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与口才,是表示不想认识吗?
因为不知道你是什么情况下加微信的,那我就以我采访我朋友的情况来说。
她说作为相亲三年的她,总是会被七大姑八大姨介绍很多男同胞。大概有三十六七吧?
她都通过了,但却不回复消息。理由如下:
卖面子给亲戚或是不想听他们唠叨。因为不想发展也就不愿意聊。免得亲戚跟男方多想。有时候对方发来消息点开看了,但是突然被人叫住或是其他事情打断,会暂时退出去以至于忘记了。太忙或是手机没在身上,当看到他发来的消息时已经很晚了,想回复但却觉得突兀。毕竟不熟又不重要,也就算了,不想解释。被小孩子或是同事不小心点开了或是删了,没有消息提示了也就真没看见。上班太累,谁都不想搭理,更别说聊天了。想着长时间不回复对方微信或是多条微信全不回复,对方应该能猜到她的态度了。忘记删了。等对方发了微信才想起又不敢立马删,怕被发现告诉亲戚。就搁置在那,反正也不占地方。加的是微商号或是工作号的微信,消息太多被埋没了。有喜欢的人了,但是还没有成,没告诉家里。又不想找理由搪塞对方,就晾着。不重要。我朋友说她也很无奈,总是被迫相亲还要处理这种尴尬的关系很麻烦。
以前还会跟对方解释,但难免有些不懂分寸又不会看眼色的人总能延伸出更多的事情。
所以,虽然不回复消息很不礼貌,但是毕竟萍水相逢的人,为了给自己减少麻烦,也就委屈他们多多海涵了。
因此,不回复微信的理由真的是千千万。如果真的介意就点明问个清楚告诉他你的感受,实在不回答的,也就没必要缠着了,当个有分寸的人吧。
一跟人说话接触就觉得难受?
一和别人说话就难受。一见到人就想躲开。解开这个结的最好方法。就是真切地去认识这个世界。去欣赏每一个人。你对于回答你这个问题,我用闪光点的思想。来和你分享一下。我们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都有他的好处,这就是闪光点的思想。就是说实际上所有的人。都有闪光点。好人不是十全十美。当时发炎也不是头上伤疮,脚下流脓。他总有一个地方有一点是值得别人去欣赏的,甚至是别人是无法企及的。比如说有一个杀人放火的大盗。他一个是是一个坏人,可以说90% 100%的人,他都说他是一个大坏蛋。但是他却有一个见义勇为的优点。他在街上不管看到是哪一个国家的人,是男是女?管他严肃不严肃。只要是强者欺负弱者,他就出来拔肚香,拔刀相助。他就情不自禁地去帮助业主,保护弱者,你说这个难道不是优点吗?所以说一个人即使有90%的缺点,甚至99%的缺点,也都会有一点是优点,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就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事物谁都想靠近,好人谁都想靠近。谁都想有一个知心朋友,一个好的闺蜜,对不对?如果一个人和你说话挺淘气,挺默契,你就不会烦他,你就很喜欢去结束他。一个人如果风度翩翩,彬彬有礼,谈话很有思想很有魅力,你不是见他就躲,你说一见他就想接近他。但是对于你自己,也得要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令别人喜欢的人。怎么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别人喜欢的人呢?我教你三个办法。你想自己的嘴巴漂亮,就多说别人的好话。你想自己的眼睛漂亮,就多看别人的优点。你想自己的身体苗条就多把食物和别人分享。大家都喜欢你了,都有新方法及理想,靠近你,想和你聊天,想和你一起工作,想和你一起出游等等。你就不会一见到人就烦,也不会一见到人就躲。
与人交往不知道说什么?
