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屋藏娇是哪位皇帝,金屋藏娇为什么是帝王梦?
因为只有有钱人才可以金屋藏娇,有钱人可以享受帝王般的生活。
为什么古代表兄妹可以结婚?
你会为了什么和一个人约定终身,然后余生与其厮守相伴,半生时间相互照料呢?
我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因为相互欣赏,相互喜欢,以及心底的那份“爱情”。
爱情这件事,总是有太多的话题说不完,这大概是源于它本身的神秘魅力,使得古往今来无数人都深陷其中,并且为了坚持爱,他们可以付出很大代价。大禹的妻子女娇,为了自己的爱情,等了丈夫十八年。丈夫为治理水患,在新婚第四天就离开家,一去十八载。在这期间她也思念丈夫,盼望丈夫,但她不曾埋怨,只讲全部思念寄托在诗中。最终盼得丈夫归来。
汉代的卓文君,与其夫司马相如是一对患难夫妻,但不料后来丈夫做官后心思改变,另纳新欢。她见此,没有指责,只用一首诗来告诉丈夫,希望他以后在自己不在的时候学会照顾好自己。触动了丈夫的感情,挽回了自己的爱情。
圆满的爱情令人羡慕,但是限制人本性的礼教时代,这种圆满多不多? 大家都知道,古时候是不允许自由恋爱的,青年人到了成家的年龄,婚姻之事都是由父母媒人掌握。从那些知名的事迹中就可以看出来,敢于突破这个规律的,他们的爱情都有些悲壮。如梁祝之间的爱情。
那么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使古代青年不能掌握自己的婚姻,选择自己心仪的伴侣,婚事全由父母操持,那么他们的父母最青睐哪种异性给自己的孩子做伴侣呢?
答案首先是门当户对,但是有一种,现在看来可能会令人觉得很震惊,那就是表兄妹之间的婚姻。
这在当今社会是被法律禁止的行为,也是为保护下一代的健康。因为近亲结婚下一代的患病率和先天产生缺陷的几率都会很高。
但是,为什么古时候这种行为还会被人青睐呢? 为什么古时候表兄妹结婚的情况会比较普遍?败也礼制,成也礼制。之所以这种情况不会被人排斥反而还受人青睐的原因也是礼制上的原因,和当时人的思想有很大关系。比如一个表兄,他要娶他的表妹,尽管二人自己有亲缘和血缘关系,但表妹不属于自己的家族。她与自己只是表亲,和祖父,父亲这边的亲戚关系不一样,不是自家人。
因此,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开始推崇另一种思想。那就是亲上加亲。
具体什么意思呢?就是表兄妹本就有亲缘关系,两家人本来就是亲戚,如果再结为亲家,那这关系自然就更近一层,两家人之后走动也会更方便。
历史上这种例子并不罕见,小到民间百姓,大到君主,表姐表妹,很容易进到自己的碗里,如汉武帝和陈阿娇。
表亲之间可以结亲,那么堂亲之间可不可以呢?不好意思,不可以。
从古时候的具体实施情形来看,与堂姐妹之间的婚姻可以说是一种被禁止的婚姻,不仅如此,有些时候还扩展到家族同姓,姓氏相同的男女也不能结亲。
这样做的原因主要在于伦理方面,因为同姓意味着父系祖先相同,在古时候还有着同姓人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因此在古人看来这样做有乱伦的隐含,所以,堂亲之间于情于理于法都不可以。
汉武大帝即非长子又非庶出?
