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的历史,傣族凤凰花的历史

天美资源网

莲的历史,傣族凤凰花的历史?

西双版纳傣族以“五树六花”作为所居住地区的象征。它反映了傣族人民传统的文化心理,体现了傣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实际上是傣族人民生态意识的深化。

“五树六花”起源于原始宗教的图腾崇拜。“五树”是菩提树、高榕、槟榔树、贝叶树、铁力木。“六花”是莲花、鸡蛋花、缅桂花、红木槿花、刺桐花、凤凰花。“五树六花”源于图腾,佛教传入后,有的便演化成了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礼仪植物和花卉,如菩提树、高榕、贝叶树、铁力木和莲花。

莲的历史,傣族凤凰花的历史

关于中国文化遗产的由来?

中国文化遗产资料如下:

1、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 文化遗产。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因本世纪二十年代出土了较为完整的北京猿人化石而闻名于世,尤其是1929年发现了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从而为北京人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古人类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为研究人类早期的生物学演化及早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根据对文化沉积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

2、甘肃敦煌莫高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 文化遗产。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

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3、长城

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

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4、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 文化遗产。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 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顶部略平,高55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5、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1987.12 文化遗产。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区中心,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有24位皇帝相继在此登基执政。始建于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木构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拥有殿宇9000多间,其中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即位、诞辰节日庆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宫黄瓦红墙,金扉朱楹,白玉雕栏,宫阙重叠, 巍峨壮观,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华。

长寿文峰塔的历史与故事?

文峰塔是重庆市长寿区城近郊5公里处的八角七层亭阁式佛塔,由塔基和塔身两部分组成,通高38米,建于清代同治5年(公元1866年)。是新时期长寿“八景”之一:黄峡塔影。

中文名

文峰塔

位置

重庆市长寿区

建立年代

清朝同治年间(1866年)

层数

7层

俗称

白塔

建造时间

文峰塔建于清代同治5年(公元1866年),迄今已有139年历史。因山下的不语滩滩险浪恶,舟楫过此多有沉没之灾,为降魔镇妖,平息不语险滩江水,而修建。

建筑

长寿文峰塔为八角七层亭阁式佛塔,由塔基和塔身两部分组成,通高38米。塔基为青石砌成高约2米的八角平台,每角轮廓处,均由一头顶莲花、脚踩浪漫色彩。塔身为砖石结构,下大上小呈锥状,宛如巨笋插云霄。全塔共为七层,每层之间设有石级盘旋相连。每层均设有龛,龛内供有神像一至数尊。并设有窗孔通风采光,亦供游人临窗眺望。塔门两侧石柱门槛上,阴刻有长寿知事武林王锡所题楹联:“窣波峙中流,凤山作镇;勃极烈愿多士,雁塔题名”。进塔门,塑有释迦牟尼、托塔天王等造像。佛嵌两侧,有长寿知事临桂粟增耀的题刻楹联:“拨地竦支提,秀峙一峰光射平;擎天森宝剑,名题千佛兆登云”。沿石级盘旋而上,登上塔顶,举目四望:江天一览,山光水色,四野风物,尽收眼底。

文峰塔东侧,原建有佛堂兼膳房一幢。内塑有佛主、观间、文殊、财神等神像,供作法事或进香祷拜,亦供游人膳食、住宿、休闲(已拆毁)。

文峰塔不语山至高处,建有为避贼事的不语山寨。文峰塔至桓侯宫的不语山丛林中,有清代古墓和尚坟二座。

关于知难行易的5个事例?

