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前一家人指什么生肖,中国人为何特别喜欢数字七?
作为数字本身而言,“7”的功能与其他数字并无不同,可是从民俗学上来看,古人眼里的“7”则往往是一个特殊数字……在中国,“七”也带有神秘色彩,人们常说:七是一个轮回,想想的确如此:如一周七天、天上有“七星”;人的感情有“七情”;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言、七绝、七律诗;人体有“七窍”;民间传说有牛朗织女七月七夕鹊桥相会;古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算完毕……“7”果真是个很神秘的数字,神秘得让人不由得想去探寻一番。
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第七天为“人日”
与“女娲造人”的传说有关
中国农历新年正月的第7天,即正月初七,古人定之为“人日”。
在传统的节俗中,“7”所扮演的,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古人过春节,俗称“过大年”,从正月初一到初七,都赋予了不同的节日含义。据晋董勋的《问礼俗》,从新年的第1天到第7天,分别是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
将新年首月的第7天设为“人日”,最晚在魏晋时代已很盛行。晋代李充《登安仁峰铭》便称,“正月七日,厥日为人;策我良驷,陟彼安仁。”
在新年的第7天,古人要吃用7种时鲜蔬菜做的“七宝羹”;制作类似小人形状,时称“人胜”的佩戴物。而人日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登高”,此俗为何而来需再考,但“人往高处走”正代表“人日”里的一种愿望。“人日”即“人的节日”,古人将新年的第七天设为人日,在“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中或许能发现些秘密。
女娲在创造出人类之前先造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从第1天至第6天,分别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到第七天才完成了造人计划,遂将这天设为人类自己的节日。
虽然女娲造人仅仅是传说,但巧合的是,在西方的神话里人类的诞生同样与“7”相关。不同的是,在西方“创世造人”传说里,人是上帝在第6天造出来的,比女娲早1天。而第7天上帝休息,西方的一周7天,据说由此而来。
结合中外造人的传说,设新年第7天为人日或许正是古人对人口增殖的期盼,因为这里的“7”已包含有“生”的意味。
农历第七个月的第七天为“七夕节”
守夜女子“咸怀私愿”
农历七月的第7天,即七月初七,在古人眼里是又一个特殊的日子。七月的第7天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传说在这一天,恋爱中的男青年牛郎和女青年织女将会相聚,此即汉应劭《风俗通义》中所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为何牛郎织女只能在七月的第7天相会?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会。”
据说,民间还有另一版本的传说,原来天帝本意是让牛郎织女“7天相会一次”,结果传话的乌鸦听错了,弄成了七月份的第7天才能相会一次。在此故事的基础上,随后还演绎出了“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但这个节俗却无法得到现代天文学上的解释。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任一节气,都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位置而定的,有明确的坐标意义。而七夕节,除与月亮勉强有点关系外,与其他天体均无天文学上的关系。那么,惟一的解释是古人觉得“7”与其他数字不一样,由此形成了“敬7”心理,一年中的第7个月的第7天因为显得颇为神奇,促使了七夕节的诞生。七夕节是中国仅有的几个纯阴历节日之一,因为节日的主角是女性,故又被称为“女节”或“女儿节”,也被视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进一步分析,七夕节的原始意义应与人类生殖繁衍祈愿有关。汉魏时起,女子便有在七夕节这天晚上乞子、乞姻缘的风俗。晋周处《风土记》记载,时女子在七月七日:“守夜者咸怀私愿”。
人死后第7天要祭奠“做七”
“7”与“死”产生关联
在古代丧俗中,数字“7”同样十分神秘。至今,民间在亲人亡故后都有“做七”的风俗。所谓“做七”,就是在人死后,从第7天起,亲属每隔7天设斋会祭奠一次,前后7次,“七七四十九天”结束。
民俗学上的解释认为,这与“转世”传说有关。按照迷信的说法,人死后7天就会转生,每7天为一期,期满后会再降生,所以死后第7天要为亡者设立灵座。若第一期后未得生缘,则要再等一期,如此这般,7期为限,49天后除灵。还有一种迷信说法是,亡魂通往阴间的路上有层层关卡,每过7天要过一道关口。为亡者“做七”,实是为了护卫其顺利到达阴间,免做孤魂野鬼。在第5个“七日”,亡者最受累,所以又以“做五七”最为隆重。
从“做七”的丧俗中可以发现,这里的数字“7”充满了悲情,与“人日”、“七夕”中的数字“7”所关联的“生”、喜庆的气氛刚好相反。
古代早期,“7”在丧俗中的身份很尊贵。《礼记·王制》中有这样的说法:“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而其他人死后则不能使用这种礼仪。为什么天子的丧礼规定7天停放灵柩,7月下葬?时人认为,“7”是“王者”的代表。古代帝王祭祀先祖一般设“七庙”,即《礼记·王制》所谓:“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也从侧面折射出先秦帝王家对“7”的敬重。
古人教育孩子“七不责”
教育孩子,中国文化中同样有七这个数字的出现,谓之“七不责”。
1、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以尊严。
2、愧悔不责:如果孩子已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悔,大人就不要责备孩子了。
3、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此时,孩子如果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夜不成寐,要么噩梦连连。
4、饮食不责:正吃饭的时候,不要责备孩子,这时候责备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脾胃虚弱。
5、欢庆不责:孩子特别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人高兴的时候,经脉处于畅通状态,如果忽然被责备,经脉就会立马憋住,导致经脉受阻,对身体的伤害极大。
6、悲忧不责:孩子哭的时候,不要责备。
7、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生病是人体身心最脆弱的时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温暖,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七情六欲”是哪七情?中医七情会致病?
