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城的传说,长城的地理位置特点主要景点传说?
长城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北方,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万里长城有长、坚固、历史悠久、施工精湛、工程量大等特点。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的特点位置样子历史?
特点:
长城建筑最早,工程最精,燕山西山,险关重重;北京长城主要的部分分布在京北燕山山脉和京西太行山脉,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屡见不鲜,山势起伏,险关重重。
位置:长城西至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样子: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
历史: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后,把原来分段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并且继续修建。
历史上真的存在过吗?
周幽王的死,标志着西周的终结。
可应该如何向后人讲述周幽王的死因呢?后世史官其实颇费周折。
如果说周幽王为了集权,最终导致被老丈人当街捅死,那显然不合适,因为这对于君权的神圣性多少会有些损伤。
不管怎么说,周幽王毕竟也是天子,申侯尽管是周幽王的老丈人,但他只是诸侯而已。
在这种背景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横空出世,并衍生出三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就是我们最熟悉的“烽火戏诸侯”版本。
这个版本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是说,周幽王爱美人爱到昏头昏脑的地步,一再点假烽火戏弄诸侯,最终导致“狼来了”的故事成真。
换言之,并不是诸侯们看到周幽王有难也不想帮忙,实在是因为周幽王自己作死。
这种天子就算再神圣,大家应该也不会喜欢吧?
周宅丰、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悦而笑,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冠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
但这个版本有一个硬伤,那就是周幽王平时点假烽火的时候,虽然来的诸侯越来越少,可总是有人来的。
为什么当蛮族真的入侵时,反而一个诸侯都没来呢?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如果周幽王实力强大,不管他点的是真烽火还是假烽火,你怎么敢不来呢?
如果周幽王点了烽火你没来,被他忌恨,然后随便找个理由收拾你怎么办?
想明白这个问题,就会得出另一个结论:周幽王集权还是有道理的,至少在那个时候,周边诸侯对于周王室已经爱搭不理了。
第二个版本并没有详写“烽火戏诸侯”,而是围绕着谶语做文章。
这个版本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是说,周幽王身死,王室破灭是冥冥中早已注定的事,天意不可违,你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
天子自然是神圣的,可天子再神圣他也是天的儿子。当天认为周幽王不好,决定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人力根本无法阻挡。
据说,周幽王的父亲周宣王还在世的时候,就流传着一个神秘的预言,认为周王室必将亡于桑木弓之下。
宣王之时童女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桑木弓是什么东西呢?就是士兵用的弓,由桑木制成。周宣王很在乎这个预言,于是发布禁令:不允许任何人制造与贩卖桑木弓,否则格杀勿论。
可有一对夫妻从外地来镐京,他们不知道这条禁令,所以当看到有人准备抓捕他们的时候,那是吓得转身就逃。
为什么抓他们?因为他们卖的货物就是桑木弓。
於是宣王闻之,有夫妇卖是器者,宣王使执而戮之。
在逃亡过程中,这对夫妻看到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婴,于是就把她带到褒国收养,并给这个女婴起了个名字叫褒姒。
于是乎,长大成人的褒姒狐媚惑主,成为西周灭亡的罪魁祸首。
逃於道,而见乡者後宫童妾所弃妖子出於路者,闻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妇遂亡,饹於褒。褒人有罪,请入童妾所弃女子者於王以赎罪。弃女子出於褒,是为褒姒。
在很多两脚书柜眼中,二十四史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只要任何人敢对二十四史有些微质疑,那必定就是不学无术的民科。
可问题是:二十四史里面不靠谱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
周朝亡于桑木弓的故事,它怎么看都是一个标准的民间故事啊。关键是,类似的故事几乎遍布二十四史。
比如说,秦始皇活着的时候,就有一个神秘的预言: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一想,北方胡人如此强大,肯定是说大秦帝国会被北方胡人灭掉。于是秦始皇一通猛如虎的操作,又是修长城,又是派军攻打匈奴人。
但是很不幸,秦二世就叫胡亥,而且大秦帝国就亡于胡亥之手。
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比如说,曹操生前就知道司马懿有狼一样的本性,更梦到一个神奇的梦,那就是三马同槽,甚至一度要除掉司马懿,但是天意不可违,于是司马懿终于没有因此被杀。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司马氏最终取代了曹氏。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比如说,司马懿活着的时候,就知道司马家族将被牛氏所取代,为了避免这一事件发生,司马懿亲手弄死了大将牛金。
