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下一句,何当共剪西窗烛中剪烛目的是什么?
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到了晚上,在古代没有灯火的夜晚,一个漫长的夜晚,伴随着一支蜡烛,可以对抗黑暗,独自坐在窗下,蜡烛的阴影是红色的,这是一种温暖的感觉。
夜雨寄北后两句描绘画面?
《夜雨寄北》后两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
读李商隐,我懂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一种痛苦的怀念。
读李商隐,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甜蜜的挂牵。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
阅读古诗词,比如西楼、西园、西窗、西厢等,这些词汇常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无言读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南苑吹花,西楼题叶,故园欢事重重。
“何处西园好,楼雄说媚川。”“西园与南浦,万里共悠悠。” “如秦观的”西园夜饮鸣笳”,还有“西园雅集”这样的名画。
诸如此类的诗句真是好多,为什么呢?我以为,西楼、西园、西窗等,是中国古典诗词绘画中的一类意象。
首先西是方位。中国建筑讲究的是坐北朝南,西一般是一处建筑物的西部。西楼、西园、西窗、西厢大体差不多就是处在建筑物的西方位的。
其次,西的方位,常与西风,残阳,秋冬等组合在一起,因此有清寂之感。西楼、西园、西窗等,最先有那些触动心弦的冷清寂寞的氛围。
其三,我以为,中国文化里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的关于“”西”的情结。中国的东边有限,因为东边是大海,西边呢?无穷的陆地延伸。传说西方有西王母,现实中唐三藏法师到西天竺取经等等。
月下西楼,最是凄清;西园吹笳,引起离人伤感,诸如此类。何当共剪西窗烛是说,什么时候我与你能够团聚,在西窗下夜话,共诉离情别绪呢?
一对爱人的分别太久了,分离之苦也太多太深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西风吹,秋天来,在西窗,你等我,不成寐。总之啊,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所以,中国古典诗词中西楼,西窗,西园的意象,是我们久远以来的文化因子,植入我们的文化与情感的丝丝缕缕中。
他们可以在西园雅集,他们可以西醌酬唱,他们待月西厢下,风花雪月,万千绮丽。西园等也可以明明白白,朴实无华。
读一读《西洲曲》吧!真好!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何当共剪西窗烛中公字用途?
何当共剪西窗烛,这是诗人李商隐写给妻子的诗这首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共字的意思就是团圆的意思。什么时候能与妻子坐在窗下共剪灯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