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南唐,你认为哪位词人的人品文品最佳

天美资源网

铁血南唐,你认为哪位词人的人品文品最佳?

大家好,我是80后满族正黄旗“贝勒爷”,文史爱好者,业余书评人。下面我来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个问题是真的很难。

铁血南唐,你认为哪位词人的人品文品最佳

为啥呢?“词品”的意思应该是词风,也就是词的风格。因为词人的词风各具特色、自成一家,所以该如何对比呢?

其次,人品比较。评价历史人物,并不像评价周围的人,能够朝夕相处。这就需要对词人有很丰富的了解,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也需要掌握。

最后,问题是“词品、人品”同时最佳,“难于上青天”,难上加难啊!!!

鄙人试着从自我的分析逻辑出发,回答这个难题,如有不妥,还望见谅。

最终的答案先卖个关子,先看我分析......

宋朝著名词人众多,挨个分析可能就要写成议论文了,我们只能选几个耳熟能详的、公认的几个,先分析人品、再从人品胜出的当中分析词品,最后决定胜负。

苏轼:人品大家有目共睹,仅有的污点就是被冤枉的“乌台诗案”。几度进朝离朝,不想参与政治纷争,以实干报国。徐州治水,杭州抗疫,海南办学。几次被贬,仍能屹立不倒,随遇而安,积极乐观,造福一方。欧阳修:崇尚慵懒的“宽简”执政态度,个性略有高傲(不满新领导王曙对懒政的批评,直接当众回怼)。桃色新闻貌似是主要污点,但后世的争议不断。千古伯乐,优选出很多有才之士。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晏殊:(他是欧阳修的主考官、欧阳修是苏轼的主考官,巧不巧?)官至宰相,官场上平易近人,唯贤是举,兴办学堂,真诚简朴。但是对待下面的官吏和百姓则有点威猛,官吏和百姓都有点惧怕他。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据记载,他随皇帝玉清照应宫,因为随侍迟到,就用笏板打断了他的牙。又曾因为被贬陈州的离席宴上,管奴一句“千里伤行客”,结果晏总回喷一句“予平生守官,未尝去王畿五百里,是何千里伤行客耶?”。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不是白叫的。一生颠沛流离,不管到哪都惦记着自己的典籍书画。本是一个良妻才女的形象,可偏偏在封建社会的制度中,再嫁二夫。也算是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女性了。辛弃疾:生于占有宋朝疆域的金国,少年立志,恢复中原,报仇雪恨。二十一岁参加起义,率五十几人突袭金军万人大营,捉拿叛徒。绝对的英勇主战派,却与主和的朝廷不符。数起数落,壮志未酬,抱撼病逝。柳永:出身官宦,放荡不羁,科举受挫,浪迹天涯。被“纸醉金迷”所吸引,可能是因为怀才不遇吧。一生作词,抒发内心,典型的忧郁范词人。为词的推广贡献了不可估量的力量。人品小结:以上人物的人品,个人认为最值得推崇的就是苏轼和辛弃疾。

为啥这么说呢?一文一武出身,心系国家,意志坚定,至死不渝。这是在残弱的宋朝难能可贵的志向和抱负。

晏殊,虽然也心系国家,但是政治家的身份在更加突出。游走在维护政坛地位和为国效力的平衡之间。

欧阳修,千古伯乐,无从批判,但是跟苏辛相比,是能说是为国输血了,除此之外并无真操实干。

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一生奉献于诗词书画,生活清贫,情感丰富,却颠沛流离,值得同情。对于一个需要三从四德的封建社会女子来说,已经难能可贵。但是从如今的视角去看,与苏辛相比,显得有些渺小。

柳永,空有志向,纸醉金迷,放荡不羁。虽然词可以名垂千古,但是人品上输苏辛有点多。

以上说的“人品”,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是个人在正三观的前提下,只能崇尚更加高尚的品格和更加无畏的精神。所以才选择了苏辛。

再看苏辛的“词品”对比

苏轼,据不完全统计,流传的诗作约2700首,词作360多首。虽然数量上词作远少于诗作,然而词的文学成就远高于诗。

叶嘉莹先生所评:“揽辔登车慕范滂,神人姑射仰蒙庄。小词余力开新境,千古豪苏擅胜场。” 苏词自成一家,在柳永词风的基础之上,有了创新和突破。开创了激情磅礴,气势恢宏的豪放派词风。代表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

