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有多少块砖,天坛公园有哪些景点

天美资源网

北京天坛有多少块砖,天坛公园有哪些景点?

【圜丘坛】

圜丘坛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为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坛周长534米,坛高5.2米,分上、中、下三层,各层栏板望柱及台阶数目均用阳数(又称"天数",即九的倍数),符"九五"之尊。坛面用艾叶青石砌就。坛面除中心石是圆形外,外围各圈均为扇面形,数目也是阳数。每层都有汉白玉栏板望柱,均为9的倍数。顶层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做太阳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击,声波会被近旁的栏板反射,形成显着的回音。

北京天坛有多少块砖,天坛公园有哪些景点

【皇穹宇】

圜丘坛以北是皇穹宇,皇穹宇院落位于圜丘坛外壝北侧,座北朝南,圆形围墙,南面设三座琉璃门,主要建筑有皇穹宇和东西配殿,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祭天时使用的祭祀神牌都存放在这里。它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十七年(1538年)起改称皇穹宇。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后为鎏金宝顶单檐攒尖顶建筑,用蓝色琉璃瓦铺设屋顶,象征青天。大殿直径15.6米,高19.02米,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共同支撑起巨大的殿顶,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构造精巧。殿正中有汉白玉雕花的圆形石座,供奉“皇天上帝”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正殿东西各有配殿,分别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雷电等诸神牌位。整个殿宇的外观状似圆亭,坐落在2米多高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周围均设石护栏。另外,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门中间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块石板叫做三音石。在皇穹宇门窗关闭而且附近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站立于第一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一声;于第二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两声;于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三声。

(回音壁)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斋宫】

圜丘坛的西北,西二门内大道南侧有斋宫,坐西面东,朝着祭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八年(1743年)重加修整。占地面积38800平方米,有古建房63间,步廊163间,计226间是一座坐西朝东的方形宫殿。建筑面积约4800平方米,是皇帝举行祭礼时斋戒、沐浴的地方。嘉庆十二年(1808年)斋宫内的寝宫曾被木炭引起大火烧光,12年后才修复。

前为正殿,后为寝殿,旁有浴室,还有各类附属房。正殿为五间,汉白玉基座和石栏,殿为砖石结构,无梁柱,俗称“无梁殿”,是京城著名建筑之一。顶部用蓝色琉璃瓦覆盖,表示在天之前不敢称尊。殿前月台上左、右两边,各建石亭一个,北为“斋戒铜人亭”,南为“时辰亭”。四周宫墙两层,墙外三面环池,池上有石桥。外绕御沟。东北隅有钟楼一座,内悬永乐年制太和钟一口。

斋宫正殿

走进两道宫门,便是斋宫正殿。正殿红墙绿瓦,分外壮观。据说这种绿瓦表示皇帝在此不敢妄自尊大,而只可对天称臣。 正殿为五间。殿座为汉白玉石基和石柱,是一座无梁柱砖结构拱券建筑,故又称“无梁殿”。屋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檐下斗拱、檩都是琉璃烧制并绘彩画,具有很好的防火性能。

斋宫寝殿

天坛正殿后面,有座垂花门。穿过垂花门,就进入皇帝的寝宫。寝宫又称寝殿,殿前两侧县挂一幅对联:“午夜端居钦曰旦,寅中昭事格为馨”,横额为“敬止”二字。寝殿有五间殿房,北端一间为冬季卧房,龙床上挂黄缎帐,地下有火炕,室内有炭炉;南端一间是夏季卧房,龙床上设蓝纱帐。寝殿正中有屏风、对联、条桌、瓷器等摆件。北面一间是御书房,设有书架、龙书案及文房四宝,以备皇帝在此读书。

【丹陛桥】

天坛丹陛桥,又叫海墁大道,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石砌台基大道。全长360米,宽约30米,整个桥体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如此设计建造,一则象征皇帝步步高升,寓升天之意;二则表示从人间到天上,具有遥远的路程。

丹陛桥为天坛内坛的主轴线,北连祈谷坛,南接圜丘坛。桥面中心线的石板道叫“神道”,神道左右两侧的条石道,分别叫“御道”和“王道”。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大道下有一东西走向的券洞,叫进牲门,每次祭祀,都用黄绒线将“牲”捆好,用木盆盛活鱼,击鼓奏乐穿门而过,因此此洞也叫鬼门关。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简单介绍?

文化遗产:

秦始皇兵马俑

烽火台

悬壁长城

新城魏晋壁画砖墓

北宋黄陵

黄帝宫

商代遗址

虢国墓地车马坑

甘棠苑、钟鼓楼

明显陵

皖南古村落

武当山古建筑群

苏州古典园林

丽江古城

明清皇陵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颐和园

天坛

文化自然遗产:

三江并流

黄龙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风景名胜

自然遗产:

黑山岩画

武夷山

承德避暑山庄

黄山

天坛公园景点那个叫什么丘?

北京天坛公园的圜丘中的圜是读yuan(第二声),意思是指古代帝王冬至祭天的地方。后亦用以祭天地。 北京圜丘,乃中国明、清两代帝王每年冬至祭天的祭台,在北京天坛内。为汉白玉石砌成的三层圆台。四面有栏杆、台阶;外围有两道围墙。其北有一座圆殿皇穹宇,是存放祭天用天神牌位的专用建筑。皇穹宇外有圆形围墙,南面有三座砖拱门,俗称“回音壁”。

北京市老胡同保护条例?