“七情”最早见于《礼记·礼运》中,原文记载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在《三字经》中也有记载:“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
对比两者所记载的内容不难发现,七情是人与生俱来的心理反应,最明显的不过是“喜、怒、哀、乐”四种情愫。当然“忧、惧、爱、憎、欲”也是人每天都会有的心理反应,只是人们一贯喜欢说“喜、怒、哀、乐”罢了。
对于中医学来说,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志,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对七情的具体介绍。
七情致病伤及内脏,主要是影响脏腑的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紊乱。不同的情态刺激,对气机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七情影响脏腑气机的病变规律,《素问》概括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可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喜则气缓,包括缓解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素问》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酸痿厥,遗精等症。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可导致气机郁结。古人认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故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气。思虑过度,则伤心脾,暗耗阴血,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阻滞,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症。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七情的具体概念,七情对于内脏,七情会影响到内脏的健康,所以无论是哪种情志都需要控制。
神奇的“7日节律”究竟是什么?
西方近代才发现人体生物钟,而我国二千五百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已经详细地描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的昼夜节律、七日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六十年节律、三百六十年节律。
就以七日节律来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写道,如果外感风寒,即使不治疗,只要不发生合并症或并发症,一般7天就可以自行痊愈,如果7天不好,病程就会延至7的倍数,14天或21天,这种规律被称为七日节律。
动物和人的怀孕周期都是7的倍数。
鸡孵蛋:7X3=21天
猫怀孕:7X9=63天
兔子怀孕:7X4=28天
老虎怀孕:7X15=105天
人类怀孕:7X40=280天
7日节律如何形成?它是受太阳和月亮的共同作用形成的,阴历(中国传统日历)一个月有28天,一个月存在四次潮汐,28除以4就是7天,因为人类祖先来自海洋,人体大部分是由水组成,所以人体7日节律,也可以看成是潮汐律,这就是天人合一。
由此可见“7”这数字与中华文化密切相关,的确令人惊叹!
你第一次去丈母娘家时发生了哪些趣事?
初见丈母娘,我特地买两瓶价值2000/瓶的李渡酒1955珍藏版,剁了2斤上等牛肉。她以为我花10块/瓶买的谷烧酒,很不开心。知道结果的她惊呆了?
听媳妇说丈母娘爱喝酒,纯粹就是个“酒坛子”,一日三餐无酒不欢。她可以三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一餐没酒喝。
对于这样的丈母娘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而且是自己媳妇的亲娘,我也没话说,毕竟和媳妇是婚前就领证,也没有提前告诉丈母娘。
媳妇和我都是体制内人员,我是县委办公务员,媳妇钟婷是一名小学老师,她身高160的矮小个子,皮肤雪白,身材苗条。为人很随和,体贴又大方。
还好媳妇没有遗传丈母娘的嗜好,不然我也不会娶她,在我的观念里,女人都应该不喝酒的为好,这样的女人不花,也保守顾家。虽然希望自己家的婆娘是这样,但对于这种嗜酒如命,千杯不醉的女人我还没见过,也很期待见一见自己的丈母娘,看看她酒量如何,又会有什么醉酒反应。
