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八大怪有哪些,陕西八大怪都有什么?
“陕西八大怪”也叫“关中八大怪”,具体是指:
锅盔赛锅盖、
帕帕头上戴、
房子半边盖、
板凳不坐蹲起来、
面条像裤带、
油泼辣子一道菜、
秦腔不唱吼起来、
姑娘不对外。
陕西八大怪的来历?
了解不多,凑合答复。
丨,面条像裤带。过去男人干活出力气,家里人就擀些长如裤带的宽面片,吃了顶饥。
2,锅盔像锅盖。关中一带烙的锅盔,有的真比锅盖大而且厚,这是毫不夸张的。11月5你去杨凌农高会看看就知道了。
3,油泼辣子一道菜。油泼辣子里有调料,有时忙开了,临时凑合,比如热蒸馍夹辣子咸香可口,夾大油也香的不得了。
4,老婆帕帕头上带。现在陕西关中农村还有,
干活灰大,老太太洗一次头也不容易。为避尘土,老太太头上大都顶一块方形的手帕,帕帕角掩遮在耳畔外。
5,房子半边盖。也是秦地四合院。一是省料,二是邻居间也可共用一墙。当然亦出于安全考虑,房背后墙,贼不好翻进来,即使能上房顶也不好下到院中,因为房檐布有铁丝网,本是防飞砂走石的,所以贼不好下来。另外,这种房子夏天凉快,大门一开,风吹进来,形成过堂风,分送至院中各方间。
6,板凳不坐蹲起来。想必也是临时凑合的一种办法,一是嫌回家取凳子来回跑,二是懒得动弹,还有的嫌蹲着难受,顺便背靠着墙。
7,姑娘不对外。关中地区一般自然灾害少,土地肥沃,自给自足,姑娘找对象大都在附近村子间,习俗相近,离父母亦近,便于照顧。
8,秦腔吼起来。秦腔是中国梆子戏鼻祖,普遍流行于西北五省,南方有些地方也能听懂,过去文化生活贫乏,农村人干活累了,唱几句秦腔提提精神,村子谁家过事,就有民间自乐班唱几出折子戏,以后,富裕了,就请当地剧团来演唱。
陕西八大怪,反映了旧时民间习俗。现在大多还存在,个别的有改变。社会在发展,习俗也在不断变化着。
陕西八大怪顺口溜完整版?
陕西八大怪是:1板凳不坐蹲起来、
2房子半边盖、3姑娘对里不对外、
4帕帕头上戴、
5面条像裤带、
6锅盔像锅盖、
7油泼辣子一道菜、8秦腔不唱吼起来。多留传于陕西关中一带
陕西八大怪?
第一怪:面条宽得像裤带。擀厚、切宽,把醋调酸,吃一碗,耐一天。
第二怪:锅盔大得赛锅盖。 硬面锅盔像锅盖,出门干粮人好带。
第三怪:油泼辣子一道菜。 关中人,脾气怪,辣子加馍不就菜。
第四怪:老碗似盆分不开。 关中汉,真实在,老碗盆盆分不开。
第五怪:家家房子半边盖。 房子半边盖,屋檐滴水不流外。
第六怪:有凳不坐蹲起来。 站着腰疼,坐下窝,圪蹴说话最受活。
第七怪:妇女帕帕头上戴。 蹚土多,太阳晒,出门帕帕头上戴。
第八怪:秦腔大戏吼起来。 拉弦索,敲桄桄,自娱自乐喉秦腔 。
手巾帕帕头上戴?
这个问题还是让我这个陕西人来回答吧,这是流行于陕北老百姓的一种生活风俗习惯,是陕西“八大怪”之一是人们对陕西人民那种热情、奔放、大气豪迈、不拘小节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的趣味概括!
“手巾帕帕头上戴”就是陕西八大怪之六,是指陕北地区的老百姓走到哪里头上都会包上一块白色或黑色的毛巾 、这里面还真是有点讲究的!陕西的关中盛产棉花,当地农村很早就有用棉花纺纱织布的习惯,当地人爱把这种用棉花纺织而成的布染成黑色和白色做成毛巾包在头上,外地人看见觉得奇怪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其实,这种帕帕的实用性很强,可防风、防尘、防雨、防晒,在地里干活累了可擦汗、可擦手,还可临时用来包东西。陕北的老乡还会把毛巾扎成个羊角包在头上,扎毛巾其实也是一样的作用我们叫白羊肚手巾、好多陕北民歌里都有唱到、陕北和晋西北居民春秋两季多以头巾缠头。由于风沙经常性的肆虐,显示一种阳刚英武之气,还可以夏天防晒、脸上和脖颈灰尘和沙砾,冬天御寒,最初的手巾,他们就用羊毛制成毛巾,共同构成了陕北人民的这种粗旷、豪迈的人文风景,也体现了陕北人民利用自身环境和物产资源勤劳朴实的智慧!
陕西八大怪另外还有“房子半边盖、面条像裤带、油泼辣子一道菜、锅盔大的像锅盖、碗大像盆分不开、有凳不坐蹲起来、还有女人拿起个旱烟袋、这些有趣朗朗上口的民谣顺口溜让人听了不觉一笑又颇具趣味,正是体现了陕北人民的热情奔放的生活方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