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其实不傻,蜀汉后主刘禅为什么叫阿斗?
阿斗名字来历,正史不可考,唯有《三国演义》三十四回写道:“建安十二年春,甘夫人生刘禅。是夜有白鹤一只,飞来县衙屋上,高鸣四十余声,望西飞去。临分娩时,异香满室。甘夫人尝夜梦仰吞北斗,因而怀孕,故乳名阿斗。”
此是小说家言,仅可参考。不过三国时代小名叫“阿X”这样的可能比较流行,比如曹操小名叫阿瞒。
刘禅的名字倒是可以推敲出来含义的。
刘禅,字公嗣,这个嗣是子嗣之意,即刘备的后代,继承人,由于古代人名和字的意义是相关的,禅这里也有传位,继承的意思。
也就说,刘禅的名和字本身就是一种宣告,表示他是刘备的继承人,将来继承刘备的事业的。
刘备有四个儿子,按照顺序排分别是刘封,刘禅,刘永,刘理,从字面意义来看的话,刘封的封,可能是分封土地的意思(也有说刘封此前就叫寇封,不是改名为封);刘禅的禅,是继承人的意思;刘永,字公寿,永和寿都是长命的意思,可能是刘备希望他身体健康之意;刘理,字奉孝,三国有个郭嘉,也字奉孝,奉是恭敬的捧着,孝是孝顺,所谓万事孝为先,可能是希望名字的主人做个孝顺有能的正人君子。
另一说刘备的四个儿子的名字组合起来是封禅永理,有江山永传的意思。因为封禅,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在古代是皇帝受命于天的最隆重的典礼,永理则有永远治理之意,此说很有趣,也可以参考一二。
(图片:游戏作品里的刘禅形象)
刘禅在历史上的评价一般词语是“庸常之君“懦弱”“暗弱”“庸才”“庸主””“凡下之主”等,写《三国志》的陈寿则说他像蚕丝,有良相辅佐则为明君,有奸臣挑唆则为昏主,靠近什么色就会被染成什么色。
自《三国演义》流传之后,刘禅就成了愚蠢无能的形象代表了,例如“扶不起的阿斗”,“阿斗的江山-白送”“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司马昭试刘禅-乐不思蜀”等完全负面的评价。
近年来又流行翻案风,把刘禅吹上了天,什么大智若愚,雄才大略,慧眼用人等,刘禅又成了聪明人和犬儒主义的代表了。
那么,刘禅真正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刘禅,不是一个傻瓜,有一点聪明,做皇帝不是昏君,但不是有为之主,为人并不残暴,说难听一点叫庸人,好听一点叫正常人,流行一点的可以说,刘禅是一只咸鱼王。
从他的一生来看,刘禅说不上有大智慧,但是他绝对有自知之明,有小智而失大节。
(1)为君四十余年能够维持国家稳定,没有大的朝臣争斗和内乱。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诸葛亮为丞相,总揽朝政十多年,刘禅基本做到了对诸葛亮的绝对放心,没有出现君相夺权的局面。
在历史上,如诸葛亮有这么大权力的大臣少而又少,能像刘禅这样信任诸葛亮的几乎很难找到相似的例子,在这一点上,刘禅值得肯定。
诸葛亮死后,由他选定的三个继承人:蒋琬,费祎,董允主政,总体上看,刘禅也基本上让这三个大臣放手治理,在后诸葛亮时代,刘禅此举仍然值得肯定。
再其后,到了姜维时代,此时上述重臣已死,刘禅偏信宦官黄皓,迫使姜维不得不远离朝政中心,刘禅在这一时期是昏聩的,不过他仍然并无什么暴政,也没有因此杀害姜维等,反而对姜维说,黄皓不过是个太监,是个小人罢了,请姜维不要在意,说明刘禅真心不傻,头脑是清醒的。
