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刘邦谁厉害,吕布和项羽谁的武力值更高?
拿吕布比项羽,就是对项羽最大的侮辱!
因为不管从哪一方面来比,项羽都是可以碾压吕布的,甚至他们就没有可比性。
项羽是名将,吕布是小丑,用张飞的话来说吕布就是三家姓奴!
你看他追随过丁原干掉了丁原,追随了董卓干掉了董卓,追随了袁绍被曹操干掉了,若是曹操不干掉他,估计袁绍也会被他干掉。
吕布干事情绝对是无原则无底线的,他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不管这个事情是不是有违背道德。
这样的人不管在任何时候,都是被世人看不起的。包括现在说到吕布,大家都是嗤之以鼻的。
做人不能太吕布呀!
拿项羽和吕布相比,项羽真的是太伟岸了。
要知道项羽是贵族,身上自带一股贵族气息,人家做事永远都是有讲究的,都是有道德观念的,项羽平生绝对不做卑鄙无耻的事情。
吕布就不一样了,吕布是什么事情下作,他就做什么事情。
若是项羽像吕布一样,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刘邦早就被项羽给灭了。刘邦作为项羽的对手,项羽竟然有点不忍心杀他。
你看项羽真的是太过于仁慈了,这就是所谓的君子之风呀。项羽做事情可以说都是光明磊落的, 这也导致了他的悲剧人生。
个人武力项羽是可以完爆吕布的,说到中国历史上能举起大鼎来的人,项羽绝对是不二人选,其他人无能出其右。
中国历史上的霸王只有一个,这个人就是项羽。但是,吕布似乎连个将军都不是。至少在说到名将的时候,你不会想到吕布。
所以,他和项羽没有办法比。
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役,项羽打了很多而且都是名留青史的。
我们比较熟知的巨鹿之战就是项羽打的,这一次战役的胜利,直接把大秦帝国给干灭亡了。这也是项羽的成名之战,当时的项羽也就是二十出头。
当时项羽是带领的几万楚军打败了秦军二十万精锐,而且章邯的二十万大军在这一次战役之后,也投降了项羽。
除此之外,就是项羽用三万人马,打败了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 这一次战役就是历史上的鼎鼎大名的彭城之战。
这样的项羽绝对算得上军事家,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的顶尖的军事家。
吕布能给项羽相比吗,吕布有拿得出手的战役吗?吕布除了匹夫之勇之外,真的是什么都不是。
曹操是一个很爱才的人,可是曹操为何要把吕布给杀了呢?这说明吕布就是一个垃圾,这样的垃圾能和项羽相比吗?
吕布的高光时刻,也就是和关羽、张飞和刘备战了一个平手,最终怕被打死还逃跑了。好像这个还是来自于小说当中,说实话吕布真的没有拿出手的战绩。这样的他是不可能和项羽相比的,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项羽跟谁是对手?
项羽跟刘邦是对手。秦朝末年。由陈胜吴广发起了第一个起义,在此之后,各地势力响应出现了多支起义部队,一直持续到后期,有两只最大的起义势力,就是刘邦和项羽,他们之间发生了著名的楚汉争霸。作为历史上最出名的一对对手,一直到垓下之围,四面楚歌,刘邦最终战胜了项羽,建立了汉王朝。
刘邦与项羽谁才是英雄?
刘邦、项羽都是秦末汉初的风云人物,二人联手与众诸侯一道,灭掉了秦国。然后,又捉对厮杀,以四年时间,在中国历史上联袂奉献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大戏—楚汉争霸。结果,刘邦完美逆袭,灭掉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王朝。
仅以此相比 ,刘邦完胜项羽。然而,楚汉争霸是两个集团之间的较量,汉灭楚,是一个集团战胜另外一个集团,汉完胜楚。题主所问,则是刘邦、项羽单兵较量,到底谁比谁更厉害。
论出身,项羽强势压倒刘邦《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司马迁说,“羽”是项籍的字,楚国贵族出身。项羽的祖父就是楚国著名的大将项燕,在抵抗秦国进攻时,被秦国大将王翦所杀,为国捐躯。在项燕之前,他们项家就世代担任楚国的将领,因而被封到“项”这个地方。项羽祖先大概并不一定姓项,因为封到了项地而拥有了“氏”,这是以封地为氏的贵族象征。
古代,只有贵族才有“氏”,而贱民无氏。项羽家有“氏”,出身高贵,为他的事业起步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刘邦无氏,在当时来看,便是贱民。然而,《史记·高祖本纪》中,司马迁这样介绍刘邦的出身:“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难道刘邦家也是贵族出身?
