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石的名人,为什么石敬瑭被称为儿皇帝?
你好,我是“历史工场”,为您解答!
首先,“儿皇帝”不是幼儿时候就当皇帝,而是对契丹成父皇,自称儿,又当了皇帝,才被称为“儿皇帝”。
▲(唐明宗)
唐明宗在位的时候,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他儿子李从珂,一个是他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两个人都骁勇善战,但又互不服气。到了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就是唐末帝)以后,两人终于闹到公开破裂的地步。
李从珂派了几万人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挡不了,晋阳十分危急。有个谋士桑维翰给他出个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讨救兵。
▲(石敬瑭)
那时候,耶律阿保机已经死去,他的儿子耶律德光接替了契丹国主的位子。桑维翰帮石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给耶律德光,表示愿意拜契丹国主做父亲,并且答应在打退唐军之后,把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州,都在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献给契丹。
石敬瑭的投降活动遭到他的部将的反对。部将刘知远说:“您向契丹求救,称臣还说得过去,拜他做父亲未免过份;再说,答应给他们一些金银财宝还不要紧,不该割让土地。”
▲(晋王和辽太宗)
石敬瑭一心想保住自己的利益,哪儿肯听刘知远的劝阻,急急忙忙派桑维翰带了这些卖国条件去见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本来想向南扩张土地,听到石敬瑭提出这样优厚的条件,真是喜出望外,立刻派出五万精锐骑兵去救晋阳。
石敬瑭从晋阳城出兵夹击,把唐军打得大败。
▲(石敬瑭向辽太宗称臣)
耶律德光来到晋阳,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称做父亲,还请教契丹兵为何这样快就能打败唐军。耶律德光得意洋洋地吹了一通,石敬瑭马上表示十分钦佩,捧得耶律德光满心欢喜。
耶律德光经过一番观察,觉得石敬瑭的确是死心塌地投靠他,就对石敬瑭说:“我奔波三千里,来救你们,总算有个收获。我看你的外貌和气度,够得上做个中原的主人,我就封你做皇帝吧!”
▲(燕云十六州图)
石敬瑭还假惺惺推辞,经部下一劝说,就高兴地接受了。契丹国主正式宣布石敬瑭为皇帝。石敬瑭称帝后,立刻按照原来答应的条件,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支持,带兵南下攻打洛阳。唐末帝李从珂接连打了几次败仗,被契丹的声势吓破了胆,意志消沉,成天边喝酒边哭泣,等待灭亡,哪儿还有反抗的勇气。石敬瑭的兵还没进洛阳,唐末帝已经在宫里烧起一把火,带着一家老少投在火里自杀了。
▲(唐末帝自焚)
石敬瑭攻下洛阳,灭了后梁,正式做了中原的皇帝,国号叫晋,建都汴。这就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对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感恩戴德,向契丹上奏章,把契丹国主称做“父皇帝”,自己称“儿皇帝”。除了每年向契丹进贡帛三十万匹外,逢年过节,还派使者向契丹国主、太后、贵族大臣送礼。
那些人一不满意,就派人责备石敬瑭,石敬瑭总是恭恭敬敬,赔礼请罪。晋朝使者到了契丹,契丹官员傲气十足,说了许多侮辱性的话。使者受了气,回到汴京,把这些事传了开去。朝廷上下都觉得丢脸,只有石敬瑭毫不在乎。
▲(晋出帝)
石敬瑭靠契丹的保护,做了七年可耻的儿皇帝,病死了。他的侄儿石重贵即位,就是晋出帝。晋出帝向契丹国主上奏章的时候,自称孙儿,不称臣。耶律德光就认为对他不敬,带兵进犯。
契丹两次进犯中原,在晋朝军民的奋力抵抗下,遭到惨重失败。但是到了最后,由于汉奸的出卖,契丹兵打进汴京,晋出帝当了俘虏,被押送到契丹。后晋就灭亡了。
▲(耶律德光)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进了汴京,自称大辽皇帝(这一年契丹改国号为辽)。京城百姓听到辽兵进城,纷纷逃难。辽主耶律德光登上城楼,派人用汉语宣布说:“大家别怕,我也是人嘛。我本来并不想来,是汉人引我们进来的。我一定会让你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些。”
话虽然这样说,但是做的又是一套。他纵容辽兵以牧马为名,到处抢劫财物,叫做“打草谷”,闹得汴京、洛阳附近几百里地方,成了没有人烟的“白地”。他又命令晋国官员搜刮钱帛,不论官员百姓,都要献出钱帛“劳军”。
▲(中原汉人百姓起义)
中原的汉人百姓受不了辽兵的残杀抢掠,纷纷组织义军,反抗辽兵。少的几千,多的几万。他们攻打州县,杀死辽国派出的官员。东方的起义军声势浩大,攻下了三个州。耶律德光害怕了,跟左右侍从说:“想不到中原人这样不容易对付。”过了一段时期,他把晋朝官员召集起来,宣布说:“天气热了,我在这里住不惯,要回到上国(指辽国)去看望太后了。”
辽兵被迫退出中原。但是,被石敬瑭出卖的“燕云十六州”仍旧被契丹贵族占领,成为后来他们进攻中原的基地。
(参考资料:《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辽史》)
我是“历史工场”,感谢大家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的看法!邱姓的历史名人立过哪些功?
