的两位小妾大小尔朱氏给奸淫了,不过他死的比较早,被投降的厨子兰京给杀了。

接下来就是高橙的弟弟高洋了,可以说高洋是个十分复杂的人,他的前半生是"英明神武",后半生简直就是混蛋。他二十岁就登基建国,估计高洋是心里自卑,所以后来成为变态。他从小长得丑,而且话还不多,高橙没少欺负他,连他妻子也调戏,估计高洋压抑太久了心里扭曲了。

高洋在位早些年的时候,留心政务,削减州郡,整顿吏治,训练军队,加强兵防,使北齐在很短的时间内强盛起来。高洋在军事方面能力也不一般,他出兵进攻柔然、契丹、高丽等国,而且都大获全胜,可以说高洋也是一代年轻有为的雄主。不过好景不长,国家稍微稳定之后就穷凶极恶,这么败家怎么来。高氏是鲜卑化的汉人,但他们看不起汉人,大肆屠杀压迫汉人,维护鲜卑贵族,激化民族矛盾。

后期高洋有点像神经病,他有时候在冬天光着膀子跑到房顶上奔跑,又经常跑大臣家去骚扰,有时候又哇哇大哭,整天醉醺醺的不省人事。他还杀人如麻,大臣们没少被杀,连妃子的头都被砍掉,总之北齐在高洋统治后期可以用"人间地狱"来形容。不过高洋死的时候才31岁,不过他儿子就没那么幸运了。

高洋死后儿子高殷继位,高殷就是被称为古代五大艳后之一的李祖娥和高洋所生的儿子。高殷是个可怜的孩子,他从小懂事,知书达礼,高洋认为他“得汉家性质,不似我”,所以想废掉他,不过被大臣们给拦下了。高殷继位后有一番大作为,不过他的叔叔可不是善类,登基才一年多就被皇叔高演先废掉再杀害,死的时候才十七岁。高洋临终前跟高演说,皇位可以抢走,但不要杀了他儿子,结果高演说话不算数,转眼就把侄子给杀了。

第三位皇帝高演是个美男子,又有气度,而且十分擅长理政,在朝中的人气和威望非常高,高洋非常忌惮他。高演和高橙、高洋、高湛是亲兄弟,母亲娄昭君最疼高演。高洋在位的时候高演就参与政事,对高洋多有规劝,而且政务方面非常拿手,高洋对他是非常忌惮,不过娄太后是站在高演一边的。高演虽然在位才一年多,死时才二十七岁。但他文治武功方面都十分出色,在朝中和百姓眼里都是口碑不错,而且他能听得见不同意见,不乱杀无辜。所以他在历史上也有很好的口碑,他最大的负面问题就是杀了侄子高殷,这是他唯一的污点。用"文治武功兼盛"这句话来形容高演最为合适。

高演在登基一年多后病重,临终前把皇位传给弟弟高湛,他也怕高湛杀了自己的儿子高百年,所以不敢传位给儿子,而是传给弟弟。第四位皇帝高湛也是个混蛋,他在高演病重期间就想篡位,答应了高演不杀高百年,结果高演死后就杀人家儿子。他不仅杀侄子还强奸大嫂李祖娥,还跟李祖娥生了一个女儿,李祖娥觉得耻辱就掐死女儿,被高湛知道后就叫来李祖娥的小儿子,当着李祖娥的面用刀背砍死。最后把李祖娥打的奄奄一息丢臭水沟里,幸亏宫人不忍心偷偷送到寺庙救了一条命。

高湛在位的时候杀侄子,强奸大嫂,还杀了拥立有功的族叔祖平秦王高归彦,还把他子孙十五人全部杀死。不过高湛还是干了一件好事,就是重用兰陵王高长恭,这个高长恭就是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兰陵王。高湛后来为了享受直接禅位给太子高纬,做了几年太上皇后驾崩了。

第五位皇帝高纬就是个十足的高度神经病,他年纪不大性格变态,他父亲留给辅佐他的兰陵王就是被他逼死了。他宠幸陆令萱、高阿那肱、穆提婆等奸人,杀害宗室和斛律光、高长恭等贤臣名将。等到发现朝廷无人可用的时候已经晚了,本来北齐比北周还要强大,就是被高纬给折腾的衰败了。等北周大兵压境的时候,高纬急忙把皇位传给八岁的太子高恒,然后匆匆忙忙带着高恒想逃到南陈,刚逃到青州就被北周给抓了,接着被杀,死的时候才二十一。

高纬做了不少荒唐事,他老爹刚死他就大赦天下,而且乱封官,甚至给鸡鸭牛羊都封官,他还喜欢扮演乞丐。不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把最心爱的女人冯小怜赤身裸体放在大殿上,让百官们欣赏,不过不能白看,必须交钱,而且价钱不低,因而产生了一个成语"玉体横陈"。

北齐最后一位皇帝幼主高恒八岁继位,在位才二十五天就亡国了。这是一个可怜的孩子,都怪他那个胡作非为的混蛋父亲高纬把国家给折腾完了,让一人八岁的孩子来背锅。高恒和高纬一起逃亡陈国的路上在青州被抓,后来父子俩都被北周武帝宇文邕杀死。

北齐皇帝六位,加上高欢和高橙共八位,最离谱的就是高洋、高湛、高纬三位。高欢、高橙还比较正常,高演算得上贤德君主,高殷、高恒没权力又年幼,还不至于干坏事。

整个北齐上演乱伦、杀亲人、杀大臣、杀汉人、不顾不顾百姓死活、骄奢淫逸、昏庸无道、荒淫无度。所以被称为"禽兽王朝"。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