同时,兼有委婉缠绵,清丽柔和的婉约派咏物词,也是苏词的一大特色。摒弃艳情的题材范围,内容上雅致秀丽,情思曲折。例如《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的突破与创新,间接的提升了“词”这中体制在宋朝的文学地位。北宋前期,文人以诗为尊,以词为卑。晏殊说,词与技艺是一类的。欧阳修认为词不过是“聊陈薄技,用佐清欢”。柳永毕生写词,推广词的知名度,而苏是提升了词的美誉度。

辛弃疾,词风同是豪放派,与苏轼合成苏辛。但是古人云:“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苏轼以词为诗,辛弃疾以文为词。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风格陈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美。内容上,抒发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在苏轼的基础之上,再次开拓了词所表达的思想意境。不愧“词中之龙”的称呼。

词品小结:

清代词人纳兰容若说:“词虽苏辛并称,而辛实胜苏”。苏诗伤学,词伤才。确实如此,在情感的表达上,辛弃疾要比苏词更加丰富和真切。苏词的情感虽然丰沛,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可谓完美。但激情过后,并没有长久的共鸣。这也许是因为,苏轼已经看透了政治纷争,看透了世态炎凉,尤其是“乌台诗案”之后。

而辛弃疾多了一些壮志犹在,在家国仇恨的背书之下,抑郁苦闷、壮志未酬的情感,读完凄入肝脾,久久不能平静。

所以我认为,辛弃疾词的真切,胜过苏词的完美。

那么最终答案就是辛弃疾

感受一下: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们认为如何呢?

跟宋朝赵匡胤实行的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有关吗?

谢邀。

华夏近代史的几百年的衰运,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厄运都和宋王朝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造成的重文轻武的制度有关。

杯酒释兵权,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赵匡胤在开国不久用一场酒局把统兵大将的兵权都收了。这个过程很文明,也很高明,没有出现血腥屠杀开国功臣的事情,可以说是在封建王朝中是很少见的。

杯酒释兵权不是为了收回兵权而收回兵权,而是为了解除武将对皇权的威胁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的一项。除了杯酒释兵权,赵匡胤还撤销了侍卫亲军司正副指挥使,使马军司和步军司分离,增设了殿前司,合称三司,形成互相制衡的局面。同时,建立了一种新的军事制度——更戍法,要求禁军定期换防,但是主帅不动,形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防止武将形成私人势力。这种制度在消除武将对皇权的威胁方面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埋下了削弱军队战斗力的祸根。

除了这些制度之外,赵宋王朝还逐渐形成了派遣文官监临武将的做法,南宋名将岳飞就曾受到宰相张浚的监临。后来这种制度又发展到派出宦官监临。看到这些,也许大家想到了明王朝的宦官监军的制度。毫无疑问,脱胎于此。由于实行了长期的重文轻武的制度,导致文人在政权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连北宋的名相韩琦都说过,“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男儿”,他说的状元就是在科举考试中的文状元。

相反,那些胸怀韬略、腹隐机谋的武将无论功劳多大都很受排挤,比如北宋名将狄青,由于战功卓著,宋仁宗打算提拔他做枢密使,但是因为宋朝实行“以文治武”这一最高军事决策职务很少有武将担任,所以招来朝臣一片反对之声。虽然宋仁宗力排众议认命狄青为枢密使,四年之后,在台谏的不断弹劾与宰执班子的强烈反对下,狄青被罢免,出知陈州。

文人依靠皇帝的政策,对武将才采取排挤和压制的态度,使中央决策机构很少能见到武将。于是,在两宋世代最尖锐的合战问题的斗争中,很少听见武将的声音,这也是两宋对外屈膝投降政策可以长期执行的一个关键。

宋朝制定的包括重文轻武在内的很多政策被后世效法,到了晚清还出现过,左宗棠以幕僚的身份竟敢呵斥武官——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王八蛋,滚出去”。最后左宗棠竟然没事。樊燮受辱后,在祖宗牌位前立了一块叫“洗辱牌”的牌子,刻着“王八蛋,滚出去”六个字,要求自己的两个儿子穿着女人的衣服努力读书,在功名上超过左宗棠,为父报仇。还明确规定“考秀才进学,脱外女服;中举人,脱内女服;中进士,焚洗辱牌,告先人以无罪。”后来樊燮次子樊增祥高中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得以焚烧洗辱牌以告慰已作古的樊燮。

不去讨论左宗棠和樊燮谁对谁错。这件事充分说明,重文轻武的政策危害多大!重文轻武政策到了晚清已经是自毁长城的愚蠢举措,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破坏是巨大的,民族和国家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惨烈的。

历史是公平的,进入近代以来,在重文轻武的华夏大地上建立了多少所论兵讲武的军事院校!培养了多少保国卫民的名将!这是现实对赵宋王朝推行的重文轻武政策的有力掌掴。

由古典诗歌改编而成的流行歌曲有哪些?