对比一下三国时候的东吴,孙氏杀来杀去,快把孙姓子弟杀没了,曹魏的子弟也是明争暗斗,遍体鳞伤,蜀汉的刘姓子弟并无互相杀戮之事,朝政稳定,虽赖诸葛亮治理和众大臣辅佐之力,但是刘禅的个人性格,为人,头脑在里面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毕竟他是君王,如果脑子昏聩,傻瓜一般的话,大臣再贤明,国家也会搞得像一锅粥,这样的例子历史上可太多了。
所以,刘禅自知之明是有的,诸葛亮和几个大臣能力强,就放手给他们搞,晚期信任宦官,但是并不杀忠臣良将,军权也放给姜维,也知道宦官是小人。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夸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刘备遗诏里说:“丞相叹卿(注:指刘禅)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这一年刘禅才十七八岁。
这里的两个例子都是诸葛亮夸刘禅的,显然有虚假美化的成分在里头,但是也可以说明刘禅年轻的时候绝对说不上是愚蠢。
(2)刘禅的两个皇后是亲姐妹,都是张飞的女儿,她们的母亲是夏侯渊的侄女,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反叛司马懿,投降刘禅,刘禅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夏侯霸说:“这是夏侯氏的外甥啊。”可见刘禅真心不傻,还知道套近乎,拉关系,笼络人心。
(图片:游戏作品里的刘禅皇后星彩)
(3)杀李邈。
西蜀有一狂人,名叫李邈,当面怼刘备,怼诸葛亮,因其身份,没人动他,后来诸葛亮死后,此人上书刘禅,说诸葛亮是权臣,“身杖强兵,狼顾虎视”,刘禅二话不说,立即下令把李邈诛杀,所以,刘禅政治智慧也是有的。
(图片:游戏作品里的刘禅形象)
(4)主动投降是污点。
数遍历史,忠臣最多的王朝政权里,蜀汉可以排进前几名:关羽,张飞,诸葛亮,马超,黄忠,赵云。。。。。。文臣鞠躬尽瘁,武将马革裹尸,都是忠烈之士。
刘禅投降的时候,成都还有三万名守军,粮草也不缺,还可以维持一年左右,姜维率领大部队正在赶来救驾,但是刘禅,却选择了投降。
刘禅再一次发挥了自知之明的大脑和咸鱼王的本能,认为江山气数已尽,何必再做无谓的垂死挣扎呢?尽管还有那么多忠烈之士追随,他毅然选择了投降。
看看刘禅的身边人吧。其妃李昭仪宁死不受辱,自杀身亡;其子刘湛宁死不降,自杀成仁,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和孙子诸葛尚全部战死;张飞儿子张遵战死;赵云儿子赵广战死;姜维假降真战,被杀而死,一大批将士选择战死。
再看看刘备,关羽,马超,赵云这些刘禅的先辈,个个都是铮铮铁血男儿,以战死疆场为荣,刘禅简直就没有继承一点血性。
所以,刘禅的自知之明在这里变成了愚蠢,不是智商上的愚蠢,而是做人和道德上的愚蠢。
你的先辈和你的臣下都不畏生死,你作为君主却早早的选择了投降,真是丢尽了先辈们的脸面,对不起为你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
(图片:游戏作品里的刘禅皇后星彩)
(5)此间乐,不思蜀。
司马昭请刘禅喝酒,命人演蜀汉歌舞,蜀汉旧臣悲伤不已,刘禅却在那里傻乐。
司马昭就说了:“刘禅这个人呐,无情到这个地步了,诸葛亮活到现在也不能辅佐他成事了,更别说姜维了!”
又有一次,司马昭问刘禅,还想不想蜀地呢?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
刘禅的随侍郤正就在刘禅上厕所的时候跟他说,你不能这么讲啊。要是司马昭再问你,你要说祖先的墓地都在那里,我天天想念。
果然,司马昭又问刘禅,刘禅就照着郤正的话说了一遍,司马昭说,这话怎么听着像郤正的口气呢?
