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脸是我国哪个戏剧的绝活,耍牙文化来源?
耍牙是清末宁海艺人独创的一门绝活,多为宁海人组班,因此称为“宁海本地班”。宁海平调耍牙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新昌调腔的“山坑班”。一说来自宁波昆剧的“甬昆班”。
这种野性的艺术,“牙练万次出一功”,在练习过程中会出现口腔红肿,舌头麻木,头昏眼花,食欲不振等情况。由于师承太难,学艺更苦,如今“耍牙”这门绝学几近失传。

耍牙极具艺术冲击力,但传统戏剧的受众越来越少,由于耍牙表演难度大,对演员的要求颇高,很少有人能掌握。武安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会把这一绝迹梨园多年的宝贵艺术形式隆重搬上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它,并传承下去。
该怎么欣赏一部戏曲?
所谓戏曲绝活,是指中国戏曲剧种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独门功夫,多具有高难度,是传统戏曲艺术表演的精粹。水袖功是中国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戏曲服装中的蟒袍、官衣、褶子、帔等多在袖口上缝有一段白绸,称水袖。演员可以利用水袖的舞动以表现剧中人的感情和增加形象的美感,有时也用作对乐队的示意和交待。水袖技巧的基本要领在于肩、臂、肘、腕、指等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熟练掌握水袖的性能,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有经验的演员在水袖技巧上各有自己的创造,如程砚秋曾将水袖的技巧归纳为勾、挑、撑、冲、拨、扬、掸、甩、打、抖等10种,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结合,可以表现人物的多种情绪。有些地方剧种的水袖长约3尺,舞动起来更具特色。
清戏画《三岔口》
手绢功是戏曲表演身段特技,也是基本功的一种。源于二人转,吉剧又有所发展。手绢是舞蹈道剧,有四角和八角两种。耍法有里外翻花、里外挽花、抖花、转绢、托绢、踢绢、抛绢、弹绢、指转绢、顶转绢等。近年来多用镶亮片的双层八角手绢发展出各种样式的手绢出手,技艺高超,特色浓郁,起到烘托戏剧气氛、刻画人物感情的作用。
帽翅功是戏曲表演身段特技,又叫耍纱帽翅。演员以颈部为轴心,带动头上的纱帽翅或上、下摆动,或左、右旋转,或前、后绕圆圈。有时耍单翼,有时双翼同时旋转搅动。耍时帽翅欲停则停,欲动则动;或停或动,灵活自如。常用于表现剧中人物冥思苦想、内心矛盾斗争、犹豫不决或兴奋喜悦等情绪。
翎子功。翎子即舞动两根插在盔头(帽子)上的、长长的雉鸡翎,翎子功俗称“耍翎子”。耍翎子的技巧有:掏翎、衔翎、绕翎、涮翎、抖翎、甩翎、竖翎、旋翎等。翎子功各个行当都有使用,小生用得最多。有时用单手、有时用双手操作,靠头部的摆动,配合各种身段,表现人物的惊喜、愤恨、得意、轻佻等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甩发功是戏曲表演基本功之一。生、净、丑等角色在头顶上扎束一绺长发,称“甩发”;旦角在“大头”右边分出一绺头发,叫做“发绺”。甩发分“通梢”、“倒栽”两种。“通梢”的发梢是尖的;“倒栽”的发梢是齐的;一般长度以垂至腰间为宜,丑和穷生略短。演员可以通过舞动甩发或发绺来表现人物的激动心情。男角色的甩发又叫“梢子”,故又称“梢子功”。以京剧常用的甩发功为例,表现激愤的如《野猪林》的林冲,表现恐惧的如《滑油山》的刘青提,表现焦虑的如《铁笼山》的姜维,表现挣扎的如《刺汤》的汤勤,表现绝望的如《煤山恨》的崇祯帝,等等。甩发功一般包括甩、扬、带、闪、盘、旋、冲等多种甩法,方向又有左、右、前、后和绕圆圈的不同。如《煤山恨》崇祯帝的甩发,先在左右盘绕,然后直冲顶上,披落下来散为伞状,遮住面部,属特技。《芦花河》“哭尸”一场的樊梨花,《战宛城》“刺婶”一场的邹氏等,也都有复杂的甩发技巧。
清戏画《下河东》
清戏画《五花洞》
清戏画《陈塘关》
清戏画《拾玉镯》
把子功。“把子”是戏曲舞台上武器道具的统称,也叫刀枪把子。把子亦引申为武打的同义语,所以用各种器械训练武打技术的基本功也都叫把子功。演员只有掌握和运用把子技术,才能在舞台上表现人物武打战斗的情景。把子功有很多套路,一般分作长(长兵刃,如大刀、大枪、叉棍等)、短(短小的兵刃,如单刀、双刀、剑、拐子、匕首等)、徒手三类。每套把子均有专名,如小快枪、大快枪、小五套、大刀枪、双刀枪、十八棍等。表演上又分作庄重把子和滑稽把子两种。前者指通过严肃的武打,营造庄严威武的气氛,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表示戏剧情节的发展变化;后者多用于带有戏谑性的武打,其特点是诙谐滑稽,逗人发笑,表现剧中正面人物武艺高强,对其敌手的揶揄戏谑。两种把子都要求打得有感情、有节奏、有层次、有章法。
髯口功是戏曲表演身段特技,也是基本功的一种。演员借助舞弄髯口的动作来展示人物心情。髯口功有搂、撩、挑、推、托、摊、捋、抄、撕、捻、甩、绕、抖、吹等多种技巧。有些是单项动作,有的可以组合连贯起来,要求与舞蹈身段密切配合,才能准确表达人物的情感,如:搂髯多用于昂首高望或低头俯视;撩髯多表现思忖、自叹;挑髯多表现观看、瞭望;推髯多表现沉思、观望;托髯、摊髯多表现深思、感叹;捋髯多表现安闲、自得;抄髯、撕髯多表现气愤、喜悦或观看;捻髯多表现思考;甩髯多表现愤慨、激怒;绕髯多表现喜悦、得意;抖髯多表现惊怕、畏惧或气恼、病弱;吹髯多表现生气等等。
清戏画《通天河》
