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再兴怎么死的,杨家将北宋的著名抗金将领是谁?
北宋著名将领杨家将是杨继业(杨业),杨延昭,杨文广。
1、杨家将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族,其保家卫国故事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故事主要描绘的是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事迹。五代时,杨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杨业战功卓著,国人号称其“无敌”。曾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归宋后,成为抗辽名将,人称“杨无敌”。
2、杨业是山西太原人,其父杨信曾任后汉麟州(今陕西神木)刺史。杨信,本名杨弘信,后避宋太祖父亲赵弘殷讳改名为杨信,也有称之为杨宏信的。杨延昭出生在山西太原,幼年时沉默寡言,最大的乐趣是「戏为军阵」。杨业见了高兴道:「此儿类我!」杨延昭 15 岁时开始从军,追随父亲左右。在杨业的言传身教下,他很快成长起来,22 岁就担任扬武峪(今山西原平县境内)都巡检,成了杨业的得力助手。
3、演义里,杨业有七个儿子,从大郎到七郎,个个都是虎将。历史上,七个儿子确实存在,分别是延朗、延玉、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彬。其中,长子是延朗,父亲死后,延朗改名延昭,有为父亲的死昭雪之意,他就是著名的杨延昭,也就是演义中的杨六郎。
罗家将秦家将薛家将岳家将杨家将?
没有一个完美的,最受欢迎的罗家将和薛家将、杨家将都没占到什么便宜。
罗家将罗艺隋末割据幽州,罗成父亲,一杆滚银枪十年功勋无数,后来却被苏定方暗箭射死。
罗成被李建成以未能斩杀苏定方打了十军棍,逐出城连饭都没有。要是不能活捉苏定方直接不许回城。罗成没办法,只能又饿又带伤去应战,结果中苏定方之计,万箭穿心而死。
罗成儿子罗通随薛丁山征西,兵至界牌关被九十八岁老将王不超刺伤因失血过多而死。罗章撞死金殿。罗英流落民间。罗家将的结局最惨。
秦家将秦家将结局还算可以,虽然晚间和尉迟恭争夺帅印举金狮,直接吐血去世。
儿子秦怀玉成了驸马,可惜秦怀玉最后被苏宝同骗去双锏,还锏时被砸死。
秦英最后也被武则天杀害,后来基本上就没秦家军什么事。有点高开低走。
薛家将薛丁山在薛家将里边最为出名,参与征讨西凉,娶窦仙童、陈金定、樊梨花。和樊梨三休三请成为佳话。
后来还平定西凉,结果薛丁山儿子薛刚后酒醉打死皇子,惊死高宗,被武则天下令薛家三百多口被杀害,埋进铁丘坟。
薛刚儿子薛葵一夜连得敌方关隘城池五十三处,被庐陵王李显赐封为赵王。薛葵镇守西域,在大战中不幸身亡。
自此以后,薛家几乎没落。
岳家将岳飞为代表,抗击金兵,被秦桧的陷害,最后冤死风波亭。虽然说结局不好,但是岳飞事迹一直流传下来,也算一种安慰。
杨家将杨业七个儿子,大郎杨泰在金山滩双龙会代宋王而死。二郎杨永被辽兵乱剑砍死。三郎杨勋被马踩死。四郎杨贵免于灾祸。五郎杨春出家到五台山为僧。六郎杨景病死于关外。七郎杨希被七十二箭穿胸而死。
杨六郎儿子杨宗保,24岁被困于陷金山,中箭身死。杨宗保战死西夏战场,佘太君带十二寡妇征西,杨宗保孩子杨文广、杨金花都参与战役。
杨家前期比较惨烈,后期在佘太君带领之下, 依旧英勇。
所以有时候明哲保身还是有用的,秦家将虽然没落,至少没其他惨烈。
不过其他的罗家、薛家、杨家都事迹成为后世称赞的忠义之士。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都在自己选择。
干嘛他的儿子们全用枪?
