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叫什么名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集吗?
是的,《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的内容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总之,《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简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重章叠句是《诗经》的又一个艺术特点。《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
《诗经》的价值与影响
《诗经》记录了周民族的产生、发展及灭商建周统一天下的历史过程,记载了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迁徙、大战争等重要历史条件,反映了周民族的政治、经济、民俗、军事等多方面情况,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诗经》综合地体现了西周春秋时期各地的民俗状况,是了解中国古代婚姻史很好的材料,从中也能了解到古代男女对待婚姻的不同态度和婚姻观。
《诗经》中不少描述祭祀场面或景象的诗篇,以及直接记述宗庙祭祀的颂歌,为后世留下了有关祭祀方面的民俗材料。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诗经》正以几十种语文在世界传播,在各国的《世界文学史》教科书上都有评介《诗经》的章节。诗经学是世界汉学的热点。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不学诗,无以言”。所以,如果你想成为诗人,或者说你想了解中国的诗歌,那么你就一定要了解《诗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交流探讨。
中国最早的民歌有哪些?
最初民歌的产生是同诗的起源分不开的,皆源于原始社会或者奴隶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人们在劳动生产、原始宗教仪式、两性求偶等活动中因表达某种情感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音乐形式。但上古的时候,不具备声音的保留,因此便以文字或乐谱的形式记录下来,随着年代的久远,一些乐谱佚失,便只剩下文字了。
其中有两首据考证属于最早的民歌(或者说是诗歌),其一是《弹歌》选自《吴越春秋》,全诗只有八个字,如下: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反映的是原始社会先民们从制作工具到狩猎完成的全过程。他们先把竹子断开,用皮子或绳子连接起来做成弓,又将土、石捏成弹丸,用做成的弹弓去打猎,“宍”字是古字的“肉”。
其二是《击壤歌》,与《弹歌》一样都属于古老的民间口头创作,用的是极口语化的表述方式。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大概意思就是:太阳出来时就去劳动,夕阳落山时就回家去休息。打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种出庄稼就会有粮食吃。这样的日子自由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展现的是农耕时代上古先民的幸福生活,一种自由安闲的简朴生活和充满自足自乐的简单快乐。
而《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亦是中国诗歌的开端,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其中有民间的歌谣,有祭祀神鬼的乐章,有些是当时贵族文人的创作作品,对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中国第一颗氢弹叫什么名字?
我们国家早年习惯里并不喜欢给装备取绰号,所以我国第一颗氢弹是没有诸如什么“小男孩”、“胖子”、“大伊万”、“迈克”等称呼。
不过我国给核弹取有试验代号,就好比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代号叫“596”一样。这颗原子弹是为了“争气”而取的,它所纪念的是1959年6月20日,苏联撕毁援助协定,撤走所有专家,与我国翻脸的日子。
后来我国紧接着试爆了一颗含有氘材料的加强型原子弹,这次试验在1966年5月9日进行,被称为“596L”核试验。
再之后,氢弹试验被提上了研发程序,代号“629”,由于敏等专家带领进行理论攻关,青海221厂进行方案设计和试验准备。
1966年,221六分厂进行了“629”冷实验,在试验场成功完成了氢弹全尺寸模型的爆轰试验。
1966年12月28日,“629”热试验完成,这代表我国已经具备了氢弹制造的能力。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横空出世,爆开了一朵完美的蘑菇云。
不过,第一颗氢弹并没有以629为代号,它的代号是“639”,从后来展示的弹体复原模型来看,弹体印有639-23编号。
所有的第一颗氢弹模型都是这个编号——H639-23。
如果我国第一颗氢弹必须有个名字,“639”就是它的代号名字。
后来的氢弹倒是有正牌名字了,它是我国第一颗实战型的小型化氢弹,名字叫“狂飙1号”。
“狂飙1号”是一枚小当量的氢弹,它可由“强五甲”型强击机进行战术投掷,在当年的冷战背景下,这种氢弹担负着歼灭苏军坦克洪流的责任。强五甲在安装“狂飙1号”时,弹体处于半埋状态。
怎么样?知道两枚“第一颗”氢弹的名字了吗?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史书?
我国最早历史书是《左传》,是原名《左氏春秋》。为春秋未年鲁国的左丘明所作。
是我国第一部记事体,详实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历史书籍,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散文体典范,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体现史书。
《左传》按年代格式体编事运作,是史书中是叙事详细,讲解清楚,按先后年代体史书。共三十五卷。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年(鲁哀公二十七年)。
有精华故事《曹刿论战》,宋楚楚泓之战的详细描述。我们平常用得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居安思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次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渭不朽。临涣是不忘国,忠也。未大必折,尾大不掉。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我怨。无德而禄殃也。我无尔诈,尔无我虞。羿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众怒难犯专欲难成。过而不悛,亡之本也。骄奢淫逸所自邪也。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兄弟虽有小忿不废雠亲。福祸无门唯人所召。量力而动,其过鲜矣。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树德莫如滋,去疫莫如尽。从善如流等名言都是出自左传。
它是参照《春秋》,编成为散文体之祖的史书对开拓智慧,增多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专心做事,坚持学习,懂得事情有着利害相关,互相依存的关系,真诚待人,互不欺诈,要树立德行,勇敢创业,总结学说是人生永不放弃的事业,更不要忘了爱国作事。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春秋未期鲁国人。是和孔子一起于多次如观书《周史》的世代为史官家族传人。知识渊搏,品德高尚,孔丘也会感到学问少,而羞耻的人。有说”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小。
《左传》以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聘问,会盟,征伐,婚丧夺弑记录,记录了周王室衰弱,诸候争霸的历史。对当时风俗,民族关系,思想观念,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历法时令,大小事非。多有记述和评论
。是改变流水帐似《尚书》《春秋》之后,并《史记》《汉书》之先的重要经典,有叙事之工,文采之富。即以史论评当在司马迁班固之上不必依傍经书,可以独有干古之书当然史学巨著,也是文学著作。记录战争全貌,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有诗歌美言,辞蕴转情深入描写入真入理入象。是中国最早优秀史书,其情韵并美,文彩照耀是中国最早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集,有故事情节化,人物立体化,场面细微化,叙事哲理化的文学艺术美。言简意赅,韵味悠深。名言干古。
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叫什么?
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为上海~吴凇铁路,全长约15Km,于1876年运行,1877年就拆掉了。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要属北京~张家口的京张线了,京张线全长约200km,1909年正式通车!此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铁路发展十分缓慢,并且许多线路都成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到1949年全国铁路仅2.3万千米左右,而且十分落后、损毁、病险现象严重,再者轨距不一,并且分布不均、十分凌散,仅东北地区较为完整!下图为1948年中国铁路图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加强铁路建设,在十分落后的状态下在1950年代建成了成渝、宝成等铁路。1970年代成昆铁路全线通车,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铁路建设英雄们!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快速发展,铁路建设与提速并举!高铁从无到有,并且里程居世界第1,达2.2万千米,铁路总里程12.4万千米,居世界第2。中国目前已有10个省区左右铁路营运里程在5000km以上。中国每年都有多条新铁路投产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