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儒林外史第五回人物性格概括?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作者以充满讽刺的手笔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刻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可谓是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
严监生临终前的心理描写可以用什么成语来表示?
死不瞑目。。。。。。
儒林外史中严监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提起“吝啬鬼”,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俨然就是一个著名的代表人物。
我们在语文课本中,都见识过他临死前的一幕:病重的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的一进一出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猜测是他还有两个亲人没见面,二侄子猜测他是还有两笔银子不曾吩咐明白,奶妈猜测他是因为两位舅爷不在眼前,只有他老婆赵氏明白:“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完,挑掉一茎灯草,严监生果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没了气息。
关于严监生吝啬的故事,在《儒林外史》中还有一个情节:严监生的两位舅子来探望他时,他说起家里的情景:“不瞒二位老舅,像我家里还有几亩薄田,日逐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
生活如此节俭的严监生,家中的经济状况究竟如何呢?“这严致和是个监生,家有十多万银子。”不同的历史时期,一两银子能折合不同价值的人民币,从几千块钱人民币到几百块不等。如此换算下来,严监生的家产,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几千万到上亿资产!
如此庞大的资产,却舍不得吃肉,更舍不得多点一茎灯草,严监生似乎坐实了“吝啬鬼”的名号。然而,我们不能只看片段,我们要结合全文来看。
严监生生病之时,“舍不得银子吃人参”,“每日只吃两碗米汤,卧床不起。”可是,他的妻子王氏,生病的时候,“每日用四五个医生用药,都是人参、附子”。王氏一病而亡,严监生“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
王氏死后,留下了五百两银子的私房,还有典铺内又送来的三百两银子的利钱,严监生全部送给了王氏的两个哥哥,让他们到省城参加乡试用。王氏留下的首饰,也全部给了王氏的两个嫂子。
严监生的哥哥严贡生,家里的一口小猪走到了隔壁王家,严贡生逼着王家拿了八钱银子卖了。等猪长到了一百多斤,又误走到了严贡生家里,严贡生就关起来不给,要王家按照市价,拿出一口猪的钱来。
又有一件事,一位黄梦统,要问严贡生借银子使用,写了借约之后,银子还没拿到。黄梦统又遇上一个乡邻,说借给他银子。
黄梦统就没有再去拿严贡生的银子。几个月后,黄梦统想起这件事,就去找严贡生要借约,严贡生要黄梦统把这几个月的利钱拿出来。
这两个人把严贡生告倒了县衙,知县命人去提严贡生,严贡生得了消息,一溜烟跑了。是严监生替哥哥把这两项钱都拿了出来。
严监生死的时候,又给几个侄子没人都有些“别敬”,另外又单独给哥哥“簇新的两套缎子衣服,齐臻臻的二百两银子”。
这样的严监生,哪里是一位“吝啬鬼”?所谓的“吝啬鬼”严监生,其实只是对自己的吝啬,对亲人却极其大度善良,且有情有义。他对自己的吝啬,其实是节约。正是这种节约的习惯,才有了十多万的家产。
相比较之下,他的那位每天大鱼大肉,却欺压乡邻的哥哥严贡生,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无耻之徒。
严监生描写的语言特点?
《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时的描写:“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摇。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就绝妙而逼真地画出了严监生在他弥留之际,竟然为了一根灯草,久久不能咽气这个吝啬鬼的形象。细节典型,描写生动,使人物神态活灵活现。
严监生的故事情节概括?
故事情节概括如下:
1、他明明是扣住了人家的猪,非但不还,当人家来讨猪时,还“拿拴门的闩,赶面的杖”,打折了人家的腿。
2、他明明没有借钱给人家,却偏要人家还利息,中人求情也不肯,硬是把人家的“驴和米同梢袋都叫人短了家去”。
3、他明明是想不给人家船钱,却故意用几片云片糕设下圈套,装模作样地说船艄公吃的是他的名贵的药物,价值“几百两银子”,并发怒要把船家送到汤老爷衙里问罪,赖了船钱才扬长而去了。
4、他明明要侵吞同胞兄弟的家产,却硬不承认赵氏已经扶正的事实,把赵氏赶到厢房去住,仍以妾相待,并说什么“我们乡绅人家,这些大礼,都是差错不得的”。
5、他的弟弟严监生病死,临死前也不见严贡生来询问、关心;直到严监生死后“过了三四日”,才见“严大老官”“从省里科举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