摔僵尸又称硬僵尸。演员双腿并拢,慢慢向后下腰,抬头、挑腰,上身向后倾,将落地时,猛然挺直腰部,像僵尸一样摔落在地,往往用以表现人物的死亡或过于惊骇等。比如,在《白蛇传》中,白娘子在端午节现出原形,许仙要摔僵尸表示受到了极度的惊吓晕死过去。又如《乌盆记》刘世昌中毒后死去的动作。这时,演员必须迅速梗头,以防震伤头部,落地时则要屏住呼吸,使脊背着地。现在,这样的程式动作也被尝试着进行创新式的运用,比如,在京剧版《王子复仇记》里,摔僵尸被用于表现哈姆雷特的死亡。
耍牙是一种表现人物身份、性格或情绪的技巧,是京剧表演的“十耍”之一。演员在台上饰演神仙精怪或猛将勇夫等角色,口含四颗、八颗甚至十颗野猪獠牙,在口内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歙动,或有两颗刺出鼻孔,尤其是有两颗牙始终藏于口内,仍要唱、念、做、打。它与川剧的“变脸”齐名,称“西脸东牙”。它以强烈的艺术夸张烘托独角龙的野性美,耍牙材料取200公斤以上的雄性肉猪下腭骨上的獠牙,长约二寸。演员含在口中,以舌为主要动力,齿、唇、气为辅助,进行表演。它的程序分一咬、二舔、三吞、四吐,以侧身龙步、转身亮相、上下翻牙,变换表情等表演手法为陪衬,塑造角色的张狂与暴烈,展现高超的耍牙绝技。
黄磊哪个大学毕业的?
北京电影学院
黄磊,男,汉族,江苏南通人,1971年12月6日出生于江西南昌,中国内地男演员、导演、编剧、监制、制片人、歌手、教师、作家。1990年黄磊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同年出演陈凯歌执导电影《边走边唱》。1996年凭借电影《夜半歌声》获得第3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男配角奖。1997年北京电影学院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同年发行第一张音乐专辑《边走边唱》。
1999年出演电视剧《人间四月天》,饰演徐志摩。2001年主演电视剧《橘子红了》。2003年自编自导自演第一部电视剧《似水年华》,并发行同名专辑。2004年出版个人随笔集《十七楼的幻想》。2006年主演经典话剧《暗恋桃花源》。2009年主演电视剧《四世同堂》。2011年凭借电视剧《婚姻保卫战》获得第1届亚洲彩虹奖最佳男喜剧演员。2013年与赖声川等共同发起乌镇戏剧节,同年领衔主演都市情感剧《我爱男闺蜜》。
2015年主演都市情感剧《嘿,老头!》,同年参与户外竞技类综艺节目《极限挑战》。2016年主演电视剧《深夜食堂》,同年主演电视剧《小别离》。2017年5月11日,首次其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处女作《麻烦家族》全国上映,同年参加生活服务纪实节目《向往的生活》。2019年,主演电视剧《小欢喜》。2004年3月8日黄磊与孙莉登记结婚。2006年2月6日女儿黄忆慈出生。2014年黄磊透露二女儿已经出生。2019年8月20日,福布斯中国发布2019名人榜,黄磊位列第63。
变脸是哪个剧种的绝活?
川剧绝活:变脸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相传“变脸”是古代人类面对凶猛的野兽,为了生存把自己脸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画出不同形态,以吓唬入侵的野兽。川剧把“变脸”搬上舞台,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 “抹脸”、“吹脸”、“扯脸”。此外,还有一种“运气”变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如《白蛇传》中的许仙,《放裴》中的裴禹,《飞云剑》中的陈仑老鬼等都采用“抹脸”的手法。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必须注意的是:吹时闭眼、闭口、闭气。《活捉子都》中的子都,《治中山》中的乐羊子等人物的变脸,采用的便是“吹脸”的方式。
“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着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如《白蛇传》中的钵童(紫金铙钵),可以变绿、红、白、黑等七、八张不同的脸。再如《旧正楼》中的贼、《望娘滩》的聂龙等也使用扯脸。 “扯脸”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粘脸谱的粘合剂不宜太多,以免到时扯不下来,或者一次把所有的脸谱都扯下来。二是动作要干净利落,假动作要巧妙,能掩观众眼目。
还有一种方式是“运气变脸”。 传说已故川剧名演员彭泗洪,在扮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时,当琴童报告司马懿大兵退去以后,他能够运用气功而使脸由红变白,再由白转青,意在表现诸葛亮如释重负后的后怕。
总之,变脸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现在已被其它兄弟剧种所借鉴,并且已经流传国外。
变脸是什么剧里的绝活?
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表演特技。这种表演许多剧种都有,以川剧最为著名。
川剧是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部分地区。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瑰宝。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