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斩颜良,袁绍为什么几次想杀刘备不成?
《三国演义》关羽杀了颜良,文丑,袁绍为什么几次想杀刘备不成,不是袁绍太窝囊,而是刘备太精明。
关羽在白马之战中斩杀颜良当时刘备正投靠袁绍,而关羽在下邳城破之时被曹操收留,两人都不知道彼此的处境。曹操借刀杀人,故意派关羽上阵斩杀了颜良文丑,就会让刘备与袁绍之间产生间隙。
当时关羽并不知道刘备在袁绍处,所以当即出战使用拖刀计斩杀颜良。白马得胜后曹操认为在白马的前哨守不住,将其中的人和军备向西运往延津,袁绍追击,于是引发了延津之战,关羽也杀了文丑。
颜良死的时候,袁绍就想斩刘备,但是被刘备一番话堵回去了。
却说袁绍欲斩玄德。玄德从容进曰:“明公只听一面之词,而绝向日之情耶?备自徐州失散,二弟云长未知存否;天下同貌者不少,岂赤面长须之人,即为关某也?明公何不察之?”袁绍本就是没主见的人,一听到这里,就持怀疑态度。
当袁绍得知文丑也死于关羽之手,极其震惊,可见他们确实属于袁绍军中屈指可数的将领。
于是袁绍郭图、审配的建议要杀刘备,刘备一席话让袁绍有蒙圈了,你看原文怎么说的:
玄德曰:“某有何罪?”绍曰:“你故使汝弟又坏我一员大将,如何无罪?”玄德曰:“容伸一言而死:曹操素忌备,今知备在明公处,恐备助公,故特使云长诛杀二将。公知必怒。此借公之手以杀刘备也。愿明公思之。”然后刘备紧接着说带关羽来辅佐袁绍,比起颜良文丑强十倍,这一番话把袁绍打动了。
之后吧,就很明显的是刘备找机会逃跑投靠刘表去了,而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投奔刘备。
所以说袁绍杀刘备不成不是他窝囊,而是他没脑子,没有刘备精明。
關羽連徐晃打不贏?
岁数也大了,右臂又刚刚好,终究是少力,再说徐晃也是名将,关羽在和张飞评价张辽时曾经说过“此人武功不在你我之下”,而关羽只和张辽、徐晃交好,这就说明实际上他们的武功只在伯仲之间
张辽和关羽同解白马之围?
张辽和关羽都是三国名将,两个人不仅武艺高强,而且都能率军独挡一面,张辽最厉害的一战是合肥之战,率七千人击败孙权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关羽最厉害的一战,是襄樊之战,击败于禁七军,斩杀庞德,威震华夏。张辽和关羽同解白马之围时,为何张辽没出手斩颜良,而是关羽出手?
(z j t n)
先看史书记载张辽和关羽解白马之围的经过。老司机晚上妻子“车振”几分钟就熄火,“老司机”总是动力不足,提前“下场”很尴尬,灌注上面括号内四个字母咖上数子120,硼友圈,老司机“开车”一小时都停不了。《三国志 关羽传》记载: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袁绍派大将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在白马,曹操派大将张辽和关羽为先锋,攻打颜良,关羽看见颜良的麾盖,单人独骑在万马军中斩杀了颜良,袁绍大将无人能抵挡,颜良一死,白马之围解除。关羽斩颜良立功被封为汉寿亭侯。
在解白马之围之前,曹操和刘备打了一仗,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征,击败刘备,刘备投奔袁绍,曹操生擒了关羽,拜关羽为偏将军,厚待关羽。《三国志 关羽传》记载: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这时的关羽,迫不得已投降曹操,但是,他一心想回到刘备身边,如果直接走,又不好意思,毕竟曹操对他还不错,如果不走,又不能背叛刘备,怎么办呢?只有为曹操立功之后,再走,也就是说,要报答一下曹操。正好这时,袁绍大将颜良率军进攻白马,曹操派张辽和关羽率军前去救援,正因如此,关羽才找到机会,赶紧斩颜良立功。
《三国志 关羽传》记载: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那和关羽同去的张辽为什么没有出手斩杀颜良呢?
