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干达是什么梗,台湾媒体继茶叶蛋和榨菜之后?
自从吃不起茶叶蛋、榨菜,只能去吃田鼠之后,台湾省的榨菜哥又来了,他说:
受近期持续降雨影响,三峡库区水位持续上涨。目前库区水位接近147米,三峡大坝有溃坝风险,现在全中国有24个省,都泡在水里。
人可以胡说八道到这个地步,竟然还好意思自称台湾名嘴!只能说台湾的电视台太多了,为了博收视率,什么玩笑都会开,什么谎话都敢说!
这么想想,还是吴宗宪的节目有意思,至少他是正大光明的无厘头,不像所谓的名嘴,穿着西装说胡话,不断刷低智商下限。
三峡水坝的拦洪能力在1998年,三峡水坝还没有建成之前,年纪稍长的网友应该有印象。那年我国南方发生了洪灾,长江肆虐,良田淹没,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受灾人口接近2亿。
但是2009年三峡水坝建成以后,大家还有听说过那么大的洪水灾害吗?没有了,所以三峡水坝真的那么牛吗?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1998年的时候,湖北省宜昌段,最大洪峰流量达到6.36万m³/s,而在2010年7月,三峡水库的入库流量同样达到了7万m³/s。
同样的洪峰,一次引发了超大洪灾,另一次却安然无恙。根本原因在于三峡水坝的拦洪作用,硬生生把7万m³/s的洪峰,拦减到了4万m³/s!
那么时下的长江水况如何呢?我特意去查了下长江水文,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6月25日,三峡水库目前的入库流量是31100m³/s,流量最大的大通和九江段,分别达到了43100和40700m³/s。应该来讲,距离历史高位还有一段距离,目前很安全!
三峡水坝会受到攻击吗?三峡水坝不但具有拦洪蓄水能力,而且这十几年以来,一直在为华东地区,源源不断地输送电能。
事实上,三峡水库并不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库,全世界最大的是非洲乌干达的欧文水库,蓄水量大概是三峡的5倍。但是要论发电能力,三峡水电站是妥妥的全世界第一。
2012年,三峡水电站最后一台水电机组正式投产,这样总装机容量达到2240万千瓦,一跃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碾压乌干达欧文水电站。
估计网友们最关心的可能还是,这么巨大且重要的水电站,会受到敌人的攻击吗?因为一旦溃坝,对长江中下游的破坏力是十分可怕的。
三峡水坝是由2688万吨混凝土和54.5万吨钢材建造而成,普通炮弹对它而言,根本就是挠痒痒,与过年放的鞭炮无异,除非是核弹。
不过敌人能想到的事情,我国也已经预料到了。因此在三峡水坝周围,布满了防御装备,以防不时之需。况且三峡处于我国内陆,敌人不管是从哪个方向进攻,我们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阻拦和布防。
最重要的是中国现在强大了,早已不是1840年。
结语:奉劝黄世聪一句,请不要再拿你的祖国开玩笑了,往上推几代,你的祖上一定来自内陆,所以数典忘祖的事情万万不要做,否则用不着长江水,14亿同胞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你给淹了!
(本回答到此为止,请大家点赞支持)
蒙古国军事实力怎么样?
只能说蒙古国的军事实力不如我国。提到蒙古,你一定会认为都是骑马的汉子和遍地的蒙古包,但实际上,蒙古国可不止我们想象中的这些。
时间退回到800年前,蒙古国可以说是“称霸武林”,尤其是军事实力,可以说是独步全球。但是,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也在不断地发展,人类由畜牧业时代过渡到工业时代,这对于遍地都是草原的蒙古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点,蒙古的短板自然而然就显露出来了。
由于蒙古国幅员辽阔,人口分布十分不均匀,如今的蒙古国有300万人口,而其中30%的人口从事着游牧生活,每天放羊和种地,过着“原始”生活。其中有100多万人口集中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这也直接导致贫富差距悬殊!
