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怎么死的,三国志11单挑失败后会战死吗

天美资源网

孙坚怎么死的,三国志11单挑失败后会战死吗?

有可能战死,不过大部分情况是俘虏或者受伤..可能你运气比较好..直接杀了对方了。

游戏开始前有设置有没有武将死亡 如果你不想有战死 开始应该取消那个

孙坚怎么死的,三国志11单挑失败后会战死吗

三国时孙坚是不是战死在襄阳?

孙坚之死,我们先从郭嘉谈起。《三国志·郭嘉传》里有这样一句话:“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这说的是孙策,说他轻率,喜欢单人行动。杀他一个刺客就够了。郭嘉是人不是神,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推断,一是了解孙策的性格。更重要的是,郭嘉还了解孙坚,他知道孙策会走上孙坚的老路。孙策和孙坚有着相同性格,他们结局又那么的相似。

翻开《三国志》,孙坚和孙策记在了一起,名为《孙破虏讨逆传》。孙坚的死记得很简单,袁术命孙坚讨伐刘表,刘表派黄祖迎击。孙坚击败黄祖,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孙坚单身出行巡视岘山,被黄祖的士兵用箭射死。

孙策也是出行打猎,也是被箭射死。如果你要问为什么,这是他们的性格所致,郭嘉为什么能这样预言,说明父子俩单独出行的事例并不是一次两次。孙坚是低层军官出身,他喜欢亲力亲为,喜欢和士兵同甘共苦。这使得他在短期内获得的大量的支持,拉拢了不少人心。

但是,凡事看两面。正是他的这种性格,注定了他的悲剧,就算孙坚不死在襄阳。下一次战役,他还是会独自出行,迟早有一天,他还是会有很大可能以这种方式收尾。

我们把曹操比做苍鹰,把孙坚比做猛虎。在刚开始的时候,孙坚的势头要比曹操发展迅速。可惜,他的性格造成了他的悲剧。

领导有着领导应该做的事,小兵也有着小兵自己职责。细细品味历史,其实能学到很多东西。我们看历史,看的不光是历史的表面,还要透过历史,去认识那些真实人物每一面。

三国演义里孙坚发毒誓应验是真有其事吗?

