钲怎么读,彩丝当取当银钲中当的读音?
彩丝穿取当银钲的当读音dàng
当,当作的意思 当作,读音:dàng zuò。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银钲 一作: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 一作:玻瓈)
译文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注释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正的同音字?
的同音字是证,郑,症,政,挣,铮。
正 [zhèng]
汉语文字
正(拼音:zhèng、zhē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其古字形上为城池形,下为足,本义为征行、征伐,是“ 征 ”的古字,读zhēng。征伐的目的就是有所平定、有所纠正,因而引申出平定、匡正义,由平定引申出决定、考定、勘定等义。
铮与钲的区别?
一、
铮:zhēng 〔铮铮〕a.象声词,金属撞击声;b.喻才能突出,如“铁中铮铮”;c.喻刚正不阿,如“铮铮铁骨”。
铮:zhèng [形] [方言]∶[器物表面]光亮耀眼[shining]。如:玻璃擦得铮亮
二、
钲 [zhēng]〈名〉古代乐器名。形如钤,有柄可执,行军时用 。
钲,铙也,似铃,柄上下通。——《说文》
钲,铃也。——《广雅·释器》
司铎授钲。——《东京赋》
方叔率止,钲人伐鼓。——《诗·小雅·采芑》
又如:钲鼓(古时行军击钲使士兵肃静,击鼓使士兵前进。后用钲鼓为军事的代称);钲歌(即铙歌,军乐);钲人(掌管鸣钲击鼓之事的官吏);
钟身正面的上部于上谓之鼓,鼓上谓之钲,
钲上谓之舞。——《周礼·考工记》。
孙诒让正义:“ 程瑶田云:‘鼓上,为钟体之上段正面也,谓之钲。’”
三、
铮与钲的区别主要有含义不同,出处不同。
钲这个字念什么?
钲这个字拼音 zhēng ,zhèng,是多音字。
详细字义
◎ 钲
鉦 zhēng
〈名〉
(1) 古代乐器名。形如钤,有柄可执,行军时用
钲,铙也,似铃,柄上下通。——《说文》
钲,铃也。——《广雅·释器》
司铎授钲。——《东京赋》
方叔率止,钲人伐鼓。——《诗·小雅·采芑》
(2) 又如:钲鼓(古时行军击钲使士兵肃静,击鼓使士兵前进。后用钲鼓为军事的代称)
一个金一个泽去掉三点水念什么?
一个“金”字旁一个“泽”去掉三点水念:铎 读 duó 笔画: 10画
部首: 钅 五笔:qcfh
释义: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为古代乐器。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木铎。铃铎。铎舞。
组句:
悬鞀建铎xuán táo jiàn duó 指听取臣民意见。
司铎sī duó ,指掌管文教,天主教神父的正式品位职称。
宝铎bǎo duó ,语出:南朝梁刘孝绰《酬陆长史倕》诗: 月殿曜朱幡,风轮和宝铎。
毁钟为铎huǐ zhōng wéi duó ,将钟改铸为铃。毁大物为小物,比喻随心所欲的愚蠢行为。
铎是一种汉族古乐器,大铃,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盛行于中国春秋至汉代。木铎。铃铎。铎舞。汉族古代铜制打击乐器。多用于军旅。其形制略近于甬钟,但比钟小。柄短而呈方形。体腔内有舌或无舌。有舌者可摇击发声。舌分铜制与木制两种。铜舌者为金铎,木舌者为木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