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内基训练,为什么有的人希望别人过得不好?
从心理学上来说,有的人希望别人过得不好,很喜欢贬低别人,整蛊别人是一种强烈的嫉妒心。
嫉妒就是我们看到别人过得比自己好,他们会提醒我们产生的一种屈辱感,这种屈辱感,会提醒自己的生活过得很无能,自己特别的窝囊,是一种非常低自尊的表现。
从心理学上来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嫉妒情结,这很正常。但是如果因为嫉妒产生一种怨恨与排斥就是一种不健康的情绪。
他们之所以会希望别人过得不好,更多是其实有这些心理考虑:
1,总是拿自己的财富,地位和周围的人比较;
2,认为自己的成就应该获得更高的声誉,别人的不行,就能衬托自己的优秀;
3,担心其他人把自己看成失败者;
二、喜欢贬低别人,整蛊别人可以带来内心一种不平衡希望别人过得不好,其实也是我们内心补偿平衡,我们希望找到对方不好之处,然后跟自己情况对比,会内心感受好一些。
2013年,有一项调查,主题为“他们的痛苦,我们的快乐”:成见和幸灾乐祸的研究揭示了人们不只会怨恨“富有的专业人士”的成功,而且参与研究的人还会因他人的不幸而感到快乐。
研究者给参与者看了四张不同人的照片——一张老年人的照片,一张学生的照片,一张瘾君子的照片,和一张富有者专业人士的照片。
当我们把这些照片和不同的时间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研究者专门研究参与者的脑部活动,他们发现,当富有者的专业人士碰到诸如被出租车溅了一身水这种麻烦的时候,参与者是最高兴的。
事实上这种事比看到其他任何人交好运更让人高兴。而这种想法就是建立在他们认为这些人不好,自己的不好也就更容易接纳了。
三,如果我们总是希望别人过得不好,其实会忽略我们自己的技能和天赋人与人是不同的,如果我们总是希望别人过得不好,或者贬低别人,这并不会改变现状,反而会阻碍我们与其他人的连接,你也没有办法和对方建立真诚的友谊。
另外一方面,当你过多嫉妒心的时候,你也会忽略自己的技能和天赋。你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别人,而你在自己所提升的技能上花费时间越来越少,这会让我们更加陷入一种无能状态。
四、学会这几个方式改变自己状态我们要想抑制这种情绪,最根本的就是避免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当我们把自己和别人做比较的时候,就像在拿苹果和橘子作比较。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技能和生活经验,所以拿你自己和别人做比较并不是一个衡量你自己价值的好方法。
学会欣赏别人,祝福别人也是祝福自己。去努力了解别人,而不是贬损别人,这样会让你和他人建立真正的友谊。别想着自己的弱点,也别总是认为自己无能,通过现在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状态,你的心胸与格局提升了,自然就不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
我是唐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力成长训练营开创者,愿和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卡内基沟通与人际关系实际应用如何?
谢谢邀请!我想这本书还是有实用价值的。一、从这本书出版时能够成为一本畅销书,就已经是很好的证明,1937年此书出版时,一夜就轰动全美国,很快传遍世界,成为一本最畅销的书每一种文字的翻译本等都有。能够受欢迎,就说明人们有需要,它有实用价值。
二、本书当中举了些实际例子,能够体会情境,易理解,具有实际操作性。
三,教给人们实际交际的理论技巧,不善于沟通和交往,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不懂如何做,比如有些人不善于交际,是因为不知道他人的心里,有时本着一颗善良的心,却让人不高兴;还有些人不知在何种场合做什么事,比如:该主人讲话时却抢了主人的风头,让主人失去面子。先学习一下理论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它发挥的价值的多少,还是在于学习的人,学习者的领悟能力,学习者是否能时刻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总之,我看完此书还是觉得受益非浅的。
思维导图该怎么画?
谢邀!