汉武帝在景帝诸子之中排行第十,非嫡非长能够上位,背后是一出经典的宫斗大戏,他可以说是被三个女人推上皇位:果敢善断的武帝外祖母臧儿、被窦太后和景帝宠爱的武帝姑姑兼前岳母馆陶长公主、心计深沉的武帝生母王美人(皇后)。
这事还得从秦亡汉兴开始说起。秦末天下大乱,在各路起兵反秦的乱世枭雄中,有一个昔日燕国旧将臧荼,他曾被立为燕王,后来投降了汉王刘邦,仍为燕王。由于刘邦对异姓王进行清洗,臧荼先下手为强谋反,被刘邦打败,臧荼处死。他的一个孙女臧儿流落到民间,从贵族变成了普通平民。
臧儿嫁给了扶风郡槐里的一个普通人王仲,生了一男两女,大女儿叫王娡,就是后来汉武帝的生母。王仲死后,寡妇臧儿又带着孩子改嫁到了一户田姓人家,生了两个儿子。臧儿的两个女儿都很美,但大女儿王娡和母亲一样,嫁给了一个平民金王孙,还生了女儿金俗。臧儿由于出身不凡,大概不是很满足这种微贱的底层生活,因此她去给女儿算命。算命的对她说,你两个女儿都要大富大贵,臧儿大喜。此时正是文帝时期,大概当时的太子宫中正在乡间采选良家女,臧儿想到算命的预言,心一横就跑到金家把大女儿给抢了回来,接着把王氏姐妹双双送入了太子宫。正是因为臧儿不甘认命的果决,才了汉武帝有机会出生的平台。
王氏姐妹入宫后都很受宠,大王美人和太子(景帝)生了三女一男,这个男孩就是以后的汉武帝,取名刘彘。但他当时在兄弟中只排行第十。汉朝是宗法制社会,皇帝挑选继承人时,首先考虑皇后生的嫡子,皇后无子时,再立妃嫔生的长子。景帝即位后,由于薄皇后无宠又无子,景帝立了栗姬所生的长子刘荣为皇太子,而这时年仅四岁的刘彘也被封为了胶东王。后来景帝又以无子理由废掉了薄皇后。
明眼人都看得到,皇后宝座似乎非栗姬莫属了,于是馆陶长公主向栗姬示好,想把自己女儿陈阿娇(历代俗称,今从)许配给刘荣为太子妃。敢直接开口要太子妃之位,这个公主自然来头很大,因为她是景帝一母同胞的亲姐姐、文帝窦皇后的女儿。窦太后和景帝对馆陶公主非常宠爱,馆陶公主在景帝的家庭生活中地位很高,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窦太后有一女二子,除了馆陶公主和景帝,还有小儿子梁王刘武。由于太后偏怜小儿子,梁王对帝位起了觊觎之心,景帝当然震怒,馆陶公主极力协调母亲和两个弟弟之间的关系,最后保住了梁王平安善终,由此可见她在母亲和弟弟景帝心中的地位。
但太子之母栗姬却厌恶她。原来景帝喜好美色,馆陶公主也投其所好,经常送一些美女入宫,她们都得到了景帝的宠爱。年长色衰的栗姬自然被冷落了,她内心对馆陶公主充满怨气。这时馆陶公主居然来求亲,栗姬毫不犹豫拒绝了,自觉出了一口恶气。太后和皇帝都要宠着她的馆陶公主被打脸后勃然大怒,她大概下定了决心:弟弟又不是只有一个儿子,不信扳不倒你。这时后宫中属胶东王刘彘最受景帝喜爱,馆陶公主于是冲王美人抛了橄榄枝,王美人大喜过望,马上允婚。之后,王美人又把自己的女儿隆虑公主嫁给了馆陶公主儿子,此举可谓互通婚姻。自此,这两人就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利益联盟。
馆陶公主从此就发动了对栗姬的围剿,她专门在景帝面前各种说栗姬坏话,同时又极力赞美刘彘。景帝本来也喜欢聪明伶俐的刘彘,姐姐经常在自己面前夸刘彘是什么目的他肯定清楚,这也触动了一件往事。原来刘彘出生时,王美人就冲景帝说自己梦到太阳扑到了怀中,当时景帝高兴地说了句“这是大贵的兆头”。
馆陶公主在凌迟栗姬时,心胸狭隘的栗姬又把自己进一步推向了死路。景帝有次病重,于是嘱托栗姬要照顾好自己的其他孩子们。言下之意显然是要立她为皇后的一种暗示,谁知栗姬不仅不答应,还充满怨气骂景帝“老狗”。由于汉初吕后曾屠戮刘邦诸子,景帝对此也有心理阴影,栗姬的这种反应,让景帝内心已经非常痛恨她了,但景帝隐忍不发。