可司马懿万万没想到,后来出了一个牛姓小吏,给某个司马王爷戴了绿帽子,于是生下了司马睿,也就是东晋的开国皇帝晋元帝。
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
比如说,隋炀帝在南迁之前,就有神秘预言说,李氏会篡夺天下。隋炀帝为了解除威胁,那是一通砍杀,砍了好多姓李的大人物,却把真正的王者李渊漏掉了。
后帝讨辽东,有方士安伽陀,自言晓图谶,谓帝曰:“当有李氏应为天子。”劝尽诛海内凡姓李者……述持入奏之,曰:“已得金才反状,并有敏妻密表。”帝览之泣曰:“吾宗社几倾,赖亲家公而获全耳。”于是诛浑、敏等宗族三十二人,自余无少长,皆徙岭外。
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活着的时候,就有神秘预言说,有一个武氏女主即将君临天下;而且她会把大唐皇族屠杀殆尽。
李世民一听就急了,当时就想逆天行事,把姓武的人 杀干净。高人却劝说他,天意不可违,你一定要违背天意的话,后果更可怕。
我还可以告诉你一件事,这个武氏女主现在已投胎人世了,你如果不计代价地杀人,一定可以实现。但是我劝你千万不要这样做,因为天意不可违,违背天意的后果,将会更可怕。
李世民作为一代强人,自然不怕逆天行事,于是倒霉的李君羡出场了。李君羡小名叫五娘,李世民一看,神秘预言说的武氏女主,应该就是他了吧。于是就找碴把李君羡杀了。
但是,李世民终于没有想到,这个传说中的女主武氏,就是自己身边的武媚娘。
是,贞观初,太白数昼见,太史占曰:“女主昌。”又谣言“当有女武王者”。会内宴,为酒令,各言小字,君羡自陈曰“五娘子”。帝愕然,因笑曰:“何物女子,乃此健邪!”又君羡官邑属县皆“武”也,忌之。未几,出为华州刺史。会御史劾奏君羡与狂人为妖言,谋不轨,下诏诛之。
比如说,柴世宗生前就听到一个神秘的预言“点检作天子”。当时的点检是张永德,关键是张永德不但是检点,更是柴世宗的姐夫;于是柴世宗就撤了张永德的点检之职。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柴世宗撤了张永德的点检之职,却让赵匡胤当了点检。
总的来说,天意如此,任你如何阻拦都是徒劳。
世宗在道,阅四方文书,得韦囊,中有木三尺余,题云“点检作天子”,异之。时张德为点检,世宗不豫,还京师,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代永德。
所谓的二十四史,其实就是各个朝代的新闻联播,你说它全是假大空,那当然不客观。但你要把它当真理,那显然是太天真了。
第三个版本和第二个版本差不多,也是说天理循环,人世间的一切其实早已在冥冥中注定。
当年,周幽王打败了褒国,褒国献出褒姒乞降,并成功迷住了周幽王。
这样一看,你说褒姒像谁呢?显然太像西施了。
既然如此,褒姒为什么见到周幽王总是愁眉苦脸,就比较好理解了:这不过是女间谍欲擒故纵的手段而已。
至于褒姒看到周幽王点燃烽火才笑,也比较好理解了,因为褒姒的内心肯定在想:你周朝也有今天,我会亲眼看着你们一步步走向地狱。
从这个角度来看,褒姒其实更像慈禧太后。
据说,努尔哈赤在创业时,叶赫部受到的损失最大。杀到最后,叶赫部的老族长急眼了,就放下了狠话:我们部族就算只剩一个女人,也一定会报今天的仇。
后来,叶赫部果然报了仇,因为慈禧太后就是叶赫部的女人。
在中国传统的文学中,类似的经典文学故事或野史逸文有很多。
我之所以会不厌其烦地举出这么多例子,就是希望大家明白史官写史的套路,那就是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损伤君王的神圣性和神秘性为主。
如果这个君王实在是不像话,非要任用奸臣搞集权,那么就用更大的权威来压制君王。
都说你是天子,那我就用你老子——天意来压制你。
事实上,为什么会有皇帝产生,为什么会有人忠于皇帝,这一切都受制于现实利益的反复博弈和较量。
只要懂一点政治的人,对于我的这个论断都不会感到意外。
可对于那些除了史书之外什么都不读的人而言,这种论调显然是对历史浪漫性的一次严重破坏。
关于万里长城简单的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发生在河北北部的万里长城脚下,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喜良(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
她痛哭城下,十日十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后来称作一段爱情佳话。
8达岭长城的来历?
8达岭长城
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
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明长城的八达岭段被称作“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关八景之一。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饭店和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 八达岭景区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以其宏伟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世,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2019年7月,八达岭特区办事处正式接管了原由八达岭旅游总公司管理的八达岭长城水关段和古长城段,水关长城和古长城将与八达岭长城一起由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统一管理。水关长城为八达岭长城的东段,古长城为八达岭长城的西大门,同属于八达岭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极大丰富历史原貌、水门制敌、考古遗址、自然生态等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