我是名咨询顾问,从事管理咨询10多年,工作中用于构思、分析、设计的最主要工具就是思维导图,作为一名实战派,不喜欢说道理,直接分享5个实例,如觉得有用,请顺手点赞、转发。PPT观感设计
PPT绘制7要点介绍
SWOT分析
番茄工作法
麦肯锡金字塔原理PPT设计之思维导图(上)PPT设计之思维导图(下)PPT绘制7要点之思维导图(上)PPT绘制7要点之思维导图(下)SWOT分析之思维导图(上)SWOT分析之思维导图(下)番茄工作法之思维导图(上)番茄工作法之思维导图(下)麦肯锡金字塔原理思维导图(一)麦肯锡金字塔原理思维导图(二)麦肯锡金字塔原理思维导图(三)麦肯锡金字塔原理思维导图(四)麦肯锡金字塔原理思维导图(五)我是小明,10年咨询顾问经历,职场技能(PPT汇报、逻辑思维、沟通表达)掰开揉碎,讲给您听,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一起加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职场精英思维导图、PPT方面的任何建议,请评论区留言,有用,请点赞、转发
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吗?
口语和书面语是两个不同的系统。
词汇、句式和风格都有很大区别。书面语是经过反复推敲修改的语言,精炼、优美、含义深刻丰富。口语不要求精炼优美,更不要求也不可能要求推敲修改,都是即兴的实用的。书面语著作可以让人们世代阅读还可能没有理解透彻甚至不得其解,而口语只用于即刻的明确的浅显的交流。
这就不难理解有的作家在生活中口头表达困难笨嘴拙舌而那些生活中口头表达油嘴滑舌头头是道的人大都写作困难。
两种语言有不同的特点和功用。除了小说、故事、叙事散文中人物语言描写,词汇、句式是有很大区别的,书面语的词汇、句式以及省略、跳脱、倒装、含蓄等表达习惯,口语里是鲜见的——这话在口语里“鲜见”就该说成“少见”了。
另外,网络写作语言更加接近口语,所以要提高文笔,还得多读传统作品,尽管信息时代,书面语、口语正在合流。
阅读能否提高文笔,首先得看阅读量,即阅读量足以进入书面语言系统,其次看阅读的质量,如古人的能够理解背诵,甚至“倒背如流”。所谓文笔,常用含义为精炼、准确、流畅、生动、优美……的书面表达,熟练巧妙挥洒自如甚或富于创造性,阅读是模仿和创造的基础,读写结合才能把大家手笔化为自己的写作习惯,在此基础上实现个性的发挥。
最起码阅读可以积累词汇,词汇不丰富,心里明白,却没足够的词汇表达。
另外,不得不说,文笔好也要靠天分和悟性,不是仅靠阅读。(那就还得加上天才悟性、生活阅历和多读多写?)
鲁迅虽然说过“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但考虑到他强大的基因(三弟兄都不是普通作家),他这话只能再次证明“成功等于天才加勤奋”而不能证明写作无须天才。
有的人生来对文章、书籍有着天生的喜爱,有的人一见文字就头痛;有的人读书心领神会,有的人百思不得其解。
有的人天生写作优秀,如杜甫的“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又如骆宾王的七岁写出《咏鹅》。当然,这是诗人甚至大诗人的天赋,普通人要提高文笔和作家、诗人对语言的完美追求,是有层次差别的,但都靠多读多写提高文笔。
还有一层更深的道理是,语言是来自生活的,生活永远比语言复杂、生动,所以文笔好还得靠对于生活敏锐的感知。杜甫、骆宾王之7岁就能生动咏凤凰咏鹅,除了因为天才颖悟,还因为他们具备从生活中获得的对于形象的敏感和对形象的展现能力。
陆游给他的儿子传授写作经验时写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也包含这个道理:文笔不是从书本到书本。
提高文笔,要把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描摹再创造结合起来,文笔是依附于内容,而内容是来自生活的。
下面,为了让大家对这个问题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把陆游这首诗及译文提供给大家,希望好好体会:
示子遹
宋 · 陆游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
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我年轻初学写诗的时候,只知道追求诗句工整,修辞华美,总在字句上下功夫。到中年写诗时,始所有悟,才逐渐窥察到宏大深邃的诗意境界,也就能写出一些好诗来,有如被湍流冲洗的顽石,显得奇特不俗。唐朝李白、杜甫的诗,是不可逾越的高峰,有如数仞高墙挡在眼前,我恨自己领会不深,渴望而不可及。
元稹和白居易的诗,也只能说到达了高墙的门边,至于温庭筠、李商隐的诗,就不值得一提了,即使是他们的扛鼎之作,也未必能真正领会诗中三味。诗是六艺之一,哪能仅仅当作笔墨游戏呢?所以,你果真要学习写诗,不仅是字词句式,还要有更深的学问,作诗的工夫,在于诗外的历练。