王美人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了,这时暗中唆使大臣们奏请立栗姬为皇后。不明内里的大行(负责掌管宾客礼仪)于是上奏说:“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请您立太子生母栗姬为皇后。”不料景帝大怒:“这是你该管的吗?”于是诛杀大行、废黜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刘荣后来被景帝用酷吏逼死,栗姬被幽禁而死,栗姬家族成员被景帝诛杀,丞相周亚夫被诛,太子太傅窦婴被废,可以说景帝废立太子的代价相当惨重。同年,王美人被立为皇后,刘彻被立为皇太子。就这样,七岁的刘彘(刘彻)被姑姑和母亲联手送上了皇太子宝座。
九年之后,景帝去世,武帝即位。当初不惜把已婚生子女儿抢回来的武帝外祖母臧儿也实现她的愿望,她的儿女们又重回贵族地位,她的三个儿子都被封侯,她也被外孙武帝封为平原君,王娡抛弃的女儿金俗也被弟弟汉武帝迎回皇宫,封为修成君。
而对武帝上位起了决定作用的馆陶公主则被女婿兼侄子进封为大长公主,地位更为尊贵。她的女儿陈阿娇由于生来尊贵,在宫中颇为骄贵,和汉武帝性格相冲,后来她又因求子行巫蛊之事。在祖母窦太皇太后去世后,武帝废黜陈皇后,贬其居长门宫。馆陶公主曾经怒气冲冲去找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算账,说“没有我皇帝根本立不了,他怎么能废掉我的女儿?”平阳公主说,“因为她没有孩子”。这正是当初景帝废掉薄皇后的理由,馆陶公主也哑然无语了。不过汉武帝对这个姑姑还是保持了尊重,不仅对表姐陈阿娇优厚宽待,还经常看望馆陶公主,对她养男宠之事也一笑了之,公主们开骄奢淫逸之风也是自馆陶公主始。
孝景皇后王娡送入太子宫前就已婚有子?
汉景帝刘启的第二位皇后王娡,原本只是一位已婚农妇,但却凭借着美貌智慧步步为营生下了汉武帝刘彻,成为一国之母,书写传奇人生。
母亲臧儿因迷信撺掇王娡抛夫弃女
根据《史记·外戚世家》当中的记载,王娡是陕西兴平人,母亲臧儿是名门之后,当初霸王项羽在分封十八路诸侯王的时候就曾经封过一个燕王臧荼,而臧儿正是臧荼的孙女。待到臧儿成年之后,家道中落,臧儿便嫁给平民王仲为妻,先后生下两女一子。
为了生计,在臧儿的主持之下,刚成年的王娡就嫁给普通农户金王孙,还生下女儿金俗。宋代李昉《太平御览》当中曾经记录过:臧儿卜女当贵,乃夺金氏,内之太子宫。就这样,在母亲的撺掇之下,王娡开启了自己的皇后之路。
刀叔不得不佩服这对母女的魄力和胆识,虽然当时王娡的前夫金王孙不是什么地主豪强,但在当时也是小康水平以上,这时候的王娡也已经嫁人了,并且生下一个女儿,母女俩因为相信了相士姚翁的话,说王娡有“皇后之命”,于是王娡就抛夫弃女,头也不回地奔向了太子府。
汉代的社会风气非常开明,妇女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稳固。《汉书·地理志下》当中就有记载:“妇人尊贵”。其实在汉代妇女再婚改嫁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而且也允许妇女封侯,还可以拥有爵位和封邑。所以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也并不会介意这位再婚的“王美人”,毕竟颜值就是正义。
登顶后位
即便刘启非常宠爱王娡,但一没背景二没靠山的王娡究竟是怎样顶住各方压力和舆论,一步步从大汉后宫的边缘走上皇后的宝座的呢?
