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火读什么,中医口中常说的火是什么?
一般在找中医诊治疾病时,常常会听到医生说“心火旺”、“肝火上炎”之类的中医术语。人们常不理解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疾病。是否人体中真有火?它和生活中的火是否相同呢?
其实,中医所指的“火”与生活中的火是不同的。中医的火,其一是指一种致病邪气,这种邪气具有与自然界的火相似的某种待性,如具有温热炎上的性质,故称为火热之邪,其二,中医的火是指对人体起温煦和生化作用、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阳气,称为“少火”,是属于正气的范围.
火热之邪有以下的性质和特点:
1.火热为阳邪,其性上炎,故病变多表现在人体的上部,如心火上炎则口舌生疮,胃火炽盛则齿眼肿痛,肝火上冲多致头痛或目赤红肿。临床多见高热、烦渴、汗出、脉洪数有力等症.
2.火易伤津液。火热之邪,最易逼迫津液外出,消耗津液,致使体内阴液亏损,故临床表现除热象外,多伴有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少律等现象。
3.火易动血生风。火热致病,易使阴伤,筋脉失养,从而导致高热抽搐、颈项强直、目睛上视、或角弓反张的“热极生风”症状。火热还易迫血妄行,出现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皮肤斑疹等。
其实,产生“火”的原因很多,大多是有由外感六淫中的火邪引起,或其它邪气化火所致:
一、外感火热之邪的最突出表现是发热、头痛、鼻塞、流稠浊鼻涕、口渴、咽疼和咳嗽等。
二、劳累亦可引起“虚火”,一般常见手足心发热、长期低热、乏力、纳差等症状。
三、阴虚火旺之邪的最突出表现为午后低热、夜间盗汗、腰膝酸软、咽喉经常干痛发红、有时耳鸣等。
四、如果饮食不节,尤其是过食辛辣油腻的食物,亦可化火,表现为口唇发红、牙眼肿五、痛、口干口臭、皮肤疮疡、腹痛便秘、浑身躁热、头痛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