邱椿(1897年—1966年),号大年,江西省宁都县石上镇莲塘村邱珍之子。教育家,宁都县第一个博士。邱椿幼年就读于宁都县南云小学。1911年高小毕业后,考入江西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后转入南昌私立心远中学肄业。1912年秋,考,AJ匕京清华学校中等科,4年后升入高等科,1920年7月毕业。期间,在北京参加了1919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1920年秋,留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两年后毕业,获该校教育学士学位。1922年9月,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两年后毕业,先后获该校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25年1月,留学德慕尼黑大学,研究教育学。邱少云(1926~1952),革命烈士,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在一次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燃烧弹击中,全身被火焰燃烧,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影响整体战斗部署,始终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光荣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整场战斗的胜利。
甘肃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出过哪些名人?
1、嬴开
秦襄公嬴开(?-公元前766年),嬴姓赵氏,秦庄公次子,是春秋时期秦国被正式列为诸侯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8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公元前778年,秦庄公为犬戎所杀,他的长子世父率军与犬戎作战,而把国君位置让给秦襄公。当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秦襄公即位初,将其妹缪嬴嫁给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公元前776年,秦襄公迁都汧邑(今陕西陇县),向东进逼。
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袭杀周幽王于骊山之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后,周平王把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为日后秦国强大打下基础。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讨伐西戎的途中去世,葬于故地西陲(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 ,其子秦文公继位。
2、李广
李广(?~前119年),字号不详,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西汉时期名将,秦朝名将李信的后代。
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击匈奴有功,授中郎。汉景帝时,授陇西都尉,参与平定七国之乱。历任七郡太守,镇守北疆。汉武帝即位,授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带兵攻击匈奴。由于众寡悬殊,负伤被俘,辗转返回长安,出任右北平郡守。英勇善战,使得匈奴畏服,称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担任前军将军,参加漠北之战。途中迷失道路,贻误军机,自杀于家中。太史公司马迁评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唐德宗时,名列"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追封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3、董卓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东汉末年军阀和权臣,其种种的暴行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总体评价极其负面的人物之一。
董卓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立挟持汉献帝,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他生性凶残,犯下诸多罪行,引致全国其它割据军阀发动董卓讨伐战,董卓本人则被朝内大臣联合其部下设计诛杀,死后部下李傕和郭汜两人为了把持朝政互相火拼,皇帝与朝廷流离失所,各地州牧、刺史、太守、占据属地完全脱离中央控制,开启三国时代。
4、庞德
庞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省武山县)人,原为马腾麾下武将,在随马腾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勇冠三军。马腾被曹操征为卫尉后,庞德归属马超。马超兵败后,庞德随其一起投靠汉中张鲁,而后马超归降刘备,庞德仍留在张鲁麾下,曹操平定汉中后,庞德加入曹操。
襄樊之战时,庞德率军支援樊城的曹仁,在与关羽的战斗中,曾一箭射中关羽前额。后来,因为暴雨而发生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灾害 。关羽趁机率领水军进攻,庞德连同于禁都全军覆没。兵败被擒后,庞德誓死不降,最终为关羽所杀。后被曹操追谥为壮侯。
庞德经常骑白马作战,因而被称为白马将军。
5、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6、苻坚
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小字文玉,略阳临渭(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十六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前秦帝国第三位国君。
