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壳枪威力,把本土军用新标3级防弹衣装备到民国各大势力能淘汰多半手枪吗

天美资源网

驳壳枪威力,把本土军用新标3级防弹衣装备到民国各大势力能淘汰多半手枪吗?

你觉得有了防护服手枪就没用了?

错,你要明白手枪的定位究竟是什么。

驳壳枪威力,把本土军用新标3级防弹衣装备到民国各大势力能淘汰多半手枪吗

军用手枪的主打功能是自卫,而不是战斗。通常配发给没有一线战斗任务的人员,让他们在遭遇意外情况时,能有个家伙抵抗一下。在这种定位下,手枪杀伤力大小并不是最重要的,方便携带、容易使用才是第一位的。

即使不能击穿目标防护,但子弹本身就是巨大威慑——你以为不击穿就不会疼吗?更何况头部四肢是防护不到的。

这也是有些枪企会去开发缩减威力小型手枪的原因,比如著名的“花口橹子”(即FN M1910式7.65毫米手枪),被称勃朗宁最优秀作品;但老玩枪的人大多嫌弃其威力,据说多次发生目标被击中后仍可行动情况。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该枪畅销各国,广受追捧。

小威力手枪都有价值,何况其他?如果你说的情况出现,真正受打击的是“盒子炮”(毛瑟M1896冲锋手枪及各种改型和仿制品),因为这货在中国是当冲锋枪用的……

为什么中国步枪很少有战术部件?

这其实是多年前的机械化战争时代作战思想的遗留,当时的轻武器作用很小,主要还是装甲兵、航空兵、炮兵等这些机械化作战力量唱主角,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枪械等轻武器的作用自然没有受到重视和发展,有限的资金和技术力量等都被用在了重型武器的研发上。

而其实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等国的轻武器战术附件其实也不多,最多也就一个榴弹发射器而已,其他的步枪基本也是机械瞄准具,而且也没有配件可用。不过一些有创造性的的改进设计也是有的,比如AK步枪的护木上有和护木连为一体的握把,就比较类似如今的步枪小握把。再比如一些步枪加装的两脚架,被用来作为轻机枪使用,而且一般是不可拆卸的。

现代常见的战术附件其实要到上世纪90年代左右才开始流行。比如如今最为流行的各种光电瞄准具,其实很早就诞生了,但是主要是被作为民用使用的。后来一些美军特种部队开始使用,比如在黑鹰坠落中大出风头的AIMPOINT公司的红点瞄准具,在作战时瞄准起来非常方便。

而后来,因为大规模机械化战争很难爆发了,更容易出现的依然是小规模武装冲突或者局部战争,单兵作战能力依然很重要。然后光电瞄具等开始被推广到美军全军,而安装这些大小不同的各式瞄准具,就要用到皮卡汀尼导轨。而像榴弹发射器等,也开始通过导轨进行安装。后来很多公司又推出了各种战术附件,比如握把、激光指示器、手电筒等等,极大地扩展了枪械的性能。后来又被很多西方国家军队学习,于是各国军队的单兵枪械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战术附件。

像中国的95步枪等当时并没有考虑到模块化改进,而且当时也没有提升战术性能的想法。而在近年来,随着实战需要以及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战术附件开始出现在了中国步枪身上。

抗战时中国进口最多的机枪有哪些?

抗战时期进口机枪排行榜:

第一,ZB26轻机枪(捷克式),从1927年开始到整个抗战期间,因其优异的性能和适中的价格,中国共进口和仿制了近12万挺。捷克式轻机枪口径7.92mm,采用20发/30发弹匣供弹,可靠性极高,直到朝鲜战场仍在使用。

第二,布伦机枪,由于采用英式7.7MM口径被我国战士称之为77勃然机枪,后来因7.7mm弹药供应不便,改用加拿大版的7.92mm布伦机枪。该枪总共进口40000挺。

第三,DP轻机枪:这款苏联制作的机枪,在中国装备量不多,不是国民党不想大量采用,而是提出十万挺的合同,因战争各种因素,最后苏联只提供了二万五千挺给国军;DP轻机枪在战场上的表现一般,其火力较强大(弹盘容弹量为六十发)、价格非常低廉。

第四,BAR轻机枪,由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BAR选用的材料也极其优秀,所以进入中国市场的BAR机枪堪称艺术品,被装备于当时的精锐部队,如中央的税警总团,龙云的滇军等。在抗战初期,共计16000挺BAR中国军队服役。

第五,哈其开斯1922型轻机枪,1931年开始从法国进口,至全面抗战时期,已经购进2620挺,1937年后,又增购进1900挺。

由于我国军事工业非常落后,几乎所有的武器弹药都靠进口,也因此而得名——“万国牌”。

鲁格手枪的实战效果如何?

