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顶红与砒霜,现代医学如何通过史料记载解密死因?
关于慈安太后之死,100多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无非是两种推测,一种是自然死亡说,一种是被慈禧害死说。
慈安太后的进阶之路:被咸丰封为皇后,地位比慈禧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先来介绍一下慈安太后的生平。
慈安太后,现在也被称之为“东宫太后”,在当时的地位“西宫太后”比慈禧要高。她1837年出,姓钮钴禄氏,父亲是广西右江道员穆扬阿之女,满洲镶黄旗人。
咸丰皇帝即位之前,就已经嫁给了咸丰皇帝。
咸丰二年(1852年)被封为贞嫔,而后进封为贵妃。当年6月,年仅16岁的慈安太后就被立为皇后。
慈安太后这个人性格非常谦和,对权力没有野心。在咸丰皇帝病死热河之后,虽然慈禧与她联手消灭了“顾命八大臣”,共同垂帘听政。
但是,由于慈安太后文化水平较低,也不懂朝政,她就将全部事宜都交给了慈禧太后。《清史稿·后妃》列传记载:“是时,孝钦、孝贞两宫并尊,诏旨称‘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以别之。”
由于慈安太后是皇后,慈禧太后是贵妃,再加上咸丰死前有遗命,分别赐予两太后“御赏”、“同道堂”玉玺,两个玉玺同时盖到诏书上才能生效。
因此,出于礼仪,也出于先皇遗命,慈禧太后每决定一件事,都必须跟慈安太后汇报。慈安太后一般都听从慈禧太后的建议,与世无争。
慈安得病两天后去世,引起朝廷内外的猜测那么,这样一位“好人”太后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慈安太后死于光绪七年,也就是1881年,享年45岁。
关于慈安太后之死,《清史稿》上并无明确记载,只写了“及崩”二字,此外无他。
慈安之死主要见诸于当时的大臣日记和稗官野史。
最先记载的应该是当时的官方实录《清德宗实录》。上面记载:“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也就是说,慈安太后从染病到死亡,只有两天的时间,非常之快。
这不得不引起很多人的猜测。有史料记载,慈安染病的当天早上,她还召见了军机大臣,未见身体有任何毛病,只是“两颊微赤”。
次日一早,当时的军机大臣,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日记中的记载:“东太后感寒停饮,未见军机”。当天晚上,就暴病身亡。也就是说,当时的翁同龢以为,慈安太后就是得了个感冒。
慈安之死,引发了外臣的怀疑,野史中记载,左宗棠就说:“昨早对时,上边(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对慈安之死的猜测:慈禧用一盒点心毒死了慈安而后,坊间就开始猜测慈安之死的真正原因。
最为有名的说法见于《崇陵传信录》。这本书的作者是恽毓鼎,当时任起居注官员,也就是记载皇帝日常行动的。因此,很多人认为他的记载最为可信,他说,有一次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闲聊。
慈安太后没什么心眼,就无意间告诉了慈禧,咸丰皇帝活着的时候,曾经留有遗命诏书,如果慈禧太后不安分守己,你可以拿出这个诏书,将慈禧杀掉。
慈安太后为了表现自己与慈禧上下一心,当着慈禧的面将这封诏书烧掉。
问题是慈禧听闻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合着咸丰还有这么一手!而且,慈安烧掉的诏书到底是真的,还是复制品?万一未来两人闹翻,岂不是还有被杀的可能?
慈禧表面对慈安千恩万谢。但当天晚上,就给慈安送上了一盒点心,其中已经放了毒药,将其谋杀。
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应该说,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的。
问题是,既然是慈禧和慈安两个人见面,说的私密话(显然这个话不能被外人听到),那又是怎么流传出来的呢?慈禧难道会让别人知道这件事,未来威胁自己么?