刘禅吃惊的睁大眼睛,说你猜得没错,司马昭哈哈大笑。
刘禅聪明吗?从他为了保全性命,说出这样的话来看,看不出他聪明,也看不出大智若愚,这只能证明他是个没心没肺的人。
作为亡国之君,也不能这么没有血性吧!想想你的先烈和将士们,作为曾经的一国之君怎么能说出此等话语来呢!
司马昭说刘禅“无情”,没说他傻,也没说他聪明,很有道理,刘禅此人没有血性。
看看东吴的降主孙皓,有一次司马炎跟他讲,我在大殿旁边设立一个座位,等你来坐已经很久了。
孙皓说,我在南方(东吴)那里,也设了一个座位等陛下去坐呢!
孙皓此人,残暴无度,但是此句答语还是很有血性的,对得起一国之君的身份。
再看教刘禅对话的郤正,并未因此被杀掉,反而得到司马家的敬重,在晋武帝司马炎的时候做了巴西太守,明诏说他:“(郤)正昔在成都,颠沛守义,不违忠节,及见受用,尽心干事,有治理之绩,其(郤)正为巴西太守。”(《三国志》)
所以,刘禅的乐不思蜀不是他聪明,只能说他没心没肺没血性,说几句硬话怼回去,他也不见得就会被杀,反而会赢得敌人的尊重。
总的来说,刘禅不是真聪明,也不是真傻,只是一个智商中上,性格懦弱没有血性的平常人罢了。
附一个刘禅的桃色八卦:
话说刘备有个同宗叫刘琰,名士风流,喜欢高谈阔论,刘禅为帝的时候,刘琰领兵千人,每日和诸葛亮闲聊。
刘琰这个人,生活奢侈,刘禅的后妃才12个人,刘琰的妻妾比刘禅还多,刘妻胡氏在刘禅27岁的时候入宫见太后,被太后留在宫里很久才回家。
胡氏因为长得漂亮,刘琰就怀疑老婆在宫里这么久才回家,一定和刘禅有一腿,带着五百名士兵把老婆绑起来,让他们排队用鞋子搧自己老婆的脸。
胡氏就去司法机关告刘琰,司法机关审理后,留下一句经典名言:“士卒不是用来打老婆的,鞋子不是用来打脸的。”
刘琰就被斩了,不过考虑到舆论八卦的威力,以后朝廷就下令大臣的妻母不可以入朝贺庆了。
狗血不狗血?八卦不八卦?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写在《三国志》里面的呢。
蜀国灭亡前姜维手中还有数万精锐之师?
姜维为何投降邓艾?姜维字伯约,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姜维年少时,与母亲相依为命,其父冏战死后,被魏国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期间,曹魏因怀疑姜维有二心,姜维不得已投降了蜀国。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平阳侯。丞相费祎死后,姜维独揽蜀国军政大权。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九伐中原,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征战,其中胜多败少。公元263年,司马昭兵分三路伐蜀,其中邓艾偷渡阴平,直逼成都,刘禅不战而降,并下诏要求姜维即可投降,姜维随即奉昭。姜维手握重兵,为何不拼死一战,而是选择投降?笔者以下做简要分析。
首先刘禅不战而降宣布蜀国已亡,姜维已无立身之本。姜维、廖化在剑阁与钟会激战,邓艾率领三千军队,偷渡阴平,与诸葛瞻父子在绵竹狭路相逢,将军经过激战,诸葛瞻父子以身殉国,邓艾随即率军兵临成都,刘禅因无力再战,献城投降,邓艾兵不血刃,便灭亡了蜀国。刘禅投降后,也命令姜维放下武器投降。姜维不得已而为之。
刘禅投降,蜀国已不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姜维已成为孤军奋战。最主要的是姜维为谁而战,为自己?那就是谋反,为蜀汉?刘禅已属于曹魏,姜维又如何号令三军。如果此时姜维还僵持再战,部下士卒都会断送性命,自己也会成为千古罪人。因此姜维思虑再三,投降是个明知的选择。