《北京胡同保护方案》是2004年9月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龙珠多杰。《北京胡同保护方案》主要介绍了北京胡同的现状,并经过调研提出了保护方案。《北京胡同保护方案》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

正式的政府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提请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672名出席会议的人大代表,全部投出赞成票。

北京被称为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历史文化是城市灵魂所在,魅力所在。2005年北京市出台《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时隔16年,北京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理念和新要求转化为制度安排,重新制定条例,对“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怎么用”等一系列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条例将从3月1日起开始施行。擦亮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北京名城保护将再次出发。

首次明确实行全地域保护

北京历史悠久,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清说:“此次立法注重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相结合,坚持保护与利用相协调,以保护促民生,把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与改善人居环境结合起来,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成果社会共享。”

条例共七章77条,与2005版相比较,在“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怎么用”等4个方面做了进一步明确。

“将保护范围从以老城为主扩展到全市,是此次条例修订的最大变化。”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舒小峰认为,这是贯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举措,与文物保护法也很好地衔接起来了。

明确全域保护。关于“保什么”,条例明确保护范围涵盖北京市全域,主要包括老城、三山五园地区以及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规定了11类具体保护对象,建立保护名录和预先保护等一系列制度,推动应保尽保。“不仅老城的胡同、四合院不能再拆,古村落、古道等历史景观将与老城执行同一个保护标准。”舒小峰说。

明确保护标准。“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范围是管得最严的,建设控制地带、成片传统平房区和特色地区都有相应的保护要求。”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保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提出建立保护责任人制度,分级分类分区明确保护措施。

明确保护机制和保护措施。根据条例,北京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统筹、单位实施、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机制,并实行保护责任人制度。条例还明确了历史建筑所有权人、使用人担负的保护责任。“责任到单位、到人,意味着问责更严,将有效避免出了问题无人负责的现象。”舒小峰说。

老城保护是重中之重

全域保护是应保尽保,老城保护是重中之重。

张清介绍,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新总规和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要求做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加强老城整体保护,严格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

从旧城改造,到老城保护,再到严格“老城不能再拆了”,是认识不断跃升的过程。在条例制定过程中,“深刻认识北京老城的核心价值”这一理念不断得到深化。

一名来自规划领域的北京人大代表说,《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对“核心价值”这样论述:“北京老城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是北京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全国文化中心最重要的载体和根基”,这次通过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的相关条款,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具体表达和刚性约束。

北京市政协对条例开展立法协商,委员们从立法原则、重点问题以及具体条文方面,提出了110条建议。其中,老城保护、中轴线保护是关注的重点。

老城不再长高,胡同不再拓宽。新条例明确实施分类管控,在核心保护范围内,除市政公共设施以及风貌恢复建设以外,不得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活动”。对于破坏历史格局、街巷肌理、传统风貌,以及不符合保护规划要求的建筑物,区人民政府、产权单位可以依法通过申请式退租、房屋置换、房屋征收等方式组织实施腾退或者改造。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介绍:“目前,景山观德殿建筑群、妙应寺白塔中路文物建筑和彩画保护、宋庆龄故居、朱彝尊故居、地坛神库院、月坛等修缮工程已经完成;正阳门箭楼、北海漪澜堂古建筑群、京报馆、京华印书局等修缮工程已经启动。我们还开始对文物进行动态监测检测,目前开展了北海公园白塔、九龙壁文物古建等监测和天坛、先农坛、雍和宫、国子监、太庙等文物木结构检测。”

东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松元说:“在老城保护中,《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进行专项立法,目前已进入征求公众意见阶段。”

用起来才是最好的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是世界文化名城不断探索破解的共同问题。新条例特别增加了“保护利用”一章,鼓励和支持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名村和传统村落合理利用、有序开放。

“找到合理的利用模式,用起来才是最好的保护。”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红岭说。

一名北京政协委员介绍,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方面,北京近年来积累了不少经验。位于建国门附近的北极阁三条22号,曾是宁郡王府家庙缘庆禅林,过去被一家开关厂租为库房使用,经腾退后建成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缘庆书苑”,向居民免费开放。

西城区万松老人塔经过活化利用,建成了“砖读空间”;560年历史的北京广福观,交由民营机构运营,变身为“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

“保护利用和保护并不是矛盾的。”条例提出:鼓励历史建筑结合自身特点和周边区域的功能定位,引入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实体书店、非遗展示中心等文化和服务功能。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城建天宁消防总经理黄一品认为,“这样既能够复原一段历史,又能将文物的利用价值最大化。”

过去,政府腾退出历史建筑后,往往会成立专门的事业单位进行后续开发利用,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小微”建筑被腾退出来,光靠政府自身能力难以满足文物的后续利用需求。此次条例明确“历史建筑可以依法转让、抵押、出租”,舒小峰认为,“这从法律上给社会力量参与名城保护提供了依据。”

东城区天街集团党委书记李桦代表介绍,东城区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胡同治理过程中,引入高水平的规划团队,一方面最大限度恢复历史风貌,一方面与胡同里的居民深入沟通,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西打磨厂街是一条老胡同,走进胡同临街的长巷三条1号,可以看到保护完好的古建筑,内部经过设计已变身为优客工场,目前已经100%满租。

故宫桥上可以传声的叫什么?

回音壁

是北京天坛皇穹宇的围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围墙内有三座建筑物,其中一座叫皇穹宇,整个围墙整齐光滑。

回音壁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反射是十分规则的。皇穹宇圆形院落的墙壁自然形成音波折射体,磨砖对缝的砌墙方式使墙体结构十分紧密,墙的表面直径651米,围墙高3.27米。回音壁的特点:回音壁有回音的效果。如果一个人站在东配殿的墙下面朝北墙轻声说话,而另一个人站在西配殿的`墙下面朝北墙轻声说话,两个人把耳朵靠近墙,即可清楚地听见远在另一端的对方的声音,而且说话的声音回音悠长。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