我是情义无价,分享问题看法。
序言:杨家将,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家族标杆,也是宋朝著名的报国安邦的显赫大家族。从残唐时的第一代金刀令公杨会开始,一把九耳八环刀,冠绝天下,被称为三绝之一,有天下第一刀的英名。从此,杨家开始在江湖上扬名立万,英雄辈出,他们的事迹受到了百姓们的赞扬。
一、火山王杨衮出世,威震天下。杨衮是杨会的儿子,从小志向远大,在学习父亲家传刀法时,认为应该要站得更远,找比父亲刀法更好的武艺学习。
在这种思想引领下,他先向残唐“北霸六合枪”的传人,“花枪手”夏书湮学艺,后寻找他的哥哥“神枪手”夏书棋学艺,得“白马银枪”高思继代师授艺。他学艺未精之时,就骑着烈焰驹,掌中一条金轮火尖枪,去挑战天下第一名将李存孝,被禹王朔震得要吐血,大战七、八回合时,被李存孝走马生擒,大败逃走。这场败仗,让他知道了自己比名将还差的远,还需要继续学艺。
之后,杨衮再次返回跟夏书棋学习,又拜夏书棋好友金良祖为师,学到走线铜锤的绝艺。杨会看到了儿子这么争气,就把珍藏多年的《罗家枪谱》传给了他。杨衮积极用功,把罗家枪和夏家枪综合吸收转化,就创新出了杨家枪法,成为杨家枪的鼻祖。
后来,他曾与后汉皇帝刘知远、白马银枪高思继之子高行周结拜。在刘知远当皇帝后,辽国侵犯中原时,杨衮联合三十六寨兵马在火塘寨自立为火山王,打出复汉灭辽的大旗,大败辽兵,闻名天下。
但是,他也认清了刘知远是个乱世奸雄,不是真正的治国明君,就仍然返回了火塘寨。
在残唐五代时期,杨衮与“天下恒勇无敌勇南公”李存孝、“天下无敌浑铁篙”王彦章、“白马银枪”高思继、“献把梅花枪金统帝”黄巢、“金刀”刘知远、“铁枪”王彦童、“红袍将”周德威等七人,被人称为当世八大猛将,杨衮排名第六,绝对的高手。
二、杨继业自幼喜爱用刀,深得爷爷喜爱,亲传武艺。杨继业很小的时候,他喜欢用刀,不愿意用枪。他的爷爷金刀杨会,就亲自教他武艺。当时,杨衮就跟杨继业交代,我的枪法你不学不勉强,以后我的孙子要学习我的枪法,我还要亲自教他们武艺。
就这样,杨继业学了金刀令公杨会的九耳八环刀法。他的儿子们,都跟着爷爷杨衮学了杨家枪,也就是后来的七郎八虎。
宋王赵匡胤收复后汉时,杨继业投靠大宋,被任命为云州观察使,兼任郑州、代州职务,号称杨无敌。
980年三月,辽景宗发兵10万进攻雁门关,被杨继业带兵杀退。自此,杨继业在辽军中,声威大震,他们看到杨继业的旗号就会逃跑。
三、七郎八虎威震敌胆,杨令公疼死李陵碑。杨继业的儿子成年以后,一个个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其中,六郎杨延昭、七郎杨延嗣的武艺尤其出众。
杨家将,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为大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打得辽兵丝毫不敢侵犯大宋疆土。
可惜,朝中奸臣太师潘仁美,与大辽国内外勾结,设计陷害杨家将。辽国皇帝邀请宋太宗,到金沙滩赴会,设下了重兵埋伏。大郎、二郎、三郎战死,四郎、五郎失踪,七郎被潘仁美万箭穿心而死,老令公杨继业碰死李陵碑,惨死杀场。
杨继业死后,六郎杨延昭挑起了杨家忠勇护国的大旗,镇守三关20年,威震四方,受到了契丹、辽国的敬畏,也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延续了杨家将的威名。
结语:杨家将,从杨继业开始用刀转换为了用枪,固然有个人的爱好,以及武术绝招的传承与发扬,也与古代的战场拼杀有关系。
通过古代历史上的名将,用枪的人最多,楚汉争霸的项羽,隋唐的丁延平、罗松、罗成、伍云召、薛刚,三国的孙策、赵云、马超、张绣、张任、姜维,宋朝的岳飞、陆文龙、林冲、卢俊义、董平,明朝的常遇春、张兴祖、岳伦等人。
长枪,在古代战场上,比其他的兵器更加灵活多变,既适用单兵作战,也适用集团作战;可以自我防护,又可以冲敌陷阵。长枪,可以刺、砍、抡、抽、挡、格、架,最重要的是刺的杀伤力,对身穿盔甲都敌人有极强的穿透力、杀伤力。
我认为,杨家将之所以在杨业以后选择用枪,还有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适应时代的战场变化需要。那个时候,所有国家军队的士兵武器,大多使用了长枪,北方契丹、辽兵用多数的是刀或枪。这样,他们对阵杀敌在兵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加上杨家枪法是在罗家枪、夏家枪的基础上创新而来。
在杨衮时代,经历了无数个高手的对阵磨砺,更加卓绝,是他们选择的核心原因。
情义无价,真诚分享。欢迎关注点评,感谢有您。
图片引自网络,侵权联系必删。
岳飞帐下的战神杨在兴到底是不是天波府后人?
