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的功绩,杨广如何利用南朝系统操控皇位?
利用南朝谈不上吧,被灭过后南朝系统已经不存在,剩下的人才自然就流到拿下南国的杨广手里,杨广的老婆萧氏,也就是后来的萧皇后,她是南梁皇帝的女儿,一方面杨广他俩恩恩爱爱,另一方面也利用了她拉拢了南朝的人。
隋炀帝错过的绝色美人叫张丽华,是南朝后主陈叔宝的爱妾,此女很得陈后主的欢心。因为她不光美艳漂亮,会伺候皇帝,让皇帝舒服,还会当猎头,为皇帝寻找美女以供皇帝享用,让皇帝非常欢心。这样的美女别说皇帝喜欢,就是放到现在,也会讨所有男人喜欢。杨广当然求之不得,但他手下的大臣高颖认为张丽华是个红颜祸水,是同妲己一样的祸害,就不顾杨广反对,私下把张丽华及其它妃子给杀了,令杨广气愤不已,也给日后杨广杀高颖埋下了伏笔。所以杨广错过的绝色美人是陈后主的爱妾张丽华。张丽华是陈后主陈叔宝的妃子。
张丽华出身卑微,10多岁进宫给陈叔宝的一个姓孔的嫔妃当侍女。
但是年幼的张丽华就显露出她绝世的美颜。
据说她一头乌发长七尺,光滑柔美,像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绸缎。
陈叔宝除了爱好文学,就是爱好美色。
他第一次见到张丽华,他就为自己的眼光感到骄傲,虽然这个小女子尚未成年,但以他犀利的目光,他看出了这是一个绝世尤物。
皇帝看上的女人,后果都一样,就像唐玄宗看上了他的儿媳杨玉环也不是什么问题。
张丽华当上贵妃的时候,她服侍过的那个孔贵人还是贵人。
张丽华为陈后主生了两个儿子。
杨广遇见张丽华的时候,她30岁,正风华绝代,成熟丰腴,女性魅力不可阻挡。
贵为伐陈统帅,杨广下令要带走张丽华。
但是伐陈战争的真正指挥者,一位杨广也十分尊重的将军高颖说了这样一段话:
周武王灭殷商,杀了妲己。如今平定陈国,不应娶张丽华。
据说杨广眼中含着泪,心中流着血,张丽华被处死。
杨广应该心中充满遗憾。
反正隋朝在他手里要完。
留下张丽华又何妨?
错过了,再等一个轮回也碰不上。
即使碰上,也不知是鸡同鸭讲,还是风马牛不相及。
历史是否将隋炀帝污名化?
其实历史并没有污化隋炀帝,只是后人理解的方式不同,导致对隋炀帝评价褒贬不一,但是历史就是根据当时的事实进行记载的,不存在污化与不污化之说。对隋炀帝这个人,我觉得用这样一句话就可以评价他的功绩,那就是“弊在当代,利在千秋”。
换一种说法就是没有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过分理想主义,忽略掉现实因素,导致当时人们根本无法理解其所作所为。为什么这样说呢?且听我继续分析。
一、争夺太子之位关于隋炀帝杨广获得太子之位,很多人也是存在一些误解,其实历史记载很清楚,并没有进行污化,只是后人理解出现了一些偏差。当时杨广与哥哥杨勇两人争夺太子之位,原本杨勇已经成为太子,本没有什么可以继续争抢的意义,为何杨广还要争呢?