秦灭六国后,把姓与氏合并,也就是废除了以封地为氏的周朝分封制,因而,无论贵贱,都有姓氏。司马迁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自然也要抬高刘邦的身份。因为高祖与项羽出身相差太大,故而在介绍完高祖姓氏名谁,何方人士之后,编造了一个无从考证的故事:“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项羽出身高贵,而刘邦出身低贱,这一点连“史家之绝唱”的太史公都不得不为刘邦努把力,以凭空造假来找补。
论起点,霸王秒赢汉高祖出身不一样,人身的起点也就大不一样。现在同样流行这样的话,家庭起点很高的人,儿女可以少奋斗二十年。
项羽的叔父项梁虽然没有做过楚国将军,因为杀人而与项羽避仇于吴中。楚国虽然已经灭亡,但时间并不遥远,大泽乡陈胜起义后,天下局势有变,项梁看准时机,杀掉会稽郡守,凭借楚国贵族的身份和祖上的名望,振臂一呼,得江东弟子八千人,非常迅速的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刘邦出身于农户之家,成年后,当上了沛县泗水亭长。然而,刘邦整天只知赊账喝酒而不务正业,被父兄斥为“无赖”。也是因为当了亭长,刘邦与当地官吏混得很熟,后来的开国大臣萧何、樊哙、任敖、卢绾、周勃、灌婴、夏侯婴、周苛和周昌等人,就是在这个时期结识的。而且,在萧何的撮合下,吕公把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
刘邦曾奉命押解一批人前往骊山服役,途中逃脱不少人,刘邦恐惧,逃到了芒、砀山泽岩石之间,隐姓埋名。传说,刘邦就是在这里“斩白蛇”起义的。
还是因为陈涉揭竿而起,沛县县令便欲响应。萧何、曹参劝县令召回刘邦。刘邦回县后,县令却反悔召回刘邦。于是,刘邦便约集百十人杀掉县令,自立为沛县令,振臂一呼,也得三千沛县子弟兵。
从人生起点上看,项羽起家得益于楚国贵族的名望,在叔父项梁的支持下,迅速发展势力,并且在群雄并起的秦末乱世占据了非常主导的位置。
刘邦出身于农户,因为做了一个小小的亭长而有缘结识诸多豪杰。也是因为其天生异象,为人豪放不羁,很能够聚集一帮人,颇有号召力。但是,因为起点不同,刘邦后来投奔了项梁,与项羽曾经并肩作战。项梁死后,项羽成了诸侯霸主,在灭秦过程中,刘邦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处处受制于项羽。虽然率先如约杀进函谷关攻占秦都咸阳,但却因为忌惮项羽灭了自己而主动退出。鸿门宴上,差点丢命,被封汉王却被项羽堵住要塞,只能偏安一隅。
论武力,霸王秒杀刘季刘邦、项羽都是害怕读书学习,不务正业之人。刘邦不喜读书,也不肯务农,好酒色。项羽则读书不成,便要学剑,学剑也不能成。项梁对此非常不满,项羽则敷衍叔父,要学兵法这门“万人敌”的学问。项梁便亲自教授,最终也没有学成。
但是,项羽力能举鼎,天生神力。带兵打仗,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无不令诸侯胆寒。钜鹿之战,项羽先杀为敌如虎裹足不前的卿子冠军宋义,破釜沉舟,大战秦军。这一仗,诸侯尽作壁上观。战斗结束,“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也凭借武力,成了诸侯的上将军,诸侯都归属了项羽。此时,项羽俨然伐秦盟主。
刘邦既无学问,更不会武艺,披甲操戈,上阵杀敌,刘邦从来不干这事。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中,时常出现沛公“战不利”、“军不利”的描述。刘邦曾经问韩信:“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陛下最多只能带十万人”。
韩信这是客套话,如果刘邦没有任何帮手,恐怕一万兵都带不了。当年做亭长时押解劳役去骊山,路上跑掉不少人。刘邦害怕朝廷追责问罪,逃到芒砀,当时仅有十数人跟随。连刘邦自己都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乱世之中,征战杀伐,武力是决定性因素之一。项王武力超群,冠绝一时,如果与刘邦单挑,必定秒杀于他。然而,为何最终还是败给了刘邦呢?
论素质,高祖完胜西楚霸王还是以刘邦与韩信的对话来开讲。韩信说刘邦最多只能带十万人,刘邦便反问韩信,我只能带十万人,你老人家又能带多少呢?韩信答道:“臣多多益善耳。”刘邦当然不高兴,笑着说:你多多益善,这么厉害,怎么还被我捉了呢?