要知鲁格手枪实战效果,先看它的性能。

1908年,徳国皇家军队正式装备了鲁格P08,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卓越的军用手枪。

它的制作过程和工艺非常讲究,每个零件都加工精致,无可挑剔。它有着青铜色枪身,气质外形典雅独特,它的传奇身影通过图文和影视被世人所知。

无论是在浴血诺曼底海滩,还是鏖战阿登丛林;盟国大兵们会拼下性命也想得到的最有价值战利品,就是荣耀的象征—鲁格P08。

作为一款优秀的军用手枪,鲁格P08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与火的考验,在德国军中服役三十年之久。

与大部分手枪相比,它的重心靠后,平衡性好;结构紧凑,握把角度合适,指向性良好,射击精度极高。

外观优雅高贵而独具吸引力。

设计师乔治-鲁格于1898年在博查特C-93手枪的基础上,设计出博查特—鲁格手枪。

通过瑞士军队的严格检验,1900年被瑞士国会批准采用;然后又被多个国家列装。

1902年,鲁格与弹药公司合作推出了经典枪弹—9*1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

鲁格又不断对手枪进行改善,依靠优异的性能,最终击败了竞争对手—毛瑟C-96手枪。

于1908年,9毫米鲁格手枪成为徳国军队制式装备,定名为鲁格P08。

而失败者毛瑟C-96手枪,就是在中国大名鼎鼎的“盒子炮”。

与小巧、轻便、射击稳定的鲁格P08相比,毛瑟C-96形体笨重,在平日携带、拔枪、装弹、持枪射击等方面都居于劣势。

而在射击威力上,两者杀伤力大致相当。

综合性能比较上,鲁格P08全面胜出。

鲁格在1911年还设计了长枪管的炮兵型P08手枪。全枪长311毫米,和毛瑟手枪长度相当,但杀伤威力上远远胜过毛瑟C-96。

其射击精度极高,可精准击中200米处人像靶,最大表尺射程达到800米。

并专门设计配备了能装32发子弹的蜗牛形弹鼓,可以当冲锋枪使用。

比能装20发子弹的毛瑟M1932“大肚匣子”早问世二十年。

毛瑟公司在竞争失败后,只好寻求海外市场,最后在被处于国际武器禁运当中的旧中国获得成功。

毛瑟C-96“盒子炮”也成为中国革命战争、抵抗侵略的标志性武器。

其实鲁格P08更像是精工制作的工艺品,却不算是大战中简单耐用的可靠武器。

其独特的肘节闭锁机构虽然让它有了极高的辨识度,但也带来了结构复杂,零件过多,易于损坏的弊端。

该枪对工艺要求相当高,零件配合过于精密。在战场上,当尘土和废物进入枪械内部,会导致操纵不灵。

而且从不放下身段,只能用高档子弹,否则容易出供弹故障。

最终由于鲁格手枪成本昂贵,生产周期长,零件过多等问题,而在1938年后逐渐被沃尔特P38手枪取代。

不过,直到1945年,德国依旧有工厂在生产鲁格P08。

在军队中,其定位于军官自卫武器,被誉为“枪中贵族”,却一样经历血火硝烟的考验。

由于枪体结构便于士兵操作、瞄准;其指向性好,射击精确,在巷战和遭遇战中被广泛使用。

但因其容易损坏、故障频发的特性,而颇遭士兵诟病。

在两次大战中,鲁格P08的直接对手是美国的M1911军用手枪。

M1911是由著名枪械大师勃朗宁设计,于1911年装备美军。时光已过百年,各种变型版本依然风靡市场。

M1911手枪使用大威力11.43毫米子弹,结构设计精典,性能可靠,威力出众。

鲁格P08在射击威力和耐用可靠性等方面被M1911无可置疑地碾压。

所以,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论到实战效果,虽作工精良,射击精度高,易上手;但也是娇贵易损故障多的武器。

这是一款优缺点同样突出的世界名枪。

具有欧洲贵族风范的名枪鲁格P08,更适合作为工艺品被收藏珍重,而远离硝烟战场上的撕杀。

德国鲁格手枪与日本王八盒子有什么关系?