三国演义里孙坚发毒誓应验千真万确。演义当中孙坚的事迹不是待别突出,还让人诟病,孙坚只是匹夫之勇,自私残忍,形象负面。正史当中,孙坚勇猛无敌,败胡轸吕布,斩华雄,开明豁达,机敏过人。。。孙坚字文台,吴郡富春人,十七岁时勇杀海盗,名震乡里。朱儁平黄巾时骋为别部司马,孙坚招乡勇千人勇战黄巾,因功封长沙太守,又平定长沙区星叛乱,平定零陵桂阳两郡,封乌程侯。189年,灵帝去世后,董卓进京,祸乱朝纲。河内太守张扬矫诏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拟袁绍为盟主,孙权为先锋。孙坚率本部人马从长沙进入荆州,刺史王睿不接待,被孙坚逼迫自杀。南阳太守不支助孙坚军粮,被孙坚诱出城外斩杀。孙坚行至鲁阳(今鲁山县),与袁术汇合,袁术表孙坚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孙坚仰仗四世三公颇有势为的后将军袁术,希望能得到袁术的提携和帮助,发展自己的为量。盟军与董卓军在汜水关对峙,董卓先锋华雄大败孙坚,孙坚还折了大将祖茂。华雄一连斩了盟军大将多人,嚣张跋扈,惹怒了幽州公孙瓒麾下刘备二弟关羽,温酒斩华雄成了传世佳话。董卓帐下无敌大将吕布出马,在虎牢关对盟军如切菜砍瓜,恼怒了张飞关羽刘备,三英战吕布成了不朽神话。董卓不抵十八路诸侯,从洛阳迁都长安,将千年古都毁于一旦,盟军只有曹操率部追杀董卓,但遭到伏击大败而归。孙坚率部进入洛阳,扑灭烟火,填平皇陵,维持秩序。偶然在一枯井中发现门冉冉光芒,搜寻得原来是传国玉玺,定汉神器。孙坚认为是天之馈赠,将玉玺据为己有,于是命令部下悄然收拾,密回江东。孙坚悄悄离开洛阳,被盟主袁绍探知其故,原来孙坚私臧传国玉玺,袁绍以盟主身份索取,孙坚否认,并发毒咒,若得玉玺,死于乱箭之下。不想孙坚一语成谶,在回江东的路上,袁术令孙坚攻打刘表,袁绍命刘表截住孙坚,夺回玉玺。孙坚在江夏被刘表部将黄祖所阻,孙坚率部奋勇冲杀,大败荆州兵,孙坚单骑匹马在前追杀,来到枧山,孙坚遭到黄祖伏兵射击,身中数百箭而亡。9岁的孙权伴父随军,大胆机智地向刘表讨要父亲孙坚的尸体,回江东安葬。刘表见孙权牟幼聪聪伶俐,荆州江东互为邻里,敬孙坚是一代豪杰,准孙权所请。孙坚155年出生,殁于192年,享年37岁。229年,孙权称帝,追谥孙坚为始祖武烈皇帝。。。历史对孙坚的评价较高,孙坚勇烈过人,但存在性格的缺陷,不避风险,好强招难。以正史和演义来讲,孙坚勇猛奋战,为的是声名地位,不是忠心为国,孙坚有猛虎之威,但有豺狼之心。孙坚之妻吴氏,乃吴郡会稽大家闺秀,家中不同意与孙坚结亲,但遭到孙坚胁迫,吴氏怕家庭遭到祸害,违心嫁于孙坚,可见孙坚无人品道德。孙坚擅杀上司刺史王睿,同僚太守张咨,目无王法。与汉末第一奸诈忤逆之人袁术同流合污,私藏玉玺大逆不道。孙坚是汉末忤逆朝廷,败坏朝纲的袁术董卓之下的第三人,孙坚之死,不冤。

孙权什么时候死?

公元252年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政治家,军事统帅,孙坚之子,孙策之弟,三国时期东吴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公元200年,长兄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承遗业,成为割据江东的一方诸侯。208年,与刘备建立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公元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领土面积大大增加。公元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同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国号“吴”,不久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孙权在位期间,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剿抚山越、设置郡县,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公元252年,孙权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葬于蒋陵,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

三国里面的吴国到底是怎么灭亡的?

吴国的灭亡是在西晋时期发生的。以下是大致的历史背景和灭亡过程:

吴国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蜀汉、魏国和吴国三个分裂的政权之一。吴国是由孙权在其父孙坚和兄长孙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孙权在位期间,吴国发展了经济和军事实力,并与魏国、蜀汉两国形成鼎足之势。

然而,吴国在后期面临了一系列的内外困境,导致最终的灭亡。

1. 内部矛盾:吴国在孙权死后,由于继承问题引起了一系列权力斗争和内部矛盾。孙权的儿子孙皓继位后政治腐败、宠信佞臣,导致权臣政治,无力应对国内外的挑战。

2. 经济衰退与财政困难:吴国养育战马、繁重军备等导致财政压力增大。此外,吴国海洋贸易受到魏国的封锁,经济赖以维持的依赖海洋贸易逐渐受到影响。

3. 外部压力:魏国曹魏在西晋时期取得强盛地位,加强了对吴国的压力。曹魏发动了多次进攻吴国的战争,并且在军事和外交上占据上风。

4. 才子辈出的时代结束:吴国初期以孙坚、孙策与孙权为首的三代人物,都是身经百战的军事上将,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但到了后期,吴国逐渐没有出现像前几代那样的杰出领袖。这使得吴国的军事能力不再像过去那样强大。

最终,在公元280年,吴国的最后一位君主孙皓被西晋的司马炎消灭,吴国彻底灭亡,中国进入了晋代。这标志着三国时期的结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