那并不是因为杨广心眼多,而是杨勇的很多行为引起母亲独孤皇后以及父亲隋文帝杨坚的不满。他平时穿着出行都比较奢侈,让杨坚觉得这个太子过分追求享乐,担心他成不了大事。
而独孤皇后呢,则是觉得杨勇妻妾过多,影响他做正事,更主要的是,杨勇的正妻还突然去世,独孤皇后觉得可能是他的宠妃阿云所为。原本希望杨勇对此事能够有所领悟,可是他依旧没有意会,正妻死后,还与阿云你侬我侬,引起独孤皇后不满。
睍地伐渐不可耐,我为伊索得元家女,望隆基业,竟不闻作夫妻,专宠阿云,使有如许豚犬。前新妇本无病痛,忽尔暴亡,遣人投药,致此夭逝。因为正妻去世,并且没有留下嫡子,这个问题也很严重,要是成为皇帝,未来太子继承人选择将是一大难题,当时秉承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没有嫡子问题就要复杂很多,而自古皇位之争,对一个家族发展影响是最严重的,独孤皇后以及隋文帝心里都清楚。
正是因为杨勇出了一些问题,杨广才看到机会,从而积极表现,不仅把自己的小妾都闲置不闻不问,专门宠幸自己的正妻萧氏,还将家里以及衣服等都弄得很朴素。
其后晋王来朝,车马侍从,皆为俭素,敬接朝臣,礼极卑屈,声名籍甚,冠于诸王。这样一来,母亲独孤皇后对杨广很满意,觉得以后他不会像杨勇那样因为女色影响判断,父亲杨坚也很满意,认为杨广是一个勤俭朴素的皇子,国家江山交给他没有什么问题,不会因为铺张浪费与奢侈导致国家衰败。
杨广就这样得到太子之位,可以说其实并没有动过太多手脚,主要原因还是他的哥哥杨勇不争气,即使杨勇登基称帝,也很难说他就能改掉那些坏毛病,在两个能力都差不多的人之间,杨坚自然会选择稍微强一点的杨广,换做谁都会这样。
二、后世认为的功劳我们今天评价杨广,经常拿大运河还有科举制这些东西来进行标榜,今天我就深入分析一下。有人说当时杨广修大运河是因为贪图享乐,其实并非如此,大运河早在杨广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着手,当时统治者已经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大运河修通对军事与经济发展都能产生很好的作用。
隋朝大运河以会稽、洛阳、涿郡为三点,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接起来。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这是对当时经济的促进,后人都说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杨广也是明白的。
大运河除了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之外,还可以稳固当时隋朝的统治,因为当时门阀贵族很多,而且大多还比较难管理,杨广把大运河修通,以后想要调兵或者什么都方便了很多。
这些初衷都是好的,但是杨广的规划就有问题,原本他可以慢慢来进行建设,可惜他当时是这样操作的,一边找人去修宫殿,一边叫人去修大运河,还有一部分人在打仗。这种安排明显就太过于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这就是他自己的能力问题。
杨广完全忽略了一个自古统治者最主要也是最需要在意的问题,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天下哪怕到今天,还是普通百姓人口占比最大,当时隋朝也大同小异。普通百姓人口占比最大,要是你做的事情得罪了平民百姓,让他们感觉生活彻底没有希望,自然就会选择起义造反之类的事情来反抗。
要是当时杨广在进行这些工程的同时,能够多少关心一下工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内心需求,而不是只顾自己所谓的宏伟理想,那断然不会导致农民起义增多,内部将领造反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杨广自身确实存在问题,即使当时他进度慢一点,协调好各方面问题,大运河这样的工程一样可以完成,自己也不会沦落到那番模样。
我们今天回头去看那个时候的历史,更多看到的是一种结果,比如大运河,我们看到的只是结果以及后来的影响,但是总容易忽略当时的过程,你说杨广的失败,肯定是有原因的,绝对不会是无缘无故就有人要造反。
科举制度也是之前就有过雏形,杨广进行一下继续传承,后来唐朝逐渐完善,你说完全是杨广开创的,那也有些不符合历史。
三、征战不断杨广在位期间,曾让军队去攻灭吐谷浑、攻克占城、征讨契丹、突厥、流求等地,并且都取得相应的巨大胜利,可以说最开始隋军的势力还是很不一般,基本可以说在周围地区中数一数二,战无不胜。
可是为何后来攻打高句丽就要失败了呢?我们分别来分析一下,第一次攻打高句丽是大业八年(612年),隋炀帝带领113万大军亲征高句丽,如此巨大规模的部队,战斗力还很强,高句丽仅仅六十万军队,还基本上是全民皆兵才有那么多,为何杨广还会失败呢?