因此,显然这种说法有可商榷的余地。
慈禧和慈安的矛盾:诛杀安德海,选择同治皇帝的皇后从历史上来看,慈安和慈禧虽然偶有小矛盾,但是其程度不到冒险将慈安杀掉的地步。毕竟,如果事情败露,慈禧能不能当太后都不好说。
慈禧和慈安的矛盾主要有几个:
第一个就是诛杀慈禧宠爱的太监安德海。
安德海是李莲英之前,慈禧最宠爱的太监,权势滔天,目中无人。
同治八年,安德海借皇帝大婚,沿运河南下采办龙袍。结果,一路上飞扬跋扈,私挟妇女,张挂龙凤旗帜,还贪污纳贿,搞得地方官员不胜其苦。
到了山东的时候,山东巡抚丁宝桢看不惯安德海,以私自出京违反祖制的名义,将其逮捕,奏请皇帝和太后,要将其就地正法。
慈禧大为恼怒,要治罪丁宝桢。慈安太后却认为,安德海就是违反了祖制,同意丁宝桢的建议。
虽然慈禧很生气,但也无可奈何。毕竟,慈安太后地位比她高,还有群臣,尤其是恭亲王奕䜣的拥护,也就哑巴吃黄连了。
不过,慈安死后,丁宝桢的保护伞没有了。慈禧并没有借当年的私怨,处置丁宝桢,甚至在丁宝桢死后,慈禧还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号为“文诚”。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慈禧对丁宝桢的恨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消散。
第二个矛盾是在为同治皇帝选后的问题上,产生分歧。
同治皇帝虽然是慈禧的儿子,但是他与慈禧的关系并不好。从小生活在慈禧的严厉教导之下,让他又怕又恨慈禧。相反,同治跟慈安关系很好。
同治喜欢阿鲁特氏,但是慈禧并不喜欢。最后,还是在慈安太后的坚持下,立了阿鲁特氏为皇后。
慈禧很生气,也很伤心。自己的儿子竟然不跟自己一心。等到同治皇帝死后,慈禧不给皇后阿鲁特氏上封号,将她逐渐边缘化。尤其是又选择了与同治同辈的光绪即位,也就是说,慈禧仍旧能够垂帘听政。
阿鲁特氏作为先帝遗孀,独守空房,如同进入冷宫。最终,阿鲁特氏不堪其辱,自杀而死。
不过,阿鲁特氏死后,慈禧的威胁已经去除,怨恨也得到抒解。她没有必要再铤而走险,为一己之私,害死慈安。
还有人认为,第三个矛盾是慈安和恭亲王奕䜣站在一个阵营。
中法战争爆发之后,慈禧想要排挤恭亲王,收回权力。但是,慈安支持恭亲王的一些洋务改革,因此,慈禧要去除恭亲王,必须杀掉慈安。
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甲申易枢”发生于1884年,此时慈安已经死了三年。而且,当时罢免恭亲王的理由是,他与军机处不愿意与法国开战。
慈禧没有在慈安死后立即对恭亲王下手,可以证明,两者关系不大。
慈安应该是得了心脑血管疾病,自然死亡排除以上矛盾此事慈安之死后,我认为,慈安应该是自然死亡
《翁同龢日记》里面,其实记载了慈安得病的症状:"晨方:天麻、胆星;(脉)按云类风痫甚重。午刻一(脉)按无药,云神识不清、牙紧。未刻两方虽可灌,究不妥云云,则已有遗尿情形,痰壅气闭如旧。酉刻,一方云六脉将脱,药不能下。戌刻(晚八时前后)仙逝。"
根据隋丽娟的研究,这些症状换成现代医学用语,应该是慈安得了心脑血管疾病和脑中风。
而且,在《翁同龢日记》中还记载了,这次发病并不是第一次,早在1863年和1870年就发过两次病。
我们知道,满族人的祖先主要在东北地区,主要靠渔猎生活。满族人比较喜欢吃肉喝酒。根据研究,之前的嘉庆皇帝很有可能就是不注重饮食,大鱼大肉,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而死(被雷劈死,其实是民间野史)。
还有一条记载可以佐证这个推测。根据《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慈禧曾孙口述实录》记载,慈禧这个人比较注重养生,非常注重饮食,很多对身体有害的东西都不吃。
她也要求光绪不要吃。慈禧还跟慈安说,有些东西不要给小皇帝吃。但是慈安太后心软,就跟现在很多爷爷奶奶一样,小孩子爱吃,就由着他的性子吃。慈安仍旧给光绪吃那些东西。最终,光绪大病一场。
由此可以知道,慈安太后对饮食是无所顾忌的。那么,按照满族习俗,慈安很有可能年龄大了之后,仍旧吃很多高血糖的食物,导致心血管疾病,最终猝死。
当然,以上这些也只是推测,仍旧会招来反驳(比如慈安太后得病的症状和太医开的药方,是在慈安死后才公布;此慈安太后的葬礼也是秘密进行。这些都颇为可疑)。
最终,这个悬案真相大白,可能还是需要等到有一天,打开慈安的陵墓,对她的尸体进行检测。
乾隆皇帝为何选择用它来惩罚卫嬿婉?
看的人格外揪心的《如懿传》随着帝后离心,如懿断发,彻底走向悲伤大结局。
而剧中最令人各位看官解气的,大概就是狠毒妇人魏嬿婉的恶行暴露,被大猪蹄子赐了一碗名为“牵机药”的毒药来的解气了!
魏嬿婉原是包衣奴才出身,外表清秀柔弱,甚是娇艳。但因为心有不甘做下等人,心计深沉,靠着计谋一步一步勾引皇上,试图飞上枝头变凤凰。
但由于野心暴露,深受妃子金玉妍的迫害,变得阴险狡诈,在剧中施毒计谋害了不少妃子和皇子,连女主角如懿都不是她的对手,可见她的手段是有多么可怕。
但乾隆一直受她蛊惑,让她步步高升,最后在临近剧集结尾时,如懿和太后才联手将她的恶行公布,让乾隆大受打击,平日里时时睡在枕边的美娇娘,竟是如此毒妇,不仅残害了不少后宫中人,还对着皇家子嗣下手。
作为天子,自负的乾隆最受不得被人蒙蔽,而这个人又恰恰是自己竞升上来的妃子,当真是狠毒了她!
