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个怎么样的人,杜甫和李白的关系怎样?
二人的关系,肯定不是上述诗中所写的那样,小毕以为是杜甫“单相思”李白,可李白放荡不羁爱自由,并不在乎,只留杜兄“为伊消得人憔悴”。
公元744年的夏天,杜甫在洛阳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李白,彼时杜甫33岁,李白44岁,而当时李白已经是粉丝无数的国民偶像,但是李白是商人家庭出身,商人在那个时候地位很低,没有资格参加高考,不能高考就没有机会当官,于是李白为了能够进入上流社会,和道士们交朋友,通过道士结交公主,希望得到他们的举荐,然后再进入朝廷,最终李白在文坛中、朝廷上、道教界、甚至影视圈里面都很红,成了国民偶像。
而杜甫出身于士大夫之家,书香门第,家里几代人都是公务员,杜甫从小就是五道杠,标准的官二代,在这样的成长环境当中,杜甫自然就被培养成为一个非常听话的乖宝贝,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所以当杜甫一见到放荡不羁、充满野性气质的李白哥哥的时候,立马被征服了。
杜甫和李白这次相会非常之开心,甚至还约好下次秋季再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果然到了枫叶飘零的时候,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和商丘一带,杜甫哥俩是尽情抒怀,谈古论今,亲密无间。
好到什么程度呢?有诗为证,也是杜甫写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白天的时候,兄弟俩手拉着手四处游玩,晚上喝上两盅,喝差不多了就休息,钻同一被窝,同睡一张床,同盖一床被,所以说这感情确实是非常之深厚。
但是您可别想歪了,唐朝人的做派跟咱们现在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不管你说基友也好,其他也罢,在我眼里,这应该是纯洁的阶级兄弟感情。不过这个造物弄人命运无常,两个人这一生当中就只见过三次面,再也没有重聚的机会,从此以后,杜甫对李白的思念之情就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一发不可收拾。
一次,李白被皇帝一怒之下给发配到贵州夜郎,杜甫听说之后非常之悲痛,实际上人家李白没有走到流放地就被无罪释放,但那时候通信不发达,杜甫当然就不知道这个情况,连续三夜辗转反侧,梦见李白,连写两首《梦李白》,“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这感情真的是催人泪下,当所有人都对倒霉的李白翻白眼的时候,杜甫可是两肋插刀,勇敢的站出来,大声说:“为了李白哥哥,我愿意背叛全世界。”不过当时杜甫的日子才是真正的不好过,不仅失业了,连个安身的地方都没有,还一直操着李白的心,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而李白一路流放一路喝酒一路写诗,完全没当回事。
两人最后一次相聚的时候,李白还写过一首诗叫《戏赠杜甫》: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调侃杜甫老弟,自从分别之后怎么变瘦了呢?是不是这段时间写诗太辛苦了?你看李白在杜甫面前就这么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好在杜甫爱李白,爱的就是他的潇洒,放荡不羁。
在著名的《饮中八仙歌》中,杜甫假装夸了八个人,可倾心描绘的还是李白的醉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几乎成了李白的一个广告语。
我们能查到的,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有15首,比如《冬日怀李白》、《春日忆李白》、《天末怀李白》等等,都是用深情的话语表达对李白的思念之情,可以说杜甫比爱自己的媳妇还爱李白。
用三个词语概括杜甫形象并写出对应诗句?
沉郁顿挫、忧国忧民、嫉恶如仇
1、《春望》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沉郁是指杜甫诗中情感的深沉蕴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便是对家国时局的担忧,“恨别”就是对家人分离的忧愤。家国之忧与个人之恨交织在一起,便郁结为深沉巨大的悲恸。
2、忧国忧民的诗句: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嫉恶如仇的诗句: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李白和杜甫?
李白,杜甫两个人铸就了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后人想要翻越,总有种望尘莫及的感觉。
个人觉得李白在诗歌上的天赋冠绝整个古代,就天赋而言,无人能及!写旁人不能写,想别人不能想,所以他能将浪漫主义写到极致。他就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明明生活在凡尘,写的却是天上人间,令人向往,令人感叹。李白告诉我们,有些诗歌即便是再努力,再有阅历,也无法写成。李白让我们知道了一个最有天赋的人写出来的诗歌是怎样的!他写出了盛唐的浪漫,写出了盛唐的狂傲。他是李白,是天上的仙,却误入凡尘!