原本隋文帝时期就已经带领三十万大军去攻打高句丽,到了那里,士兵生病严重,最后没有胜利就回来,高句丽派人来请和,隋文帝也就没有继续追究。高句丽原本距离隋朝都城距离就十分遥远,再加上高句丽地势独特,易守难攻,感觉形势不对就投降,投降一段时间又继续偷袭,这样对隋军影响颇大。
但是杨广没有总结父亲杨坚当时战争失利的经验教训,贸然带兵前往,还是113万,经过第一次亲征,军队受损严重,再加上亲征的同时杨广还叫200多万百姓继续修大运河,引起民愤。
所以杨广第二次亲征高句丽的时候就有吏部尚书杨玄感谋反一事,弄得杨广只能匆匆赶回,无法对高句丽进行毁灭性打击,第三次亲征更不用说,国家经过修宫殿、大运河等工程的消耗,早已经十分衰弱,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人心更是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取得胜利?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没有说明,杨广在派人攻打高句丽的时候,要求将领必须任何决定都要先跟他汇报取得自己允许才能施行。打战这种十万火急的事情,还要将领请示一下才能做决定,明显要错失良机,这是杨广决策性的失误。
结语如果非要对杨广进行评价,那就是我开始的那句话,弊在当代,利在千秋,可是一个人如果连眼前的事情都把握不好,还说什么未来,似乎显得有些不切实际!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二十四史等史书对其评价是真是假?
问个问题,中国的历史不仅有隋唐,唐朝以后还有宋元明清等大统一王朝,还有很多分裂时代的国家,数以百计的帝王,随便那一个,如果你和他说:“皇上,你真和杨广一样英明神武”。你猜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别把古人当傻子!唐以后的人都是没有脑子的吗?但凡杨广有一点好,那些皇帝会那么反感他?
为杨广翻案洗白的也就最近几年而已,不知道那个自以为是,不知所以的伙计提出来的笑话而已!
李隆基对唐朝的统治有何贡献?
李隆基者,唐明皇也,也就是唐玄宗!
如果说到他对唐朝有什么贡献的话,那么我就可以在此告诉你:老流氓一个,一个丧失人伦和不务正业的老流氓!
在他的前期,依仗着在大隋王朝时代开凿的大运河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以及依赖祖辈几代创造的大好的大唐盛世,很容易的就创造了一个很不错的名声。
到了晚年,眼瞅着大唐没有啥事,就打起了儿媳妇的主意,因为是皇上,儿子不敢悖主不得不将自己的老婆让了出去。
还幸好在他之后的唐朝又持续了若干年,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比杨广的名声还要臭的多。
如果霸占了儿媳妇最多是名声不好,但名声不好还不是最主要的,历代王朝名声不好的多了去了。
除了这个不好的作为之外,他还有一大嗜好:戏曲!
戏曲是他对华夏民族的一大贡献,都说后唐的李存勖喜欢戏曲,但他哪里及得上李隆基?
李隆基可以说堪称是中国梨园界的祖师爷,这一点丝毫都不夸张。
也正是这些特点,才最终在大唐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发生了安史之乱。
他的荒唐生活为他自己的行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马嵬坡随行逃亡的士兵发生了哗变,强逼着他吊死了贵妃杨玉环,并且愤怒的士兵还指接处死了杨国忠。
此后的大唐开始走下坡路,并且也为宋代的孱弱埋下了一个伏笔。
隋炀帝杨广的功绩?
第一件:创立科举制。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到了隋炀帝的时候,他增设进士科。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与原来的只能是世家子弟为官有着巨大的差别,让很多底层的老百姓通过十年寒窗,也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第二件:开通京杭大运河。

杨广所开凿的运河其实是利用之前众多王朝开凿留下的旧河道,加以疏浚。很多人认为杨广的目的不单纯,并非为了老百姓,而是为了去方便自己区江南游玩。而且,因为修渠,隋炀帝动用了上百万的劳工,因劳累过度而死的老百姓难以计数。这个不能否认,但京杭大运河,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而且一直到现在还在起着作用。
第三件:营建东都

汉魏洛阳已经不适合作为都城了,于是杨广另选地质,重新营建洛阳,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洛阳的工程。杨广迁都洛阳一事,并非完全出于荒淫逸乐,而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决定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第四件:开拓西域
隋朝时期吐谷浑汗国和契丹、突厥等民族。杨广派人西征灭了吐谷浑汗国。他远征西域之后,再次打通了丝绸之路,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孔道,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贸易、文化的往来,同时也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