苻坚容颜瑰伟 ,雅量瑰姿 。极度崇尚汉文化 ,年仅十三岁任龙骧将军 ,后封东海王。在位时期,先是诛杀暴君苻生 ,后励精图治,开凿泾水渠 ,重用王猛、邓羌、权翼、杨安、朱肜等名臣良将,开创宣昭之治,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 。苻坚心怀"混一六合,以济苍生"之志 ,在位期间广施仁政 ,打压豪强 ,减刑免租 ,抚恤鳏寡 ,从谏如流 ,毕生以消除各族矛盾为己任 ,各族百姓对苻坚十分地爱戴 。随着前秦国力日渐强盛,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诸国 ,降服化外蛮夷 ,使饱受战乱的华北地区再度恢复生机,攻占东晋的川蜀、襄阳等地 ,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又谴吕光征服西域三十六国,开拓五胡疆域最辽阔的时期 。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苻坚未有一次屠城暴行。
建元十九年,挥师南伐,发动淝水之战,意图消灭东晋,结束乱世。最终败给东晋谢玄率领的北府兵,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陷入混乱局面。
建元二十一年,为后秦主姚苌所害,临死前面不改色,怒斥姚苌卑劣行径,姚苌逼迫其交出传国玉玺,苻坚言已将玉玺送晋国,誓死不让玉玺落入羌人之手,最终被姚苌缢死于新平寺,终年四十八岁 。身后被三个国家共同追封谥号,尊上谥秦宣昭皇帝 、文昭皇帝 、壮烈天王 ,庙号秦世祖。
后道教追封苻坚为神只,逢瘟疫建祠避祸,称为苻家神,于每年正月初二以太牢奉之,称为祭苻家神。
7、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8、黄德魁
黄德魁(1910年-1992年),甘肃省临夏市人。1931年宁都暴动后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师政治部警卫排排长,第十三师三十八团三营连长、一营营长,红四方面军第九十三师二七四团参谋长,第三十一军警卫团副团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鄂豫边区挺进纵队第一大队政治委员,第十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五师十五旅四十四团政治委员、团长,鄂豫边区豫中指挥部指挥长,豫中军分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第十四旅参谋长,第十五旅四十四团团长,鄂西北军区和平支队第六大队大队长,豫鄂陕军区第五军分区支队队长、野战纵队第七支队支队长,晋冀鲁豫军区第三十五旅副旅长、第一0四团团长,江汉军区襄西工作委员会书记、襄西支队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江汉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宜昌军分区司令员兼鄂西北剿匪指挥部指挥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第十一师师长,建筑工程第七师师长,第五步兵预备学校校长,河南省冶金厅、湖北省民政厅副厅长,湖北省副省长。199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藏石鬼才呢?
在天然奇石收藏界,不乏那些善于发现奇石的艺术之美,对奇石的解读能力比较强,并能从中感悟到深层次的问题,把藏石、赏石带入了新境界的人士,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绰号:藏石鬼才。
一、善于发现被称作藏石鬼才的,自然要有超人之处,主要表现在赏石藏石方面。他们能在数百公里的河滩上,满屋子的石头堆里,捡出一块最有市场价值、艺术价值、收藏价值的奇石。市场上的那些天价奇石、关注度高的奇石大多出自他们之手。他们不仅善于发现奇石,也善于挖掘新的奇石品种,把那些默默无闻而又具有潜力的奇石推向市场,并成为市场上的“宠儿”。
二、解读力强一方并不显眼的奇石摆在他们的面前,他们能通过古典故事、历史人物、名家诗篇等赋予奇石更多的内涵,让普通的奇石熠熠生辉。这种对奇石的解读能力,靠的是它们对奇石的理解,靠的是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鉴赏水平。因此,他们往往会被聘请为与奇石相关的鉴赏、评奖等文化活动倡导者和领航者,在奇石圈久负盛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推动奇石文化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悟性较高除了善于发现奇石、对奇石的解读力强外,这些藏石界的鬼才还有与众不同的悟性,别人赏石,赏的是形态和画面,而他们赏石赏的是意境和神韵,能从一方奇石中领悟到人与自然的谐共生,自然艺术缔造的种种神秘,由此上升到禅的意境,使自己的藏石、赏石水平得到升华,进入一个高层次的境界。
在我的心目中,具有上述三种特征的人士,方能被称作藏石鬼才。
国画石产自哪里?
国画石,又称太古石画;俗称草花石。草花石因石上画面多呈现单色或多色彩的草花状图案而得名。也有人因其具有浓郁的中国画笔墨意趣而称为中国国画石。其实,草花石的图案并不局限于草花,它可形成人物、花鸟、山水等诸多景,其审美特征也不局限于中国国画,具有版画、油画风格的草花石也不鲜见,只不过先入为主之故,草花石、国画石的名称逐渐叫了开来。
中华国画石,形成于四亿七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故而又称古生石画,1996年发现于广西境内 。“中国国画石之乡”——二塘镇坡贯村,只见家家户户的屋外堆满了石块。“这些石头经过加工后,就成国画石了。
该村是武宣县国画奇石主要产地。近年来,坡贯村被列为武宣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风貌建设示范点,并先后投入15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坡贯村有奇石加工厂26家、从业人员120人,年国画石加工业产值达5800万元,国画石产品远销上海、北京、云南、香港和韩国等地,通过国画石加工可让该村群众年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被誉为“中国国画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