如果说李白将浪漫主义写到了极致,那么杜甫就是将现实主义写到了极致。不同于李白的不食人间烟火,杜甫是一个体察世间疾苦的圣者。他也曾少年,也曾壮志凌云,也曾羡慕李白的放荡不羁,只是现实敲碎了他的梦。诗人不幸,诗家幸。他的诗就像他的人生一样充满了苦涩。然而即便是一生颠沛流离,他依然心念天下,他的笔写的依然是国家与百姓。他是诗圣,他是杜甫,他的光芒照耀万古!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出自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儿女。漫卷:胡乱卷起。这两句大意是:回头看看妻子儿女,他们脸上的愁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消散得无影无踪;自己哪还有心伏案读书?胡乱地收拾起书本,简直欣喜欲狂。
亲人的喜悦又反过来感染了诗人,使他喜不自胜,以至于要急切地收拾行装,返回家乡。这两句可用于表现人们在艰难的处境中忽然听到好消息时按捺不住的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为何许多人去60元门票的杜甫草堂?
1、杜甫草堂的门票到底贵不贵?里面有什么?本地人去不去?
从小读着杜甫的诗长大的,到了成都,怎么能不来杜甫草堂来瞻仰一下老人家呢?
并且,我会在文末告诉你们,怎么样可以省点钱,去看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里,主要是有纪念他当年居住的草堂,有杜甫的塑像,有他写的那么多古诗了,有个少陵草堂的石碑,还有一个“草堂”的照壁。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看到有个人说,到成都草堂没有什么好看的,就是一个现代的人修了一个草房子,周围就是个公园的样子,有一些花,有一些树、园林,其他就没啥看头。
而且门票太贵,不划算。
这种看法,可能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
因为他们眼里,成都的其他人文类景点也都是这样,在他眼里,武侯祠里面就是一个庙子,一个祠堂,里面没觉得有啥东西,就是门票死贵。
没错,其实不少成都本地人,可能也不见得舍得花这么多钱进去看。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不少人要花不少的钱去杜甫草堂呢?
2、为什么值得去?因为,杜甫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我们从小学的语文课本里,就开始学他的诗。
杜甫的诗,记录了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发生的事情,包括社会事件,甚至天气、当时的人文景观,所以说,杜甫的诗是史诗,杜甫是诗圣。
比如,小时候必背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讲的他在成都避安史之乱时,自己茅屋被秋风吹破的事情。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估计基本上就是这几天,或者再晚一个月左右。
当然,当年被吹毁的草堂,就是现在我们大家来参观的杜甫草堂所在地。
那么多年了,肯定当年的草堂早就不在了,肯定是后人重新修的,也是历朝历代的后人,用这种方式,表示对他老人家的敬仰。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就是说的当时的成都,曾经的锦官城。
从这句话,我们就晓得,成都从古代的时候就是比较多雨,花也不少。这是记录的当时成都的天气,晓得成都古时候蜀锦的地位,是有官方支持保证的。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是说的武侯祠,记录了唐朝时候他去探访武侯祠的地方,他那个时代的古迹。
“花径不曾缘客扫,柴门今始为君开”如今,在成都的杜甫草堂,还能看到这条花径。
尤其那条红墙小径,跟武侯祠里面的红墙一脉相承,当年张艺谋来成都给成都拍宣传片的时候,就是在这条红墙拍的
3、
草堂里面还有不少景观,有一个照壁,上面有青花碎瓷粘贴在一起的“草堂”两个字,据说以前毛爷爷曾经来过这里。
草堂里,有一个草亭,亭子里还有一个石碑,上面写了“少陵草堂”几个字,据说就是清朝的一位王爷写的。
这位王爷,据说就是电视剧《甄嬛传》里面那位果郡王。
所以,到了成都,怎么能不来杜甫草堂来瞻仰一下老人家呢?
虽然门票有点贵,
但是理解一下吧,毕竟里面还是有不少文物,是需要门票来分离出人流量,才能保证里面环境的清幽。
想象一下,如果像宽窄巷子那样人挤人,那就没有雅兴来追思忆古了。
这个钱,就当是对杜甫老人家的尊重吧。
4、重点来了,怎么省门票,甚至不花钱,就能感受杜甫的遗风?不过,作为本地人,我可以再给大家透露一个福利。
虽然平时门票有点贵,但是到了春节,因为要搞人日游草堂活动,价格会有优惠,20元和30元我都买过的。
我作为本地人,一般也就趁着这个优惠时间,进去看看杜甫老人家,。
当然,最近几年还有一个福利,就是杜甫草堂外面,延生出来修的一个浣花溪公园,基本上大部分是跟杜甫相关的景观,还刻了千诗碑,不花钱,大家可以随意游玩,一样可以怀古思幽。
想到大家那么天远地远到成都来一趟,我尽量把我知道的告诉大家,方便你们安排自己来成都的时间,
比如春节来,可以享受门票优惠。
比如,就到浣花溪公园走走,也行。
祝大家旅途愉快,有个很棒的旅游体验。
如果大家还想知道更多有想法的旅游体验,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大侠走四方”
作者:头条号“大侠走四方”,敬请关注。
青衫磊落吴大侠,
走四方,寻古迹,青衫磊落险峰行。
聊武侠,说世事,记录寻常百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