岳家军是在抗金斗争中不断吸收各方面的武装力量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
岳家军的来源与成分较复杂,其中有太行山一带的“义兵”,比如号称“河东忠义军”首领的赵云(和三国赵云同名同姓),于1134年率部归附岳飞。
梁兴也是太行山义军的首领之一,他为人仗义,很受部众拥戴,绰号“梁小哥”。后来,他也率领100多号武艺出众的汉子,投奔到岳飞的麾下来。
山东人李宝,膂力过人,勇悍善战,人称“李泼三”。他聚集了1000多条山东好汉投奔岳飞。后来,梁兴、李宝等人被岳飞派到河北、山东等“敌占区”,以联络、广结抗金力量,还能牵制金军使其无法全力南攻。于是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抗金武装,都不约而同地扛起了岳飞大旗,以岳家军自称,并密切配合岳家军的历次军事行动。
岳飞在领军镇压洞庭湖一带的钟相、杨幺农民、渔民起义时,将义军中的5、6万精壮收编并转移到抗金第一线中来,后来这些人成为了岳家军水师的主力。
岳飞还广泛招纳分散各地的绿林好汉加入自己的阵营。这些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土匪武装之骨干成员和喽啰们大都是一些被迫铤而走险的淳朴农民。岳飞降服了绰号“张莽荡”的绿林枭雄张用,并将他的部众5万人编入岳家军;他还招降马进的余部,将其中的老弱遣散回乡,留下了1万多位年轻力壮的勇士,并将其编练成军。
当然,岳家军的精锐主力是南宋朝廷正规军,其中很多将领都是战功赫赫的名将。牛皋、张宪、张浚、徐庆、赵秉渊等人都是能征善战的虎将,这些人都是岳家军的骨干。
岳飞还招收了勇冠三军的杨再兴。文献记载,他是武冈军(治所在今天的湖南邵阳新宁县)盆溪瑶族人,原在“山贼”曹成手下为将,他武艺绝伦,剽悍过人,曾经杀死岳飞的弟弟岳翻。岳飞率军讨伐曹成时,不记其杀弟之仇,把杨引导到抗金的正道上来,后来成为岳家军中一员让金军闻风丧胆的猛将。杨再兴冲锋陷阵,锐不可当,曾多次差一点活捉金国名将完颜宗弼(金兀术),奋战在抗金第一线上,打得英勇顽强,舍死忘生,屡建功勋,最后孤军深入的他中计误入小商河金军埋伏圈,力战不支,终于倒在了战场上,为抗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演义小说和民间传闻中,杨再兴是北宋初期浴血抗辽的杨家将之后,杨家将以令公杨业为第1代,第2代以杨延平、杨延昭、杨延朗等人为代表,第3代为杨宗保,第4代是杨文广。然后,史书就没有记载了,杨家将的故事到此就没了下文。史载,杨再兴是武冈军(今湖南新宁)瑶族人,杨家将的祖籍却是并州(山西)太原 ,是汉族人,因此很难断定杨再兴是天波府杨业和佘太君的后人。
【插图源于网络】【写作答题辛苦 剽窃必究】
他的儿子杨再兴为何跟随曹成造反?
杨邦乂、杨再兴都是抗金英雄。这里杨邦乂是北宋时期一个基层官员,不能算名将;而杨再兴的确是一名抗金名将。
金兵南下之际,杨邦乂作为宋朝官员,拒绝投降金兵,并在衣服上血书“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金兀术在招降失败后,大怒,命人将其挖心剖腹,英勇就义于金陵(南京),年仅四十四年,后被宋朝追赠为朝奉大夫,谥忠襄。
杨再兴为南宋抗金名将,跟随岳飞屡立战功,在郾城之战中身受数十处伤,杀死金兵数十人后牺牲。元代著名学者虞集在《道园学古录》中记载杨再兴为杨邦乂之子。《鸿山杨氏家谱》也记载杨再兴为杨邦乂季子。
然而许多人对此提出疑问,认为杨再兴与杨邦乂应该不存在血缘关系。笔者也坚持此种观点,杨邦乂、杨再兴都是宋朝的抗金英雄,都是名人,在《宋史》中都有传记,然而史书中并没有点出二人有任何关系。
参考《宋史》得知。杨邦乂为北宋时期一名基层官员,就在金人南下之时,杨邦乂还在担任建康府溧阳县的知县。杨再兴最初是曹成手下的一员将领。曹成是一名农民起义军首领,原本为一名普通铁匠,在金兵南下后,曹成就率领家乡子弟参加了抗金斗争,估计杨再兴也是这段时期加入曹成部下的。由于曹成势力发展的过于壮大,不断扩大地盘,引起了南宋政府的警惕。岳飞就奉命镇压农民起义军,曹成派兵守卫莫邪关,岳飞派遣张宪前往攻打,很快就登城破关。在取得胜利后,岳飞的第五将韩顺夫解鞍脱甲,让所掳掠的妇女在旁助兴喝酒。这时,杨再兴率领部众趁机偷袭韩顺夫营,杀死了韩顺夫,又杀死了岳飞的弟弟岳翻。曹成失败后,杨再兴也开始逃命,结果被张宪追的无奈跳入一条深涧之中。张宪准备杀了杨再兴,这时杨再兴就请求投降岳飞。于是杨再兴被绑着见到岳飞后,岳飞惊奇他的相貌非凡,就释放了杨再兴,让其跟随报效国家。
其实早期杨再兴跟随曹成的主要目的,也是金兵南下,为了反抗金兵。之后随着南宋政府对农民起义军一边镇压、一边招安,杨再兴在失败后,也就顺势投靠了岳飞。岳飞的队伍壮大,也是在镇压农民起义军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