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什么在西柏坡成立,西柏坡是一个村吗?
西柏坡原是河北省平山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1948年5月,党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建立了解放全中国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1948年9月会议强调要求严格执行什么?
1948年9月8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称中共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这是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
会议讨论了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扩大党内的民主生活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决议规定:
1.在一切巩固的解放区,党的各级委员,必须遵照党章的规定从现在起,定期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及代表会议,讨论中央的指示和各种工作,并选举和补选党的各级委员会。
2.对于各级党的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必须赋予党章所规定的一切权力,不许侵犯。
3.党的下级组织的代表大会、委员会及代表会议的重要决议,必须呈报党的上级组织批准以后,方准执行。
4.各级党的领导机关,必须将不同意见的争论,及时地、真实地向上级报告,其中重要的争论必须报告中央。
5.各级党委会召集各级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必须有充分的准备,以便缩短开会时间,获得完满结果。
6.健全党委制,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西柏坡成立时间?
西柏坡为我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了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中国命运定于此村”,这是时任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的朱穆之同志的题词。
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中旬,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
解放战争中最经典的五次战役是哪些?
1. 平津战役:该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22日至12月31日期间,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在中国北方展开的一场大规模战役。这是解放军在解放北平(今北京)的过程中的决定性胜利。
2. 淮海战役:该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展开,是中国解放战争中一次重要、规模巨大的战役。它从战略上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势头,实现了解放南方和中部的历史转折。
3. 清源山战役:该战役发生在1946年12月中旬至1947年1月初,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之间在辽宁省的一次重要战役。此次战役表明了解放军建立的民主政权的军事力量与国民党政府军队之间的军事差距。
4. 豫西战役:该战役发生在1948年4月19日至6月15日期间,在中原地区的一场重要战役,是解放军迅速展开攻势并控制大片地区的转折点。由于两军对峙状态期间的情况不明,其结果具有争议。
5. 抗美援朝战争:该战争是在1950年10月25日至1953年7月27日期间展开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其中。这是中国武装力量首次进入现代战争,它对中国国家和军事家认识现代战争,提高军事技术水平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哪些人真正做到了孙武所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中国历史上,世界历史上,真正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军事家,当属伟大领袖毛主席!
1,初出茅庐第一战——湖南一师战役。
军阀混战期间,长沙成为各军阀拉锯的战场,尤其是长沙城边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更是饱受战火之苦。1917年,毛主席是一个学生干部,面对3000北洋溃军,随时都能洗劫湖南一师,洗劫长沙。毛主席带领200学生和几个校警,连哄带吓让3000北洋军缴械投降。此战中,毛主席一生是胆、勇闯敌营、震慑敌胆,有着一个杰出军事家的胆略。
2,十年内战中的多次军阀起义。
十年内战中,很多旧军阀在毛主席政治宣传的攻势之下主动弃暗投明,投入了红军的怀抱。最典型的例子是董振堂等人领导的“宁都起义”。宁都起义中,26路军作为被蒋介石排挤的杂牌军。总指挥孙连仲和第二十七师师长高树勋不在部队的时机被果断抓住。共产党秘密党员、参谋长赵博生争取第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第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参加起义,最终这只部队成为红军的一份子。在长征中担任后卫任务,被称为“红军的铁铁屁股”!
3,抗日战争中的“日本八路”。
抗日战争中,我党我军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做好俘虏工作,对日军开展攻心战。于是有很多日本军人,在我党的正义感召之下,加入了共产党加入了八路军和新四军。这些日本人组成了“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肩作战共同抗日,被老百姓亲切的称为“日本八路”。
这些日本八路,用音乐、传单等方式争取敌人投诚。有一个“日本八路”前田光繁一生劝降日本士兵近千人,后来还写了一本《八路军内日本兵》的回忆录。这是毛主席“不战而屈人之兵”最生动的体现。
4,解放战争中的“高树勋运动”。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对国军中的非嫡系军队,也是百般刁难,试图削弱。抗日战争后,蒋介石迫不及待发动内战,遭到了有良心的爱国军人的反对,高树勋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高树勋是曾参加台儿庄大战的英雄,他1947年在邯郸起义。
我军以高树勋为典型,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运动,激起了国民党军队官兵的怠战、罢战、反战情绪,促使大批官兵举起反内战义旗,自动放下武器,退出内战,或掉转枪口,帮助人民解放军反击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战争四年中,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接受改编、被我军俘虏的达636万人。(北京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