走平坦的路,脚窝最浅;走泥泞的路,脚窝最深;刻在石阶上的脚印最久;刻在荆棘中的脚印最美。 请别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持“行难知易”心态者,一生将一事无成。名人萨迪说:“有了知识不应用,如同一个农民耕而不播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文学典型罗亭:罗亭心里充满了改造社会的愿望与宏伟的理想。他具有雄辩的演讲才能,美妙动人的言辞。这些常常使听众激动万分,钦佩不已。但在行动上罗亭却一事无成。一遇到障碍,请别本着“知易行难”的心态而对目标失去实践。请别动摇!请别屈服!请别退却!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持“知难行易”心态者,一生将马到功成。名人陶行知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1948年春节前夕,邓小平本着“知难行易”的心态来到深圳特区。当邓小平提出沿海建立特区时,作出了相关多的政策对深圳进行实践。当初不少人强烈反对,担心社会主义机体会受到资本主义毒瘤的侵害。实践却证明,深圳已成为大陆经济建设的窗口。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知难行易”心态者,一生将无怨无悔。陆游曾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伽利略为了证明他的自由落体运动原理的正确性,大胆设计制作了两只球,一只实心球,一只是两个半球合起来的空心球。然后,将两只球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结果证明加速度相同。他为了自己的信念,在众人怀疑和讽刺的眼光下,他成功了。带着平凡人所没有的“知难行易”心态,他的人生已无怨无悔,没有人可否认他的努力,他的实践精神! “知易行难”,乃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知难行易”,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乃受命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身后是脚印,前方是太阳,请带着“知难行易”的心态,用力地走!

历史上的潘金莲究竟是什么样的?

潘金莲是《金瓶梅》里写的最好的人物形象。她被当作的情欲的化身,是中国文学史不同以往的新角色。潘金莲剧照

01、潘金莲的情欲

潘金莲的情欲,既包括爱的欲望,也包括性的欲望。

潘金莲人生的开端很悲惨。她的父亲去世很早,9岁时被母亲卖掉,在王招宣家里学习弹唱,读书认字。很小就开了窍,穿显露身段的衣服,展示女性魅力。15岁时,王招宣死了,她又被母亲卖给了张大户。张大户收用了她,大婆有意见,张大户就把她嫁给了武大。

很多人都骂潘金莲是淫妇,但《金瓶梅》的作者让你看到另一个潘金莲:她从小被当成商品卖来卖去,没遇到一个好男人。换了别人,也许就认命了。但潘金莲不甘心,作者也替她惋惜:“买金的偏撞不上卖金的”。

这样身世坎坷的潘金莲,爱上打虎英雄武松,尽管有违社会道德,却也是可以理解的。被武松拒绝之后,潘金莲放帘子,竹竿打到了“风流浮浪,语言甜净”西门庆,两个人一拍即合。

下手毒杀武大的是潘金莲。嫁给西门庆后,成了第五房小妾,换上了大红马甲(也就是长马甲),手上也戴了六个金戒指,但她活得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愤怒,也越来越恶毒。

她一方面百般花样讨西门庆的欢心,另一方面战斗力爆棚,跟西门庆的妻妾情人斗法。

李瓶儿和儿子官哥儿是她最大的敌人。于是,她驯养狮子猫,扑倒了李瓶儿的儿子官哥,孩子吓得背过气去,挣扎了几天死了。李瓶儿,失去了儿子,又受了潘金莲的暗气,不到一个月,也死了。这个时候的潘金莲,已近乎疯狂。

情欲越是得不到满足,就越强烈。因为西门庆迷恋王六儿,潘金莲欲火中烧,给酒醉的西门庆灌春药,本来一粒就够了,潘金莲却不管不顾地给他灌了三粒。最后西门庆昏死过去,醒来就病倒了,几天后不治而亡。西门庆这样的死法,当然是他咎由自取,但潘金莲绝对是重要推手。

潘金莲和武松剧照

潘金莲非常依恋西门庆,而且这种依恋既有情的部分,也不避讳欲的部分。

表达感情她是很文艺的。她没钱,但给西门庆准备的生日礼物,风雅又别致。其中有一根簪子,上面刻了情诗,表达相思之意。西门庆留恋烟花不回家,她又写了一封情书,让小厮带给西门庆。

