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风格,辛弃疾和苏东坡谁排在首位

天美资源网

辛弃疾风格,辛弃疾和苏东坡谁排在首位?

史上确实将这两个人合并在一起称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最可靠的排位,应该是按照我们习惯性的叫法来排定。苏辛,苏辛,意即苏东坡要排在辛弃疾的前面,这也是无论从年齿上、成就上、影响上都是苏子瞻高于辛稼轩。尽管辛弃疾在文学史上和苏东坡并称,还被赋予了词中之龙的美誉,但在旷世文豪苏东坡面前,还是略显下风,甚至相形见绌,这也是之所以称之为“苏辛”而不是“辛苏”的原因。

辛弃疾风格,辛弃疾和苏东坡谁排在首位

毫无疑问,苏东坡的影响对于后世是更为全面的,也是更为高企的。因为这个千古文豪不仅词风雄浑,骨气傲岸,其书、画、文、墨等均属上乘,占尽了天下文士的风流与名望,辛弃疾能和这样一个杰出的大人物并列称呼已经是陡然提升了自己的文学地位和文化声望。

这么说并不是否定辛稼轩的词作不如苏子瞻。他们两个人是各有所长,各有千秋,都是豪放派的肝胆和气魄,但在具体的词意表述上,苏子更偏于激昂狂放,肝胆贲张,自树一帜自倍一格,是开创性的代表。而辛弃疾则更重于情怀和德望,更具有积极的格调和价值。虽然曾经有过和豪放派品格在他们之前,比如小范老子范仲淹的《渔家傲》等作品,但对于一个肇始的时代来说,苏东坡还是先锋人物,也自成体系,更有代表性和引领性。

其实俩个人的排名谁先谁后并不是很重要,因为他们都是有宋一朝豪放派词作的高峰,只有风格的差异,而不是高下的判别。

一般来讲,我们绝大多数人更喜欢或者更接近于喜欢苏东坡,就是因为这个千古文坛的领袖级人物,他的事迹和传说更传神,他的人生更曲折,更能博得人们关注与同情,也更感佩他的词风和表述。

重要的不是谁的排位高低问题,而是要看是否表达出了我们期待和愿意看到的文字,是否给我们传递了一种正向的积极的力量,还有是否给我们开启了灵魂的洞府和智慧的启迪。

他们两个人都有千古杰作流传至今,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沉沦在他们给我们营造的氛围中,体味和咀嚼那种来自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图片来自网络

辛弃疾人生经历与创作内容特色的关系?

辛弃疾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诗人。他少年时,曾参加过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后南归,宋高宗曾召见他,授官承务郎。以后历任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的安抚使。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采取积极措施。但被当地的投降派所嫉,从四十三岁起就落职闲居,几达二十年。晚年曾起用为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因仍然重视抗金的准备,又落职。终于怀着没能实现的恢复中原宏愿,抑郁而殡。

辛弃疾是爱国诗人,也是沙场勇将,他的理想就是做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儿,跨马横刀,“剑指三秦,一战东归,”光复故土,洗雪国家的耻辱。但是,現实却是悲凉的,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拳拳家国情怀被无情的现实打碎了。

他把忧国忧民的心情寓于他的诗词之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辛弃疾就是一个失落的英雄和真诚的文人。

失落的英雄。众所周知,辛弃疾年少身赴戎马,上阵杀敌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心怀兼济天下之大志,只待云帆直挂收复河山报效朝廷拯救万民于水火。然而他的雄心壮志与朝廷偏安苟且的国策格格不入,他被委任地方小官并频繁调任并不能有所作为,英雄无用武之地,徒然痛负韶华黯然神伤。英雄老去,机会不来,无可奈何,对酒当歌。

真诚的文人。辛弃疾是个身怀赤子之心的文人。他将所有的心思一览无遗呈现在他的作品中,喜怒哀乐和盘托出如怨如慕慷慨陈词,一腔热忱与悲愤跃然纸上。同时作为傲然独立的英雄,却又和蔼亲近地关注着普通劳动人民,他写下无数描写乡村田园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他真诚讴歌田园之乐人性之美,他返璞归真变为呆萌调皮、悠然自得的寻常小老头儿,玲珑文心,赤子之情,可见一斑。

辛弃疾一生壮志难酬英雄梦碎,这对他个人来说是不幸的,然而他文气才情飘然不群震撼千载名传后世,我对这位“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伟大诗人非常敬佩,他是一位英雄,他的书生意气,他的英雄豪情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说说辛弃疾成为一名爱国词人的主要因素?

答:①“把栏杆拍遍”出自辛词代表作《水龙吟》,以此为题能突出辛词的豪放派风格;

②“拍”字有力度和气势,恰合辛弃疾这位沙场英雄的形象和气质;

③“遍”说明拍的次数多,心中郁愤深,正切合他报国无门,只能写诗填词的无奈与感伤;

④此题正可概括辛弃疾作为爱国志士、爱国词人的双重身份。

比较柳永和辛弃疾?

柳永是婉约派,辛弃疾是豪放派。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格上有何不同?

前者风格比较明快,乐观昂扬;后者沉郁顿挫,谈古伤今。 前者写三国时的英雄孙权,讽刺南宋朝廷无能而屈辱求和,表达了作者仰慕英雄,主张收复中原的情怀。后者不仅赞扬了宋武帝刘裕等等多位历史人物,而且自不甘休,以廉颇自比,表现了仍要抗金的决心,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扬,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