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等于多少文,贯的部首是什么

天美资源网

一贯等于多少文,贯的部首是什么?

部首:贝

释义:

一贯等于多少文,贯的部首是什么

1、古代穿钱的绳索(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每一千个为一贯):“~朽而不可校”。腰缠万~。

2、穿,通,连:~穿。~串。~通(➊连接,沟通;➋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连~。~注。~彻。~珠(连珠成串,常用来形容声音的圆润动听)。鱼~而入。

3、古同“惯”,习惯。

那多少贯是一两银子?

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那么~~~~~~1贯钱大约就是一两白银,那一千贯就是1000两银子,根据 白银大约是2元/克,推算出1两白银约值80元,那~~~~~~1000两银子大约就是80000元(8万元)一千贯大约就是80000元(8万元)咯!PS:这只是大概的估计,因为当时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现在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所以,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请多多包含咯!

一钱银子等于多少文?

一两是十钱银子,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所以一钱银子大概等于100~150文铜钱。

银两与铜钱的换算

古代货币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钱那么明确。

大概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吊)铜钱=10000文铜钱

这里提到“贯”“吊”等单位,是因为古代流通的货币以铜钱为主,为了方便携带和计数,一般都把铜钱穿起来。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每一百六十枚用麻绳穿成一串;也有说“一千文为一贯”,根据上面的换算公式,更倾向于这种说法。也就是说一贯(吊)钱有1000文。

一贯钱相当于多少银元?

古代一贯钱等于一两银子,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

古代货币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是常常变动的,大约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吊)铜钱=10000文铜钱。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但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据描述:“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扩展资料:

中国的货币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货币文化。先秦时期的货币,各诸侯国实行不同的货币制度:在不同地区使用形制各异的刀币、布币、环钱。秦统一中国后,中国货币主要以环钱为主要形制。到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到明代,白银成了最主要的流通货币。

唐朝1匹绢帛等于多少钱?

隋唐时期,丝织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北方,各种各样的丝织品被制造出来。唐代时期,对于丝织品的管理和各种规定制度都已经比较成熟,《唐律疏议》中更是就丝织品的一些相关问题做了处罚说明,绢帛的大小、长度等都有规定,乱了规定的交易就会受到律法的处罚。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唐朝时期的绢帛逐渐货币化,一来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二来本身绢帛的制作就是有价值的。

到了唐玄宗时期,甚至出现了绢帛为本,钱为末的流通机制,这本身就说明绢帛作为一种流通的货币形式是非常受重视的,毕竟绢帛有自己的价值、又可以作为流通手段的一种,还可以储藏,再者,还是唐朝统治者大力推动的一种货币形式,因此在唐中期以前,丝织品作为货币形式的一种是很受欢迎的。

开元年间,丝织品“与钱货兼用”,后来又规定“布帛为本,钱刀是末。”唐玄宗应该算是最重视丝织品的唐朝皇帝了,根据《通典》的记载,天宝中的税收是这样的:“岁计粟则二钱五百余万石,布绢绵二千五百余万端屯匹,钱则二百余万贯。”由此可见绢帛在唐朝时期作为货币流通手段的重要性,而当时主要的货币主要就有三种:粮食、丝织品和铜钱。

那么绢帛和铜钱之间在当时有怎样的换算比例呢,一般来说,在安史之乱之前,大唐的政治、经济都比较稳定,物价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并不是很大,比如初唐时期的话,一匹绢帛大约是200钱,而开元时期的一匹绢帛则有550钱,这些数值都比较稳定,在当时都算是一种换算标准。

但是安史之乱之后,大唐的政治、经济都已经被大乱,均田制也遭到了破坏,税法也进行了改革,这让货币的流通出现了混乱,波动很大。比如唐德宗时期实行两税法,《新唐书·食货志》记载:“绢匹为钱三千二百,其后一匹为钱一千六百,”当时宰相陆贽上书说:“初定两税,万钱为绢三匹,价贵而数不多。……近者万钱为绢六匹,价贱而数加。”

由此可知,在这一段时间内,一匹绢帛是3200钱,平均值为三匹绢帛一万钱;不久之后,一匹绢帛就是1600钱,平均值为六匹绢帛一万钱。所以我们看,波动是非常大的,很难将其定在一个固定的换算数值上,尤其是安史之乱之后,一天一个样,遭殃的只能是普通百姓。

而且,越到唐朝后期,丝织品作为货币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失去了朝廷的支持,丝织品的货币化就降低了很多,而铜钱即便曾被打压过,但是一直还是主流的流通货币之一,比较稳定。唐朝的铜钱是开始于621年的开元通宝,说到这里可能就会有人问了,开元通宝不应该是唐玄宗开元年间所制的铜钱吗?实际上并不是,开元通宝中的开元并不是指的唐玄宗的年号,而是有“开辟新纪元”的意思,最开始的开元通宝上面的字还是欧阳询书写的。

开元通宝在最初,一钱就是一文,那么十文就是一两,所以说一贯钱大约有六斤四两那么重,那么一文钱就相当于现在的四克,也就是一个开元通宝的重量。开元通宝在唐朝的发展经历了还几个阶段,其中在唐玄宗时期的重量略有提升。整体上来说是比较稳定的,开元通宝的流通算是历史上货币流通的大事记。

在唐朝之前,流通的铜钱主要是开始于汉代的五铢钱,五铢钱的换算机制比较复制,而且还是二十四进制,本身铜钱的重量就很有不同,又经过数百年的流通,很是混乱,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唐朝建立后,李渊用了几年继承自隋朝的隋五铢后,就决定废除五铢钱而铸造开元通宝。开元通宝不仅仅只是铜质,还有金质和银质的开元通宝,只是金、银质的开元通宝并不是流通货币,而只是作为赏赐物和观赏物存在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