史书记载,王娡怀孕之时,曾梦到一轮太阳扑入腹中,刘启认为这是吉兆。诞下皇子后赐名刘彻,也就是后来的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出生后,王娡并不急于争宠,反而默默酝酿等候时机。先是无子无宠的薄皇后被废,王娡开始联络大臣,打击太子的母亲栗姬,紧接着拉拢长公主刘嫖,确定双方的姻亲关系最后等到太子被废,刘彻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
此时的王娡母凭子贵,终于坐上了皇后的宝座。刘彻完美地继承了外婆臧儿的深谋远虑。刘彻四岁的时候,就能够审时度势留下了“金屋藏娇”的千古美谈,并且还顺利拉拢了姑母长公主刘嫖,为他的太子之位添砖加瓦。
平阳公主的三次婚姻
外婆臧儿的强大基因先是遗传给了女儿王皇后,还隔代传给了她的外孙女平阳公主。王娡母亲臧儿虽然是家道中落,嫁给了平头百姓,但好歹也在一番精心运作之下,让王娡“梅开二度”,顺利从农妇转型成国母。臧儿在丈夫死后也是顺利改嫁,日子过得相当滋润。但臧儿的外孙女平阳公主可就没那么幸运了,虽然她也是“梅开三度”,但是一直都摆脱不了丧夫的悲剧。
如果算命先生说王娡是天生的“皇后命”,那么其女儿平阳公主就是典型的“寡妇命”了。
王娡先后生下三女一子,其中要数阳信公主最为得宠,阳信公主又因嫁于开国功臣曹参的曾孙平阳侯曹寿又被称为平阳公主。公元前131年,曹寿去世,平阳公主第一次成为了寡妇。七年后,平阳公主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公元前115年,夏侯颇与父亲小妾私通,曝光之后自杀身亡,于是平阳公主第二次成为了寡妇。
之后再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撮合之下,大将军卫青与平阳公主大婚,但这次婚姻也没有撑过十年,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从此平阳公主再也没有改嫁,去世后与卫青合葬在了一起,配葬茂陵。
都说有其母必有其女,臧儿、王娡、平阳一家三代都是“梅开很多度”。虽然王娡二婚当上皇后,但是她也是一个非常念旧情的人,很多年之后当儿子刘彻成为了汉武帝,王娡也成为了后宫真正的主人皇太后的时候,她始终念念不忘跟前夫所生的大女儿金俗。她不仅仅给金俗赏钱封地,而且还赐给金俗公主独有的汤沐邑,封金俗为修成君。
明明是汉武帝和卫子夫最疼爱的女儿?
据说,她还是唯一被腰斩的公主。卫长公主是汉武帝的长女,舅舅是卫青,表哥是霍去病,她一生都被众人捧在手心。她的丈夫,是汉武帝精心挑选的人中龙凤,可造化弄人,她的婚姻,坎坷万分。
卫长公主,是汉武帝和卫子夫的第一个孩子,深受宠爱。
在西汉时期,“长公主”不是排行,而是极其尊贵的封号。
一般而言,皇帝的女儿(帝女)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但是,她一出生,就被越级晋封为了“长公主”。
之所以有这样的殊荣,是因为当时汉武帝深陷不能生育的谣言。
被捧在手心里长大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刘彻18岁。
刘彻7岁被封太子,16岁登基称帝,后宫佳丽不断,却始终没有孩子。
不仅没有孩子,刘彻的后宫,甚至都没有怀孕的妃嫔。
当时,朝臣议论纷纷,就连汉武帝的舅父田蚡,都认为刘彻不孕不育。
在《史记》的记载里,田蚡曾对淮南王刘安说:“皇帝无太子,你多做仁义之事,未来天下谁当王尚不可知。”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宴驾,非大王当谁立者!”