我只听过这些,希望可以帮到你:《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与古诗词有关的歌曲

1. 歌曲名称:人面桃花 相关古诗词: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演唱:邓丽君

2. 歌曲名称:虞美人 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虞美人》 演唱:邓丽君

3. 歌曲名称:独上西楼 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相见欢》 演唱:邓丽君

4. 歌曲名称:胭脂泪 相关古诗词:南唐·李煜《乌夜啼》 演唱:邓丽君

5. 歌曲名称:人约黄昏后 相关古诗词:宋·朱淑真《生查子》 演唱:邓丽君

6. 歌曲名称:但愿人长久 相关古诗词:宋·苏轼《水调歌头》 演唱:邓丽君(王菲翻唱过)

7. 歌曲名称:月满西楼 相关古诗词:宋·李清照《一剪梅》 演唱:安雯

8. 歌曲名称:满江红 相关古诗词:宋·岳飞《满江红》 演唱:罗文

9. 歌曲名称:别亦难 相关古诗词:唐·李商隐《无题》 演唱:徐小凤

10. 歌曲名称:相看泪眼 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 演唱:邓丽君 歌曲名称:雨霖铃 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 演唱:包美圣 歌曲名称:雨霖铃 相关古诗词:宋·柳永《雨霖铃》 演唱:娄晗

11. 歌曲名称:采莲曲 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采莲曲》 演唱:蔡幸娟

12. 歌曲名称:床前明月光 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 演唱:梅艳芳

13.红楼梦歌曲系列 歌曲名称:引子 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引子》 演唱:陈力 歌曲名称:枉凝眉 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枉凝眉》 演唱:陈力 歌曲名称:分骨肉 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分骨肉》 演唱:陈力 歌曲名称:聪明累 相关古诗词:《红楼梦》之《聪明累》 演唱:王洁实 歌曲名称:秋窗风雨夕 相关古诗词:林黛玉《秋窗风雨夕》 演唱:陈力 歌曲名称:葬花吟 相关古诗词:林黛玉《葬花吟》 演唱:陈力 歌曲名称:题帕三绝 相关古诗词:林黛玉《题帕三绝》 演唱:陈力 歌曲名称:红豆曲 相关古诗词:贾宝玉《红豆曲》 演唱:王洁实

14. 歌曲名称:青青河边草 相关古诗词: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 演唱:高胜美

15. 歌曲名称:涛声依旧 相关古诗词:唐·张继《枫桥夜泊》 演唱:毛宁

16. 歌曲名称:烟花三月 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杜牧《寄杨州韩绰判官》 演唱:吴涤清

17. 歌曲名称:新鸳鸯蝴蝶梦 相关古诗词:唐·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 演唱:黄安

18. 歌曲名称:君莫攀 相关古诗词:敦煌曲子词《望江南》 演唱:黄安

19. 歌曲名称:黄鹤楼(古典版) 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 演唱:晏菲 歌曲名称:黄鹤楼(现代版) 相关古诗词:唐·崔颢《黄鹤楼》 演唱:晏菲 其他:

20.合唱 歌曲名称:送别 相关古诗词:近代·李叔同《送别》 演唱:青燕子演唱组

21.儿歌系列 歌曲名称:春晓 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 演唱:段丽阳 歌曲名称:静夜思 相关古诗词:唐·李白《静夜思》 演唱:段丽阳 歌曲名称:春晓 相关古诗词:唐·孟浩然《春晓》 演唱:段丽阳 歌曲名称:悯农 相关古诗词:唐·李绅《悯农》 演唱:段丽阳 歌曲名称:相思 相关古诗词:唐·王维《相思》 演唱:段丽阳,就是这些

中国著名文人为何多仕途不顺?

谢谢相邀。

中国著名文人仕途不顺的原因是走进官场处处碰壁,导致了他们不涉足官场风气而走进民间吟诗作画,庸庸碌碌过一生。

正因为他们的仕途不顺,造成了生活的颠沛流离,引发了内心的复杂感情,要用诗句表达出来才能畅快,所以才成了诗人。反之,如果仕途得意,生活悠闲,内心愉悦,写出来的诗作也只能是表现富贵安康、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浅显之作。

古人太正直, 不够圆滑 、社会历练不够 ,大多都是先怀抱满腔热忱想要兼济天下, 经历一个转折点后 ,选择独善其身 ,像李白 、白居易、 苏轼 、陶渊明....莫不如此!