其次姜维军队规模不大,战力也有限,以死相拼犹如以卵击石。司马昭派十八万大军伐蜀,其中钟会就有十余万人,邓艾只有万余人,姜维只有区区几万人马,估计对付钟会都是问题。况且此时蜀国已经投降,剑阁的姜维已成孤军,没有援助,没有粮草,没有兵源补给,姜维又能支撑多久?很显然是个必败的结局。就算姜维胜了钟会,还有司马昭呢,曹魏还有百万大军,以姜维的兵力能攻下蜀汉吗?显然不可能。司马昭必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姜维,姜维的所有部下都将成为孤魂野鬼。因此姜维虽然有军队,此时也必败无疑,投降是最好的选择。
再次姜维想做殊死挣扎,想借钟会之手除掉司马昭,兴复蜀汉。姜维对蜀汉忠心耿耿,誓死继承诸葛亮遗志,即使是刘禅投降了,姜维仍然不认输,而是采取最后一计——诈降钟会,兴复汉室。姜维为何会投靠钟会,一者钟会才能平平,容易驾驭,二者钟会手握重兵,可以拥兵自立,三者钟会与邓艾不合,相互勾心斗角。
姜维投降后,就劝说钟会不要让邓艾抢了功劳,但邓艾拿下成都,已经是头功。于是姜维劝钟会上书司马昭,说邓艾在蜀汉任意任用官吏,招兵买马图谋不轨。司马昭得知后,自然知道钟会的用意,但司马昭对与二人都有防范,想把二人都除掉。于是先派监军拿下邓艾父子,送回洛阳,于是钟会便率大军进入蜀汉。司马昭知道钟会手握重兵,于是率大军前去以防万一。并修书一封,告诉钟会自己亲率大军迎接。姜维劝说钟会用兵自己,在蜀汉重新建立政权,钟会觉得司马昭亲率大军前来定然不会放过自己,决定谋反。但不慎走漏了消息,监军率万余人,趁钟会不备,将其杀害,姜维也死于乱军之中。
可怜姜维,临死还想着兴复蜀汉,只可惜还没来得及收拾钟会,就被杀害,姜维的忠诚,堪称后世楷模。
你是如何看待姜维投降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王者荣耀刘禅怎么玩?
小伙伴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王者进行时》。本期水月将会为小伙伴们介绍的英雄是“暴走机关——刘禅”
英雄定位——辅助/坦克
技能介绍
被动技能——磁力屏障
刘禅的技能可以对机关造成等量的伤害,当刘禅技能对敌方机关造成伤害时会掠夺零件为自身恢复200点生命值(每级成长14点),并且刘禅的控制效果可对防御塔造成短暂的干扰效果。
1技能——小霸王护盾
刘禅开启护盾向前发起冲锋,吸收一定伤害同时提升自身移动速度持续3秒,并强化下一次普通攻击,造成一定数量的物理伤害并短暂击飞。
2技能——机关魔抓
刘禅操纵机关熊猫伸出魔爪攻击前方区域敌人,造成一定数量的物理伤害并眩晕。
3技能——暴走熊猫
机关熊猫伸展双臂原地回转,持续对周围敌人打击,每段造成一定数量的物理伤害。
铭文推荐
红色带10个宿命(最大生命+337、攻速加成+10%、物理防御+23):增加坦度。
绿色带10个虚空(最大生命+375、冷却缩减+6%):增加坦度及冷却缩减,可以更平凡的释放技能。
蓝色带10个调和(最大生命+450、生命回复+52、移速+4%):增加坦度及生命回复,更好的承担伤害。
召唤师技能推荐
注:除了带治疗外,还可以选择晕眩(在队友没有控制技能的情况下)
出装推荐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有2点
1、鞋子可以选择影忍之足也可以选择抵抗之靴(主要看对面的阵容)。
2、辅助装备近期将它的主动技能冷却时间由60秒——缩减到45秒。因此选择装备时要看友方射手是谁!
