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帖,单位工作群发退休职工去世消息?
这事,我还真遇到一回。
上班那会儿,我一直在办公室综合岗。
某天早上,来到办公室,就听到同事在说,某位离休老干部过世了。
上班后,照例要看一下手机,看一下各个工作群的信息。
这时,在最重要的一个工作群里,每个单位都有很多工作群,有的是全单位的,有的是部门的,有的是业务条线的。
这个工作群是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最主要的工作群,上级单位的主要领导及主管部门、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及中层以上干部都在这个群。
群里发布的信息,一般是各单位重要工作动态、业务开展情况,当然为了体现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文关怀,也有举办活动的报道,有时也会有诸如欢送某人退休、探望困难员工等的消息。
可是,这一天呢。忽然,就看到群里有一条信息,就是说单位哪位离休干部去世了,一生怎么样怎么样,颂扬之辞,有点像讣告。
工作群就像一个大大的空间。
骤然间,一阵静寂,就像某次大会议现场的突然冷场。让人感觉到一种窒息,一种等待。
我仔细一看,这条信息,是单位一个比较年轻的副职领导发的。
在这样一个群里发这样的信息,似乎没有先例,大家似乎都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妥。
不像平时,什么信息发出来,总有那么一些人,好像24小时盯着群信息,会适时发岀庆贺或点赞的信息,有的人还会适时在领导发出信息后,跟在后面适时点赞或者是高举小拳头,表示奋斗、努力。
群里的表现,不亚于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拍马屁、应和。
对着手机,都觉得了局面的尴尬,不知道这样的一条信息应该怎样应和,谁会先应和。
就在这时,一条信息发出来了,简单的三个双手合十的表情,🙏🙏🙏,一个字没有。
细一看,原来是Z经理发出来的。
真的是瞬间打破僵局和冷场的感觉。
紧接着,有三几个资格老一点的同事跟着发了,某老一路走好,或同样的几个表情。
然后,很快又有新的信息把那条信息盖过了。
那位发出信息的年轻领导这时走过来说:“刚才太尴尬了,发出去,我就觉得不妥了。”
我说:“好在Z经理反应快啊!”
他也连声道:“对啊对啊!”
工作群,想说爱你不容易。微信改变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哪个人,哪个上班的人,不是打开微信,最多的就是无数个工作群,重要的还要置顶。稍耽搁一会儿,就有无数红点等着你点开。
工作从996变成5+2,白+黑。小到开一个晨会,一笔营销,就要发动态,发喜报,让人不胜其扰。
尴尬的就是像上面这种,发了不适合发的,或者小朋友不小心点了别人的奖励专包,又或者看错群、发错消息。
有时候觉得,没有手机工作群那会儿,生活和工作似乎简单很多。
什么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实时沟通给我们带来交流便捷的同时,也打破了我们工作和生活原本应有的边界,工作和生活越来越分不开了。
有人调侃:“小时候害怕老师通知成绩,现在工作了害怕工作群通知信息。”
工作群成为了工作沟通交流的重要存在,而它们又频繁地在工作时间之外叨扰着我们的生活,让人有时候有种被绑架的疲惫无奈感觉。
工作群,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自己心里要有数。群就像微缩的社会,群里应该发什么,不应该发什么,自己心里要有数,要有谱。
有的单位部门多、人员广,及时发布相关工作信息,能让自己的表现被领导看见。但是单位文化不同、领导工作风格不同,有的人喜欢表面功夫,有的人更务实,不喜欢表面文章。
自己要拿捏准,哪些能发,哪些不能发;如果发信息该怎么发。对需要大家附和的通知,不要装聋卖哑,要及时表示自己的关注,另外多发布单位正面信息,表明自己的工作态度,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对于私人话题、议论他人是非、争辩抬杠、无厘头闲扯,这些是不应该发到工作群里的。
在家里也好在社会上也好,尊重永远是相互的,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特殊时候,要有高情商的反应。群里发了不该发的信息,怎么应对,真的考验一个人的灵活应变能力,说到底也是一个人的情商。