我感觉有两点,第一点,是因为关羽急于立功,所以迫不及待地出手,抢在了前面。如果不立功,关羽就不能立即离开曹操,所以,先动了手。
第二点,张辽如果想出手,他首先要衡量一下,自己出手,能不能取胜。要知道,颜良在当时是河北名将,非常骁勇,天下无人不知。
如果张辽没有把握能打败颜良,他是不敢动手的。就算能打败颜良,他心里也没十足的把握,就这么一犹豫,耽误了时间,信心十足的关羽冲了过去,手起刀落,斩将立功了。
关羽在万马军中?
白马之战,袁绍麾下“河北四庭柱”排名第一的猛将颜良,率兵攻打曹操,两军对垒时,均在1-3合内,刀斩原吕布手下“八健将”中投诚曹操的宋宪和魏续。
在8-9合內,打败于禁将军;20合内,又击败猛将徐晃,此两人皆位列曹营“五子良将”行列,都有高强的武艺,以及率兵打仗的能力,但都被颜良直接打败,拨马败归本阵。
轮到日后被尊为“武圣”的关羽出马,手中青龙偃月刀,胯下风驰电掣的赤兔马,颜良是措手不及,被一刀砍下马来,羽下马,割了首级,上马复归本营。
不是关羽本事有多大,而是颜良压根就没和关羽交手的打算,关羽既不通姓名,也不打嘴仗,仰仗赤兔马快,上去就是一刀,妙杀了颜良。
堂堂“河北四庭住”排名第一的高手,莫名其妙地就成了关羽刀下之鬼,原因盖在刘备身上。
原来刘备被杀散后,走投无路时,就投靠了昔日反董卓的18路诸侯盟主袁绍,说手下还有两位义弟,红脸长髯的关羽,以及脸黑如锅底的张飞,皆有万夫不挡之勇,日后知道我在主公处,一定会自觉来投靠。
颜良以为红脸长髯的关羽,是骑马投奔刘备而来,所以刚想开口问话,问清楚其中的原因,不料关羽马快,已到阵前,措手不及,被一刀咔嚓了,死于非命,偷袭成功。
国平军史总结,以颜良妙杀吕布部将宋宪和魏续,直接打败曹营“五子良将”中的于禁和徐晃两大高手,正规场合下,双方互通姓名,打一阵嘴炮,再各持手中兵器,关羽武艺再强,绝对杀不掉颜良,一定是大战百合,不分胜负的结果。
从日后樊城下,徐晃大战关羽80余合,关平急鸣金收兵,说明关羽非旦讨不到徐晃半点便宜,相反箭伤的关羽事实上已处于下风,才有关平的鸣金收兵。
关羽妙杀颜良,有偷袭、运气的成分,以及颜良疏于防范,以为关羽要来投奔刘备等原因。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特此声明。
项羽28铁骑从万军中突围和关羽万军丛中斩颜良全身而退哪个难?
垓下之战,是项羽一生最后一场大战,项羽率领10万极度疲惫、缺衣少粮的楚军对面刘邦和韩信率领的70万汉军,在项羽首战失利的情况下,被70万大军包围于垓下城中,当天晚上,项羽面对汉军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情况下,无心再战,只能率领800名楚军精锐骑兵突围。
项羽利用晚上看不清楚的时机,率领800骑兵从垓下向南突围,刘邦和韩信派出五千骑兵追赶楚军,经过几番逃生与混战,等项羽到达东城(今安徽定远)时,800骑兵只剩下28骑兵,大多数人在战争中被杀、被俘虏或者打散了,但项羽已经逃离了垓下300多里路。
项羽白马之战,是关羽投靠曹操后的第一场大战,袁绍前锋颜良攻打驻守在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曹操表面上不救刘延,反而率军从延津出击引诱袁绍军,然后曹操使了个声东击西之计,亲率轻骑兵出其不意地杀向放弃延津杀向白马,当时关羽和张辽作为曹操军的前锋共同参与对颜良作战。
关羽和张辽的前锋军到达白马只有十几里路时,才被颜良军队发现,当时颜良正在攻打白马,结果背面又来了曹军,颜良措手不及,反应不过来,于是调转枪口,重新部署准备迎战关羽和张辽的前锋,结果关羽一马当先,直冲向颜良的帅旗和麾盖,如入无人之境,一枪刺死了颜良,然后下马割下颜良的首级,再上马,冲出敌阵,回到营地,颜良手下无人敢挡关羽,关羽很顺利地离开战场,同时袁军因为主将被杀,兵卒溃败。
关羽如果要把项羽率领800人在垓下之战冲出重围的难度与关羽千军万马单枪斩颜良再冲出敌阵作一个比较的话,那当然是项羽更困难,率领800个突围出70万,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就算是项羽后来战斗到只有28骑的时候,同样面对的是汉军数千骑兵的追杀,也比关羽杀出敌阵要难得多。
垓下之战时,韩信率领30万大军作为主力,孔将军和费将军各率领10万人作为左右两军,刘邦率领10万作为中军,刘邦之后还有周勃率领的10万人作为预备军,汉军合起来就是70万人,项羽原本有10万人,但在首战有一些损失,损失了数万人,再加上晚上突围人多手杂,可能会惊动汉军,项羽只带了800人突围,只选定了一个方向突围,再加上晚上视线不好,看不清楚,项羽就突围成功了。
项羽70万对800人,汉军是楚军人数的875倍,汉军也许有夸张的程度,但不管怎么夸张,打个对折也有400倍优势,也只有项羽这种千年一出的霸王战神能从垓下突围了,换了其他人,基本上都不可能,项羽为何能成功突围呢?