当时,汉武帝还不到18岁,距离驾崩还十分遥远,田蚡能这样说话,可见,他对汉武帝的生育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怀孕。
好在,汉武帝没有为此烦恼很久,因为再度得宠的卫子夫,怀上了身孕,并成功生下了卫长公主。
虽然,卫子夫没能生下皇子,但这是刘彻的第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的出生,至少证明了刘彻的生育能力,是没有问题的。
对于女儿的出生,刘彻欣喜异常,也更加宠爱卫子夫。
《史记·外戚世家》载:“入宫岁馀,竟不复幸。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卫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
此后,卫子夫越来越得宠,接连又生了2个女儿1个儿子,并成功问鼎皇后之位。
在这个过程中,卫长公主受尽疼爱,而当时的皇后陈阿娇,对她也没有迫害。
后来,她的舅舅卫青,不断立下军功,加官进爵。
她的表哥霍去病,少年成名,被封骠骑将军。
可以说,卫长公主的成长过程,一直顺风顺水,赏赐不断,亲人有勇有谋,都是人中豪杰。
等到了成婚年纪,汉武帝费尽心机,为她挑选了一门好亲事。
亲上加亲,郎才女貌卫长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是第五代平阳侯曹襄。
曹襄,是汉武帝的亲姐姐平阳公主的儿子,他的父亲,是平阳侯曹时。
这是非常好的一门亲事。
平阳公主深受汉武帝信任。汉武帝立后立储,都会询问她的意见。
而曹家,同样权势滔天,拥有世袭侯爵,其祖先是西汉开国功臣曹参,位列功臣侯位第一。
父母都是显赫出身,曹襄本人也非常优秀。
他是驰骋沙场的英勇儿郎,也是当之无愧的人中龙凤。
可以说,汉武帝为女儿选的这门亲事,真的煞费苦心。
他不仅挑了一个配得上女儿的男人,还充分考虑她日后的生活环境。
只可惜,天不遂人意。
公元前119年,曹襄以将军身份,跟随卫青前往漠北作战。
在战场上,他骁勇善战,立下赫赫军功,得胜归朝。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步兵转者踵军数十万,而敢力战深入之士皆属骠骑。骠骑始为出定襄,当单于。
然而,正当生活如日中天,曹襄却突然离世。
这一年,卫长公主只有24岁。
她失去了丈夫,只能和年幼的儿子曹宗,相依度日。
公主再嫁,帝王重赏看着女儿年少守寡,汉武帝心里不是滋味。
他非常心疼女儿,便为她又挑选了一门婚事。
这一次,他挑选的人,名叫栾大,是个方士。
根据《汉书》记载,栾大长相俊美,说话大胆、天马行空,汉武帝均深信不疑,认为他是神人。
《汉书·郊祀志上》载: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
这个时候的刘彻,已经40多岁了,他开始迷信神仙,也为女儿挑选了一个“神人”当夫君。
或许,现在的人看来,刘彻迷信方士,还把女儿嫁给他,简直是疯了。
可在当时的刘彻心中,栾大是天下最厉害的人。
他将栾大放在了神位上,接连册封他为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天道将军。
他还为栾大建造豪宅,置办家产。
在赏赐将军印玺时,他还特地命使者夜间站在白茅上,以此彰显栾大并非天子的臣子。
可见,在汉武帝心中,栾大是神之子,拥有特殊能力,绝对配得上自己的宝贝女儿。
就这样,栾大成了卫长公主的第二任丈夫。
公主再嫁后,汉武帝同样不忘封赏女儿。
第一, 赐予卫长公主黄金万斤。《汉官六种》载:皇帝聘皇后,黄金万斤。
在大汉朝,黄金万斤是皇帝聘娶皇后的规则。
但是,汉武帝直接将这一规格用在了自己女儿身上,可见盛宠。
第二, 赏赐封地当利。当利的面积不大,却是整个胶东半岛最富裕的地方。
这个地方,盛产盐,而盐铁是官家专营,掌握了盐,就等于掌控了富裕之源。
可以说,在所有的公主封地里,只有卫长公主的封地,是最富裕的。
卫长公主,也因此成了东西两汉唯一受封盐邑的公主。
她也因此有了别称,即“当利公主”。