就象上面例子中,Z经理的表现,无异于救场。
一个人的高情商很多时候就反应在避免尴尬场面、化解矛盾冲突上。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会想到黄渤,简直是高情商的范例,我们可以随便举一个:
一次,黄渤参加综艺节目,小S是主持人,脱口而出:“你长得很婉约哦。”
谁都能听出话里的意思,眼见现场将出现尴尬的场面,这时候黄渤回应道:“一开始长得还蛮婉约的,后来就抽象了。”
一时间,台下阵阵笑声,大家都乐了。
在尴尬的场面出现时,用高情商的应对巧妙化解。
有人说,智商决定你的上限,而情商决定你的下限。无论是生活中,工作中,群里群外,那些意外的尴尬场面,怎么应对,情商最为重要,情商低往往陷入尴尬之中,甚至会引起更多尴尬。
而高情商是我们的必修课,会让我们用智慧去化解尴尬难题,为自己加分。
单位工作群发退休职工去世的消息,我认为不合适。
群,尤其是工作群,是微缩的社会,在网络社交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在,就像我们在线下要讲仪态,重形象一样,任何时候,在群里我们能做的都是把握社交规范。
群是为了方便大家工作,工作和生活要分清,群里一言一行,都要拘小节,不要闲聊,不要瞎聊,不要尬聊。
毕竟工作群存在的最主要目的始终是为了方便大家工作,利于大家沟通,除此之外,还是打住。
你说是吗?
会影响我的领域而开通不了收益吗?
本人认证情感领域,却喜欢诗词和楹联,常跟帖唱和,会影响我的领域而开通不了收益吗?
首先应明白什么是情感领域。情感领域应是情感贯入的领域。如艺术领域,文学领域,历史领域,心理领域,宗教领域等等,却有情感投入,都应是情感领域范畴。大家应注意到,各种领域往往是交叉渗透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但是科学领域与情感领域是分的很清楚的。科学讲究实事求是,情感讲究使用夸张,比喻,拟人,通感等,都为情感所用。
现在再看“诗词,楹联”,你自然会觉得那就是情感领域范围。不要把情感领域缩小在“夫妻感情,人间爱恋,友情亲情”范围内。“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受主观影响的领域,都应是“情感领域”。
感谢邀请,希望大家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得万物,这样会扩大你的想象空间,使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下面用“情感领域”作诗,与大家共讨。
情感领域
七言诗
情感领域很广泛,
书法绘画有情染。
工艺雕刻石塑像,
才艺歌唱情火点。
人文历史出巨著,
作者情义文中现。
宗教信仰各门派,
自立门户旗帜展。
夫妻感情是小事,
教育子女理当先。
上孝二老高堂在,
子孩万世代代传。
认清领域垂直度,
优质认证能提前。
盈利当在优质后,
优质原创会有钱。
头条发贴贵心乐,
推荐首页是关键!
快乐写作兴趣事,
能量正义播云天。
网曝潍坊一幼儿园让孩子吃地下的饭?
事件回顾:2017年11月21日中午某女童在幼儿园撒了土豆,老师拒绝给这位小朋友再打饭,并眼睁睁的看着让孩子把地下的饭捡起来吃了,而且还用自己得衣服擦桌子。
网友们众说纷纭,有人觉得换位思考,现在幼儿园老师也不容易,一个人要看40几个孩子吃饭,难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这件事责任也不能全归究于老师;也有人说你应该攻击的是幼儿园,而不是幼儿园老师。因为你交钱是交给幼儿园的,老师也是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出了事,应该负责的是幼儿园;更有人说了,这事看着就生气,现在的幼师,考个证就可以当。饭到了,你不给她打就罢了,还眼巴巴地看着孩子捡地上的吃。你孩子要是吃地上的东西,你不会让他吃吧!
要让孩子远离侵害,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发现和预防,父母一定要重视教育,防止孩子受到伤害,保护每一个家庭的天使!
纯手工码字,图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喜欢请关注,欢迎指正!有空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