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古代汉语上古四声到普通话演变的规律?
中古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到现代汉语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历史音变,主要有以下规律:“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 。
平分阴阳:中古平声字受声母清浊的影响,变成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两类,清声母字为阴平,浊声母字为阳平。
例如“中”“国”两个字,在中古都是平声字,中字是清声母到普通话中变成了阴平,国是浊声母字到普通话中变成了阳平。
浊上变去:中古的上声也变成两类,全浊声母变为去声,其余仍为上声。
入派三声:中古入声变化比较复杂,阳入变成去声和阳平,例如熟和束,一个变成阳平,一个变成去声。阴入则毫无规律可寻,变成阴阳上去的都有。
最早的相对成熟的汉字是什么?
谢谢小悟邀答这道重点的文化问题:
提到我国汉字的产生过程,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据悉,从考古发掘的出土文字资料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惟有以商代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较为成熟,但比较成熟的文字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秦篆,又叫小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一个社会中,文字的推广与货币的流通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统治工具,所以说,秦代时期对汉字的演变发展迈进了一大步。)在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从古老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汉字,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
而关于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最近几十年来,中国考古界的专家们一值在致力于发掘、研究。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较殷墟甲骨文更早、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主要是指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最早的刻划符号已距今8000多年了,可以说,它们为解释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汉字的产生最早就可源朔到原始社会,也就是说自以有了人类,也便基本上就产生了文字!这个不难理解,在那个茹毛饮血的时代,他们也感觉到四季的冷暖、也知道饱饿、 排泄,也会提防抵御其他动物的侵害等等行为。而在这些行动行为中他们肯定会在受到大脑的思想驱动下便产生了一种冲动,用一点枝叶、石块、皮毛、兽骨或什么的东西在某个地方、地点、位置做下一个标志、标识等,这就形成了一种符号——文字,只不过这最初是没有什么最大的区别,这些物件既是工具又是这符号本身,又过了一些年代,他们会用这些物件加工了一下,在另外那些什么龟甲、兽骨等物件上刻画了一些更为复杂的符号,再后来他们更加精细了,会以自然物形象、会意为构字基础.加以分类区别等方式刻绘出十分会意、形象的符号文字了,而到了夏商年代,相对来说,可以说我们中国文字就已经很成熟了,不过,话虽这么说,这么漫长的几千年历史,它演变的过程当然是十分复杂的,很多东西还需要学者、专家们去发掘,探研了,但我们还是要说,这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骄傲啊!
草书隶书行书楷书是如何演化而来的?
就书体的演变过程而言,篆、隶、草这一过程没问题,而行书、楷书谁先谁后,稍有疑问。
始皇帝统一中国后,“车同轨,书同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但小篆辨识度低,又不易书写,于是在小篆的快写中隶书产生了。后来,隶书的快捷书写产生了章书,草书的早期形态。
而对于行书和楷书,有种观点认为,隶书的书写过程中,逐渐去掉了只起装饰作用而无实际意义的波捺,于是产生了楷书。而后,楷书的快写产生了行书。
而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草书产生后,由于辨识度低,于是放慢速度,便产生了行书,再放慢速度,便产生了楷书。
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其实不管谁先谁后,从时间上看,不过几十年而已,或者可以认为,二者就是并行的。
在这里我要纠正一仲观念,楷书是学习其他字体的基础,这与字体的产生顺序无关。这是后人在总结学书规律时得出的结论。
这正如我们认字,没必要先从象形文字丶甲肯文、篆书学起,而是选择最便捷的方式。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楷书是怎么演变出来的?
谢谢悟空邀请!自唐以来,楷书是应用范围最广,使用历史较长的书体,那么它是怎么演变而来的?
楷书是由隶书简化演变而来,初期的楷书有浓重隶书意味,结体略宽,横画长竖画短。起笔改为侧入或顺势起笔,撇画的起收也作简省手法。其特点如清朝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后来字形由扁变方,笔画由一波三折变成横平竖直。有了点、长撇、短撇、直钩等笔画。
楷书大字之祖《瘗鹤铭》赏析:
用笔圆润,字形端庄灵动,开张畅达,雍容大气,高雅脱俗,精美绝伦。笔法由隶至楷。
北宋书法家黄山谷的书法风格形成,多得力于此碑。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评价:"此铭古拙奇峭,雄伟飞逸,固书家之雄。″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为《瘗鹤铭》局部。)
为什么有人说只有汉字才有书法?
为什么只有汉字才有书法?
从真正的意义上说,汉字书写才是书法,那么从现在广泛性上讲其它语言文也有书写的美术性。但是不叫书法。
书法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化艺术。他的定义是借助汉字为载体,籍以笔墨纸砚而特殊的工具,来创作的具有形象与抽象的表现形式,形成的艺术语言表达和诉诸感情或情趣之书写的过程。
书法史,及文字的演变史,贯穿了中华民族生生息息,也记录了中国人的智慧结晶。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二千年余以来,书法高手林立,辈出的书家无数,书法艺术也不断的推陈出新,发扬光大。
在书法史,沧海桑田,大浪淘沙,真正堪称古往今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的书法大家,有张芝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米芾苏轼黄庭坚赵孟頫文征明王铎郑板桥何绍基等等最为代表,形成了不同时代的书墨景象。
皆有的行书如龙跳天门,俯卧凤阙,妍美流便,俊逸神妙,草书的超妙自得,笔老意新,刚健阿娜,清劲婉丽,筋骨内含……。
总之,至今书法依旧展示了新时代的书法艺术风貌。愈加灿烂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