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古诗意思,唐虞世南?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全诗为: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咏蝉古诗意思?
咏蝉
作者:李百药
清心自饮露,哀响乍吟风。
未上华冠侧,先惊翳叶中。
【简析】
从咏蝉诗句的字里行间,隐约能看出作者冰清玉洁的高尚品德,看看他所用的词汇,“清心”、“华冠”,这些纯粹透明、高贵典雅的辞藻,明是在写蝉,实际上是标榜自己。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士人们受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的警策,可见他的首要任务是树立高尚的品格和加强道德修养,更何况是庙廊重臣。
唐诗蝉的意思?
蝉古诗的意思是通过对蝉的描写,赞颂了蝉的高洁品格和不同凡响的品德,表达了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古人常以鸣蝉居高饮露来象征高洁的情操,诗人通过托物比兴,将自己比作蝉,表达了自己的高尚品格和自信心。同时,蝉也被赋予了时光流转和哀戚的情感色彩1。
蝉古诗虞世南诗意?
蝉
作者: 虞世南 (唐代)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意思是: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①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②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③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④疏:开阔、稀疏。
⑤藉:凭借。
古诗蝉注音版及讲解?
注音:běn yǐ gāo nán bǎo , tú láo hèn fèi shēng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wǔ gēng shū yù duàn , yī shù bì wú qíng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bó huàn gěng yóu fàn , gù yuán wú yǐ píng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fán jūn zuì xiāng jǐng , wǒ yì jǔ jiā qīng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讲解: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悲鸣传恨无人理会白费其声。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我官职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园长期荒芜杂草早已长平。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是一贫如洗全家水一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