闺房之内,潘金莲热衷于探索身体的乐趣,也愿意使出浑身解数取悦西门庆。她热情如火,书中最香艳的场景,一半属于她。

然而,这浓烈的爱欲,对象偏偏是西门庆。西门庆马不停蹄找妓女、找情人,让潘金莲很焦虑,很愤怒。

在潘金莲生活的时代,这种愤怒是不寻常的。

如果你了解中国古代以男性为中心、以家族繁衍为目的的婚姻制度,就知道,“嫉妒”是“七出”中的一条,是男人休妻的七条理由之一,连正妻都不能嫉妒,别说小妾了。但潘金莲,因为爱而生出强烈的占有欲。她的洪荒之力,无处安放。

第38回。西门庆把注意力放在了李瓶儿身上,潘金莲被冷落了很久。她独守空房,在一个下雪的夜里,睡不着觉,便弹起了琵琶。外面屋檐铁马响,潘金莲忙喊春梅去看是不是西门庆来了。哪里有西门庆,只是起风落雪了。

潘金莲不是专一爱西门庆的人。相反,刚嫁给西门庆后,西门庆在妓院里不回家,潘金莲寂寞难耐,跟小厮琴童偷情。后来还跟女婿陈敬济调情、偷情。

有评论者说,潘金莲这么做,体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堪称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其实,她未必有这样的认知。

对潘金莲,既不必贬低她,也不必抬高她。一不做道德批判,二没有对潘金莲施以援手,而是非常冷静客观地描写她在爱与欲中的挣扎,描写她的“罪与罚”。这样的潘金莲,有丰富的人性秘密,绝对是独特的“这一个”,可以媲美世界文学史上的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作者对复杂人性的把握,也堪比俄罗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不安分的女人

在《金瓶梅》之前,中国文学史里基本都是“安分”的女性,比如“贤妻良母”、才子眼里的“佳人”,哪怕写到青楼女子,都一心要从良。她们符合男性的期待,都没有自己的心思和欲望。

潘金莲是第一个有情欲的女性。

但情欲既让她有独特的魅力,也能毁灭她,她又让人爱又让人怕。西门庆死后,潘金莲的情欲依然高涨,在西门庆的葬礼上就跟女婿陈敬济调情,把他当成激情的对象,在后花园里胡天胡地,还打了胎把孩子扔到茅厕里。西门庆的正妻吴月娘抓住实锤,让王婆把她带走重新发卖。

潘金莲又回到了七年前她的来处。且看她依然像以前一样,打扮得乔模乔样,在帘下看人,不是描眉画眼就是弹弄琵琶,又跟王婆的儿子勾搭上了。

这样的潘金莲,看不清自己的处境,没有任何反思能力和觉悟的可能。这个情欲旺盛,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团糟的女人,最终等来了打虎的武松。一听说武松要娶自己,她喜出望外,想着:“我这段姻缘还落在他手里。”即使死到临头,她还兴冲冲地催武松:“既要娶奴家,叔叔上紧些。”

她被自己的情欲蒙住了双眼,什么都看不到了。

第46回时,西门庆家里的妻妾算命,潘金莲摇头不算,她说:“随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沟里就是棺材。”无意中说中了自己的命运。被武松杀死后,她的尸首一度无人认领,在街头曝尸数天,还是春梅安葬了她。

潘金莲剧照

潘金莲一生情欲似火,活得无法无天,最终也被情欲吞没。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说过一句话:“狂暴的欢愉,必将以狂暴结束。”就这样,潘金莲也承受了自己狂暴的命运。

小结潘金莲是《金瓶梅》里写的最好的人物形象。作者把她当作了情欲的化身。她渴望对等、甚至独占的爱情,情欲受阻,她会烦恼会痛苦。她在嫉妒中煎熬,因嫉妒而沉沦。毒杀武大,吓死官哥儿,折磨李瓶儿,害死西门庆,情欲所到之处,摧枯拉朽,寸草不生。

她既充满诱惑,又让人害怕;她的情欲有合理之处,却又危险而复杂。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