1、因为项羽只带了800人,而放弃了另外数万人,或者丢弃了,人数少容易突围,况且还是晚上,利用夜幕作为掩护,所以能突围。
2、项羽英勇善战,他一个人就能对战上百人,史书中两次记载了项羽一个人亲手杀死近百人,一次是在起兵前在会稽郡守府杀了郡守,又杀了近百人才镇住场面,当时只有项羽和项梁两个人在场,第二次是项羽在垓下突围到东城的时候,手下只有28骑,项羽让28骑先逃走,自己一个人断后,又杀了近百汉军士卒,还杀了两名军官,项羽这战斗力在当时没有敌手。
项羽突围3、项羽军事能力超强。虽然项羽武力惊人,但大多数情况下,项羽取胜靠的都是谋略,比如巨鹿之战以攻击秦军粮道为突破口,彭城之战以绕过刘邦防守严密的地方,以骑兵迂回战术,寻找刘邦的弱点进行反击,以3万败56万大军,所以在垓下突围时,项羽其实也是看准了局势,而且很可能采用声东击西之计趁夜色逃走。
项羽逃到东城时,只剩下28骑,这个时候项羽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让28骑先逃走,自己断后,这个时候的项羽完全是靠个人武力在断后,一个独斗数千汉军骑兵,阻止追兵,还杀了近百人,关键是项羽还活着,这在正史的战争中是极其少见的,项羽的这份武力确实是战神。
《史记 项羽本纪》: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项王骑马冲驰,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了百十来人,再把他的骑兵集合起来,只丧失了两个骑兵。项羽的这份武力谁能做的到?整个中国历史也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在逃亡的过程中,项羽都能以一敌百,楚军在28骑时仍能突围,完全靠的就是项羽的武力,在战场上的厮杀能力,这也是项羽被称战神的原因。
关羽斩颜良相比较之下,关羽的白马之战千军万马中单骑斩颜良要逊色多了,当时关羽作为前锋是与张辽一起出战的,颜良有些措手不及,当时两军应该直接交战了,关羽直冲向主将颜良,张辽肯定与其他袁军在交战,关羽冲向颜良时,袁军要不与曹军战成一片了,要么就是没人在意关羽。
《三国志 关羽传》: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史书记载的就是这样,关羽看到了颜良的麾盖就直冲过去,不存在偷袭的情况,因为所有人都是在战场上的,只可能是每个人都在关注自己的交战对象,顾不了冲过来的关羽,颜良身为主将,肯定是时刻关注战场上的情况,一般来说,主将是不会在战场上厮杀的,除非战争已经进入尾声,等待收官机会。
关羽斩颜良书上也说了,颜良是在麾盖之下的,也就是说没参战,在观战,观战总不能背着观战,颜良肯定是看到了关羽冲过来,但手下没人拦住关羽,关羽一直冲到跟前,与颜良交战,斩杀了颜良,然后还下马割掉了颜良的首级,再上马回去的,史书上明确说了,袁绍将领都不敢阻挡关羽。
无论是战绩,还是敌我双方人数对比,又或者是当时所处的困难环境,明显都是项羽面对的难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