中国也有著名的文人写出著名的小说,他们是古龙、金庸、梁羽生、上官鼎、卧龙生、上官云飞、诸葛青云、还珠楼主、平江不肖生等。

1、金庸(1924年农历2月初6 ——)。原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2、古龙,本名熊耀华。祖籍江西南昌。1938年6月7日出生于香港(户口登记1941年出生),幼时曾住过汉口,后经香港赴台,1985年9月21日病逝于台北。台湾首席武侠小说家,武侠电影史上最耀眼的原著作者。曾与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并称台湾武侠四大家,后与金庸并称。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金庸、古龙是民国以来的四代盟主。逝世后乔吉为他写了一副挽联:“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概括了古龙小说的成就。

3、梁羽生(1924年3月22日—2009年1月22日),本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岁。原籍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梁羽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从1954年开始,到1984年“封刀”,30年间,梁羽生共创作武侠小说35部,160册, 1000万字。自认《萍踪侠影录》、《女帝奇英传》及《云海玉弓缘》三书是代表作。

4、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在古龙之前被称为“武侠泰斗”。本名牛鹤亭,河南南阳镇平人,1930年生。幼年从军失学,但自幼喜读武侠小说,颇有才思。他1955年由军中退役,闲来无事,在友人怂恿下开始学写武侠小说。1957年以祖居南阳卧龙岗取笔名\"卧龙生\"一炮打响。1959年《飞燕惊龙》出世,便奠定了他在台湾的“武侠泰斗”地位。他的作品,早期是取法于旧武侠“北派五大家”而以“通俗趣味”大受欢迎;1965年以后,改走“半传统半新潮”路线,作品却渐不如前。

5、诸葛青云,本名张建新(1929—1996年),山西解县人。台北行政专科学校(即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前身)毕业,曾任“总统府第一局”科员。在台湾早期的武侠小说界,与古龙、司马翎、卧龙生并称台湾武侠四大家。

6、上官鼎是刘兆玄、刘兆黎、刘兆凯三兄弟的共同笔名,暗寓三足鼎立之意,而以刘兆玄为主要执笔人。刘兆玄,1943年生,湖南衡阳人,台湾大学化学系毕业,1971年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回台湾后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清华大学校长,兼任《科学杂志》总编辑,著有无机化学研究专著20余种。上官鼎的武侠小说,为其早年之事,始于60年代初应征代古龙续写《剑毒梅香》,接着以《沉沙谷》 一举成名。上官鼎之作,文笔新颖但武打仍不脱旧的传统,又因三兄弟合写而难免有不能自圆其说之处。1968年,刘兆玄出国留学,“登报宣告封笔”,以后便专心化学,不再复出。上官鼎作品十一部:《芦业侠踪》《剑毒梅香》(《河洛一剑》)、《长干行》《沉沙谷》《铁骑令》《烽原豪侠传》《七步干戈》《萍踪万里录》《侠骨头》《金刀亭》《风雷扇》。刘兆玄已于2008年5月20号成为中华民国政府于国民党重新掌权后的第一任行政院长。

7、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在古龙之前被称为“武侠泰斗”。本名牛鹤亭,河南南阳镇平人,1930年生。幼年从军失学,但自幼喜读武侠小说,颇有才思。他1955年由军中退役,闲来无事,在友人怂恿下开始学写武侠小说。1957年以祖居南阳卧龙岗取笔名\"卧龙生\"一炮打响。1959年《飞燕惊龙》出世,便奠定了他在台湾的“武侠泰斗”地位。他的作品,早期是取法于旧武侠“北派五大家”而以“通俗趣味”大受欢迎;1965年以后,改走“半传统半新潮”路线,作品却渐不如前。

8、平江不肖生(1889年-1957年),本名向恺然,因生于湖南平江而取笔名为平江不肖生。两度赴日本留学,好习武术,1911年开始小说创作,处女作《拳经讲义》刊登于〈长沙日报〉。1923年开始发表武侠小说,一生作品共十四部。1957年脑溢血病逝。以《江湖奇侠传》和《近代侠义英雄传》为其代表作,《江湖奇侠传》即为后来的电影《火烧红莲寺》(1928年)题材,一拍再拍,一共拍摄十八集。另有《玉玦金环录》、《半夜飞头记》、《江湖大侠传》、《江湖怪异传》、《现代奇人传》、《烟花女侠》等。为旧派武侠前五家之一。

