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小编阿渊,一个喜欢游走于文字江湖的文史爱好者。今天,我们来聊聊那首经典的唐诗——《燕歌行》。“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一句,更是流传千古,为人津津乐道。不过,这首诗还有很多你想不到的精彩呢,一起来探索吧!
这诗到底啥意思?
“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出自唐代诗人高适的《燕歌行》,是诗中描绘的一幅宴饮歌舞的场景。具体意思如下:
催弦拂柱:指拨动琴弦,弹奏乐曲。
与君饮:与朋友一起饮酒。
看朱成碧颜始红: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粉红色的脸颊逐渐泛起红晕,就像朱砂一样鲜艳。这里既是描写美酒的醇香,也暗喻着时光飞逝。
整句诗的意思是:弹奏着琴弦,与朋友们把酒言欢,看着美酒下的美人脸色逐渐红润,感叹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这首诗写了啥内容?
《燕歌行》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如下:
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舞罗衣。
君今不醉将安归?
这首诗描写了一场盛大的宴饮歌舞,通过对宴会场景的细致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及时行乐、珍惜友情的思想情感。
全诗分三层:
第一层(前两句):描写宴会盛况,以“催弦拂柱与君饮”渲染出欢快热闹的氛围,“看朱成碧颜始红”展现了美酒和时光对人的影响。
第二层(后两句):以“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舞罗衣”的生动笔触描绘了胡姬的美丽和舞姿的曼妙,烘托出宴会的奢靡和诗人内心的激动。
第三层(最后一句):发出“君今不醉将安归?”的疑问,借此感慨人生苦短、时光易逝,抒发及时行乐的情怀。
作者高适是个啥人?
高适,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与岑参齐名,被称为“高岑”。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饱读诗书,文采斐然。
高适的诗风豪迈奔放,以边塞诗著称。他曾出塞远征,亲历了战争的残酷,写下了许多反映边塞生活和将士情怀的诗篇,如《塞上曲其一》:“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不过,高适的诗作并不拘泥于边塞题材,他也写过不少其他题材的诗歌,如《燕歌行》就是一首宴饮诗。但这首诗中也流露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他豪迈诗风之外的另一面。
高适和李白啥关系?
高适与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年龄相仿,又都是豪放不羁的性格,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首诗中,李白借用黄河之水和高堂明镜来感叹时光飞逝和人生的短暂,既有对李白的赞美,也有对自己的感慨。
高适也有诗句回应李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钦佩和支持,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两位诗仙的友谊在唐代文坛传为佳话,成为了文人墨客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这首诗为啥这么火?
《燕歌行》之所以流传千古,广为传唱,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诗句优美,意境动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一句中的“看朱成碧”、“颜始红”巧妙地运用了色彩对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美人在酒醉后的娇羞之态,让人印象深刻。诗中还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春风拟人化,描绘出春风中舞动的胡姬,营造了一种轻盈曼妙的氛围。
题材贴近生活。宴饮歌舞是唐代社会常见的娱乐活动,《燕歌行》描写了这样一场宴饮盛况,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诗中表达的及时行乐、珍惜友情的思想情感,也与人们普遍的心理相契合。
历史意义重大。唐代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李白、高适等诗人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燕歌行》作为唐诗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唐代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一个缩影。
《燕歌行》是一首经典的唐诗,其优美的诗句、动人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使其流传千古。它不仅是一首宴饮诗,更是一首反映唐代社会风貌和人生哲理的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
好了,关于高适的《燕歌行》就聊到这里了。这首经典唐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