像孙尚香、虞姬这种靠技能输出的射手,水月推荐小伙伴们出近卫荣耀。
像黄忠、狄仁杰这种靠普攻输出的射手,水月推荐小伙伴们出极影(唯一主动——鼓舞:45秒CD,为周围友方英雄增加50%攻击速度和20%冷却缩减,持续5秒。)
对线技巧
下路和射手迅速清理兵线,然后推塔。由于刘禅的技能可以对机关造成等量的伤害,所以推塔很快!
团战技巧
1、如果友方有开团英雄时,则刘禅在打团时,只需要补足控制及抗伤害就可以了。
2、如果友方没有开团英雄时,则刘禅在打团时,先用1技能开团,然后2技能补控制,最后用3技能补伤害。在残血时,撤退即可。
汪小菲为什么骂徐家所有人?
汪小菲骂了一圈徐家人,唯独没骂前妻,只有一种解释,汪小菲依然深深爱着大S,不仅爱着,而且爱的抓狂,爱的卑微,爱的情不自禁。
汪小菲的母亲张兰说:儿子当初之所以把两个孩子的抚养权给到大S,是因为大S说:“爱过小菲以后不会再爱别人,也不会再婚,只想专心养孩子”
所以直男汪小菲信了,他觉得分开并不意味着情分的结束,而是以另一种方式相处,他潜意识觉得,他们不会真的分开,他觉得大s也一样还爱着他,只是跟他闹脾气,假以时日,他们还会在一起。
可是他显然高估了人性,高估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他做梦也想不到仅仅过了一两个月,大S就高调再婚了,不仅再婚了,而且不断高调秀恩爱,他彻底被伤害到了,别说还深深爱着,就算情断了缘尽了的夫妻,看到另一方火速再婚都会不禁在想,这是婚内就出轨了?才迫不及待离婚?还是压根爱的就不是他?
所以他受不了,就开始了口不择言,情绪失控,不断发文,喷徐妈妈、小S、具俊晔,却还是不忍心说大S,在他与大S长达十年的相处中,已经习惯了隐忍和包容,所以就连他的文字也能把这种爱的感觉反映的淋漓尽致。
毋庸置疑,他还爱她,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徐家作梗,才导致他们的婚姻破裂,导致他作为父亲看不到孩子,他妈妈作为奶奶无法享受天伦之乐,而他还要为大s一家的日常消费各种买单,他气啊!但他还是不忍心伤害她。
所以刚过了一天,冷静下来的汪小菲就心软了,他隔空喊话大S,他说:“咱们夫妻一场,昨天我急了,但是现在都过去了,咱们别再互相伤害了,你是我孩子的妈,感谢你。我什么都不说了,把孩子照顾好。”这就是爱一个人的样子,生气的时候控制不住自己,冷静下来之后,宁肯咽下所有委屈,也要给前妻保留体面。
这足以说明:汪小菲对大S和孩子是真心爱着,也许在离婚的那一刻,他并不认为两个人从此就真的各奔东西了,他觉得他们之间有深厚的感情基础,他觉得有两个孩子的牵绊,大S也就没有精力和条件开始一段新的感情。
所以他把孩子的抚养权给了大S,没想到他被算计了,而小s还不断高调祝福姐姐新婚之喜,还不断分享这是姐姐的初恋,这对汪小菲的刺激可想而知。
近日,汪小菲发布了二十余条微博,他把大 S 家里的每个人都骂了个遍。看汪小菲的发文,他认定了他跟大S离婚,都是小S怂恿的。他觉得就是小S见不得姐姐比她过得好,才从中作梗,所以汪小菲才会这么恨小S。
从始至终汪小菲都没有真正抨击过前妻,他的视线从来没有从大S的身上离开,毕竟相伴10年,往返700次的飞行足以说明一切,大S不喜欢住在北京,他就自己飞来飞去,还为大S在台湾买了豪宅,登记在对方的名下。
如今的他抓狂,气愤,吃醋,即便如此,他依然给对方交房贷,付水电费,抚养费,只能说明汪小菲还是爱着对方的,直到被现实狠狠唤醒。
就凭一个男人几年来七百多次飞台湾,就凭花4亿台币买豪宅,光首付就付了2.4亿台币,就凭每月100多万房贷他背着,就凭当初房子的设计他盯着装修,他爱过,倾尽全力,倾其所有,总有一天大S会后悔。
汪小菲是个直男人,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直到现在他还爱着大S,骂了她全家却唯独不说她一个不是,那句:“要不是你告我,我都把你忘了”,还有那句“你回北京的家住住,你能si呀?”