《孝武本纪》:“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万斤,更名其邑,曰当利公主。”
只可惜,汉武帝的拳拳爱女之心,最终害了女儿。
美梦破碎,公主守寡汉武帝对卫长公主,是真的宠爱,因此,他为她选择的,都是当下最好的。
但人做出选择的时候,会受限于当时的思维。
在一次方术检验中,汉武帝发现栾大使者根本不敢出海,还自称见到了师傅,得到了上天旨意。
瞬间,汉武帝就明白了这个骗局。
原来,栾大就是个骗子,他根本不能通神。
怒火滔天的汉武帝,一气之下,将栾大当众腰斩。
等他回过神,卫长公主又再一次成了寡妇。
或许是出于对女儿的愧疚,栾大虽然犯了欺君之罪,却也被好好安葬。
他的墓葬十分豪华,还有着诸多陪葬。
如果生命就停止在这一刻,卫长公主的日子,只能算是不幸运。
父皇想给她最好的,最终好心办了坏事。
第一任夫君早亡,第二任夫君是个骗子。
但这不是卫长公主的错,甚至不能怪汉武帝,毕竟,他只是想把最好的给女儿。
如果时间在这里定格,卫长公主的一生,或许只能说上一句“造化弄人”。
然而,公主的晚年,却过得非常凄惨。
凄惨晚年,腰斩风波栾大死后,史书中就再也没了卫长公主的身影。
然而,她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汉武帝晚年逐渐昏庸,她的母亲卫子夫失宠,舅舅卫青、表哥霍去病接连去世。
巫蛊之祸时,汉武帝自绝三族,卫家上上下下,同样死伤无数。
如果此时,卫长公主还活着,那么她一定很难过。
据《汉书》记载,卫长公主的亲弟弟,也就是太子刘据,被逼反出宫去。
他不愿意被佞臣捉拿受辱,直接上吊自杀。而他的妻子、长子、长孙女,全部在长安遇害。
《汉书·武无子传》: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
她的母亲卫子夫,被汉武帝收回皇后玺绶,绝望自杀。
《汉书·外戚传上》:诏遣宗正刘长乐、执金吾刘敢奉策收皇后玺绶,自杀。
她唯一的亲生儿子曹宗,也受到巫蛊之祸的牵连,被定了死罪。
曹宗是受太子牵连,因为闯宫门而被定死罪,但史书中关于曹宗的结局,却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曹宗被直接处死。《史记·曹相国世家》子宗代侯。征和二年中,宗坐太子死,国除。
据《史记》记载,曹宗受太子之罪牵连,在征和二年,就直接被处死了。
第二种说法,是曹宗利用赎买规则,用钱财赎罪,最后丢了侯爵之位,被罚去修筑城墙。《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载:“元鼎二年,侯宗嗣。二十四年。征和二年,坐与中人奸,阑入宫掖门,入财赎,完为城旦。”
据《汉书》记载,征和二年时,曹宗因擅闯宫门,被定罪,最后靠着钱财赎罪,被罚去修建城墙。
古代被罚去修城墙,是一项非常遭罪的刑罚。
所以,无论曹宗是哪种结局,卫长公主都难以承受。
曾经,她的父亲给了她最多的宠爱。
如今,她的满目苍夷,都拜父亲所赐。
民间盛传,卫长公主死于征和二年的巫蛊之祸中。
她被汉武帝判了腰斩。
卫长公主长得很美,据说,腰斩时,刽子手都不忍心下手,最终换了3波行刑的人,才最终完成腰斩。
卫长公主也由此成了被腰斩的第一位公主。
这一段故事,被传得有鼻子有眼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正史依据。
或许,大家都认为,让公主活着,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在面前,还不如自己承受腰斩之刑吧。
曾经,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儿,但最后,她父亲给她的宠爱,都变成了扎向她的屠刀。
这样的落差,任何人都难以承受吧。
关于卫长公主的结局,还有一种说法是:她早就去世了。
巫蛊之祸时,史书上没有任何卫长公主的记录。或许,在这件事发生之前,她就已经去世了吧。
如果这种猜测为真,早逝也算是卫长公主人生中的万幸了!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