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和赵姬,吕不韦和赵姬谁先死?
吕不韦比赵姬先死。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1][2][3]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相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赵姬(?-前228年),出生于赵国邯郸朱家巷,秦始皇生母、秦庄襄王夫人。赵姬原为吕不韦姬妾,后被献给秦国质子异人。秦国攻打邯郸时,异人与吕不韦逃回秦国,赵姬与其子嬴政被赵国软禁。秦赵和解后,赵姬母子终回秦国。嬴政即位后,赵姬成为王太后。赵姬在宫中不甘寂寞,与吕不韦以及嫪毐有染。嫪毐在赵姬的支持下形成与吕不韦对抗之势。公元前238年,嫪毐起兵叛乱,兵败后逃亡,赵姬被囚于雍城,后接回咸阳。公元前228年,赵姬去世,被追尊为帝太后,与秦庄襄王合葬于芷阳。
权倾一时的吕不韦是怎么死的?
朋友们好,我是一个喜欢用哲学思考历史,用逻辑探索真相的人。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长河里遨游。
关于“权倾一时的吕不韦是怎么死的?是被秦始皇杀死的吗?”这个问题,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吕不韦并不是秦始皇杀死的,这是肯定的。姑且不说吕不韦死的时候(公元前236年)嬴政还不是“秦始皇”。《史记》吕不韦列传里也只说秦王先是把吕不韦遣出京城,赶回河南的封地。后来又写了一封信给吕不韦(信的内容我就不赘述了),打算把吕不韦迁到蜀地。从头到尾,秦王并没有要杀吕不韦的意思。
吕不韦顶不住秦王一而再再而三的指责和羞辱,最后喝下毒酒自杀了。
那么秦王为什么不像杀嫪毐一样直接杀了吕不韦呢?
首先,吕不韦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对国家和朝政有什么不利。他的的确确是一心想做事情并且也做了不少事情。而且也没有参与嫪毐的叛乱。所以秦王没有杀他的理由。
其次,当时秦王才刚举行完表示成人的加冠礼(前238年),在这之前整个国家还是由吕不韦为主打理,此时杀掉吕不韦对国家对自己都不利。
那么秦王为什么又一直逼迫吕不韦呢?
很多人说是气愤吕不韦把嫪毐带给太后。其实如果嬴政只有这点气量,怎么可能成为始皇帝?
前面说到公元前238年,秦王才举行表示成人的加冠礼。那个时代,必须举行了加冠礼才表示你已经是一个大人了,才能自己做主做事情。
朋友们觉得一个人多少岁就可以举行加冠礼开始自己做主做事情?
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有天资聪颖的,会提前,比如周文王十二岁而冠,周成王十五岁而冠。而民间一般是十五岁到二十岁举行加冠礼。
问题来了,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多少岁?史说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那么他行加冠礼的时候是21岁。而《东周列国志》则说秦王行加冠礼那一年已经26岁了。无论如何,他行加冠礼的时候,年龄已经超出了周礼的规定。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就是有人不愿意,而秦王自己也没有办法。因为不愿意的人中,一个是自己的娘,她为了自己风流快活,恨不得自己的儿子不要长大;一个是“仲父”(或许有可能还就是生父),希望自己多做点事,不想把权利还给秦王。
这个“仲父”就是吕不韦。嬴政必须扫除自己做主的障碍。
但吕不韦这个障碍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势力,人数众多。如何去界定呢?这些人当中也有能人,能不能拉拢为自己所用呢?我相信以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他一定思考过着个问题。
所以,他决定放长线钓大鱼。他并没有一招逼死吕不韦,而是给了他希望。
在把吕不韦赶回河南的一年多里,我相信秦王嬴政的眼睛一刻都没有离开过那座高大的前相国府。那些进进出出的人,尽收眼底。
最后,所有都在掌握之中了,秦王才开始真正向吕不韦动手。但他依然没有打算要了吕不韦的命,前面已经讲过原因。
但其实除了前面说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吕不韦能说会道还能写能编,秦王嬴政留他一命还是希望他能为国家为君王歌功颂德,毕竟大伙是一家人。
可惜,吕不韦受不了这口气,被秦王责问“你对秦国有何功劳?你跟秦王有何亲缘关系?”后,为了自己一大家子人又不能大声对质说“其实你就是我儿子!” 只好喝下毒酒自杀了。
严格来说,吕不韦确实不是秦王嬴政害死的。
吕不韦是权臣吗?
吕不韦是权臣。吕不韦是战国时期的人,而且是一名商人,商人逐利,他囤积居奇,投资嬴异人,一介商人在秦国朝堂中步步高升,后来更是位极丞相。
秦始皇嬴政登基后,吕不韦就是嬴政执政的最大障碍,而这时候的吕不韦却要求嬴政喊他仲父,更是把嫪毐送给太后讨她欢心,这一切不过是为了利用一切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吕不韦是权臣。
吕不韦和赵姬是正史还是野史?