为了让国家更现代化一些,蒙古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过,工业基础却几乎为零。如今社会每五年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蒙古却依旧进步的十分缓慢,一个国家如果不发展便是落后的表现。不过,蒙古国的工业化水平不高,但军事实力还是可圈可点的,蒙古是一个内陆国,草原广袤,陆军部队是蒙古国防力量的支柱。
蒙古国军事实力概况虽然蒙古是个国家,但面积却不大,国土面积只有156.6平方公里,人口317万,常备兵力只有8000多人,能出征的人少得可怜。
目前,陆军常规兵力15000人,储备兵力137000人。很多蒙古陆军士兵还身着苏联时代的军服,主要武器是AK系列突击步枪,还有部分部队装备的苏式大圆盒。如果还想看看苏联时代军队的风貌,蒙古军队相当于苏式军队的翻版。包括6个机械化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快速反应营。该国有坦克700多辆,装甲车800多辆,看上去有一定的数量,但基本都是老设备了,军费也少得可怜,只有8000多万美元。
军事实力的构成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是由陆军、空军、海军和火箭军组成的。
蒙古国几乎是一个没有工业的国家,他们的战机与他们的战舰一样,都来自于强大的苏联,他们现在役的战斗机一共有14架、轻型航机一共有十架、军事直升机一共有59架。
海军实力蒙古国的海军驻扎在库苏古尔湖上(表面积为2760平方公里),组建了一支配有2门炮、3条船,7名成员的世界上规模最小的海军部队。只有7名海军官兵,真的让人难以置信!其实蒙古国完全没必要成立海军,一个内陆国,几乎没有海域只有湖,但蒙古却十分任性,非要成立一支海军部队。只有区区几名海军,怎么能抵御其他国家的进攻,但培养一个真正的海军又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能在蒙古国当海军的官兵都拥有一定的实力,这些海军在工作时,都在一艘叫做苏赫巴托尔三世号拖船,是装有发动机提供动力的,而其他的两艘就只能划船不用桨,像是飘在湖上一般。陆军实力最强大的是蒙古国的地面部队,拥有470多辆坦克,650 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运兵车,300辆自行火炮,130多个火箭发射器,140门迫击炮和200门反坦克炮。与我国不同的是,蒙古国陆军士兵分布十分不均匀,几乎所有的蒙古国陆军都在本国的南部,位置是沿着中国边境部署,其中只有小部分的后备军和首都防御军驻扎在国内。令人不解的是,蒙古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未设防。
空军实力空军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军事力量,在过去无数次战役中,空军力量强大的国家总能更胜一筹。而蒙古空军仅有两个空军基地:一个是乌兰巴托和塞音山达,另一个则是前者是蒙古空军基地的总部。蒙古国空军常备兵力约1,600人,拥有轰炸机100多架,战斗机上百架(至少有4架苏-27战斗机),运输机将近20架!
蒙古空军比较常见的直升机,其中有2架米-171E直升机,偶尔作为总统专机使用,当然,平时也得去支援蒙古军队的特种作战营来进行训练、作战。主力战机为9架米格-21战机。还拥有25架米-24雌鹿直升机,主要担任运输任务,但是早就已经无法飞行。最先进的战机是7架米格-29战斗机,还有30架RQ-11B无人机。而近几年向俄罗斯购买的二手战斗机,虽说是二手的,但成色也很新。蒙古不受他国侵犯的原因蒙古的地理位置十分特别,也可以说是蒙古国的优势,它是被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国家紧紧包围的内陆国,假如不打败这两个国家,其他国家根本不可能接触到蒙古国。但想要打败这两个实力强国,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古代曾有借道攻打别国的案例,但放到现在却几乎不可能了,尤其是在俄罗斯与我国是不可能发生的,这也注定了蒙古国的安全与稳定。
写在最后说到底,蒙古国的军事实力还是十分强大的,但比起其他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由于位置优越,有中国和俄罗斯的“保护”,就算军事实力不强也没关系,对此你怎么看?
西安一非洲留学生因天太热要回家避暑?
非洲的地理、气候的丰富性可不是三句、两句话就能概括的,我在
《非洲留学生说“我要回家避暑”是什么梗?中国真的比非洲热吗?》《非洲留学生要回家避暑是怎么回事?》的问答里都做过回答,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去找找看看。非洲对于大家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实际上也是,对于大家来说穷乡恶水的,又有那么多的传染病谁会去那里旅行呀!相对于欧洲等发达国家,去往非洲旅行的确需要点胆量,好在随着中国的非洲热,去往非洲商务、旅行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非洲正在向咱们普通人敞开神秘的面纱。
2010年8月10日,国内正值高温酷暑,肯尼亚,内罗毕,处理交通事故的警察仍然穿着厚厚的毛衣。摄影:王 武
1907年时任大英帝国殖民地副大臣的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对英属东非进行过考察,那时候的东非很大,现今的乌干达、坦桑尼亚、桑给巴尔、肯尼亚等地区都在其囊中,内罗毕成为英属东非殖民地的首府。
2014年1月14日,国内许多地方已经是天寒地冻,埃塞俄比亚,贡德尔街头,摄影家在中午时分穿一件外套即可。
当这位贵族出身的年轻的副大臣坐在刚建成的东非铁路火车头前的座位上来到内罗毕时,由衷的对内罗毕的气候发出感叹,他说我仿佛是回到了英国,这里的温润的气候和绿树成荫的山岗和英国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副大臣回国后撰写了在非洲的所见所闻,并一再强调要把内罗毕建成一个白人的国度。可见,非洲有些地方的气候还是非常怡人,适宜人类居住的。
非洲人一般都吃什么呢?