皇帝一发怒,情况很严重,韩信赶忙回答:“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而善于率领将领。而且,您是天授神权,擒拿我不是人力可以做到滴。
韩信这话确非为了活命的阿谀之词,刘邦灭掉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凭借的就是“善将将”。试想,能够统帅十万将领的人,比一个西楚霸王要强大多少倍!
刘邦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用人,太史公说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在做亭长之时,刘邦经常到酒店赊酒喝,拉下一屁股酒债。久而久之,女店主发现,只要刘邦来喝酒,酒店的客人就比往常多出好几倍。于是,撕掉刘邦所有欠条,免费供他喝酒。
刘邦利用亭长身份,四处结交官府豪杰,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就是在此时认识的。在刘邦的人生道路上,萧何所起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比拟的。运筹帷幄赖子房,不绝粮道靠萧何,攻无不取仗韩信,“汉初三杰”在灭秦过程中忠心耿耿,君臣之间毫无间隙,这才成就西汉霸业。
项羽则独断杀伐,迷信自己的武功而傲慢他人。韩信原本投奔项梁,后归属项羽,做了个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从来都不采纳。韩信便离开项羽,投奔蜀中刘邦。但是,依然只做了个默默无闻的粮官。因为坐法而将被斩首,轮到砍他头时,韩信大叫:“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监斩官夏侯婴见韩信状貌奇伟便赦免了韩信,将他举荐给萧何。此后,刘邦采纳萧何的建议,登坛拜将。韩信得到重用,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与项羽逐鹿中原,然后,夺取了江山。
项羽不听人言,刚愎自用,鸿门宴上罔顾亚父范增杀刘邦的计划,自恃武功谅视刘邦。结果,放虎归山,为自己垓下大败,自刎乌江埋下了祸根。
论天意,刘邦得道多助刘邦行仁义之师,伐秦路上,以招降为主,不轻易杀降。于是,一路势如破竹,虽然兵力不到项羽的四分之一,但却率先攻破咸阳,夺下灭秦首功。进入咸阳约法三章,不杀百姓,不毁秦人宫殿,不掠秦人美女,善待秦三世子婴,显示出强大的帝王气场。
项羽一路死拼硬打,稍不如意便要屠城,甚至坑杀二十万秦国降兵。项羽霸道杀戮,大伤秦国人心,遭遇层层抵抗,进展当然要大大慢于刘邦。在战争尚未结束之时,项羽显出政治上的短视,都彭城而罔顾天下未定。刘邦得了咸阳,先做了争取人心的大量工作。项羽醒悟后,又以武力强行霸占胜利果实,在道义上又输了一招。
将刘邦赶出咸阳后,项羽率兵进程,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屠城。然后,杀掉子婴,放火烧毁秦国宫殿,大火连烧三个月,天下为之议论纷纷。
项羽失道,为一己私欲而不顾天下舆论,拱手把道义让给了刘邦。仅此一点,在为期四年的楚汉相争中,刘邦占尽人和,不赢反倒是违背了天意。天意便是人心,与刘邦相比,项羽所为不得人心。
太史公在总结这两位历史人物时,分别给了如下评述:
刘邦:高祖初起,始自徒中。言从泗上,即号沛公。啸命豪杰,奋发材雄。
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出身虽然可以让人少奋斗二十年,但这二十年的不奋斗,也必将是落后于他人的二十年。刘邦出身不如项羽,但凭借个人魅力,结交了愿意为他卖命的各方豪杰。刘邦为夺取天下,自甘降低身份,对手下谋臣战将言听计从,采取了非常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策略,一举夺取了天下。
项羽则自恃出身高贵,凡是都要以自己为王,迷信武功而霸道行事,在长期的征伐中逐渐失去道义。因为非常迷信自我,不听谋臣武将建议,项羽在复杂的局势下失去了审时度势的远见卓识,几乎是用一己之力对付刘邦的集团作战,焉能不败。
刘邦完胜项羽,不知高出几个档次,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西汉开创者刘邦与东汉开创者刘秀相比?
谢谢邀请!
刘邦画像
在汉代的皇帝之中,刘邦和刘秀的知名度远不如刘彻。尤其是在网络上,刘彻简直就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其实,假如你生活在汉朝的话,恐怕就会明白,在汉代所有帝王之中,至少刘邦和刘秀都比刘彻要伟大得多。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他们都做到了救民于水火之中。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天下苦秦久矣,刘邦建立的汉朝,不仅结束了长达五六年的战争,而且使得天下百姓获得了生机。刘秀也建立了东汉,使得百姓从王莽末年的离乱之中得到解脱,最终实现了太平盛世的局面。难道人世间还有比这些更为伟大的功绩吗?