9、还珠楼主(1902年2月28日-1961年2月),本名李寿民,是中国武侠小说作家。代表作为《蜀山剑侠传》系列。还珠楼主是四川长寿人,原名李善基(后改名李寿民,1949年后还曾使用过李红之名),清朝光绪廿八年(1902年)生长于一官宦世家。其父李元甫曾任苏州知府,为官清廉。幼时常随父宦游南北、饱览各地风光的李寿民,父亲死后家道中落,故仅在苏州读过几年中学便告辍学,日后在文坛中发出异彩,悉赖自学成才。他的处女作《蜀山剑侠传》,始署名“还珠楼主”,是他使用此一笔名的开端,而且一以贯之,直至搁笔。1961年2月因患食道癌去世,享年59岁。为北派五大家之一的“奇幻仙侠派”。

10、赵焕亭(1877—1951),名绂章,焕亭是他的字,又称幻亭;河北玉田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幼年家境优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又随父亲宦游山东、湖南、四川等地,每有所得,随手记录、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材料。他写得一手精练古茂的文言笔记,著有《今夕斋丛谈》,其中颇多宦海秘闻,文坛掌故,又著有历史小说《明末痛史》、报应小说《循环镜》。为旧派武侠前五家之一。

11、郑证因(1900年-1960年),原名叫郑汝霈、天津人。略通武术,熟知黑帮规矩,年轻时曾教过私塾,却为生活逼人,即从事武侠小说的创作。主要作品有《鹰爪王》等。他早年就学得武艺,因此对武术较为了解。 其代表作《鹰爪王》正续集共一百零三回,达两百余万字,在一九四一年连载于天津〈369 画报〉上;本书故事情节简单,述说淮阳派掌门人鹰王王道隆与凤尾帮结怨,遂带领一群侠义之士、英雄好汉前往雁荡山决一雌雄,也趁机扩张江湖势力,故事迂回,布局绵密,情节感人。为北派五大家之一的“帮会技击派”。

12、朱贞木,本名朱桢元,字式颛。三十年代初,见同事李寿民撰写《蜀山剑侠传》,于是操刀进入武林侠坛。早期作品《飞天神龙》《炼魂谷》《艳魔岛》系列,受还珠楼主影响甚深,后来自出新意,以《虎啸龙吟》《七杀碑》《罗刹夫人》为代表作。为北派五大家之一的“奇情推理派”。

13、王度庐(1909–1977),原名王葆祥,字霄羽,武侠小说作家。他出生于北京一个贫困的旗人家庭,曾担任教师和报章编辑。三零年代开始写作长篇小说,著有《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卧虎藏龙》、《铁骑银瓶》、《剑气珠光》、《紫凤镖》等二十余部作品,王度卢的作品将武侠小说里常有的侠义精神与爱情故事融为一体,对后世武侠小说影响很大。为北派五大家之一的“悲剧侠情派”。

14、台湾新派武侠小说作家。原名萧敬人,笔名萧逸。山东菏泽人。1936年出生于北京,抗战时随家迁居重庆,1949年赴台。萧逸的武侠小说影响广泛,声誉殊佳。1960年以处女作《铁雁霜翎》步入武侠小说创作。30年来共发表中、长篇武侠小说55部。

15、台湾著名武侠小说家,本名吴思明(1933~1989年),广东汕头人,别署“吴楼居士”、“天心月”。将门之后。1947年举家移居香港。政治大学政治系毕业。曾任《民族晚报》记者、《新生报》编辑。1958年发表处女作《关洛风云录》一举成名。1983年于《联合报》连载最后一部作品《飞羽天关》,1985年其作品被腰斩而辍笔。1989年7月中旬病逝于汕头故居。司马翎为台湾武侠“四大天王”及“三剑客”之一,笔法新、旧交锗,尤善于运用推理手法铺陈故事情节。在情感描写方面,则善写男女主人公为情所困的心理变化。成功方面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他被称为“综艺侠情派”,对古龙、上官鼎、易容,萧逸、萧瑟等都有不小影响。代表作:《剑神传》写大侠石轩中的成长过程,彩笔纷披,颇能表现出“玄门正宗”之恢弘气象,而书中穿插石轩中与爱侣朱玲之间因师门恩怨所交织的悲欢离合故事,亦曲折动人。由于司马翎弱冠之年即以此书成名,而在台湾“超技击侠情派”诸子中,其作品最具有“综艺”特色,自成一家,故被认作“综艺侠情派”代表作。