1、主食
科特迪瓦最地道的主食自然是Attiéké,在网上找不到中文译名。Attiéké简单来说是把木薯捻碎了发酵成颗粒物的一种粮食,长相和口感都非常类似北非的小米饭古斯古斯,但是略有一点儿发酵的酸味,个人不是太喜欢。
Attiéké的粘稠性较强,所以当地标准的吃法是用手抓,黑人还喜欢在里面拌入西红柿洋葱肉块等等,一块儿用手抓。
第二道主食是Alloco和Klaklo,这两种主食对当地人来说是两回事,对我来说基本是一回事,简而言之都是炸芭蕉(Banane plantain),区别在于前者是用正常熟度的芭蕉切片炸得,后者是用表皮几乎黑烂的芭蕉捣成浆之后炸得。大家可能会联想到我们武汉的传统美食炸香蕉,但是风靡程度和这里的炸芭蕉完全不可比拟,科特迪瓦是产香蕉芭蕉各种蕉的大国,所以Alloco和Klaklo的制作成本相当低廉。
面包和米饭也是科特迪瓦当地的主食,但是相比较Attiéké和炸芭蕉来说价格不那么亲民。当地的面包和法国并无二致,有长棍面包或者全麦面包羊角面包巧克力面包(很少葡萄面包因为当地不产葡萄)。科特迪瓦人做米饭有个特点就是尽量不做成白米饭,一般会加入少量香料或者蔬菜,但是加入量又不如我们中国人吃的菜饭那么多,仅仅只是为了调节口味。
主菜
当地人做菜的基本原则是:不管是什么食材先熏烤再说,用当地的法语叫做braiser(注意这与法国法语中的Braiser或者英语中的Braiser基本不是一回事)。其次是炖(ragoût)和煮(bouilli),很少有我们中国人拿手的炸和炒。
食材
猪肉并不太普遍,鸡肉自然也就成了当地人最青睐的廉价肉类。当地有一种非常有名的鸡叫做Pintade珍珠鸡,也称非洲鸡,活着时候长的还蛮高贵。
牛羊肉在科特迪瓦算是比较奢侈的食材了,我平时在街头买的小牛肉一公斤也要折合60人民币,跟中国物价比起来都不算便宜。不过当地的牛羊经常是放养的,尤其到了乡下遍地都是可爱的山羊,纯天然的肉质绝对不输国产。
牛肉在当地最常见的做法也是熏烤,烤熟之后拌洋葱番茄,撒入胡椒蒜瓣,这道菜被当地人称之为Choukouya。每天晚上阿比让的闹市区就会冒出许多卖Choukouya的小摊,小摊往往就在嘈杂的大街边,蚊虫与尘土齐飞,车声共人声沸腾,好不底层生活的气息,如果你忍受的了的话。
夜市以做打包为主,打包没有袋子都是纸包,一份也就十几块人民币。当地人对这种美食无不赞不绝口。我吃的不多,评价还是相当不错的,牛肉口感筋韧而不老,口味略重但入肉,十分适合于下饭下酒。
酱汁中餐讲究酱料入味食材,西餐则是酱料与食材分离。所以西餐里衍生出了中餐里所没有的酱汁体系。到了科特迪瓦,前面说过食材的做法都比较单一,所以酱汁就成为科特迪瓦人饮食习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当地人往往喜欢把食材鱼呀肉呀浸泡在非常浓厚的酱汁里吃,与中国人法国人的习惯都想去甚远,大家可以通过以下一些图片随意感受一下。
零食小吃点心首先就是这种用玻璃瓶装的花生米啦烤椰丝啦之类的,
烤肉串(Pain chien)Chien在法语里的意思是小狗,相传以前有不少黑心摊主挂羊头卖狗肉,搞的很长一段时间人心惶惶都不敢吃烤串,把街头的烤串通称为chien。
三明治
面包里要涂很多让人很不安心的酱汁。
Gbofloto
可能是当地人最普遍的早餐,基本就是炸面团。
丛林肉
最近有一种在世界舆论中风生水起的当地美食:丛林肉。相传最早的埃博拉病毒便是因为人类食用了染有埃博拉的丛林肉得来,所以在目前的科特迪瓦市面上已经寻找不到丛林肉了。
丛林肉指的就是在打猎打来的野生动物的肉,包括上面提到的猩猩、猴子,还有各种山猪、羚羊、蝙蝠(阿比让名菜烤蝙蝠)等等。黑人不擅烹调,经常就是把尚有动物形状的丛林肉成块烤熟然后啃食,往往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大乌干达什么意思?
大乌干达,意思位于非洲东部,横跨赤道,东邻肯尼亚,南接坦桑尼亚和卢旺达,西接刚果(金),北连南苏丹,总面积24.15万平方公里。全境大部位于东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有"高原水乡"之称。
大乌干达一词最初是东非沿海居民对巴干达人的国家-布干达的称呼,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人将其含义扩大到邻近地区。
大乌干达与肯尼亚、坦桑尼亚、布隆迪与卢旺达组建了东非共同体,于2010年建立了统一的经济市场,并将倾力于2015年合并为统一的联邦国家--东非联邦。乌干达曾被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称为"非洲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