(译文摘自网络)
建议大家在泛读的基础上精读自己最喜爱的作家作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那些自己喜爱的作家,更能有收获。最后,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得付出相应的努力,要提高文笔,一定要苦读,还要多练,所谓百炼成钢。
杜甫那么天才那么伟大,还“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古人“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可见文笔的提高是人生一个很大的工程,并且没有止境,不是多读两本书就能完成的。
但多读书是提高文笔的一个必要条件,这是毫无疑问的。“手不释卷”和“出口成章”这两个成语,应该有所联系。
敝地形容不读书的粗鄙人物,就说,“倒吊三天,倒不出一滴墨水”,问题就出在他们没喝过墨水啊。过去还说人“不读书,不看报”,嘴里吐出来的,当然没有文采可言。
为什么在中国还没有产生如美国卡内基这样著名的企业咨询公司呢?
卡内基公司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并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管理训练服务。为什么中国没有像卡内基这样知名的咨询公司呢?
1.企业管理理论起源于西方。20世纪初期,在欧美企业中资产的所有者就是企业的经营者,但他们往往不善经营,导致公司运营困难,甚至面临倒闭。基于这样的情况,管理诊断应运而生,逐步在欧美国家发展壮大。而我国企业管理咨询只有30多年的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中国企业联合会开始以“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选派了一批具有企业管理咨询理论知识和管理实践经验的高管到法国、日本等国家学习管理咨询理论、方法和体系,才把企业管理咨询引进来。企业管理咨询根基来源于西方国家及发展历程短使得我们国家目前还没出现像卡内基这样知名的咨询公司。
2.国外管理咨询公司积极布局中国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形成,众多人士投资兴业,涌现一大批企业,国外管理咨询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并抢占市场。1993年,麦肯锡成立上海办事处,埃森哲建立上海分公司,是最早入驻中国的外资咨询公司。卡内基也于2001年设立北京办公室,提供卡内基培训课程。老牌咨询公司入场,客户企业对咨询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多数客户也会青睐知名咨询公司,本土咨询公司面临激烈竞争和生存压力。
3.虽然预期我国对管理咨询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相比欧美国家还是需求不足。比如在欧美国家遇到各种困惑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咨询,心理问题找心理咨询师、婚姻问题找婚姻咨询师,咨询业非常发达。和西方人观念不同,我们遇到问题首先想的是自己解决、或者说内部解决,而不是立马借助外面的专业人士进行解决。这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企业管理者出于对成本、成效、个人能力、商业秘密等因素的考虑可能就不愿意请咨询公司。
4.我国管理咨询公司需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欧美那些老牌的咨询公司已经发展成熟到可以为客户提供全球化、个性化的咨询服务,由于市场定位、人才结构、规模等原因,我国本土的管理咨询公司行业良莠不齐,不乏有些咨询公司只提供一些标准化培训课程,却不能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更不用说提供个性化的、复杂的咨询服务了。
市场化经济是管理咨询的根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信我国企业对管理咨询的需求越来越多,本土管理咨询公司也会迎来大发展,并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咨询服务。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的统计,近年来“中国管理咨询机构50大”的营收规模稳步增长,2019年这50大咨询公司营收48.19亿元,相比2012年29.03亿元,增长了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