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是什么梗,蛇吃黄鳝大家死?
黑嫂为您回答。
以前村边河里是有不少黄鳝的,这种像是蛇一样的鱼初看时非常可怕,但如果看得多了,跟蛇还是很容易分辨的。
在河边的草丛里,会不时的出现一条蛇,孩子们对蛇都非常害怕,加上蛇和黄鳝长得都差不多,所以很多孩子都会拿蛇和黄鳝来比较,比较它们两个谁更厉害。
于是黄鳝属于鱼类,所以很孩子都自然地认为是蛇更厉害。但是,村里老人却常说“蛇吃黄鳝一齐死”,孩子们就不解,为啥会一起死呢?
长大以后,黑嫂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也明白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咱们就说说看。
一、蛇和黄鳝的身体构造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蛇和黄鳝样子差不多,体型也差不多,甚至是爬的样子也几乎一样,所以大家就自然的认为两者的身体构造是一样的。
其实这是个错误,之前有一次,朋友弄了蛇要炖着吃,黑嫂不敢吃,但注意观察了一下他们吃出的蛇骨,这个蛇骨没有主脊梁骨,是一圈一圈的,如同鸡脖子那样的形状,当然蛇也有主骨,不过却是非常软的。
而这个黄鳝呢?它的身体构造有些相同,虽然也是这个样子,但它跟蛇的爬行方式不一样,蛇由于是在陆地上爬,所以它一圈一圈的骨头更容易蠕动和借力。这个黄鳝却是在水里游的,它并不需要借力,反而有时候需要调动整个身体的协调和灵活,所以它主脊梁骨比的要硬很多。
黄鳝后背上有一条通骨,从尾巴尖直到头顶,如果一条黄鳝肉全部腐烂,我们会看到是一整条骨头,前面带个好像三角形的脑袋,蛇也差不多,可却明显很软。
这是两者骨头上的不同,那有人会说,这有啥?这跟蛇吃了黄鳝就要死有啥关系?这关系可太大了。
二、蛇吃了黄鳝为啥会死蛇是怎么进食的?它首先会用身体盘住那些小动物,小动物越是挣扎呼吸,蛇就会收缩,导致盘得越紧,这会把小动物的骨头给勒断甚至是勒碎。
然后,蛇会整个吞掉这只小动物,比如老鼠什么的。
蛇是不嚼的,纯靠张大嘴巴全吞,然后靠着口腔蠕动把小动物送进肚子里,接着就是消化。
而黄鳝呢?蛇首先无法实现盘住它,两者都是长形的,蛇无法盘住它进行自己的拿手好戏,骨头也无法给弄断弄碎,只能生生的吞进去。
那这样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吞进去后,它是能消化掉黄鳝的肉,可是后背上那根通骨它消化不了,这就导致这根骨头一直如同刺在蛇的身体里一般。
这会挤压它那些有限空间的内脏,还会导致他行动不便。
我们知道,蛇是盘旋蠕动前进的,身体里有根长骨,会把它身体给挑直,它无法蠕动前进,自然也无法再用身体盘住别的小动物进行捕猎。
最后它只能饿死,或者是被骨头刺破身体而死。这就是为什么说蛇吃黄鳝一齐死的原因。
最后:当然了,其实这个蛇是很少捕猎黄鳝的,遥远的以前,也许两者较量过,不要以为冷血动物就没有什么智慧,生存和捕猎是所有生物的天性,趋利避害也同样是,它们会知道什么能捕猎什么不能捕猎,如果一次捕猎会要了它们的命,它们就会远离这些,除非实在饿得不行了,要不然,两者不会有交集。
我是黑嫂,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再见!
老一辈人说买鱼不能买无鳞鱼?
买鱼不能买“无鳞鱼”,容易诱发旧病?老辈人的说法要不要相信?
我们日常所见的鱼一般都在鱼的体表都会有一层鱼鳞,这是一种角质层可以起到保护鱼类不受伤害和病原侵入体内的作用,但也不是所有鱼类都有鳞片,有相当一部鱼其实在鱼的体表是没有鳞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无鳞鱼类,那么就你所说的,买鱼不能买无鳞鱼,容易诱发旧病?老辈人的这种说法要不要信呢?
这种可能因地方不同其说法也不同吧,至少在我们这里是没有这种说法的,而且相对来说无鳞鱼类还更受欢迎一些,现在市面上的一些无鳞鱼类都卖的很好,例如泥鳅、黄鳝、黄颡鱼、塘角鱼(土塘鲺)、鸭嘴鱼(尾柄披有梗节状的甲鳞)、鲶鱼等。在这些鱼中除鲶鱼外一般的价格都比四大家鱼贵很多。
当然在中医中有一些病确实是不可以吃腥的,因为鱼本身就含有很高的嘌呤,对一些特殊的病人确实不能吃鱼类或者是尽量少吃为好,这与是不是无鳞鱼关系不大,如果有旧病的可以先向医生问清楚再吃为最好。
不过在我们这里有一种说法是繁殖期间的鲤鱼最好不吃,而且平时吃这种鱼时也一定要将鱼的腥线(鱼两侧侧线鳞下面一根白色的筋)去掉才行,如果不去掉腥线吃了之后很易旧病复发,还有就是不将腥线去掉鱼的腥味会较重,因此为了吃时鱼口感好一些一般都会选择将其去掉。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南京三炖是指哪些美食?