16、倪匡,著名小说家。原名倪亦明,后改名倪聪。原籍浙江镇海,1935年出生于上海,1957年到香港。作过工人、校对、编辑,自学成才,成为专业作家。他写作面十分广阔,众体皆备,小说则包括侦探、科幻、神怪、武侠、言情各种。写作速度也十分惊人,每小时可写八千字,曾同时为12家报纸写连载。武侠小说以《六指琴魔》为代表, 想象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国期间代金庸写《天龙八部》连载(这一部分后来金庸改写时删去了)。倪匡先生的作品范围极广,包括武侠、科幻、奇情、侦探、神怪、推理、文艺等各类型的小说及杂文、散文评论、剧本等。

17、周显是香港的新一代小说作家,曾为杂志总监,现专事写作。香港多位着名作家的作品他都曾经手处理,其中包括:倪匡、亦舒、余过、张宇、冯嘉、梁望峰等。周显左手写武侠,右手写科幻,无论是意念构思或写作技巧,均达到当前新作家的最高水平。

18、黄易,本名黄祖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求学期间专攻传统中国绘画,曾获“翁灵宇艺术奖”后出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负责推动当地艺术与东西文化交流。一九八九年辞去高职厚薪,隐居离岛深山、藏风聚水之地,专心从事创作。至九零年代,旋即以独树一帜的武侠作品,席卷港、台两地。代表:破碎虚空、大唐双龙传、寻秦记等。

19、慕容美本名王复古(1932-1992),江苏无锡人。被誉为武侠“诗情画意派”。 做过桃园、凤山等地税务员多年。青年时期颇爱好文艺,经常向台湾各大报副刊投稿。曾用笔名“劳影”、“笔鸣”发表散文小品及中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意。1960年以“烟酒上人”笔名撰处女作《英雄泪》,1961年改名“慕客美”陆续推出《黑白道》、《风云榜》等,大受欢迎,于是辞了公职专写武侠。更进而成为大美书系首屈一指的王牌作家,与号称台湾武坛三剑客的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分庭抗礼,驰誉一时。1984年创作最后一部作品《杀手传奇》,1985年因中风而停笔。1992年病故。

终其一生共有武侠小说23部。多斐然可观。其中尤以《风云榜》构思奇妙,不落俗套,忽张忽弛,触处成趣!以“烟酒上人”笔名所撰《混元秘笈》、《剑海浮沉记》二书今皆不存。

20、云中岳(1930-2010),本名蒋林,广西南宁市人,台湾“超技击侠情派”武侠作家。1947年从军,1949年入台,后从事情报工作,1979退役。

六十年代初为黎明出版社写《傲啸山河》等,表现殊为平常。其后转入四维出版社写《古剑忏情记》《大地龙腾》,逐渐知名。1980年以后逐渐停笔,他的作品,多以明代社会为背景,喜欢写“壮如猛狮的小伙子”。

21、独孤红本名李炳坤,1937年生,河南人。1960年前后创作第一部作品《紫凤钗》一夕成名,轰动台港,之后《丹心录》,《满江红》《玉翎雕》,《孤骑》相继出版,各家出版社争相求稿。稿约自此不断,再无暇兼顾公职,遂辞去电台工作,专心从事写作。独孤红偏爱撰写以明清宫廷为背景的武侠小说。从事写作至今近30年,作品达60余部,名列台港十大名家,风靡海内外华人世界,所撰武侠小说无不一版再版。被誉为台港第一快手。独孤红热爱戏剧,近年来则以部分时间从事电视剧本的编写。屡创收视佳绩。

22、欧阳云飞 本名刘鸣盛。1931年生,台湾人。另有笔名“余飞”。

23、柳残阳本名高见几,1948年生,山东青岛人。1961年出版处女作《玉面修罗》,到1966年左右逐步建立起独具一格的“铁血江湖派”风格。帮会写法模仿郑证因,但发展出另一种江湖声口;武打艺术模仿还珠楼主,只是将斗法化为过招。多写独行侠盗或职业杀手的血性与孤愤——“只见二义,不计生死”!