兔哥回答:首先,这两个枪还真有一定的源缘,德国的鲁格手枪即P08式手枪,鲁格P08由乔治·鲁格于1900年研制生产的一款制式军用半自动手枪,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制式手枪。 而“王八盒子”就是小日本鬼子的南部十四式手枪,是1925年开始生产的,它参照的对象就是鲁格P08型,其样式基本一样,不认真瞧瞧还真容易看走眼。“王八盒子”被美军称为“东方鲁格”。但这款手枪的质量却是出奇的差,说实话,二战中日本也没造出什么高质量的武器,从王八盒子(南部十四手枪),外把子(大正十一式机枪)到九二式重机枪哪一个不都是糊弄孙子的东西。下面兔哥分别说说这两款手枪:(下图为鲁格)

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用过两种手枪,一种是早期的鲁格P08手枪,这款手枪也是后来战场上各国士兵纷纷争夺的一款手枪,在当时二战战场上能收缴一把鲁格P08可不仅仅是一件幸运的事,当时有“拥有一把鲁格手枪就拥有一生的财富”一说,鲁格在黑市上更是价格高昂,一把鲁格手枪可以买下一个农场。战场上为了抢夺一把鲁格P08甚至到了玩命的成度,说鲁格手枪极具收藏价值指的就是这款鲁格P08系列,价值极高,谁得到谁就后半生衣食无忧了,穷人得到一把鲁格P08手枪立马“咸鱼翻身”,而在这款枪中炮兵用的鲁格P08手枪更是宝中宝,价值最高,得到它更是能使穷人变地主。(下图鲁格卡宾枪式)

看看这款枪的基本特点:鲁格P08是一款系列手枪,有5种款式,德军用的是基本型,还有海军型,炮兵型,卡宾枪型,商用型,区别是枪管的长度;口径有9毫米口径和7.65毫米口径的两种。炮兵型P08手枪是DWM公司于1916年生产的,共生产了两万支,因此,很难获得,炮兵型鲁格P08枪管长203毫米,其射击精度较高,能100%命中200m处的人像靶。基本型的枪管长102毫米,海军型152毫米,军用的枪管最长的是卡宾枪式的,枪管长298毫米,最大表尺射程800m,可使用8发弹匣,32发弹鼓。这还不是枪管最长的,商用型的一款枪管达到了610毫米长度,名符其实的步枪了。鲁格P08最大的特色是其枪机采用了肘节式的闭锁机构,射击时枪机肘节后滑中间向上折叠,就像肘关节一样,非常有特点。鲁格手枪精度高,耐用,样式美观,即便是1942年停产,却依然是人们最喜欢的一款手枪,并且由于特殊的原因,存量少,每一型都是重金难求的精品,世界上没有一款手枪能有过这样辉煌的经历;

还有一款和鲁格的样式差不多,但这款并不是鲁格手枪,而是瓦尔特P38,这款手枪当时是准备替换鲁格手枪的,通常人们把它误称为鲁格是因为样式差不多,但却是两种不同的手枪。二战大约有100万支瓦尔特P-38式手枪装备纳粹德军。二战结束后,P-38式以P1的名称装备联邦德国国防军,并投放市场上销售。(下图,瓦尔特P38)

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枪是日本于1925年装备日本军队的一款手枪,仿鲁格08式手枪,但由于日本的工业制造能力无法有效仿制,因此,日本自己设计了枪机闭锁机构,不同于鲁格P08的肘节式。该枪外形酷似德制鲁格手枪,装枪用的盒子有特色,其皮质盖是一整块凸起的大盖,特别像日本人崇拜的王八,因此,我国军民给它起了个“王八盒子”,日本鬼子本身就像王八,罗圈腿,小矮个,戴个带布片的乌龟帽子,再背个带乌龟纹的钢盔,整个一个王八羔子。“王八盒子”仿制十分拙劣,撞针硬度不够且较脆,击发无力,容易折断,对环境适应性非常差,泥水环境下无法正常使用,卡壳卡弹情况时有发生,射击时的弹匣容易掉下来,有时不小心碰到弹匣卡笋弹匣就脱落,而且很容易走火,掉地上就有走火的可能,远距离射击更是坑爹,子弹飞哪去了很难说,没规律,乱飞。用美国大兵的话说,甚至连自杀也无法保证。穿透力极差,连厚一点的木板门都无法击穿。可以说是二战中最差的手枪了。(下图王八盒子)

两种枪两种口碑,一个好的出奇,一个差的要命,一个抢都抢不到手,一个给都不想要。这就是鲁格个王八盒子的区别。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看法,欢迎你的指正,也希望你的关注。(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