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风俗,过年有怎样的习俗呢?
我是江苏连云港人,农历腊月二十三送灶要做馅儿饼,二十七要包很多很多包子,三十夜要洗的干干净净穿新衣服,守岁,发压岁钱,所有容器里面放糕或者放小额钱币,晚上要包好弯弯顺,第二天早上起来吃,还要给长辈磕头拜年;初一用的水不能倒掉,地不能扫,针和剪刀全部不能碰,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你们的习俗和我们一样嘛?
东北人什么民族?
东北人大部分是山东、河北人的后代,虽然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俄罗斯族、回族、锡伯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但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是汉族人,而汉族人绝大多数的祖辈绝大多数来自山东、河北。
东北地区地处中国东北方向,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清朝时期通称之为东三省。在中国一般用东北或者东三省、东北三省来称呼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份。东北民系的“东北”二字,即源于此。关于蒙东地区生活着的百姓,虽然这四个城市虽然行政上不属于东北地区,但是因为生活习俗与文化认同的原因,属于东北民系;而在行政上属于东北地区的辽东地区,如大连,丹东,营口等市生活的百姓,由于生活习惯与东北人不同,与胶东半岛的百姓同属于胶辽民系。
东北为什么过年要提前上坟?
井台上,各个屋里都亮灯。我们的灯是用面食做的底,小的蜡烛插在上面。还要说一句我是 山东的。东北上坟习俗
在东北农村存在家里有人过世?
这种风俗在山东黄河口也有,当家中有过世者,一般家族中下辈不能过节贴春联,而同辈人或辈分高者,可以贴对联,本家不能贴,出了五代之族人,可以贴对联。
同时家中不能早开门,迎接拜年人,当初一拜年过后,才能开门,总之为了表达对过逝之人怀念,一切娱乐取消,达及依然悲痛之情有存,失去亲人之悲情,这都是代代辈辈留下来风俗,同时还有请祖先进家,有柱子,一如中堂画,列入其间的是祖先名字,以蝇头小楷添写,类似祖先牌位,由高祖由上到下,呈金字塔罗列,挂在厅堂正面,两边有祖训对联,下有条山几,下有方桌,桌下有烧纸的铁盆,桌上有牺、牲菜食之供品,及对称蜡独,中间香炉,插香点燃,香气袅袅,这就是所谓香火了。初夕夜到初一整天,香火不能断,初一拜年都向祖先跪拜,同是嘴里念叼,过年好,之吉祥语。
现在居住楼,年龄在七十岁之人依然有这种风俗,而年轻者,已经断了此俗,而是到自已祖坟或在十字口烧纸祭拜而已,算作记念之情,至逢节日,不忘祖先之意。都是中华民族之传统之风,不忘祖。
由风俗可知,各地有不同的风习,随着时代进步,怀念的方式,更加文明。
作文东北的礼仪文化?
过年风俗
1、在农村腊八之后人们开始杀猪宰鸡,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节日期间食用。
2、过年时,将酸菜、肥肉和血肠放在大锅里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 “杀猪菜”。
3、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饺子中包上硬币或者花生、果仁,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福气多多。
4、在东北,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挂红灯笼,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晚上,灯笼要保持彻夜通明,意味着益寿延年。
5、高跷和秧歌这一传统项目向来都是东北人的挚爱,一到过年会有高跷和秧歌表演。
风俗习惯
1.烟筒贴在墙上面
在北方农村里都有盘火炕的习惯,烟道一般都在墙里,然后顺着房檐砌上一个高高的烟筒,这样的烧起火炕来更容易把烟吸走。而东北一些农村里烟筒特别的奇怪,许多都是重新挨着墙砌一个烟筒,或者是在山墙上凸出来一块用来盖烟筒,这样的烟筒好像贴在墙上面一样。其实这样的设计也是有根据的,夏天的时候能防止雨水顺着窗户流到屋子里面湿了墙根,更重要的是烟筒到了冬天里能减少火炕散发到室外的热量,使得屋子里更暖和。
2.出行靠爬犁
在东北一些山林之间农村来说,爬犁比车更重要。当大雪封山的时候车很容易被陷进去,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爬犁了。虽说自己生活在北方农村,可对于爬犁还是很新鲜的。爬犁的结构非常简单,下面两根木条用来滑行,上面是一块木板用来载人载物。近点的距离拉货一般都由人拖拽,远点可以通过畜力。爬犁看似简单却非常实用,即使到了现在依然流行
3.大姑娘会爬树
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件事,他们那里的姑娘都会上树。对此比较好奇,都是农村里调皮的男孩子才会干的事情。原来这是山村林区里面的传统,农村素来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林区里面有着不少的山货,每逢山货成熟的时候全家老小都会进林子采摘,姑娘们也是这样学会爬树的,摘一些野果,松籽,山菇等等补贴家用。对于没有见过的人来说不可思议,而在这些地方是极其正常的事情。
4.治病靠跳大神
各地农村里都有一些奇异故事,而东北许多农村因为在山林之间更为普遍。过去人们认知有限,若是生了什么病都认为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会请来神婆跳上一跳。在东北的官方学名叫做萨满,民间的说法叫做跳大神。现在这样看病的方式基本已经消失了,而跳大神作为一种民俗活动至今还能看到。
5.冬天舔晾衣绳
在北方农村里相信有不少孩子冬天里有舔钢管和晾衣绳的经历,尤其在东北这种情况最为普遍。到了冬天室外各种铁制品上都会蒙上一层白霜,好像糖一般。虽然大人一在的告诫不能填,可好奇心的驱使,或被舔过的人哄骗是甜的,总不断有孩子进行尝试。等舌头被粘住了在后悔,什么甜的一股子铁锈味,甚至还会扯掉一层皮。这好像是特殊的成人礼,舔过之后仿佛长大了一样。
东北地区人类活动的遗址相当多,旧石器早期遗址遍布辽河、松花江流域,遗址文化类型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基本特质完全一致。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经过融和、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从原始社会(约前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一些部族的共同生活到现代(21世纪);
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文化大区和经济大区,不是行政区;“东北”一词,最早发见于《周礼·职方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