喜欢一个人独处,只是个人生命形态所形成的一个状态,不是什么病,不需要刻意的去改变,更多的是要思考如何去发挥自己的这种优势。
人生其实是一个发展动态的过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人际交往内容及形式,这是无可厚非的。重要的是,不要先入为主,自己给自己贴标签,自己把自己圈在一个范围里。
从心理学角度讲,喜欢一个人独处,表明了了心理能量指向的是自己的内在,这类人对内心世界更感兴趣,更安静,喜欢独处、自省和思考。
其实所谓的心理能量指向的向内或向外,所代表的只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并没有优劣之分。心理学家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研究对象是91名在艺术界、科学界、商业及政治领域表现出卓越创造力的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在青春期阶段处于社会的边缘。
因为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对同龄人来说都太不可思议了,但也正是这样,他们得到了更多的独处时间来做感兴趣的事情。
人间女神奥黛丽赫本曾说过:“我喜欢独处,喜欢和我的狗一起散步,一起欣赏树木、花朵、天空……如果给我机会让我从周六晚上独自一人待到周一早晨,我会很开心。” 奥黛丽赫本1961年在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扮演的女主角是她扮演过的最有名的角色。 她在谈到这部电影时说过:“我是个内向的人,所以要扮演外向的女孩对我来说是表演中最难的。” 但是,她并没有因此就放弃这个角色,反而激发了内在的斗志。 她花大量时间去研究人物形象性格,反复练习,力求尽善尽美,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 正是因为她的这种内向性格让她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一点点打磨自己的演技,并表现出细腻、丰富的情感,将这个角色演绎得出神入化,非常成功。 这部影片也因此荣获两次奥斯卡金像奖和一次意大利大卫奖。其实很多的事实显示,独处、孤独和安静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能够让人摈弃一切干扰和诱惑,沉浸和专注在一件事情中。
越是不被别人尊重?
这应该是一个从古到今,亘古不变的真理吧!
一般而言,人性潜意识中,都有欲优于他人,强于别人的心态,争强好胜,一枝独秀,亭亭玉立,让人仰视钦佩,也是人之常情。‘’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实乃至理箴言。
鉴于人的上述心理,有的人欲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于是,便自以为是,他们在社交圈中,痴迷于达官贵人,位高权重,名人名星者,欲从中获取更多更好的资源,他们施展技俩,阿谀奉承,趋炎附势,溜须拍马,巴结讨好,企图借‘’高人‘’的一臂之力,以达到自已目的。
殊不知,这些人的行为,愚蠢荒谬至极,只是一厢情愿而已,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须知,社交朋友,从本质上来看,应是名利交换,互惠互利,而且基本对等的,所谓纯粹的铁杆朋友,也只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说法罢了。
试问,那些占有资源,风光无限者,难道不想再占有更多的资源吗?难道不想再名利双收,勇夺桂冠,遗世独立,让自已更加璀璨夺目,魅力四射吗?要实现这些,他们一样需资源的,倘若你一无所有,手长袖短,毫无资源,人家凭什么视你为座上宾,待你彬彬有礼!
所以,你的巴结讨好,都是徒劳的,人家只是敷衍应付,逢场作戏而已,假如你还不知趣识像,恐怕招来的只是嗤之以鼻,不屑与厌恶,一个没有自知之明,没有人格尊严的人,有谁来尊重?
不会交际该怎么办?
不善于交际的人可以有2种做法。那就要看自己的性格和习惯更偏向哪一种了。像我就比较随心随性了。
①:如果你喜欢像别人那样侃侃而谈,向往别人那样才辩无双,语惊四座的话。那就要下点辛苦了。要多学习锻炼自己【敢说】。主要是要学习一些【成语】,在学习【逻辑思维分析】,在学一些【心里学】方面的东西(不仅是识字,更要明白意思)。多给自己灌输一些其他的知识。比如:天文地理,娱乐财经,……总之就是要多学习……为什么要学这些东西呢?因为现在的社会说话也是一门技术,要抓住人的心里去表达,不仅要巧舌如簧,最主要说到点上,谨言慎行,让别人喜欢你说话而不反感,不是大言不惭的信口雌黄。
②:【听】也是种善于交际的人。这样的人也挺好。可以当一个有耐心的【倾听者】。不需要你过多的表达什么,只要默默无闻地做好一个听众。还可以读懂一个人。听朋友和你讲述内心的喜怒哀乐。听领导和你分享他的历练与成功决。听长辈讲对你的期望与教导。听驴友讲他们之间的奇闻趣事。总之多听有好处。听了他们讲完之后,还可以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会怎么样做。非常有趣!
我觉的一个善不善于表达的人都无妨。只要做好自己即可。交际就是种交流,有故事也缺不了观众。说的好了大家都喜欢,说的不好可能会伤害到莫些人。当一个听众你会发现收获满满,无论是学识还是经验。更多是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