刘秀画像
就个人能力来说,他们都是白手起家,完全是靠自己的打拼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网上很多人崇拜秦始皇,要知道秦始皇打天下依靠的是战国时期历代秦王所留下的良好基础。而且,秦始皇所建立的秦朝,十六年就崩溃了。刘邦和刘秀则不然,西汉二百一十年,东汉一百九十六年。东西两汉是汉民族形成的关键时刻,所以我们今天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叫汉族,我们说的是汉语,我们写的是汉字。
秦始皇画像
刘邦和刘秀都是上过战场的人,刘邦在秦汉之际的排行榜上,军事能力绝对是第一流的。率领偏师入关消灭了秦朝,与项羽相抗四年消灭了项羽。然后又扫描了韩信、彭越、英布等诸侯王。最终身受箭伤,伤重不治而亡。刘秀更是在昆阳之战中创下了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秦皇汉武,哪个上过战场?
西汉的疆域
也正是因为刘秀知道战争的破坏力,所以在平定天下之后,就不再愿意轻易动兵。要给百姓喘息的机会。对于战争之中杀降的非人道行为,刘秀曾经给予痛斥。大司马吴汉消灭了割据四川的公孙述之后,血洗成都。刘秀听说之后大怒,他并没有因为吴汉有大功而把这件事轻轻放过,而是写了情深意切的信去责骂吴汉。
东汉的疆域
至于他们的政治能力,这一点也毋庸置疑。刘邦开创了汉朝的各项根本制度,从谏如流。更是善于用人,韩信也说过:“陛下不善将兵,然善于将将。”刘秀更是中国古代皇帝勤政的模范。他经常工作到深夜,他儿子太子刘庄去劝他不要太疲倦的时候,刘秀说道: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而且刘秀也能容忍别人对他的冒犯,强项令董宣的故事这是大家所熟知的。
汉武帝画像
假如非要对刘邦和刘秀比较个优劣高低的话,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不过,相对来说,就个人的道德素质来说,刘邦不如刘秀。刘邦早年的时候就是一个小流氓,当了皇帝还经常骂人,甚至不称朕,而自称乃翁、尔公,意思是你老子我。刘邦对待功臣也远不如刘秀,韩信、彭越、英布等人都为打天下立下了大功,最终死于非命。即便是萧何,也曾经被刘邦投入监狱。小心谨慎的张良干脆宣布自己要求仙绝食辟谷。而刘秀待人忠厚,早年老实本分。当了皇帝之后,尤其是打下天下之后,善待功臣,刘秀的功臣,比如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都得以善终。就个人的道德素质,刘秀确实比刘邦好很多。
就个人的文化素养来说,刘秀也更胜一筹。刘秀出生在西汉末年,后来曾经在王莽的时代里到长安的太学里去学习。等到当了皇帝以后,刘秀依然没有放松学习和读书。有时间就和大臣们一起讨论经义。这是刘邦所不可及的。刘邦本人是彻头彻尾的一个平民,自然不可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虽然刘邦本人的身上有一股草莽英雄气。但是刘邦的文化程度还是不能和刘秀相比。也正是因为如此,刘邦在临终之际才会向太子刘盈说道:“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刘邦一再叮嘱刘盈要多读书。而且刘邦在平定英布之后,身受箭伤,抱病还乡之后,还专门去了曲阜,以太牢祭祀孔子。
总之,无论刘邦还是刘秀,都是中国古代帝王之中的翘楚,值得后人景仰。
有人说东汉的刘秀比西汉的刘邦还厉害?
怎么说呢?萝卜青菜一样,各有各的好,自然也是有的人拥护刘邦,有的人拥护刘秀,就像有人提问刘邦,朱元璋,赵匡胤同处一个时代谁能得到天下一样,只能是假设,因为他们不可能同处一个时代。回归到本题,说刘秀比刘邦厉害,这个只能说,刘秀的军事才能、人品比刘邦好,但真让他俩在一起争夺天下,在我看来刘邦的机会大一些。
首先刘邦和刘秀面对的困难不一样,刘邦崛起于草莽,在众多豪杰中间脱颖而出,尤其是面对千古无一的项羽都能战而胜之。而刘秀呢,头顶汉室光环,先天比刘邦更易获得民心,他统一天下多少有点刘邦的政治遗存。
其次知人善任方面刘邦比刘秀更老练,刘邦此人虽然没啥本事,但他会用人这一点值得许多帝王去学习,比如汉初三杰就是他能夺取天下的法宝,而刘秀由于个人军事能力强一点,相对的手下发挥的空间就小了,比如云台二十八将的第一将邓禹打仗时没少给刘秀扯后腿。
争夺天下靠的不是个人,而是能善于利用身边之人,刘秀能取得天下,少不了刘邦的光环加持,从这方面讲刘秀就先天弱于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