而这碗牵机药,名字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原理就是和老鼠药没什么不同,在古时候是皇家用来对付后妃和臣子的毒药,此药吃下去后会头部抽搐,和足部以佝偻的姿态连在一处,于是得此名。
看清宫戏皇上对妃子要么是放冷宫或是直接处死,这样活生生折磨魏嬿婉,想必是心无爱意,厌恶至极了。
(壹条电影编辑部:辑一)
古代毒酒都有哪些啊?
你好,古代毒酒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1. 阮咸毒酒:阮咸是明朝时期的一位宦官,曾因不满皇帝而暗杀宰相,制作了毒酒害死了数十人。据说这种毒酒是用砒霜和砷酸混合制成的。
2. 阎王爷毒酒:传说中阎王爷会用毒酒来惩罚犯罪的人。这种毒酒主要是用草药和毒蛇制成的,能够迅速让人死亡。
3. 汉武毒酒:汉武帝曾下令制作毒酒,用于暗杀诸侯和权臣。这种毒酒是用砒霜和砷酸混合制成的,能够致死。
4. 青蟾毒酒: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自成的农民起义领袖,曾在作战中用青蟾毒酒毒死了许多敌人。这种毒酒是用青蟾和草药混合制成的。
5. 蛇毒酒:古代常用蛇毒来制作毒酒,能够致死。而且蛇毒酒的毒性比较难以检测,很容易被用作暗杀手段。
6. 蜈蚣酒:蜈蚣是一种有毒的昆虫,古代常将其用作毒酒的原料。这种毒酒能够致死,而且很难检测。
肺气肿是绝症吗?
绝症的定义。目前哪些病是绝症?
现代医学认为,绝症是指[incurable disease;fatal illness]当时医学还无法治好的有生命危险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以下五种疾病:1.运动神经元症(渐冻人)、2.癌症、3.艾滋病、4.白血病、5.类风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五大疑难杂症,目前无法治愈,并且不治疗很快就会致命。但是,现在是绝症,以后可以治愈了就不一定是绝症。
还有一些不能治疗痊愈的疾病类似绝症,但却不会马上威胁人类的生命:如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肾病,高血压病,脑梗死,脑出血,肝硬化。这些都是无法治愈的慢性病,但是却不会马上威胁人类的生命,慢阻肺,肺气肿也是属于这一类疾病。所以说,慢阻肺,肺气肿的虽然无法治愈,但不会马上致命,属于和冠心病一样的慢性病,不属于绝症。
慢阻肺,肺气肿为什么无法治愈?因为,人类的心脏(心脏病),脑组织(中风)和肺组织(慢阻肺)是不可以再生的。当长期吸烟以后,有害的颗粒和气体被吸入到了肺脏和支气管,这些有害物质会慢慢损害我们的支气管和肺。被损害的支气管和肺脏不能再生,只能以疤痕纤维化的形式修复,就像皮肤破损以后,会形成疤痕一样。肺损害了以后是疤痕修复,不可能再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所以,医学上称这种损害是不可逆性,并且进行性发展的疾病。
为什么肺气肿不像绝症一样会马上致命呢?因为我们人类的肺脏具有非常强大的代偿能力。人的肺泡平均直径仅250微米,但肺泡的数量却多得很,肺泡总数约为3亿个。肺泡总表面积加在一起,若将它们铺开摊平的说,竟达75~130平方米,平均为100平方米;大体上相当于面积15平方米大小的房间6至7间;或者说大约是 1/3个篮球场那么大;约比人体表面积大50倍。由于肺脏广大的面积,代偿功能非常强大,所以,病人早期和中期都不会有明显的呼吸困难,而被忽略诊断,这个过程大约持续10到20年的时间。所以慢阻肺,肺气肿给我们的机会和发现的时间还是非常长的。
10到20年以后,当肺泡面积损伤超过一半的时候,人们才会感觉到呼吸困难,而此时,已经进展到中晚期了。
慢阻肺,肺气肿早期发现,早期戒烟最重要。尽管,目前对于慢阻肺,肺气肿我们已经有了很多的治疗方法,比如肺康复训练,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祛痰药,吸氧,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支气管镜微创肺减容手术,和外科全肺或者单肺移植等一系列手段都可以减慢疾病的发现,延长寿命。但是,除了肺移植其他的方法仍然无法治愈这个疾病,所以,戒烟,早期发现才是最重要的。
古代赐毒酒怎麽来的?
古代赐毒酒算是一种待遇,因为死形有好多种,比方砍头都要身体分离,死的很难看,赐毒酒和白绫是给个完整尸体.一般男性赐毒酒.女人给白绫.鸩酒,砒霜,鹤顶红 好像就这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