24、孙玉鑫本名孙树榕(1918-1988),山东青岛人。早年未受过完整教育,到台湾后以说书为业。1960年以《滇边侠隐记》、《柔肠侠骨英雄泪》二书成名,但不脱说书痕迹。1962年后改用西方文学技法而自成一家。《万里云罗一雁飞》为“诡秘奇情派”之代表作。

25、戊戟原名刘祖汉,祖籍江西吉安,幼年迁居广西柳州。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广东粤中纵队,改名王影,成为一名游击队员。革命胜利后在粤赣等地的文化部门工作。在反胡风集团时,被当成“胡风分子”揪了出来。1959年,又被列为“特嫌分子”被内控使用。文革结束后被擢升为佛山文艺创作研究室副主任,同时出任《佛山文艺》副总编。

80年代初,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港台武侠小说在大陆抢滩登陆,《射雕英雄传》、《七剑下天山》等风靡一时,读者争相购买,一睹为快。他以一个编辑家敏锐的触角感觉到这是一个市场。为了让《佛山文艺》走出低谷,1985年开始以戊戟为笔名试写第一部武侠小说《武林传奇》,一边写一边在杂志连载。从此,其武侠作品曾一度风靡广东地区,影响巨大。到2006年初完成《刀客传奇》后正式封笔,著有长篇武侠小说11部。

26、李凉,原名詹大光,曾念过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所,早年曾经投资电影,并亲自参与编导工作,且创造出幽默武侠,红遍港、台、大陆,每部稿酬高达百万以上,为最畅销作家之一,后任职 某公司执行董事,精於地产、金融、珠宝、娱乐事业经营,为一企业专才。由于其对小说创作不能忘怀,故再次提笔。

其作品有《企业前瞻论》、《外星人》、《美智子的诱惑》及《奇神杨小邪》等几十部,尤其幽默武侠系列,让人读来兴味盎然、诙谐有趣,其文活泼生动,选材每中要害且耐力惊人。

27、伴霞楼主(1927-),本名童昌哲,祖籍四川。曾任台中《成功晚报》副刊编辑;因下班时每近黄昏,故自号“伴霞楼主”。初亦以还珠楼主奇幻仙侠为师,写尽宇内八荒奇人异士。文笔轻松流畅,非常俏皮;尤以描写两小无猜与插科打诨最妙,书中总少不了几个装疯卖傻、玩世不恭的老道、和尚、狂生或浑金朴玉的楞小子,极富趣味性。

其前期名著如《八荒英雄传》、《紫府迷踪》姊妹作,《神州剑侣》、《剑底情仇》、《青灯白虹》三部曲,皆脍炙人口。另如《罗刹娇娃》、《凤舞鸾翔》、《情天炼狱》、《奼女神弓》、《天帝龙珠》、《断剑残虹》等书,亦斐然可观。笔下演武如石破天惊,出神入化,不可思议;写情则好事多磨,令人回肠荡气。而紧中出闲笔,笑中带泪,尤为他人所不及……

28、玉翎燕,本名缪纶,生于1930年,安徽省桐城县人。于1949年以流亡学生身份随军到台湾。毕业于政三于校政治系,曾服务于台湾新闻界。先后担任过金门日报、青年日报社长等职。1960年开始业余撰写武侠小说。曾于台湾联合报、中华日报、中央日报、以及泰国曼谷世界日报、香港时报、文坛月刊等连载多年。

玉翎燕文笔流畅、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描写亲情、爱情、友情有独到之处,深受读者欢迎。其中又以历史人物如太平天国石达开、南明史可法、明初铁铉等为故事主轴,可谓武侠丛书之瑰宝,颇受知识分子肯定,有人评鉴玉翎燕小说——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

29、黄鹰本名黄海明(1956-1992),武侠“灵异推理派”作家、编剧家。在香港出版界、影视界及漫画圈内均享有盛名

30、墨余生本名吴钟绮(1918-1985),1918年9月出生于海南省琼山县,中央军校13期炮科毕业。后移居台北市,1985年2月在台北病逝。陆军少将。1959年以“大侠龙卷风三部曲”<琼海腾蛟、海天侠侣、明驼千里>成名。一生共创作了武侠小说九部。

大家认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些名将比较厉害?

欢迎关注全网唯一的用插画演绎明朝历史的动态漫画短视频-大明C位。

中国古代史上,名将如云。他们或追随先帝开创霸业,或者辅佐后主恢复河山,或者抵御侵略名留青史,中华上下五千年,浩瀚的历史大幕拉开,朝代更替中闪烁着无数璀璨的将星!

本文例举十位名将,排名不分先后,我想到谁就是谁!

