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意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三十六计吗?
三十六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由此可见,知己知彼不属于三十六中的哪一计。这句话出自《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是啥意思?
【解释】: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
【出自】:《孙子·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译文】:知道自己怎么想的,也应该知道别人是怎样想的,作战百次也不失败。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明察秋毫、了如指掌、知彼知己、心中有数、自知之明
扩展资料
【反义词】心中无数
【解释】: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周后心中无数,说:‘象这样小事,你自己斟酌去办,用不着向我请旨。’”
【近义词】不知所措、束手无策、一无所知、不知所错、不知所以
【反义词】胸有成竹、胸中有数、心中有数、胸中无数、指挥若定、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兵书中的格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为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百战都不会有危险。语出《孙子·谋攻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谁提出的?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孙子孙武说的。出自于《孙子兵法》。《孙子·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百战不殆百战百胜各是谁说的?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句话的广为流传完全颠覆了《孙子》的精髓。《孙子·谋攻》原话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百胜和不殆之间的差别,是道的差别。完全不可替换。《孙子·军形》中的几句话,是对『不殆』二字最精妙的注解: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真正懂得战争的人,首先要做的是确保自己不被战胜,然后等待战胜敌人的机会。前者由己,而后者待人。即使是最牛逼的人,能做到的最牛逼的境界也就是「不可胜」,而无法保证能够必然战胜敌人。所以说,胜利可以预测,但不可以强求。所以善战者能做到的极致,也就是立足不败之地,接着才是不错过打击敌人的每一个机会。胜可知,而不可为。这就是我最喜欢《孙子》的原因。甚至能从中隐隐约约品到一点儒家『知天命』的味道。不亲自去读《孙子》的人,抓着《孙子》的几句话,甚至只不过听旁人胡乱讲解了几句,永远读不出《孙子》最精髓的部分。最可恶的是厚黑学兴起之后,诸如《商战中的孙子兵法》之类的书常年盘踞畅销榜前列,正儿八经的一部传授大道的典籍,就被整成了歪门邪路旁门左道为求胜利不择手段的营销书。真正的《孙子》没有戾气煞气,没有巧路捷径,一路读下去都是坦坦荡荡的军事家情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是世人急功近利之心;知胜可胜求胜而不强为胜才是《孙子》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