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各位吃货老铁们!今天咱们聊点儿“干货”——MSG!别慌,不是什么“猛料”,就是咱们平时在菜市场、超市经常能看到的“味精”。
你可能会问:“味精?这玩意儿还有啥好说的?不就是用来提鲜的吗?”
哎,别小看这味精,它可是大有来头!它可是个“老司机”,在咱们的餐桌上“混迹”了将近一个世纪了。
先来个“官方”介绍吧!MSG,全称是Monosodium Glutamate,也就是“谷氨酸钠”。这玩意儿可不是人工合成的,它可是存在于很多食物中的,比如番茄、奶酪等等。
你可能会说:“哎,别蒙我!味精是人工合成的,怎么又说它是天然的?”
别急,听我慢慢说。MSG的确是经过人工合成的,但是它提取自天然的谷氨酸,就像咱们用大豆做豆腐,用小麦做面粉一样,都是从天然食物中提取来的。
所以说,MSG其实就是一种“天然的”味觉增强剂,它能帮助咱们更好地品尝到食物的鲜味。
不过,关于MSG,一直以来都有不少“传言”,比如什么“吃多了会头疼”,“会让人上瘾”等等。其实这些都是谣言!
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早就认定MSG是安全的,只要适量食用,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危害。
那到底怎么个“适量”法呢?一般来说,每天摄入不超过 0.5 克 MSG 都是安全的。当然,每个人对 MSG 的耐受程度不同,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最好还是减少食用量。
说到这里,咱们就来聊聊 MSG 的“前世今生”吧。
MSG 的“前世今生”
1866 年,德国化学家卡尔·海因里希·里特豪森发现了谷氨酸,但这玩意儿当时只是个“实验室产物”,还没跟咱们的餐桌有什么关系。
1908 年,一位名叫池田菊苗的日本化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昆布”的海藻中含有大量的谷氨酸。他将谷氨酸分离出来,并用盐酸处理,最终得到了“谷氨酸钠”——也就是咱们的味精。
1909 年,池田菊苗将味精推向市场,并创立了味之素公司。从此,味精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成为了一种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MSG 的“前世今生”时间轴
时间 | 事件 |
---|---|
1866 年 | 德国化学家卡尔·海因里希·里特豪森发现谷氨酸。 |
1908 年 | 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发现海藻中含有大量谷氨酸,并成功提取出谷氨酸钠(味精)。 |
1909 年 | 池田菊苗将味精推向市场,并创立了味之素公司。 |
1962 年 | MSG 被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认定为安全食品添加剂。 |
至今 | MSG 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
MSG 的“未来”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对 MSG 都有着一种“爱恨交织”的情感:既离不开它,又担心它的“副作用”。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关于 MSG 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相信在未来,我们会更加了解 MSG,并合理地使用它,让它更好地为我们的饮食服务。
想问大家一个你平时在做饭的时候,会用味精吗?你对 MSG 的看法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