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案齐眉的案是什么意思,形容相敬的成语

天美资源网

举案齐眉的案是什么意思,形容相敬的成语?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相互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出处】《左传·僖位公三十三年》。故事是说是春秋时一个叫邓缺的人在田里除草,他的妻子把午饭送到田头,恭恭敬敬地双手把饭捧给丈夫,丈夫庄重地接过来,毕恭毕敬地祝福以后再用饭。相濡以沫:指同甘共苦、生死与共,也比喻夫妻之间极度的关怀和恩爱。【出处】《庄子·大宗师》。故事是讲两条面对干涸的鱼,它们彼此为对方吐着水沫,希望能让对方活下去。举案齐眉:案,指有脚的托盘。眉:眉毛。把放饭菜的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形容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出处】南朝宋代的范晔的《后汉书·逸民(梁鸿)传》。

古代桌子叫什么?

一、炕桌

举案齐眉的案是什么意思,形容相敬的成语

炕桌是在炕上、榻上使用的矮形家具。

二、方桌

方桌是桌面为正方形的桌子,规格有大小之分,有带束腰和不带束腰两种,常见的有四仙桌、六仙桌、八仙桌。

三、长桌

长桌又称条桌,桌面为长方形。体积不大,可随意摆放,使用方便,是明清时期最为常用的一种桌子。

四、供桌

供桌是一种长方形的桌子,常用来祭祀,年节时供奉祖先,或寺庙中用来陈设祭品,放置祭器和供品的桌子。

五、圆桌

圆桌的桌面为圆形,是清代才开始流行的桌式。

六、琴桌

琴桌是弹琴时专用的桌子。琴桌不包括大、小条桌,因为它们不是专为弹琴而制作的。琴桌形体不大,比一般桌略矮些,桌面与条桌相似,桌四面饰有围板,下底由两层木板组成,其中留出透气孔,使桌子形成共鸣箱。

扩展资料:

桌子之名,始于宋代。宋代桌子已出现束腰、马蹄、蹼足、云头足、莲花托等装饰手法;结构上使用了夹头榫牙板、牙头、罗锅枨、矮老、霸王枨、托泥等结构部件。

明清时期,因居室建筑的发展,出现了式样更多、用途不同的桌子。不过明代桌子的普及率低于案,一些名为“桌”的家具其实是“案”,如酒桌。清代桌子的普及率超过案,带多个抽屉的书桌逐渐多起来,晚清时受西洋家具的影响,已具有现代书桌的形制。

明式桌比案略小,腿脚装饰以直腿脚为主,常见的还有直脚内翻马蹄、三弯外翻马蹄脚等形式。桌子最典型的形制结构特征是腿足安装在面板的四角处,可分为有束腰和无束腰两种类式。

炕桌是一种可放在炕、大榻和床上使用的矮桌子,基本式样可分为有无束腰直足直枨或罗锅枨的,以及有束腰马蹄足直枨或罗锅枨的,且均采用与杌凳相仿的结构形式。

方桌是随着人们起居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高形家具,要与椅子或凳子配套使用。根据尺寸的不同可以分为“八仙桌”、“六仙桌”、“四仙桌”。清代时,带多个抽屉的书桌逐渐多起来,晚晴时受西洋家具的影响,已具有现代书桌的模样。

相敬以宾近义词?

举案齐眉

[jǔ àn qí méi]

《后汉书·梁鸿传》:“(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表示对丈夫尊敬。后因称夫妇相敬为举案齐眉。案:有脚的托盘。

齐眉举案

[qí méi jǔ àn]

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同“举案齐眉”。

相亲相爱

[xiāng qīn xiāng ài]

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相待如宾

[xiāng dài rú bīn]

相处如待宾客。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成语举案齐眉?

《后汉书·梁鸿传》:“(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表示对丈夫尊敬。后因称夫妇相敬为举案齐眉。案:有脚的托盘。

举案齐眉的成语故事有其局限性吗?

在历史上孕育而生的典故,必然是符合当时的思想文化主流,换个时代就未必能够得到认同,“举案齐眉”这个东汉时期孟光梁鸿夫妻恩爱典范,跟如今社会思想主流是背道而驰的!

孟光是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仰慕梁鸿高尚的品德,三十岁尚未出嫁。梁鸿得知后上门求娶,结婚以后梁鸿不愿接受孟家的富贵生活,要去山林隐居,靠帮别人打短工生活。孟光不曾摆富家小姐的架子,跟随丈夫俭朴一生,每次给梁鸿送饭时,都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显示对丈夫非常敬重。

“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

这个典故用来形容妻子恪守妇德,敬夫如宾,这纯粹是单方面的付出,不是指夫妻互相如宾,由此可见在封建社会礼教中对于女子的严苛态度。

梁鸿或许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包括向往的生活、志趣相投的妻子,然而对孟光却是极为不公平的,充其量只是女方以夫为天,为了爱情的妥协罢了。关于局限性的三个思考:

1、孟光主动服侍丈夫的举动,举案齐眉,是尊重景仰,地位高下立分,没有夫妻之间的亲切。

2、梁鸿应该是得意享受的,或许还经常炫耀,这个典故才会流传至今。

3、如今社会男女平等,再去看时并不能体会到任何夫妻恩爱的感受。一方付出,一方享受。

任何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典故都有其必然性,却不一定符合当下的观念思想,只局限在当初的社会状况情形才有意义,经过岁月沧桑的洗礼我们会学习了解,却不会完全认同。

东汉时期至今的文学作品上,关于这个典故至少有两种不同的延伸理解:

1、他人行别样的亲,俺跟前取次看,更做道孟光接了梁鸿案。别人行甜言美语三冬暖,我跟前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出《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闹简》,红娘帮助张生给崔莺莺书信传情,莺莺回了一封情意绵绵的信然后告诉红娘那是指责的话语。最后看见张生欣喜若狂的表现才发觉自己被耍了,对崔莺莺一番指责抱怨。“孟光接了梁鸿案”指的不再是举案齐眉,而是指崔莺莺接受了张生的求爱,孟光接案,梁鸿举案,关系颠倒,暗讽之意。

2、“那《闹简》上有一句说的最好: ‘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语出《红楼梦》,贾宝玉见到黛玉跟宝琴亲密姿态的当面打趣,关键在于“是几时”姊妹关系如此好了,我竟不知道。就好比是崔莺莺瞒着红娘,偷偷与张生传情达意,弄得红娘里外不是人一般。宝玉自比红娘,黛玉一番解释说出了宝钗送燕窝之事。

这就是古典新解,虽然都是都是举案齐眉的典故,然而都脱离恩爱夫妻的含义,赋予了不同境况下特别的意义。

学习文化典故的同时,不生搬硬套,学以致用,才能真正脱离局限。

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吧!欢迎关注@晴空莽莽,在评论区留言补充!(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