南京!你可能第一眼想到的是它的历史,而第二眼绝对是它的美食,在南京有着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夫子庙、狮子桥、这两条美食街正是美食荟萃,集合了南京的所有的名菜、名吃。除了这两条美食街,还有当地人经常去的三元巷、五福街、科巷,都是妥妥的美食打卡地。
在南京所谓的南京菜被称之为京苏大菜,而厨师则自称“京苏帮、金陵菜”。这些菜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不用味精,则是用的全部是高汤。其中就用享誉全国的金陵四大菜、松鼠鱼、蛋烧卖、美人肝、凤尾虾。各个做得惊艳美味,除了这些还有南京的小吃更是一枝独秀,有“秦淮八绝、金陵三叉、南京三炖”、皮肚面、糖粥藕等等。而让全国耳熟能详就要数鸭血粉丝汤和盐水鸭。而今天详细说一下“南京三炖”
南京三炖,分别是炖生敲、炖鸡孚、炖菜核:
1.炖生敲:“若论香酥醇厚味、金陵独擅炖生敲”说得就是炖生敲,据说这道名吃有着300年的历史、现在是南京江苏酒家的四大名菜之一,但是我个人认为是南京老门东南城燕归楼,哪里的味道绝对是非常正宗的。炖生敲,顾名思义就是将活的鳝鱼迅速宰杀和去骨,接着将去骨的鳝鱼肉,用木棒敲击,使肉质松散,而这道美食最讲究的就是炖工,要很好掌握炖煮的火力和炖煮时间。出锅的炖生敲应该是色泽金黄、富有韧性,投箸夹起,两端下垂而不断,食之酥烂入味,入口即化,其味醇厚,鲜香异常。而肉质油润而不腻,肉嫩且微微发红,汤淡而有咸。此菜最大的特点就是香、鲜、嫩三者具备、口味香酥浓厚。
2.炖鸡孚:著名学者胡小石生前非常喜欢吃这道菜,每次宴请客人的时候都会准备这道名吃,常常用“鸡香肉鲜质酥烂,清汤味醇色洁白”这14个字来形容此菜可见这道美食之美味,也倒出了此菜的特点。在南京这道美食也算脍炙人口的汉族传统美食了。
3.炖菜核:此菜用的是完整的油菜心,这种菜心以南京城西南隅万竹园种植的为最佳,被当地人称之“矮脚黄”其具有叶肥、梗白、心黄、无筋的特点,而出锅的炖菜核,菜心完整,菜心叶鲜嫩碧绿、菜心软烂、味美鲜香。能做出这样的美食一是离不开厨师的高超技艺,二是此菜必须要用砂锅炖煮,这次才能让菜肴软烂,入口即化,汤菜合一。
以上就是南京三炖,你了解了吗?这里的每一炖,都突出了它的鲜味,让人不得不佩服南京人的会吃,让简单的食材,变成了极具营养价值的美食。这样也让我们感受到南京美食就像它的历史一样,总是让人回味无穷。在坐的你吃过南京三炖了吗?你更喜欢哪一炖?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你喜欢我分享的,就点赞加关注,后期会分享更多美食的文章。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违规联系删除)
年纪大了就为之着迷的食物吗?
我如果说是水煮鸡蛋,我相信大部分都和我有同样的感觉吧!
小时候要不大家不吃鸡蛋清,要不就不吃鸡蛋黄。反正吃鸡蛋,只吃其中的一样。但是大人非要让我们都吃掉,这个让人很痛苦的事情,一直持续地跟随我十几年啊。
然而我觉得吃鸡蛋清的孩子们还是多的,但是喜欢吃水煮蛋蛋黄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不过我就是一个特例,我就不吃鸡蛋清,小时候只吃鸡蛋黄,这样很让我妈头疼。毕竟鸡蛋黄小啊,鸡蛋清大,我是很抗拒的,但是经常被骂着打着吃,我选择了小点的鸡蛋黄。反正横竖都要吃一个,肯定选择小的吃了。
于是乎我就是吃了几十年的鸡蛋黄啊。
后来慢慢的,上大学了,艰苦朴素的日子就来了,(大家都懂的)。于是乎,泡面鸡蛋也就成了日常的标配了,泡面这东西,一包吃不饱,两包吃不完的,鸡蛋就是最好的填肚子和扛时间的好食品了,更主要的便宜啊。才几毛钱一个(我们当年04年的时候就是5毛一个),然后都是早饭的时候去买3个鸡蛋,两个馒头,这一天的伙食就基本完成了。
开始不吃鸡蛋清,扔了,后来发现鸡蛋黄一个扛不住时间就忍着吃了鸡蛋清,后来慢慢地就能接受了。
到最后现在吃鸡蛋可以轻松地吃下整个鸡蛋了。
其实我并不排斥鸡蛋的其他吃法,例如鸡蛋炒大葱,或者是蒸鸡蛋,番茄炒鸡蛋,只要鸡蛋清和鸡蛋黄混在一起,我分不出来的时候就没问题了。
当然荷包蛋的蛋清我小时候也是不吃的,也就直白地说了,只要鸡蛋能把蛋清和蛋黄分开的,我肯定只吃鸡蛋黄。
你们小时候是喜欢吃鸡蛋清还是鸡蛋黄呢?一起来聊聊吧。
大家都有哪些童年趣事?
全世界都围着自己转,感觉自己永远不会长大,可后来,人走了,个高了。。。。。。
黑白电视,每天对着脑白金的广告跳舞。
丢沙包,跳皮筋,溜溜弹,魂斗罗和坦克。骑着单车满村跑,不,是飞。用的是心,体验的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