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风俗习惯,东北人有哪些令你难以忘怀的特点?
说起东北令人忘怀的事情有很多,我是一个地道的南方广东人。
提起广东别人想到的是吃在广州,厨出顺德。炎热的天气,大街小巷的凉茶铺,糖水铺,不拘一格的穿衣风格,舒服为主。这样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很多其他省份的人,包括我前男友。
我前度是黑龙江人,一南一北,确实够远的,我没见过雪,他会跟我细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场景,说实在,我也很向往,所以和他一起去了东北。
10月底去的,在深圳穿着背心都热得冒汗的天气,下了飞机的我们看到下雪了。长这么大我都没见过雪,真的很兴奋很雀跃,兴奋过后那被冻得发抖的躯体,真的很冷。
那些日子里我吃过捞冷面、冷面、东北米线、麻辣烫、炖鱼、小鸡炖蘑菇、锅包肉、糖醋里脊、大包子…等等。
东北的菜量都很大,风土人情,人都很好客豪爽,而且说话那声音让人听着好笑又亲切。
东北让我忘不了的是美食,虽然吃在广州,但是每个地方的特色真的毫不逊色。量大口味浓厚就是东北特色,每每想起来都觉得馋虫在咬我
还有让我思念的大雪,美得美轮美奂
中国东北三民俗?
根据东北这个地方的气候和它的土壤特点介绍一下与此相关的一些民俗。
先说说东北的“三大怪”吧。一怪是“生个孩子吊起来”。这实际上是满族的习俗,以前东北地区森林很多野兽很多,家里的孩子放在地上就不太安全,所以离地有一定距离把小孩子吊起来。第二怪是“十八岁姑娘吊烟袋”。东北的女性吸烟的比例以前是比较高的,据说吸烟也是一种御寒方式。第三怪叫“窗户纸儿糊在外”。北方尤其是冬天把门有缝的地方糊起来,一般是在里面,惟有东北是把窗户纸糊在外面,这是对付风雨的需要。因为糊在外面它可以保护木制窗棂不受雨水腐蚀和风吹日晒,延长窗户的使用寿命。
东北挂葫芦的讲究?
葫芦为藤本植物。藤蔓绵延,结实累累,籽粒繁多,中国人视作象征子孙繁盛的吉祥植物。葫芦的“蔓”与万谐音,寓意万代绵长。民俗传统认为葫芦吉祥而避邪气。每年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东北家家户户都有挂纸葫芦插艾草的习俗,寓意吉祥。东北人的特点有哪些呢?
我觉得相对于其他地域的人,东北人算是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的了。总的来说东北人可爱幽默粗犷。;东北三省的居民对“东北”这一概念的认同感大于对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内蒙古东五盟市及河北东北部的个体认同感,即首先认同“东北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对省籍的认同。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该地区的独特历史、风俗习惯及语言的统一有有关,发源于东北的乡土娱乐有二人转、秧歌、吉剧、踩高跷。其中踩高跷在古代文献有关渤海国的记述中就有描绘。; 可爱,可爱得有点发傻。;有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笑话,说某南方来东北的打工妹,为其伙伴发电报,为了省钱只写了六个字:“钱多、人傻、速来。”; 粗犷,粗犷得近乎粗野。;有人告诫朋友:“千万别惹东北人,和东北人吵架不超过三句,他的拳头就到了你的脸上。”; 幽默,说出话就让你喷饭;。于是有了“出了山海关,都是赵本山”之说。踏实、脚踏实地、豪爽!做事豪爽,做事不拖拖拉拉,还有一点讲究,谁有事一起上。暴躁,直爽,热情,喜欢吹牛!东北人很爽快,很好交朋友,很大气。; 东北人天生就有语言和表演的天赋;(这也是在娱乐圈和传媒业东北人占绝大多数的原因)。东北人几乎个个能说会道。有求于你的时候,哥,姐,咱妈,咱爸的叫的真亲而且表情真挚让人心里不由的不热。
西北东北华北西南华东华南这六个地区过年习俗有什么区别?
你问的是民族区别的不同吧?华北属于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历朝历代的京畿要地,文化政治中心,所以过年习俗都是围绕华北的华夏文化为核心,向四周传播发扬的。
西北属于新疆、青海一带,有汉、维、回等融合的习俗,西南的藏区习俗,东北的蒙满习俗,华东应该属于华北中原的一环,距离太近没多大区别,华南属于百越文化习俗,更为复杂……
总的来说都是以华北的华夏中原文化为主轴线,融合当地不同民族的特有文化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