因为是第一次去人家家里,所以我特地买了两瓶当地的上等好酒。正所谓:“好酒配好肉”,所以我又剁了两斤牛肉,拎到丈母娘家。
本以为丈母娘会很高兴,我能买这么名贵的酒给她喝,肯定会对我一番夸赞,说我很孝顺。没想到的是,竟然她那么嫌弃我。当我用红色的袋子将两瓶珍藏版的李渡酒拎到丈母娘家门口时,从外表她觉得我买的酒太过普通,以为是小作坊里10块钱一瓶的谷烧酒,一度不想让我进家门。
还好是媳妇给她做思想工作,最终才让我进去的,但是她当时并没有给我好脸色,就连中午饭菜都是媳妇弄好给我们吃的。
她做了一个碎椒炒蛋,一个茄子烧豆角,桌上还放了半瓶老干妈,是丈母娘吃剩下的。我第一次登门就在丈母娘家吃了这样一顿“大餐”。中午吃饭丈母娘倒没有盛半点饭,而是看了看我买的酒,虽然觉得从外表上觉得不怎么好看,但是家里已经没有了酒,她摇摇头,很不情愿地开了一瓶酒。
当她喝完一瓶酒时,我的心像火烧了一样似的,因为这两瓶珍藏版的李渡酒,每瓶价值2000元,这个价格我当时也没有告诉媳妇,怕她到时知道不让我买。
丈母娘喝了一瓶后觉得味道不错,我特意劝说丈母娘省着点喝,当我把价格告诉了媳妇,媳妇不信,毕竟是第一次去丈母娘家,她还是犹豫了两秒,对着我就是一顿怒骂。她说这么普通的酒,怎么会要2000块钱一瓶呢?丈母娘当时也是不信的,觉得喝了一瓶后很有感觉,她说味道挺好的,还想继续喝第二瓶。
在我的劝阻之下还是没有用,丈母娘于是把第二瓶也开撬开喝掉了,当时我心在滴血。
这酒是纯高粱酿造,运用元代古窖酒曲酿造方法,喝了之后不上头。
听说李渡酒1955堪比飞天茅台,还拿过国际布鲁塞尔大金牌奖,和茅台比起来,有过之而不及。只是目前这酒品牌效应没有完全打出去,但将来一定盖过茅台。
酒足饭饱之后,媳妇和丈母娘都不信这酒那么贵,于是丈母娘她当面拿了个瓶子去店里询问价格。
这一问不知道,问了就吓一跳,别说瓶子里有酒,就是空瓶子店家都愿意出500回收。
店老板跟她讲:“这酒2000块钱一瓶,其实都把价格说低了,我这店里卖友情价都要2680/瓶”。丈母娘当时就愕然了,心里在想,这就也太贵了,当时真不应该一口气把两瓶酒都喝光。
后来我媳妇也特地问,为什么买这么贵的酒。我跟她讲“第一次见你妈总要有个体面的东西拎给她,她喜欢喝酒,所以我才买了一些上等的好酒给她尝尝”。
丈母娘从店里回来后,一直在蹲在那地上跺脚,说不应该把好酒都喝完,我还是好言好语的安慰她,跟她讲:“只要你喜欢喝,下次我再多买几瓶就是”。因为这样,丈母娘才180度脸色大转变,她笑着说:“难怪这酒这么好喝,平常我都是到楼下小店买十块一瓶的谷烧酒喝,看过去外表和你买的差不多,就是味道不一样”。
当时我心里不吭声,丈母娘习惯了喝普通的勾兑酒,所以就误以为我买的酒就是最普通的,对于她的疑心,我也是能够理解的。
正是因为通过这样的趣事,后来每次去丈母娘家,丈母娘都对我笑脸相迎,期盼我给她带好酒。后来,丈母娘越来越喜欢我这个在体制内当公务员的好女婿,但凡去了丈母娘家,我总是给她带好酒,她总是杀鸡炖鸭给我吃。
人生中可能就是这么有趣吧,你是否遇和丈母娘之间发生的故事呢?@谭琴说艾
什么动物阴阳相隔?
阴阳相隔指的是生肖牛、生肖马、生肖鸡阴阳相隔在十二生肖中代表的是生肖牛、生肖马、生肖鸡
生肖牛
属牛的人一辈子总把踏实和勤恳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做事情一板一眼的他们劳碌不用多说,心肠柔软也是一大弱点,他们付出的往往比任何人都多,收获却不一定多过别人,特别是属牛的女人,一辈子劳碌辛苦,管的宽,为家庭和子女做的贡献无可估量。自然,属牛人的子女都是天生福星,在他们的照顾下早早就能懂事,学习能力强,更有他们属牛父母的那股“倔劲儿”,
古代未末申初?
“古代未末申初”指的是中国周代的岁次纪年系统。其中,“古代”表示指的是周朝以前的岁次纪年;“未末申”所指是指三十六天地干支纪年法中的“未、末、申”三个干支所代表的年份,即第五十一年、第五十二年和第五十三年;“初”则代表着一种新的开端和开始的意思。根据这个纪年系统,周朝从周初到春秋时期,每隔三十六年更换一次干支纪年,到了战国时期,便开始采用以天干地支交替的年号纪年制。
此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采用的年号纪年制各不相同,如汉代采用的是太初历纪年,唐代采用的则是贞观历纪年,明代的年号采用的是大一统历。综上所述,古代未末申初代表着中国古代的一种岁次纪年系统,用来标志着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兔茅375和虎茅500哪个值得收藏?
兔茅375是要比虎茅500更值得收藏的。
兔茅375×2是一对酒,主要是有茅台生肖系列研发而成的。取地支五行卯木之属性。瓶身采用天渺绿,主体选用珍藏多年的优质基酒。目前回收价格是在1200元。同时也是一款收藏者比较喜欢收藏的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