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哪个不平等条约是英国逼迫中国签订的?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十九世纪初签订的条约?
《南京条约》 (即《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由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南京签订,是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是英国的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
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5、另订关税则例。清朝政府将以公平的原则颁布一部新的关税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南京条约》的影响: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个?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2、简介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英国强占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内容 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4、条约影响 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的最耻辱条约:差点让中国亡国,毛主席说这 仇一定要报!
在中国近代史上,孱弱的旧中国和外国列强签过很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但是中国历史上签订的最为耻辱的一个条约,就是《二十一条》。这条条约到底有多耻辱? 耻辱到《二十一条》签订的那一天被北洋政府定为“国耻日”,耻辱到差点将中国亡国丧种!
青年时代的毛主席在条约签订前两天,写下了“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的豪迈诗篇,告诫中国千万万的莘莘学子勿忘此日,自强不息,将来誓雪国耻。
北洋政府接受了《二十一条》的部分条款 那么,中日《二十一条》为什么被评为中国有史以来最耻辱的一份不平等条约呢?
1910年,日本与韩国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了朝鲜半岛,然而仅仅隔了三五年的时间,日本人就萌发了与中国签订类似条约的想法,希望借此来达到吞并中国的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被日本人视为侵略中国的一次好机会。
自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一直进行着这样一种外交策略,那就是希望在列强之间寻求到一种平衡来获得自身外交利益的最大化。
在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以后,清政府就很好的利用了俄、德、法三国与日本之间的矛盾,逼迫日本交还了辽东半岛,中国最后虽然向日本支付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但总算收回了辽东半岛的主权。
可是到了1914年的时候,形势为之一变,当时的西方列强正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这就为日本侵略中国提供了时机。
一战中的英国士兵 1914年8月13日,日本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并派兵占领了山东半岛,山东半岛原先是德国人的势力范围,现在落入到了日本人的手中。
北洋政府三番五次要求日本政府从山东半岛撤军,但是日本人非但没有撤军,而且还提出了更为无理的要求,企图逼迫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 承认日本继承德国侵占山东时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
(2) 将租借旅大及南满、安奉两条铁路的期限延长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东部的土地租借权或所有权,以及居住、经营工商、建筑铁路、和开采矿山的特权;
(3) 将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4) 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给或割让给其他国家;
(5)中国中央政府必须聘用日本人担任政治、军事、财政顾问,中国警政由中日合办,军械半数以上应采自日本,或设立中日合办的军械厂,允许日本建造湖北、江西、广东之间重要铁路,以及在福建投资、筑路、开矿的优先权。
《二十一条》第一号 内容就是日本要求继承和扩大德国在山东半岛的权益;
第二号 内容就是日本要求扩大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北洋政府需将日本在关东州(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南满铁路的经营权延长至99年,并允许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地区开矿、定居、从事商业贸易活动等等;
第三号 内容就是日本要求中国将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由于汉冶萍公司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所以控制了该公司实际上就是控制了中国的重工业;
第四号 内容就是中国不得将沿海的各个岛屿和港口割让给其他国家,该条款实际上就是方便日本人以后控制中国沿海的岛屿和港口,防止这些港口和岛屿落入西方列强的手中;
第五号内容就是中国的军事部门和财政部门需要聘请日本人充当顾问,中国的警察也需中日合办,军队的武器需要从日本购买或者从中日合并的企业采购,等等。
英军抵达山东半岛充当日本人的帮凶对抗德军 这二十一条,对于中国人来说,条条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尤其是第四号、第五号内容更是达到了亡国的地步,这是中国人绝不能接受的!
如果北洋政府全盘接受了日本人提出的这二十一条,那不久以后的将来,中国会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然而,日本人要求北洋政府必须签字,如果不签字,那就开战,并且只留了两天的期限,当时的北洋政府认为中国是个弱国,军费不足,武器落后,士兵缺乏训练,难以与日本人兵戎相见,并且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无法获得外援,更为严重的情况是,日本正在不断向山东半岛增兵,所以只能委曲求全,而不可轻易与日本人开战。
这是中华民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日本政府以宣战为威胁手段,强迫中国北洋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
袁世凯等人通过多方周旋,与日本人斗智斗勇,最后答应了《二十一条》的部分条款,最终于5月9日对外宣布了这一消息,消息一出,举国震惊,全国上下骂声一片。
对此次外交失败,袁世凯也视为“奇耻大辱”,他告诫国人说: “经此大难以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或可尚有希望。
若事过境迁,因循忘耻,则不特今日之屈服奇耻无报复之时,恐十年以后,中国之危险,更甚于今日,亡国之痛,即在目前!” 正是处于警醒后人的目的,袁世凯决定将五月九日定为“国耻纪念日”,并写入教科书,以待后来者奋发图强。
只可惜袁本人却在半年之后执意称帝,做起了自己的皇帝梦,
将“国耻”和“奋发图强”之说抛之脑后,也难怪会落下了千古的骂名。
新中国第一条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是《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俄方称“涅尔琴斯克条约”,是中国清朝和沙皇俄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
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就东段边界等问题进行交涉。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俄历7197年8月28日),中方代表索额图、佟国纲等与俄方代表戈洛文等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扩展资料:
影响
《尼布楚条约》以近代主权国家之间的条约形式,从法律上确定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其享有充分的主权。这并非古代粗浅的势力范围划分,而是受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保护的领土主权。
这遏止了俄国继续向南扩张,维护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来自西方的国际法在《尼布楚条约》的谈判和签订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尽管如此,国际法学说在中国却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探讨,直到林则徐组织翻译西方国际法著作、尤其是丁韪良出版《万国公法》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