感觉这都像是恋人之间赌气的话语,只能说男人太长情了也不是件好事。
在汪小菲跟大S的文字隔空对决中,很显然大S更理性,更有礼貌,整篇发文回应不卑不亢,不急不缓,娓娓道来,不管是不是出自她亲笔书写,但至少是她的态度,这种态度让很多人差点就路转粉。
不管怎样,他们深爱过,虽然情深缘浅,已然一别两宽,但却有两个共同的孩子,希望他们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停止内战,不要再互相伤害。
后主刘禅为何还要抄其家室?
诸葛亮去世之后,后主刘禅抄其家事从何说起?到目前为止,本人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诸葛亮死后被抄家的文字记录,提问者此言出自何处?从诸葛亮死后刘禅给他的谥号“忠武”来看,这个“盖棺定论”的级别还是相当高的!“忠武”是后世历代王朝给武臣的最高谥号,与文臣的“文正”属于同一档次。如果刘禅对诸葛亮进行了清算、甚至将其抄家,似乎不太可能给他如此高的“盖棺定论”,不是吗?
顶级谥号“忠武”背后的猫腻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后世王朝获得“忠武”这个谥号的都是武臣,如唐王朝的汾阳忠武王郭子仪、明王朝的开平忠武王常遇春等等。可诸葛亮并不是纯粹的武臣,虽然曾经多次率军北征曹魏,但他首先是蜀汉政权的丞相!丞相这个职务是最纯粹的文臣,历朝历代除了唐宋时期的部分所谓“使相”,没有任何一个王朝将“宰相”划入武臣序列。包括周勃,他任丞相也是由武转文,所以才有了后来汉文帝的一问三不知。至于明王朝的徐达,那不过就是一个挂名丞相而已,和所谓“使相”没有本质区别。
那么,诸葛亮一个文臣之首——丞相,为什么死后却得了一个武臣的最高谥号呢?很显然,这是刘禅刻意为之!那么,刘禅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行为呢?原因很简单,在政治上否定诸葛亮,只承认他在军事方面的功绩!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诸葛亮在政治上太难“盖棺定论”了。
历史上两极分化的评价关于诸葛亮这个人,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出现了与曹操类似的两极分化。一个极端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另一个极端则是“三国霍子孟、甚至曹操第二”……
不管诸葛亮是否真有野心,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他个人内心已经将自己凌驾于了刘禅之上。这一点从前后两篇《出师表》就能看得出,哪里是臣下给皇帝上的表?简直就是“老子教育儿子”一般的口气!连该用谁、不该用谁都明明白白给刘禅指定好了,如果这还不叫权臣,什么样的人才叫权臣?