野史
吕不韦与赵姬本是主人和妾室的关系,后来被吕不韦把赵姬献给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嬴异人,成了嬴异人的夫人 。
可以说吕不韦和赵姬是清白的,因为赵姬成为了嬴异人的夫人后,她和吕不韦也就没了太大牵扯。
为什么还会被秦始皇所清算?
秦始皇和吕不韦的真实关系,我们在这里不讨论。但吕不韦和秦始皇母亲赵姬的关系,却是可以肯定的。当初如果没有吕不韦的努力,也就没有后来的秦始皇,这份恩情不小。但最终吕不韦被清算,不是其他原因,而是吕不韦的相权,侵犯了秦始皇的王权而已。
奇货可居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当年只是一个在赵国当质子的普通宗室。他以及他的母亲都不受当时太子安国君的喜爱,原本秦国的王位和子楚是没有半点关系的。好在子楚也习惯了这种待遇,仍旧在“赵不甚礼子楚”的情况下顽强地活着。直到吕不韦的出现,喊出了那句“此奇货可居”之后,子楚才迎来了自己的转机。
吕不韦和子楚密谋一番,吕不韦便进入秦国为子楚铺路去了。此时秦国太子安国君宠妃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在吕不韦一番金钱运作和陈说利害后,以奉华阳夫人为太后的条件,子楚顺利被立为太子的嫡子。“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此后,吕不韦甚至把爱姬赵姬忍痛割爱给子楚,后来赵姬生下嬴政。
但到了这里,只能说事情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因为子楚一家子还在赵国作人质,生命威胁仍旧没有解除。后来,秦国派大将攻打赵国邯郸,眼看就要攻破城池。赵国人气坏了,想要杀掉子楚。吕不韦花费了六百金贿赂看守人员,使得子楚得以逃回秦国。赵姬是赵豪家女儿,嬴政和母亲躲在外公家,才算躲过了一劫。这段屈辱的经历对嬴政影响很深,后来秦国平定赵国后,秦始皇把当年和他及外公家有仇的全部坑杀掉。
李代桃僵逃回秦国的子楚被立为太子,赵国慑于秦国的威势,放还了赵姬和幼年的嬴政。也是运气使然,安国君在位一年死掉,子楚继任为王三年死掉,幼年的嬴政登基为秦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此时的吕不韦,政治投机得到了巨大的回报,身居相国之位,家里的仆人上万,门客三千。吕不韦还让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书成之后挂于咸阳市门,谁能改动其中一个字便赐千金。
此刻的吕不韦应该是志得意满了,但危机也正在向他袭来。原来自秦王子楚去世后,吕不韦和赵姬又勾搭在一起。但随着嬴政慢慢长大,吕不韦害怕自己受到牵连,因此把嫪毐推了出来,自己和此时已经是太后的赵姬断绝关系。赵姬和诈称为太监的嫪毐鬼混在一起后,十分满意,后来甚至给他生下了两个孩子。太后对嫪毐言听计从,门客上千的嫪毐,此刻对秦国的王权产生了觊觎。
有人把太后和嫪毐的情况告诉了嬴政,“秦王验左右,未发”。知道真相的嬴政并没有马上发作,只不过暗地里做好了准备。嫪毐此时也知道,有人给嬴政打小报告,趁嬴政去祖庙的时候发动叛乱。嬴政沉着应对,杀掉嫪毐,灭掉他三族,把原先依附于嫪毐的人都迁到蜀地。吕不韦李代桃僵,让嫪毐替自己挡了一刀,但可惜最终依旧没能逃掉。
侵犯王权官吏在审理嫪毐案子的时候,“事连相国吕不韦”。
王欲诛相国,以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辨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我们看到,此时嬴政并没有趁机杀人灭口,只不过是动了杀心。因为吕不韦和嫪毐谋反案牵连,但因吕不韦对子楚立为秦王的功劳,嬴政只是罢免了他的相国之位,把他赶到自己的封国而已。如果嬴政想要杀人灭口,此刻足以动手而不必等待,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岁馀,诸侯宾客使者望于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秦封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读稍侵,恐诛,乃饮鸩而死。此刻,被罢免相国的吕不韦,仍旧和诸侯的使者相来往,这是吕不韦触犯嬴政的地方,“秦王恐其为变”。联想吕不韦前面一字千金和后面“诸侯宾客使者望于道”,可见吕不韦到了封地之后,并没有收敛。公然与外国使者交往,这大大触犯了嬴政的王权。只是嬴政此刻没有下命令杀他,只是让他迁到蜀地去。吕不韦自己害怕受到清算,因此饮鸩酒自杀。
所以,吕不韦遭到清算的原因,就是两次侵犯了王权。一次嫪毐谋反牵涉吕不韦,一次交往外国使者。其他时候,纵使嬴政对吕不韦不满,也只是敲打敲打,并未真正行动。所以,志在一统天下的秦始皇,最看重的便是王权不被侵犯。
文信侯饮鸩死,窃葬。其舍人临者,皆逐迁之。(秦始皇)且曰:“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