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的下一句,家书抵万金是什么意思?
1、意思: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2、出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
3、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那首诗?
出自杜甫的五言律诗《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背景: 杜甫被俘的至德二年(757)春,杜甫在长安眺望美好的春色又降临到满目残败的京城,伤时感乱,忧国思家,写下了这首五律名篇。
家书抵万金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出处: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春望》。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烽火连三月?
杜工部的这首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不再赘述,这里简述一下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律诗讲格律,毫无疑问。写律诗如同带着镣铐跳舞。一般人首先要做到合律,而杜甫却挥洒自如,丝毫没有困顿之虞。如同他自己所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进而达到“老去诗篇浑漫兴”的境界。
《春望》诗上来两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宗明义,语出惊人,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花鸟为题,点出此诗为感物伤时之作。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现诗人对亲人的担忧和思念。这里不能仅把它理解成杜甫对自己亲人的忧思,不然首联两句就失去了注脚。尾联“白发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尽显了诗人既忧国忧民,又无所作为时的那种情态。
整诗既胸怀博大奇拔跌宕,又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一气呵成。特别是从首联开始连用三个对仗,而无艰涩之感,是杜诗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浑欲不胜簪四句所描绘的画面?
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也以家书的不易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结尾两句,写诗人那愈来愈稀疏的白发,连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广。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