或许诸葛亮真的没有野心、更加没有反心,或许他对蜀汉政权也的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他的行为已经俨然是权臣一般的存在了,对皇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掣肘!作为皇帝,刘禅对诸葛亮不太可能有太多好感,不是吗?事实也的确如此,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虽然没有清算诸葛亮,但却刻意降低了诸葛亮的治丧规格并且不同意立庙祭祀诸葛亮。其实,这已经足以说明刘禅的态度了。但是,彼时三国鼎立,如果大规模清算诸葛亮势必要牵连“诸葛一党”,很可能会引发蜀汉政权内乱,得不偿失。在权衡利弊之后,刘禅最终选择了低调处理,给诸葛亮“忠武”这个谥号,很可能就是与这种低调处理有关。
表面上看“忠武”是顶级谥号,可实际上刘禅就是借此在政治上否定诸葛亮。聪明人都会发现端倪,群臣重新站队无可避免……刘禅此举等于是给了原“诸葛一党”一次改换门庭的机会,既维持了政局稳定,又多出了一帮可用之臣。如果坚持不改换门庭者,那就只能被清洗了……很多人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本人并不认同,刘禅这一手帝王权术玩得可不是一般地流畅,哪里像“扶不起的阿斗”?
刘备早已看出诸葛亮弄权的苗头早在刘备还在世时恐怕他就已经看出诸葛亮弄权的苗头了。或许有人说本人是危言耸听,诸位不妨想想,刘备称帝之后干了一件什么事?将张飞的女儿娶进门做了皇太子刘禅的正室!刘备为何要有这样的举动?无非拉拢张飞。拉拢张飞干什么?只有两个可能:一、制衡文臣领袖诸葛亮。二、制衡益州土著势力。益州土著势力在刘璋被刘备流放之后,已经是一盘散沙了,他们急需攀附新主子刘备,暂时还不需要刻意去制衡。毕竟,他们暂时还没有能力和自己带来的旧班底对抗。那么,就只剩一种可能了,刘备推崇张飞,就是为了利用他来制衡诸葛亮!这一点从刘备去世后,刘禅继续重用张飞的儿子张绍也能看出一二。张氏外戚是除益州土著之外,另一股可以制衡诸葛亮的势力!
除此之外,从刘备临终前的人事安排也能看得出,在让诸葛亮辅政的同时,刘备又安排了另一位辅臣——李严。李严出身益州土著势力,与诸葛亮完全不是一路人。刘备用李严和诸葛亮搭班子,为什么?用脚趾头恐怕都能想明白吧?无非就是相互制衡、权力平衡,不是吗?
与此同时,刘备在临终前还刻意调来了自己的“御林军总管”赵云。刘备为何要如此兴师动众?很简单,不放心诸葛亮!赵云是自己在公孙瓒账下时的“贫贱之交”,相对于诸葛亮,刘备显然更加信任赵云。为了防止诸葛亮生变,让赵云来给自己“兜底”,顺理成章。
综上所述,诸葛亮弄权恐怕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刘备在世时诸葛亮相对比较收敛一些而已。否则,刘备没有理由在临终前作出那些安排,不是吗?刘备一死,诸葛亮便开始了大规模“弄权”,甚至像“老子教育”儿子一般“指导”刘禅工作。尤其是利用后勤补给延误等问题搞掉李严之后,诸葛亮更加是权倾朝野,说他是“三国霍子孟”恐怕并不为过。
但是,刘禅也不傻,虽然拿下了李严,刘禅却没有清洗益州土著势力,同时又利用恩亲不断提高张氏外戚的地位。在益州土著、张氏外戚两股势力存在的情况下,诸葛亮虽然弄权,却始终不敢走得太远。试想,如果诸葛亮成为了像霍子孟那样一家独大的辅臣,谁能保证他就一定不会生出野心?就算他不想,谁能保证他身边没有后来宋太祖赵匡胤麾下的石守信那些人呢?
强敌环伺的恶劣生存环境最终救了诸葛亮全族,在三国鼎立的形势下,任何内乱都可能让其他两国有机可乘,很可能会导致亡国。为了稳定政局,刘禅只能低调处理诸葛亮。如果蜀汉政权是大一统王朝,诸葛亮家族的结局恐怕未见得比霍子孟家族好到哪里去……从这个方面再一次证明了刘禅恐怕并不是什么“扶不起的阿斗”,起码头脑还是非常清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