一. 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二.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 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千字文》将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白起善于用兵,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

战国时期一共有200万人在战争中丧命,其中有165万士兵是在于白起的战争中被歼灭的,因此白起还被称为人屠或死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活埋赵国40万降兵。

三.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被后人奉为“兵仙”、“神帅”。

韩信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曾受胯下之辱。后投奔刘邦他灭魏破代,背水一战击溃赵国。刘邦成皋兵败后,奉命攻打齐国都城临淄,并在潍水之战全歼龙且二十万楚军。垓下战役四面楚歌,围剿楚军,一代豪杰项羽也只得引颈自尽。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由于韩信的经历极富传奇色彩,因此与之有关的成语及典故也非常多。这些成语,既反映了韩信的军事思想,也展现了他历尽了磨难、屈辱、冷落、辉煌、失意和悲惨的一生。如:国士无双、一饭千金、胯下之辱、妇人之仁、推陈出新、明修暗道,暗度陈仓、解衣推食、背水一战、拔旗易帜、置之死地而后生、人心难测、独当一面、战无不胜、十面埋伏、兵仙神帅、居常鞅鞅、功高震主、金石之交、略不世出、不赏之功、勋冠三杰、伐功矜能、伪梦云梦、钟室之祸、问路斩樵、多多益善、鸟尽弓藏、气吞山河、乡利倍义、肝胆相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杆之微、传缴而定、成也萧何败萧何。

四.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主要成就:

1. 龙城大捷: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首次带兵出征。汉军一共四路出兵,三路溃败无功,只有卫青一路胜利,奇袭了匈奴圣地龙城,取得胜利。被封关内侯。

2. 收复河朔: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派遣卫青、李息率兵出击匈奴,自云中出兵,西经高阙,再向西直到符离(今甘肃北部),收复了河套以南原秦王朝的辖地(通称“新秦中“),并在阴山以南的河套地带设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朔方郡治朔方县(今内蒙古杭锦旗北)。朔方郡,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旗东,离包头大约200公里。

3. 奇袭高阙:元朔五年(前124年)奇袭高阙,包围右贤王,俘虏小王十余人、男女1.5万余人,牲畜达千百万头。卫青官拜大将军,汉军所有将领归其统辖。

4. 二出定襄:元朔六年(前123年)二出定襄,斩获万余人。

5. 漠北大战:元狩四年(前119年)两路出兵,远涉漠北,和单于兵相遇,卫青以武钢车结阵,以弱胜强击败单于主力。

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元封五年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

五.霍去病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大司马冠军侯霍去病“。至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 ),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霍去病。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霍去病亦位列其中。

六.李靖

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是大唐的第一名将,被认为是骑兵战的天才,史书上记载他所参加的战役中,从来没有败绩,为大唐开创300年盛世立下汗马功劳。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赐谥“景武”,陪葬昭陵。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玄宗时配享武成王庙,位列十哲。李靖的治军、作战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

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庙。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七.岳飞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岳飞自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在金人大肆进攻的情况下,他力排众议,坚持予以还击。四次北伐中,大败伪齐李成,收复伪齐占据的城池,陕西一带的商州全境和虢州部分地区等大好河山。大败完颜兀术,取得郾城、顺昌大捷。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严于治军、善于治军,金人都曾赞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其最主要的是剿灭李成等荡寇势力,将襄阳六郡收复,并且积极的整顿防务,让宋朝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被金军侵占,曾率2万岳家军就战胜了女真精锐的10多万部队,堪称最经典的战役之一。

岳飞虽出身行伍,但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勤奋好学,文武双全。其著名诗歌《满江红·写怀》更被编入语文课本,传世书迹有《书谢朓诗》《前后出师表》《吊古战场文》等。

然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并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八.徐达

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徐达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攻克平江,灭张士诚。随后与朱元璋手下另一名将常遇春分兵共讨北元,攻占汴梁,在塔儿湾一举击溃托音特穆尔所率元军5万,元将闻之无不抱头鼠窜。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他善于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朱元璋曾赞他为“万里长城”。

九.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戚继光同样文武双全,他把历年所写诗文合编成五卷,即《横槊稿》三卷、《愚愚稿》二卷,合称《止止堂集》。止止堂是蓟州总理署中戚继光的三间书房,也兼办公之用。亦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等著名诗歌。

十.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明朝末年蓟辽督师。后通过自荐的方式在辽东边关任职,得到孙承宗的器重镇守宁远。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他在国内政治腐败混乱不堪的时候,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冠绝一时的关宁铁骑。屹立边陲,外寇莫敢觊觎华夏寸土,为立志中兴却又刚愎多疑的崇祯争取了不少证明自己的时间。

袁崇焕曾率领9000骑兵抵抗满清的10万大军,让努尔哈赤都不得不评价他是最有能力的将领,可惜的是明末国力衰弱,但袁崇焕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存在,明朝恐怕很早就已经灭亡。

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后,魏忠贤余党以"擅杀岛帅(毛文龙)"、"与清廷议和"、"市米资敌"等罪名弹劾袁崇焕,皇太极又趁机实施反间计。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朱由检认为与后金有密约而遭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